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德

科普小知识2021-10-09 12:29:20
...

广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

1、君主介绍


李豫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纪年对照

公元763年764年

干支癸卯甲辰

2、启用时间

改元广德

宝应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群臣上代宗尊号为“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广德。

3、广德元年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杨绾、贾至等请废进士、明经,而代以贡举,未行

广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承嗣把所管内户口,壮者都籍为兵,老弱者耕田,几年间有兵十万。又选其勇健者万人作为自己的卫队,被称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薯侵入长安,代宗东逃陕州

吐蕃屡次入寇,边将告急,宦官程元振皆不奏闻。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泾州刺史高晖降吐蕃,并引之深入。至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才知吐蕃入寇,遂下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子仪留京师闲赋日久,部曲离散,至此召募,才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弥漫数十里,渡渭沿山向东进军。子仪派判官王延昌入奏,请增兵,程元振阻之,代宗竟不召见。十月四日,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帅精兵二千败吐蕃于周至西。六日,吐蕃入侵周至,月将又帅兵与战,兵败被俘。于是吐蕃渡过便桥(今咸阳西),代宗仓促出奔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闻之,立刻从咸阳回长安,适逢射生将王献忠,迫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遇子仪于开远门内,子仪责让珙,以兵护十王送至行在。十月八日,代宗至华州,扈从将士不免冻馁。观军容使鱼朝恩帅神策军从陕郡来迎,代宗遂至营中。十月九日,吐蕃入长安,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承宏为帝,并改元,设置百官,以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为相。吐蕃纵兵大掠,焚烧房舍,府库市里,长安萧然一空。宰相苗晋卿病卧在家,吐蕃派人舆入宫中迫胁之,晋卿闭口不言,吐蕃不敢杀。六军逃散者,所至剽掠,士民避乱,皆逃入山谷中。十月十二日,代宗至陕郡,百官才有至者。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集兵复长安

郭子仪帅三十骑兵从御宿川沿山而东,对王延昌说:“六军将士逃散者大多在商州,今速往收罗,并发武关防兵,北出蓝田攻长安,吐蕃一定会逃走。”过蓝田,遇元帅都虞侯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仪与延昌相谋说:如果溃兵逃至商州,官吏必定逃散而人乱。遂派延昌从直路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正纵兵暴掠,听说子仪至,都大喜愿听命。子仪恐怕吐蕃兵追及代宗,遂留军七盘(今陕西蓝田),三日才行。至商州,一路收兵,并武关防兵共四千人,军势大振。子仪乃涕泣告谕将士共雪国耻,收复长安,士卒皆感激。代宗赐子仪诏,恐吐蕃东出潼关,召子仪赴行在。子仪上表说:“臣不收复京城,无面目见陛下,臣如出兵蓝田,吐蕃必不敢东侵。”代宗许之。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劝节度使白孝德帅兵南行赴难,孝德遂与蒲、陕、商、华等州兵合力进击。吐蕃既立广武王承宏,欲掠长安士、女、百工,然后归国。子仪令士卒白天击鼓张旗,夜晚则多燃火,为疑兵之计。吐蕃恐惧,长安城中百姓又骗之说:“郭令公从商州帅无数大军来攻城矣。”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二十一日,吐蕃遂从长安城中撤出。高晖帅百骑东走,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擒而杀之。吐蕃既退,广武王承宏逃于草野,后代宗赦其罪,放之于华州。十一月三日,郭子仪帅军至浐水西,领三十余骑进城,令白孝德与邠宁节度使张蕴琦帅兵屯于畿县,京城遂安。

元载权盛

广德元年(七六三)十二月二十八日,以苗晋卿为太保,裴遵庆为太子少傅,并罢政事;遵庆既罢相,元载权势益盛,以贿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密与之往来,代宗意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无不合,于是代宗更宠信之。

吐蕃陷剑南西川诸州

吐蕃陷松州(今四川松潘)、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保州(今四川理县北)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无力抵御,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也陷于吐蕃。


鉴真塑像

鉴真卒于日本

广德元年(七六三),扬州大云寺沙门鉴真卒于日本,年七十七。释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心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元年(七四二),应日本留学僧荣睿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本宏扬戒律,但五次东渡,均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未能成功,其后双目失明,荣睿亦亡。天宝十二年(七五三),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再次邀请鉴真东渡,于是决定第六次赴日,天平宝胜六年(七五四),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天皇授以“传灯大法师”位。四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子及僧俗四百余人授戒。又仿唐建筑造唐招提寺,作为授戒传律的基地。鉴真赴日本时,带给日本大量佛教经像,还有药物、艺术品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和建筑等有一定贡献。

储光羲卒

广德元年(七六三),诗人储光羲卒。储光羲,润州延陵人,开元十四年(七二六)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安史叛军陷长安后,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系下狱,被贬岭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綦毋潜、祖咏等有唱和。诗多为五古,善于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淳朴恬静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田家杂兴》、《田家即事》等为代表作。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

4、广德二年

广德二年(七*)正月十七日,代宗立雍王适为皇太子。

仆固怀恩反


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既不为朝廷所用,于是与河东都将李竭诚密谋攻取太原。辛云京知之,乘城设备。怀恩使其子仆固玚帅兵攻之,云京出城与战,玚大败而去。时代宗听颜真卿、李抱真之言,知朔方将士皆思郭子仪,子仪往代怀恩,士众将不复为怀恩用。因谓子仪说:“怀恩父子负我实深。朔方将士皆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我镇抚河东,则诸将士一定不与怀恩同反。”广德二年(七*)正月,以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大使、河中节度使。怀恩部下听后,都说:“我们跟从怀思谋反,有何面目见汾阳王!”二月,子仪至河中,时仆固玚围榆次,十余日不克,遂派人急发祁县之兵,李光逸尽给之。至榆次,十将焦晖、白玉领兵攻杀玚。仆固怀恩闻之,入告其母。其母说:“我曾告你不要谋反,国家待你不薄,现在军心已变,祸必及我,怎么办呢!”怀恩不答,再拜而去。其母提刀追之,说:“我为国家杀你这个叛贼,取你心以谢三军!”怀恩急走,遂与部下三百骑渡河北逃。当时朔方大将浑释之守灵州,怀恩传檄书,说将率全军归镇,释之疑怀恩败溃而归,将要拒之,其甥张韶说:怀恩可能翻然改图,帅兵归镇,没有理由拒绝。释之不得已而纳之。张韶遂以其谋告怀恩,怀恩乃杀释之,使韶领其军。不久又心想:释之是韶舅,韶尚负之,又怎能忠于我?遂借他事权韶,折其胫骨而死。子仪传玚首至朝廷,群臣入宫祝贺,代宗惨然说:“我对臣下不信任,致使勋臣颠越,深以为愧,有什么值得祝贺呢!”又命以车载怀恩母至长安,待给优厚,月余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郭子仪请罢诸道节度使

郭子仪认为安史之乱以来,为了平叛,诸道置节度使以控制要冲,现战乱已平,而节度使所在聚兵,徒耗蠹百姓,上表请罢之,并自河中(子仪驻河中)为始。广德二年(七*)六月十四日,敕罢河中节度使及耀德军。子仪又请罢已关内副元帅之职,代宗不许。


李光弼

李光弼卒

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武穆王李光弼卒。光弼治军严整,指挥号令,部将皆不敢违,谋定而后战,以少胜多,平定安史之乱,屡立大功,与郭子仪齐名。及出镇徐州,因与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人不协,几年不敢入朝,朝廷征召亦不至。诸将因此不听其号令,光弼愧恨成疾。广德二年(七*)七月十四日,卒于徐州,年五十七。八月一日,以王缙代。

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

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十万余众入寇,京师惊骇。代宗召郭子仪问退敌方略,子仪说:怀恩不能有所作为。其人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随其入寇者,都是想要回家。怀恩本是我的裨将,其部下都是我的部曲,一定不忍相互交战,所以知其不能有所作为。广德二年(七*)八月十六日,子仪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九月十七日,以郭子仪充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来通和吐蕃使,以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子仪闻吐蕃逼近邠州(今陕西彬县),遣其子朔方兵马使郭晞帅兵万人救之。怀恩前军至宜禄(今陕西长武),子仪使右兵马使李国臣帅兵为郭晞后援。邠宁节度使白孝德败吐蕃于宜禄。十月,怀恩引回纥、吐蕃兵至邠州,白孝德、郭晞闭城拒守。怀恩与回纥、吐蕃进逼奉天,诸将请战,子仪不许,说:敌深入我地,利于速战,我应坚壁以待之。十月七日夜,子仪帅兵阵于乾陵之南,八日天未明,回纥、吐蕃军大至。见官军严阵以待,大惊愕,遂不战而退。其他邠州、泾州各路亦退。

行《五纪历》

代宗认为《至德历》不与天合,诏司天台官属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历》,更立岁差,代宗为制序,名为《五纪历》。广德二年(七*)三月十七日,颁行之。

5、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宝胜(762年八月—763年四月):唐朝时期领袖袁晁之年号

天平宝字(757年八月十八日—765年一月七日):奈良时代孝谦天皇、淳仁天皇、称德天皇之年号

大兴(738年—794年):渤海文王大钦茂之年号

赞普钟(752年—768年):南诏领袖阁罗凤之年号

上一篇:先天

下一篇: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