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宜灿
吴宜灿,1964年生,安徽人,研究员/教授、博导、博士,先后于德国FZK研究中心、日本NIFS国家聚变研究所、比利时SCK核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1、职务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
FDS团队负责人
2、学习与工作经历
国内
先后获西安交大学士和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大能源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与教学与工作。
国际
先后于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家聚变研究所、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3、主要学术兼职
国际
国际能源署IEA聚变能环境安全与经济合作执委会主席、国际能源署IEA聚变堆核技术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安全与许可证设计评估专家组成员、ITER实验包层计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美国聚变能协会FPA董事会委员、美国核学会计算医学物理工作组成员、国际原子能机构顾问专家;《FusionEngineeringandDesign》、《NuclearScienceandTechnology》、《RadiationDetectionTechnologyandMethods》、《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国际创新核能系统大会主席、国际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大会主席、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聚变堆材料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裂变与核聚变未来材料挑战国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国内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聚变辐射防护分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副理事长、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编委会委员、辐射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核能动力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委会委员;安徽省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核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原子核物理评论》、《计算物理》、《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现代应用物理》等学术刊物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
4、科研方向及主持项目
主持负责:包括IAEA、IEA及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项目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
主要研究领域: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医学物理与技术、计算机仿真与软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5、科研论文与获奖
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0余篇,6篇论文入选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十年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论文4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出版专著3部;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40余次,其中大会/主旨报告20余次;组织开发大型软件系统20余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2012年度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6年成果入选十项“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6、人才培养
被评为“中科院优秀教师”,已培养出和正指导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90余名。他们中已有50余人博士毕业,30余人次获得包括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在内的各种奖励、20余人晋升为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10余人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0余人次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7、所获荣誉
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他级
2009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
2008年获中国核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一等奖,其他级
2006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
2001年获第四届“江淮十大杰出青年”,一等奖,省级
1993年获国家科委“八六三”计划先进工作者,二等奖,部委级
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部委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