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指南

炒菜油该怎么换着吃

科普小知识 2023-11-26 12:50:27
...

炒菜油该怎么换着吃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范志红

其实有关怎么吃油的困惑早就有了。以前很多专家都说“吃油要换着吃”,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明,哪些油的内容“差不多”,哪些油差距比较大,怎样换才有意义。

食物中的油脂,本质上都是脂肪。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它的结构就是1个甘油分子,以酯键结合着3个脂肪酸。

脂肪酸可不是一种东西,是一个大类,不过最常见的也就几种:猪油里最多的是“硬脂酸”(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里最多的是“棕榈酸”(饱和脂肪酸)和“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里最多的是“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豆油里最多的是“亚油酸”(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籽油里最多的是“alpha-亚麻酸”(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各种油脂的主要差别,除了风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种类和比例之间的差异。按这些特点来分类,大体可以把常用油脂分成四个大类。

第一类:高亚油酸型

高亚油酸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以凝固,耐热性较差。这一类当中的代表油脂是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油、小麦胚芽油等。

这类油脂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有的如大豆油中还含有少量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非常少。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煎炸或反复受热后特别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所以,这类油脂不适合做高温爆炒,更不适合做油炸食品。

第二类:均衡型

均衡型中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其中油酸最丰富,低温下会浑浊,耐热性好于第一类。这一类的代表性油脂是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也大致可以归于这一类。

花生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概是3∶4∶3。其中所含的油酸,也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数量。它富含维生素E,风味好,耐热性也不错,适合用来做一般炒菜。花生油在12摄氏度的低温下会发生浑浊,冬天在阳台上放着往往会凝固,正是因为其中含有三分之一的饱和脂肪酸。

芝麻油的优势在于它沁人心脾的美妙香气。为了保持珍贵的香气,芝麻制成的香油或许是所有烹调油脂当中最应当“原生态”的一种——它不能精炼,传统使用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其中天然成分原样保存在油里。这就成全了其中的维生素E和著名的抗氧化物质芝麻酚,以及磷脂和植物固醇这些有益于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成分。用冷榨生芝麻的方法生产的芝麻油也能充分保存营养价值,但没有炒熟后芝麻所特有的香气。不过,芝麻油不适合炒菜,因为没有经过精炼处理,油烟比较大,而油烟非常不利于健康,而且加热后香气会大大损失。

正因为芝麻香油中的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而且香气浓郁,它也非常适合用来做低脂烹调的菜肴。

传统的高芥酸菜籽油脂肪酸构成不理想,目前已经被低芥酸的改良品种菜籽油所替代。这类菜籽油的脂肪酸比例都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其饱和脂肪酸比例低于花生油,亚油酸也比较少,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比例高于花生油,从脂肪酸比例角度而言更有健康优势,热稳定性也比豆油和玉米油好。总体而言,菜籽油适合用来炒菜,但不适合用于爆炒或油炸。

第三类:高油酸型

高油酸型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放在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较好。这一类的代表性油脂是橄榄油和茶籽油。昂贵的杏仁油、牛油果油也属于这一类。

橄榄油是名声最好的油脂。含有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有7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升高其中的“好胆固醇”(HDL),对控制血脂有益,故而特别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

橄榄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所以耐热性比大豆油略好,只是其中维生素E含量不高。不过,初榨橄榄油的游离脂肪酸比较高,还含有少量叶绿素,它是光敏物质,有促进氧化的作用。所以,橄榄油并不像某些人形容的那样,一概而论地完全不能加热,而是要区分品种。淡绿色、橄榄青涩味浓郁的初榨橄榄油的确不适合于加热炒菜,但淡黄色、经过精炼的普通橄榄油产品用来炒菜炖菜都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控制温度,不要冒油烟,避免它受热之后发生反式异构化,或者发生氧化。

相比于橄榄油,国产茶籽油在营养成分上完全不逊色,其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要高,油酸含量达到80%以上,健康作用一点不比橄榄油差。茶籽油和橄榄油一样,耐热性较好,适合用来日常炒菜,也可以作为拌凉菜的色拉油。

第四类:饱和型

饱和型中饱和脂肪酸相当多,稍凉一点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这一类的代表性油脂是棕榈油、椰子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棕榈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40%,含饱和脂肪酸为44%。两者均衡,这在植物油中不多见。棕榈油为深橙黄色,除了维生素E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由于饱和程度高,它的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少,是其他常见植物油不能取代的优点。而且,棕榈油的起酥性也比较好,做煎炸食品和点心酥点时口感比较酥脆可口。由于煎炸会破坏其中的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故用棕榈油制作的煎炸食品并无提供维生素的价值。

椰子油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品种,它的饱和程度最高,也就是说,耐热性最好,做煎炸爆炒都没问题。不过,它所含的不是猪油里的硬脂酸,也不是棕榈油里的棕榈酸,而是月桂酸。月桂酸是一种中链脂肪酸,它可以直接被吸收入血,人体对它进行氧化分解的速度更快。一些研究提示,在同样热量和同样脂肪数量下,椰子油可能更不容易让人长胖。

坚果油和种子油

如果还有第五类的话,那就是一些平日少见的坚果油和种子油了,比如核桃油、榛子油、亚麻子油、火麻仁油、紫苏籽油、南瓜籽油等。它们通常不经过精炼,而是直接压榨制取,保持了原料的香气和营养价值。

这一类中有些属于“高亚麻酸型”,可以作为omega-3脂肪酸的来源。比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以及产于我国北方的野生山核桃压榨油,其中α-亚麻酸、维生素E和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都大大高于普通烹调油。不过,它们都是非常不耐热的油脂,比如亚麻子油含有50%以上的α-亚麻酸,特别容易氧化聚合,所以最不能加热。

食用这类油要注意,最好是选冷榨法的产品,食用时不要高温加热,可以用来做凉拌菜,或涂面包片等,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健康作用。

总之,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意思是在一、二、三类的不同类别中替换,否则所得到的脂肪酸是基本一样的,耐热性也是一样的,就起不到实际替换作用了。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用不同耐热性的油脂来做不同的菜肴,这样无需特别调和,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不同油脂的配合。

日常做菜的时候,要尽量降低烹调温度,避免冒出油烟。明显冒油烟不仅意味着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对食物营养成分有破坏,而且有令蛋白质食材产生致癌物的危险,还会招来脂肪的热分解和氧化聚合,对身体非常不利。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