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屈远志

科普小知识 2023-11-23 08:24:57
...

屈远志,陕西商洛人,1988年生,著有"灵魂三部曲"。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当代中国文学"新语言"奠基者、倡导者,被戏称为"天才作家"。他本人记者出身,先后在陕西农村报、央视网工作,编辑出版有《陕西内保》《中国新闻人物》杂志,现为西安万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最初学的是新闻学,201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灵魂不死》,开始慢慢被大家所熟知,至今已着有长篇小说《丛林有公主》《人在外星》等。他是上世纪末深山老林里的拓荒者,也是本世纪初文学界的弄潮儿。他的个性像他的作品一样大胆直率,甚至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中文名:屈远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商洛市

出生日期:1988年5月10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陕西省团校,西北大学

代表作品:《灵魂不死》《丛林有公主》《人在外星》

籍:贯:陕西商洛

1、人物经历

童年生活


屈远志

屈远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祖上于上世纪因躲避战乱来到陕西商洛一个叫马角山的地方,在野兽与土匪的侵扰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为了那里的最先开荒者。他的父亲(大他母亲4岁)在祖父七个儿子中间排行老四,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马角山的开拓者。1988年5月10日凌晨,屈远志生于陕西商洛市马角山里的一个破败土屋里出生后,成为了那里的第四代人。并且在2008年走出马角山,成为了那里的第一批大学生。

已经26岁的屈远志称,当年在深山老林里的他,除了砍柴、种地之外,就是赶着牛羊漫山遍野地跑,就像《丛林有公主》中小男孩羊娃子一样,*自在、无忧无虑。"我当时就是一个野孩子,就像是被抛弃在森林里一样。"屈远志回忆着,他当时所能看到的就是和祖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后终其一生后老死山林。事实上,在童话作品《丛林有公主》中的羊娃子,他迷失丛林遇到一系列的野兽,并见到了丛林中真正的"弃儿"--伊娃公主;成为了一个屡次挽救伊娃公主们和野兽们的小英雄,最终选择留在了丛林。而现实中的"丛林弃儿"屈远志,他却一步步走向了自己也想象不到的道路。

求学之路

1996年,屈远志年满8岁,在父亲的安排下他步行2公里的路程上学。但上学不久后,因父亲长年累月在外,母亲则带着他和弟、妹离开了马角山,开始长达1年的流浪生涯,足迹踏遍了陕西的大半个地区,屈远志度过了人生中最艰辛的一段旅程。1997年的冬天,当他跟随母亲行至渭南地区时,父亲奇迹般地出现在母亲的身边,并连夜把他们母女四人带回了马角山。此后的5年中,屈远志辗转马角山3个学校读完小学。

11岁的时候,屈远志升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天翻海拔约1000多米的高山,但他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动物学家。而在两年后,当他步行去4公里多外的另一所小学、在天寒地冻里成为那里的寄宿生时,他却喜欢上了数学,不仅多次拿得奥数大奖,而且门门功课都保持年级第一的记录。2002年,屈远志以优异成绩升入腰市中学,他所乘坐的三轮车在长达20公里的山路上出车祸了,他却差点因此而丧生。

14岁的屈远志来到城镇,在集市边意外地发现了的一个旧书店,他开始租阅里面的书籍。在他的书单里,既有古典的"四大名著",也有像当下名家贾平凹、路遥等人的书籍,但更多的是那些风靡全国的武侠小说。当时,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已经闻名全国了。

2005年,屈远志放弃了去市重点高中上学,而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大荆中学。一年后,他以理科生的身份,成为了该校体育训练队的一名体育训练生。屈远志在艰苦训练的同时,还不忘四处寻找能满足他兴趣的文学名著。当他接触像福楼拜、司汤达、海明威、卡夫卡等西方作家的作品时,深深地震撼了,他从此一发不可收。他阅读范围渐渐辐射到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他当时最喜欢读的除了文学著作,就是一些伟人传记。尽管这些是学校老师严厉反对的,而且他一直学的是理科。

2007年,的屈远志突然中断了训练,在一个多月的夜晚里,挥笔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长篇童话小说,即《丛林有公主》的原型。但遗憾的是,直到他高中毕业时,这部小说也没有发表。他懊恼地烧掉了的5沓稿纸。

2008年,在高中毕业之前,屈远志的父亲讲明,如果他考上大学的话,就资助他去西安读书,前提是将来要成为一个公务员。他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屈远志想要当个记者。他成功了。20岁的那年,屈远志来到西安,开始求学于陕西省团校人文系。期间,他不专心血业,迷恋武术,且热衷社交,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读卢梭、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他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普鲁斯特和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等人的影响。

2009年,屈远志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12月16日,他的父亲与肺癌顽强抗争几个月后猝然去世,享年47岁。那是2009年农历12月16日的清晨,正好是新年的前一天。还在西安求学的屈远志接到了这个噩耗。屈远志的母亲当时43岁,靠不多的积蓄维持了整个家庭,她秉承丈夫的遗愿,百般劝说儿子回学校好好读书,但屈远志年依然走自己的道路,没有打算去考公务员,而是在悲痛中写下了长篇小说《灵魂不死》。

记者生涯

2010年10月份,还未毕业的屈远志顺利地成为了陕西农村报的一名记者。初入媒体圈的屈远志,正赶上全国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坏境等一系列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深入社会一线,一方面抨击丑恶现象,一方面倡导社会改良,凭着满腔热血连续采写了《一个村子的出路》《白鹿原上垃圾堆成山》等重大报道,开始慢慢被大家所熟知,但也因此引来了不少麻烦。

2011年8月,屈远志不得不从报社离职,开始于陕西省*厅经济文化保卫总队工作,负责全省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的宣传及《陕西内保》杂志的采编工作。

2012年6月,因在工作期间表现出众,屈远志被领导推荐至中国消防网络电视台,在陕西消防总队的协助下,开展"消防安全万里行""安全小卫士"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节目在*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2013年8月,屈远志创建万隆传媒有限公司,并亲任执行董事,成功运作了"中国新闻人物年度评选活动""纪念*诞辰120周年"等大型公益活动。

2、写作经历


屈远志

8岁上学,12岁开始写作,2006年完成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戈果的奇幻之旅》。2008年告别生活了21年的故乡--马角山,步入古城西安,写下长篇小说《灵魂不死》。

2013年7月,屈远志的长篇小说《灵魂不死》于作家出版社出版,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他也一发而不可收,正式迈上了自己的文学道路。11~12月,完成了长篇童话小说《丛林有公主》。

2014年4~5月,在全球瞩目的"马航事件"影响下,屈远志完成个人第三部长篇小说《人在外星》。几乎同时,也完成毕业论文《浅析自媒体在公益活动中的作用》的写作,并获得指导老师的高度评价。7月,屈远志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8月,屈远志的长篇童话小说《丛林有公主》入选陕西省《小橘灯》重大儿童文学项目,他与叶广芩等着名作家一起成为了该项目的首批入选者。

3、主要作品

《灵魂不死》


《灵魂不死》

《灵魂不死》虚构了一个"人死后存在灵魂"的虚拟背景,从"灵魂"的这一独特而神秘的视角出发,围绕一个灵魂在一天零两夜的所见所闻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历史"遗忘"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走向家族颓败、走向没落的悲剧。

"我们的肉体终有一天会死去,但我们的灵魂不死,这是我死后才发现的。"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就死了。他的死,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这种落后、封闭特定环境下无法挣脱桎梏的一个悲剧。他代表了一大批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在处于封闭孤独中的无奈与软弱、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苦恼和悲哀

《丛林有公主》


《丛林有公主》

  《丛林有公主》描述了一位被人类抛弃于深山老林的小女孩,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和非常的智慧,在神秘莫测而又惊心动魄的丛林里生存了下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和丛林里那些貌似凶残的野兽成为了朋友,并且帮助野兽们躲过了人类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最终却没有能存活下来的故事。

现实中,动物们没有"伊娃公主",它们只会在弱肉强食中,或被囚于铁笼,或任人宰割,或成为人类的玩物、摇尾乞怜。对于司空见惯了这些的人类,我们往往会用各种各样的圈套、武力去征服它们,去肆意杀戮它们,杀死了它们的祖辈,再杀死了它们的儿女亲人,食它们的肉,喝它们的血,让它们在妻离子散、在绝望中背井离乡,让它们所生存的家园也成为我们的领地。

作者让那些昔日里遭受人类嘲讽和玩弄的动物们,找到了他们自己奋起反抗的可能:不论是老虎豹子,还是野狼麋鹿,它们在一面憎恨人类侵占它们家园、残害它们同胞的同时,开始主动向人类反共了,冲进了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它们的举动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人类害怕了。因此,屈远志被冠以"丛林小说家""反人类作家"等称呼。

4、创作特色

屈远志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宇宙及人与人之间的现状和关系,揭示了只有在*、平等的社会里,大家才会和睦共处,从而强烈地呼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此外,他的视角始终集中在社会底层穷苦人民的身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叙述着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可以说,他的作品反应的是众多劳苦大众的"心声"。

屈远志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一类是在已知的世界中历险。《灵魂不死》的出版在文坛里引起较大争议,因其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抽象比喻等,所以另许多保守派文人不太接受,甚至还成为了批判对象。但屈远志是一个"大刀阔斧"的作家,《灵魂不死》出版后,他又开始尝试着以快镜头、快节奏,配合上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使得作品背景宏阔、情节惊险、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5、人物影响

屈远志以"人与灵魂""人与自然"及"人与宇宙"三个宏伟命题,分别作为独立主题创作,独立成书,即《灵魂不死》《丛林有公主》《人在外星》。虽引发较大争议,往往被人称作"新语言流派""丛林小说家""反人类作家",但总体而言,他在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一方面,以文学艺术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他对他对"人"及"人"所面对的这个心理、物质的世界的定义和理解,引申出了"灵魂""自然""宇宙"等命题;另一方面,大胆地突破艺术范畴,自如地运用"二元论"等哲学思想来指导写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二元论艺术学":在故事的发展中,通过两次预热,或者两个转折点(高潮),最终达到前一次的"目标"。他的这套理论和好莱坞经典的"三幕结构"叙事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学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6、经典语录


屈远志

  1、长久以来有一种东西在我内心里动荡不安,或如春风般的一次又一次的吹拂着广阔无垠田野里的稚嫩小草,或如汹涌波涛无比咆哮的冲向天地之边的悬崖峭壁。这是一种在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东西,又在不经意的日日夜夜中冲进了我的灵魂;这是那些一切纯洁的、美好的、久久让人难忘、即使在梦中也让人千百次念叨的东西,它们无数次以千姿百态的身影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灵魂、我的成长。

2、终有一天,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晚上,那长久难以遏制的感情如咆哮的洪水一样冲破堤坝,冲向无边无际的天地,也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使命感——执起手中的长笔扫尽天下文章,让内心的种种尽情倾洒。这是也许是我生命中引以为豪的事情!我豪情万丈!在历经沧桑风雨的历久弥新之后,人类千百年沉淀的一切纯洁的、美好的让人千百次念叨的东西冲进我的灵魂,而我的灵魂也因此在坎坷的人生中越来越狂野起来,狂野的结果是,世间出现了只有在流淌着潺潺溪水的深山老林才能聆听到的文字。

3、我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什么天才,上天眷顾,让我这个山村野夫没有老死山林,而是在与大自然对话二十余年后,得以进入更宽广的大都市一展身手。马角山,我永远的故乡,是那些痴男怨女不管是醒来还是梦中都无数次念叨的地方,它身上永远披洒着人类茹毛饮血以来所有的勤劳、智慧及坚忍不拔的光辉,照耀着星光灿烂下这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就是从踏上马角山这块土地开始,我生命的光辉才在漆黑的夜晚里变的慢慢的明亮起来。

4、多年以前,那个喜欢独自一个人从森林里跑到几十里开外的、同样荒凉小镇上的小男孩,当他观看到鸣着长笛驶过的火车时就兴奋的尖叫了起来,他的思绪也随着奔跑的火车跑到天涯海角……这个小男孩后来长大成人了,他当年所梦想的有许多都实现了。现在,站在繁华大闹市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当年那个喜欢追着火车跑的小男孩就是我,现在所要进行的征程不是毫无征兆的,当我看到那些所谓的名作只不过是满纸荒唐言堆砌的、而成却大行其道时,当我发现那些所谓的名家只不管是粗糙树皮下的没有生机朽木时,当我再也找不到能吸引我停驻欣赏的美文佳作时,一种莫名奇妙的冲动就悠然而生,这种冲动从早到晚、从冬到夏,持久而又强烈,仿佛只等着到火山爆发的到来。但火山没有到来之前,它不仅神秘莫测,而且开始性情大变、愤世嫉俗。我想,这也正是鲁迅先所说的会在沉默中爆发的原因吧。

5、一堆支离破碎的土屋懒懒散散地躺在山崖下,在安详自在地聆听着那从先辈流传下来的古老而神奇传说的同时,它们精神抖擞地伸展这臂膀要拥抱深谷寒流以遮护山林中神奇而伟大、令人难以捉摸的生命,并为把这些生命的个体推向辉煌的顶峰而努力着。它们目睹着一个个辉煌的形成及其悲惨的陨落且在不可计数的苦难和欢乐中坚守珍藏在心底的良知,他们也因此坚忍不拔、生机勃勃地坚守在秦岭深山中,沉迷于生命无穷无尽的幻想与美梦以迎接自己悲惨的破灭,进而以自身的兴衰奠定人类发展轨迹上那起落沉浮直至天荒地老——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支撑这个世界那所不灭的灵魂与主干。

6、在多少日子里,那身披浓重色彩外衣的山间小路上尘埃滚滚,犹如长蛇般蠕动在崇山峻岭中间,而站在高高山巅上远眺就会有眩晕迷乱的感觉,只觉那纵横交错的小道忽如老人面庞上的皱纹,忽如四散逃离的蚯蚓,在经历了触目惊心之后,让人产生无限伤感之情;在多少个日子里,树木总是黑压压地集结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屏障,狂风寒沙入侵而不得,丛林王国里那些可爱的生命总能置身其中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在多少个日子里,一颗烦躁不安的心在孤独与忧郁陪伴下放荡在崇山峻岭之间,树木、山崖间流淌着舒缓美妙的声音,演绎无与伦比精彩画面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以及那缓缓流动、无孔不入幽香清淡的气息,总能使人在愉悦舒坦中放浪形骸——一份自然恩赐的厚礼,它足以让一位忧思伤感、千肠百结并因此深陷苦恼的人从那繁复的躯壳中解脱出来思想畅飞,从而会被那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事物所吸引而留恋忘返,甚至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在那些日子里,我何尝不如此呢?那是一份无法割舍的独特的感情,我一直珍藏着那些美好的记忆,即使在后来许多苦难、身心疲惫、最易让人失去生活热情与勇气的日子里,我也会念念不忘于此,这是一种永恒的欢喜若狂——直到我死后!

7、我们的肉体终有一天会死去,但我们的灵魂不死,这是我死后才发现的。

8、我死了,乡亲们却来了,他们热闹地挤在我家院子里。夹在两堵围墙中间、长宽均在二十米左右的农家院子里攘攘熙熙地挤满了我所熟知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打牌、说笑,或者烤火。院落边上沉积着被他们踩得稀巴烂的积雪,与泥土混杂着发出一阵阵芬香的气息。这种气息在院子里飘来飘去,像一只被谁打晕的苍蝇一样昏头昏脑地乱冲撞着,一会儿碰到被冷风冻僵的桌椅上,一会儿又落在谁破烂的棉袄上,可一转眼又被谁压在了自己的屁股下。它们可真快活!

9、想想几十年的打工生涯,那是一段多么痛苦难耐的生活啊!寄人篱下,时刻受到他人的约束,思念家乡亲人的苦痛,为那微薄的工资而日夜煎熬在苦难的困境中,他很少想起自己的幸福,只能从那简陋的记忆中追寻出以些快乐的往事以慰藉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灵,以至于在他白发苍苍的年龄时变的只是那重复的单调乏味的局面。这是一件多么痛苦劳神的事情呀!

10、对于一位老农来说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种田耕地,在田野山岭之间转悠,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年轻时的梦想。他还能想什么呀!生活就如此的悲惨,你不见一位老人在他垂暮之年,在他本该放下一切恩怨情仇,好好享受生活时,他所经历的是多么悲惨呀!他会承受生平所罕见的经济危机,只因自家孩子必须念书,而念书的学费一年比一年还要他的命,太昂贵了,起码对一位一生为农的农民来说,那点只能自力更生的田地是产不出那么多金钱的。的确如此,农民的骨子里流的就是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里是永远被人瞧不起,永远被淘汰的。

上一篇: 李国章

下一篇: 小儿心房颤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