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亮
赵宇亮,男,研究员,博导,现任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开创了纳米毒理学领域在我国的起步、形成和发展,同时使中国在该领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目前主要从事纳米毒理学、纳米药物以及放射化学相关研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重大项目共同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苏州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11月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姓名:赵宇亮
性别:中国
生日:1963年2月
籍贯:四川南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现任职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学历学位:博士
1、人物简介
赵宇亮,1963年2月出生,籍贯四川南充,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从事核燃料化学的研究。1989年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进修,1993年考入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先端科学研究中心,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从事研究工作。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2001年7月起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4月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助理。
2011年5月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1年回国之前,一直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发现了“原子核的变形度的不变性”规律,提出了原子核裂变释放能量的新公式,成功地解释了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中期在重核中发现的“BimodalFission”现象,用实验证明了低能原子核裂变时存在两条不同途径,揭示了裂变碎片核的质量分布和裂变核的变形度之间的相关性等。
2001年以来,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分析和放射化学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纳米材料生物(健康)效应这个研究方向和学术思想,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反向应用纳米材料毒理学性质的新思路,发现了肿瘤低毒化疗的纳米材料体系,提出并设计了肿瘤低毒性治疗研究计划,并在开展系统的研究。
已发表国际SCI论文167篇,以及中文刊物论文近50篇。并率先将这个新领域的知识体系化,编著了该领域的世界上第一部专著《Nanotoxicology》,2007年在美国出版,主编出版了9部《纳米生物效应》系列丛书,推动了这个新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应邀国际国内邀请学术报告117次。目前担任美国、欧洲7本SCI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曾担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欧盟、芬兰,OECD等在纳米安全方面的专家顾问。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个人履历
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1985年7月起就职于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同位素标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
1989年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进修(STAExchangeFellow),从事放射性免疫诊断试剂的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研究。
1993年进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事重元素原子核裂变的研究。
1994-1998年兼任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先端科学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员。从事超重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
1999年4月-2001年3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
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共同研究员。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200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开创全新的研究领域:纳米安全性研究。
2002年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05-2008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6年高能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成立“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
2007年国家纳米中心-高能所-天津肿瘤医院联合成立“肿瘤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与张宁研究员)共同担任中心主任。
2008年“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晋升“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与王琛研究员)共同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年5月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
2012年任苏州大学客座教授。
2016年11月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研究方向
1.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
——纳米毒理学:纳米材料在生物体的分布,靶器官选择性,靶细胞选择性,靶分子官选择性,代谢途径与生物毒性;细胞纳米毒理学、以及分子纳米毒理学研究。
——纳米医学:集中在肿瘤纳米技术的研究,如低毒性肿瘤治疗与诊断的纳米结构和纳米药物的构建与合成;药效学研究;低毒性纳米药物的新型抗肿瘤生长机制的研究;低毒性纳米药物高效抑制肿瘤转移的新途径研究。
2、纳米表面化学
——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修饰,以降低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或增强纳米材料的医学功能为目标,开展纳米颗粒的尺寸设计,表面化学修饰,生物、化学和表面电性质等表征,并在细胞或动物水平上,开展修饰后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研究。
3、纳米技术(NST)与核技术(NST)、以及同步辐射技术的交叉
——利用高灵敏度的核技术实现并建立生物体内纳米颗粒的检测技术。
——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研究用于生物体系的纳米颗粒的各种特性。
4、科研项目
(1)粒子发射体碳纳米类物质的合成,分离方法的研究。
(2)利用射线技术的碳纳米类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3)粒子发射体炭纳米物质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4)超重元素的探索(与理化学研究所合作)。
(5)核物质转换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与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
(6)重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5、研究成果
获得*奖项1项,省市级奖项3项
1.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名称: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排名:第一。
2.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名称: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排名:第一。
3.2006年,获中科院-德国拜耳科技奖。排名:第一。
4.1989年,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核燃料中Zr2B4毒物分析。排名:第四。
6、主要论文
1.GeCC,DuJF,ZhaoLN,WangLM,LiuY,LiDH,YangYL,ZhouRH,ZhaoYL,ChaiZF,ChenCY.Bindingofbloodproteinstocarbonnanotubesreducescytotoxicity.ProcNatlAcadSciUSA.2011Oct;108(41):16968-73.(IF:10.23)
2.HeX,Zhang,ZY,LiuJS,MaYH,ZhangP,LiYY,WuZQ,ZhaoYL,ChaiZF.Quantifyingthebiodistributionofnanoparticles.Nat.Nanotechnol.,2011Dec;6:755.(IF:30.306)
3.ZhaoYL,XingGM,ChaiZF.Nanotoxicology:AreCarbonNanotubesSafe?Nat.Nanotechnol.,2008,3:191-192.(IF:30.306)
4.YanL,ZhengYB,ZhaoF,LiSJ,GaoXF,XuBQ,PaulS.Weiss,ZhaoYL.ChemistryandPhysicsofaSingleAtomicLayer:StrategiesandChallengesforFunctionalizationofGrapheneandGraphene-BasedMaterialsChem.Soc.Rev.,2012,4:97–114.(IF:26.58)
5.ZhuMT,MengH,AndreNel,NieGJ,ZhaoYL,Theimpactofnanoscaleprocessesandnanomaterialpropertiesonfateandtransport,bio-uptakeandbioaccumulationofnanomaterials,Acc.Chem.Res,2012,onlinepublished(IF:21.84)
7、授权专利
获得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3项。
1.赵宇亮;陈春英;邢更妹.金属富勒醇及其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药物中的应用-2006,10152170.7;发明
2.赵宇亮;陈春英;邢更妹.镧富勒醇及其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药物中的应用-2009,10210368.X;发明
3.董金泉;孙宝云;赵宇亮.碳纳米材料合成装置及方法-2010,10592147.6;发明
4.董金泉;孙宝云;赵宇亮;郝健.自动填料式电弧合成炉-2010,10591432.6;发明
5.赵宇亮;孙宝云;董金泉;张弘.用于制备富勒烯纳米材料的旋转电弧合成炉-2010,10591761.0;发明
6.孙宝云;董金泉;赵宇亮;杨尚元.富勒烯制备方法-2010,10592225.2;发明
7.孙宝云;董金泉;赵宇亮;郝健.自动连续过滤器-2010,10592234;发明
8.赵宇亮;陈真;孟幻;邢更妹;袁慧.自主吸入式纳米颗粒染毒箱-2007,20190583.4;实用新型
9.孙宝云;董金泉;赵宇亮;张弘.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循环使用装置-2010,20664057.9;实用新型
10.董金泉;孙宝云;赵宇亮;赵世雄.碳棒及碳棒提供装置-2010,20663528.4;实用新型
8、社会兼职
至2012年担任3本SCI学术杂志的副主编,7本学术杂志的编委
2008-,AssociatedEditor,BiomedicalMicrodevices(USA)
2007-,AssociatedEditor,JournalofNanosciences&Nanotechnology(USA)
2007-,AssociatedEditor,ParticleandFiberToxicology(UK)
2005-,AssociatedEditor,JournalRadioanalytical&NuclearChemistry(Europe)
2003-,EditorialBoard,ChinesePhysicsC(China)
9、院士候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