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称:威海工业新区),行政范围属于威海市环翠区境内,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辖区总面积297K㎡,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8K㎡。其前身威海市工业园于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批准设立,并报国务院备案。2008年4月29日,威海工业新区正式成立。作为威海市*规划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区,威海工业新区是山东半岛区域规划面积最大、规划建设标准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城区,新区10年将规划发展成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工业新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工业新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临港区。目前,威海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园区介绍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这是一座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希望之城。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多个*战略的核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空气质量优良,拥有胶东地区最好的温泉资源,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拥有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等城市名片。
这是一座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创业之城。累计投入5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道路160多公里、地下管线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变电站等重要市政设施,达到“十通一平”的标准;同时,威海天然气从这里输送,威海市区饮用水从这里发源,威青高速从这里起步,是威海市重要的配套服务供应地。陆海空铁交通体系完备,桃威铁路、威青高速、303省道等干线穿境而过,周边2小时车程内有3处国际机场、5处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其中距威海机场、威海港、城际高铁仅15分钟车程。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周边有近50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每年约有10万人在威海就业。
这是一座项目集聚、创新驱动的产业之城。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工业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20多个,吸引了美国佳顿、日本豪雅、韩国乐天等世界知名企业入驻,培育国内最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三角工业园,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拓展纤维,世界最大的钻夹头生产基地——威达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体休闲用品、新信息六大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起了三角轮胎、拓展纤维*工程实验室等70多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与清华、北大等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这是一座朝气蓬勃、快速崛起的幸福之城。牢固坚持“产城互动、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率先突破中心区5平方公里商住核心区,重点打造周边30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目前,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以家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渔具博览城、威海特产城、汽博城、韩国城等六城为主体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强力推进,商住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行政商务、商贸居住、休闲度假三大板块雏形已现。公共服务上档升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2、经济发展
威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人均GDP居山东省第一位,所辖县级市全部进入“中国百强县”,被誉为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城市。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保持全市领先,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开发区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工业带动、服务业支撑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膨胀,不断加大转调创力度,推动产业高端高效高质发展。建区以来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20多个,吸引了美国佳顿、日本豪雅、韩国乐天等世界知名企业入驻。
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450余家,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体用品、新信息六大优势产业,培植起了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拓展纤维,国内最大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三角工业园,世界最大的钻夹头生产基地——威达集团,威海最大的利用日资项目——豪雅光电,以及美国开泰、浩然特塑、晨源高分子、多晶钨钼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起了三角轮胎、拓展纤维*工程实验室等70多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着眼于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经济多维增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三大服务产业:商贸流通产业,依托汽博城、家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韩国城、钓具博览城、威海特产城等,重点培育区域性专业化大市场。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威海国际物流园,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公路物流和保税物流,打造海陆空联动、复合式发展的现代物流中心,努力建成威海乃至东北亚的韩国商品集散地。休闲旅游产业,重点依托山水泉林等资源,加快建设威海休闲植物园,发展城郊旅游型高效农业,推动休闲康复养生养老产业快速兴起。
3、基础设施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制造业及城市需求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全区基础设施实现十通一平(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排污、通信、闭路电视、宽带网络、路网、土地平整),建成医院、学校、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城市功能设施。
路网设施
快速主干公路(青威高速、202省道、303省道、初张路、威石路等省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与港口、市区及周边城市相连接,区内还建设了40多条次干公路,同步铺设各类配套管线。
供水
临港区供水设施由威海市水务集团统一建设运营,目前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天,近期规模将达到10万立方米/天,远期规模将达到20万立方米/天。
供电
区内建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线或双线。高压分别为110kv、35kv、10kv。
供气
全区实现天然气管道供应,管网随路网建设同步进行,由港华燃气公司统一供应。
供热
建有一座热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台2.5万千瓦发电机组、4台130t/h锅炉。
通信
有线通信、移动通信、有线电视网及宽带网络管线已随区内道路一并铺设,实现全区覆盖。
排水
排污管线直接通至厂区规划红线,生活污水直接通过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水设有专门的排水管道。
废水处理
现有一座6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站,规划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2万立方米/日。
4、区位优势
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内,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是企业发展、物流集散最有力的保障。
港口
临港区以威海港为依托,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北海滨,威海湾的西北岸,它是我国通往韩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与韩国西海岸距离最近的港口。威海高区距威海港约4公里。
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她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北跨渤海同东北三省老工业区相连,东越黄海与韩国经济中心区相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
威海港开通外贸至韩国仁川、平泽、釜山,日本神户、大阪、名古屋,内贸至青岛、大连、黄埔的航线。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5年,与青岛港合资成立了青威集装箱码头公司,合资后业务发展迅速,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长率上涨,发展势头良好。
公路
临港区位于青威高速的起点附近,毗邻初张路、威石路等省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区内规划建设有40多条次干公路,同步铺设各类配套管线。地理交通便利,是威海市区通往外界的门户。
铁路
临港区距离威海市汽车总站、火车总站约10公里,铁路第三货运站坐落园区东面,铁路干线贯穿园区。
机场
临港区距离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约30公里,是威海市交通要点,连接威海及周边地区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