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德兴乡

科普小知识 2023-11-22 22:06:45
...

陇西县辖乡。1949年设德兴乡,1958年并入复兴公社,1961年分设德兴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6公里。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接景(家店)殪(虎桥)公路。辖马家坪、范家罕、赵家营、庙儿湾、营门、田儿湾、牛家川、阳山、董家坪、齐家营、高峰11个村委会。

中文名称:德兴乡

行政代码:621122205

身份证前6位:621122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隶属政区:陇西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J

辖区面积:110.4km2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人口密度:100人/km2

1、地方简介


德兴乡

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福星镇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德兴乡现辖庙儿湾、赵家营、范家去、马家坪、阳山、齐家营、营门等7个行政村,43个自然社,2516户农户,11512人(其中农业人口11470人);总耕地面积66326亩,人均占有耕地6.57亩;现有退耕还林8350.4亩,涉及全乡6村,社,户农户;大家畜、猪、羊、鸡存栏量分别是3706头(匹)、7413头、2471只、12355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粮食总产量4568吨,人均产粮399.6公斤;乡镇企业23家,从业人员35人,营业总收入75万元,净利润5万元,实交税金2万元。

2、历史沿革

德兴乡由原仁德乡改为德兴而命名。*属仁德乡;1949年解放后设德兴乡;1953年分设禄川、德兴乡;1958年公社化后,将德兴、禄川二乡与复兴等乡合并成立复兴公社,该社为复兴公社德兴管理区;1961年成立德兴公社;1983年7月改成德兴乡至今。

3、行政区划

德兴乡区划


德兴乡

621122205201220庙儿湾村

621122205202220赵家营村

621122205203220范家渠村

621122205204210马家坪村

621122205205220阳山村

621122205206220齐家营村

621122205207220营门村

4、农业发展

德兴乡种植业北部以粮食作物为主,中西部以种植洋芋、药材为主,乡党委、乡*提出"基地求规模,项目增后劲,两洋(羊)添收入。劳务创品德,特色促发展,工作争一流"的思路,全乡基本形成了以李红路为主涉及全乡庙儿湾、齐家营、赵家营、营门、范家去、阳山、马家坪等村的万亩洋芋种植长廊,年户均种植洋芋5亩左右,10亩以上种植大户占种植户的30%左右;形成了以陇西县德鑫洋芋协会为主的产购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动作机制,有效的促进了协会"内联农户、促农增收,外联市场、促农增效"的目的,年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协会每年贮藏鲜薯1万吨以上,为农户增加隐形收入1000元以上;形成了以营门、庙儿湾、赵家营等村为主的药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发展格局,户均年种植药材5亩以上,户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形成了以齐家营、阳山等村为主的以种草养畜、发展舍饲养殖为主的草畜发展格局,现建成标准化羊舍600多座,青贮池300多眼,养羊5000多头。

5、地方特产

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良好的种植条件造就了白条党参的优异品质:其状呈圆柱形,芦下3厘米~5厘米处最粗,长15厘米~45厘米,直径0.4厘米~1.8厘米,具"蛇形根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嚼之无渣,条长直、粗壮,色白质重,品质远好于全国其他产区党参,从而自成一品,国内外用户赞誉不绝。白条党参富含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粘液质和维生素、蛋白质、淀粉、糖、矿物质等多种有益成分,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俗称"小人参"。陇西白条党参为菊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因其主产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黄芪

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特产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中药材

定西地区是全国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中药材共有313种,年产量达4000万公斤,商品量3000万公斤。植物药材1700万公斤,矿物药源1275万公斤,动物药源1万多公斤。驰名中外的当归种植面积近20万亩,年产2000多万公斤,党参17万亩,年产1500多万公斤,红(黄)芪面积将近2万亩,年产达60多万公斤。冬花、贝母、柴胡、防风、甘草、杏仁等也都是区内重要的出口创汇药品。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岷县、陇西、渭源、漳县中药市场的购销网点遍全国各地。利用中药材加工的各种中成药、保健制品、药饮制品市场销售前景可观。

6、附近景点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盖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置北宋所铸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所以又名“钟鼓楼”。现在的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每层楼有24柱,三层楼都是四面飞檐,檐下共设斗拱102朵。屋顶为歇山顶,结构精巧,造型雄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与创造才能之结晶。

李家龙宫遗址

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家族聚居地。“李家龙宫”由上、中、下三组建筑组成,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规模宏大,规格较庙为多,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龙宫始建于唐中叶,后毁于兵灾,今仅存牌楼。陇西堂位于渭河之滨风景区。内置“李姓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伯阳公”、“李氏先祖伯佑公”三尊牌位;抱柱联书:“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候万代柳袍常染蓉镜长开”。陇西堂占地22万平方米,分置陇西堂堂号牌楼、太白酒楼、迎宾区、觐祖区、祭祀区三组建筑群。陇西堂已成为研究李氏文化、朝觐李氏先祖的理想场所。

陇西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素有“旱码头”之称的陇西县文峰镇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塔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底座直径4米,高34米的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1985年,陇西县人民*拨款维修,翻瓦塔顶,填补裂缝,加铁匝4圈(1—4层),混凝土浇灌塔基。八脊攒顶,角悬风铃,塔的顶端立—钵体瓦瓶。文峰塔为待批省级保护文物。

上一篇: 南流乡

下一篇: 黄焕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