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简称分税制,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一级*一级预算,实行*和地方分税制。*与地方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合理确定支出范围;考虑税种属性,将税种统一划分为*税、地方税和*地方共享税,建立*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实行规范的*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1、简介
分税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其实质是根据**和地方*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与地方的收入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
2、主要内容
分税制
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反映到财政管理*上就是**与地方*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从历史上看,每个国家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都曾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从现状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
一是*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根据现行**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二是*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与地方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分设*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税务机构征收*税和*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征收地方税。
三是*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在重新划分*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上,相应地调整了*间财政转移支付数量和形式,除保留原*下*财政对地方的定额补助、专项补助和地方上解外,根据*财政固定收入范围扩大、数量增加的新情况,着重建立了*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制度。具体办法是,*税收上缴完成后,通过*财政支出,将一部分收入返还给地方使用。
四是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实行分税制后,*和地方都要按照新口径编报预算。同时将*税收返还数和地方的原上解数抵扣,按抵顶后的净额占当年预计*消费税和增值税收入数的比重,核定一个“资金调度比例”,由金库按此比例划拨消费税和*分享增值税给地方。
3、税种实质
按照税种划分税权,分级管理。其中,税权是*管理涉税事宜的所有权利的统称,主要包括税法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其中,执法权主要包括税收组织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支配权)。分税制就是要将这些税权(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在*及地方*间进行分配。所以,分税制财政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不同税种的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在*和地方*进行分配,以求实现事权同财权的统一。
一般来说,完善的分税制要求**和地方*根据自己的事权自主地决定所辖的税种。**和地方*有权根据自己的事权自主决定税法的立法、司法、执法事宜;划归地方*征管的地方税税种,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决定立法、开征、停征、减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
4、主要类型
集权为主的分税制
这种类型以英国、法国、瑞典为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分税制
(1)政治集权、经济干预。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法国也是一个具有200年历史传统的*集权制国家,瑞典也不例外;这类国家在经济管理上的共同点就是推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2)税权集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决定了税收管理*的高度集中,如英国、法国、瑞典的法律都明确规定,税收立法权归议会,税收条例、法令由财政部制定,地方*负责执行。
(3)*税收为主体。这些国家的*税收占绝对优势,如在英国,以所得税、公司税为主要税种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75%以上,以财产税为主要税种的地方税收仅占税收总额的25%以下,而且近些年来地方税收入比重仍在下降,最低时竟下降到不足1%。在法国,以增值税、所得税为主要税种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85%左右,而以财产税为主要税种的地方税收仅占税收总额的15%以下。由于地方*的税种小、收入少,对**的依赖性很大。例如,法国在一般年份,*补助占地方预算收入的50%以上。高度集中的税收管理*,虽然有利于集中财力实现预期经济目标,有利于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但却较严重地压抑了地方*组织收入和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权为主的分税制
这种类型以德国、原南斯拉夫为代表,其特点是:
(1)三级*,三级预算,相对独立。*(联邦)、州和地方*各有一定税权、分税分管。税法由联邦议会统一立法,具体条例、法令由财政部制定,但地方*有一定的机动权,如规定起征点、加成减税、开征某些捐税等。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税务机构只有工作关系,没有统属领导责任。
(2)共享税是主体,税种分为各级*的固定税和共享税两大类。作为共享税的是几个大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共享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总额的70%。固定税都是一些小税种。联邦*的固定税种主要是关税,州*的固定税种主要是财产税,地方*的固定税种主要是土地税等。各级*的固定税加上分得的共享税,占全部税收总额的比例分别是:联邦48%,州34%,地方13.6%,欧共体抽3%。在这些国家,虽然联邦*规定,经济发达的州要支援经济条件较差的州,以求平衡,经过支援和协调仍感财源不足的,联邦可从增值税分成比例中拿出1.5%给予补助,但主要还是要求严格贯彻“一级*、一级财政”,自求平衡的原则。这种分成分税制能较充分地发挥各级*理财办事和推动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宏观管理。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分税制
这种类型以美国、日本为代表。此类国家在沿袭各自历史传统和信奉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分税制特点。主要包括:
(1)有比较完善的*和地方两个税收管理体系。美国建立了联邦、州、地方三级税收管理体系。联邦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公司所得税为主,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60%左右;州以销售税等为主,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25%;地方以财产税等为主,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15%左右。日本建立了*、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税收管理体系。*税有所得税、法人税等26种,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63%;都道府县税有居民税、事业税等15种,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16%;市町村税有居民税、固定资产税等17种,各项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21%。这种税收体系,既能使*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保证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数据为2006年)
(2)有比较灵活的*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调控措施。美、日两国地方*虽然都有自己的税收来源,但由于社会公益事业等支出庞大,仍然入不敷出,需要**给予补贴。对此,美国是通过转移支付进行弥补的。美国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对地方的专项补助和非专项补助,与此相应,地方得到的补助金包括联邦补助金和州补助金,一般来说,联邦和州补助金占地方预算收入的76.5%。日本实行的是包括下拨税、让与税和国库支出金的分税制。从性质上看,下拨税类似非专项补助,让与税类似专项补助,国库支出金则类似委托支付。一般情况下,通过接受补助,地方*的收入反而占税收总额的60%以上。综合上述,两国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将*和地方三级财政联结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整体,补助金制度是**监督和调控地方*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3)有比较健全的税收管理体系。美国三级财政*中、联邦、州、地方*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征税制度。联邦税法由国会制定和修改,州和地方*也都有独立的课税权。三级*三套税务机构,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没有领导关系,只有业务联系。日本也实行三级征管制度,税收立法权归国会,地方税收,原则上只限“地方税法”中所列的法定税种,但经过自治区大臣批准,地方*也可以新设法定以外的普通税。在机构上设有国税厅、国税局和税务署,三级税收分别征管,但上下有监督和指挥的关系。可见,美、日两国因国情的差异,分税制也各具特色。
5、征收划分
国税局系统
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开征之前为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中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地税局系统
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降低征收成本,避免工作交叉,简化征收手续,方便纳税人,而且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相互委托对方代收某些税收。
6、指导思想
(一)正确处理*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既要考虑地方利益,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又要逐步提高*财政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财力,增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此,*要从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量中适当多得一些,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分税制
(二)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既要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又要通过*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同时,促使地方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约束。
(三)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与地方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要集中在*,以保证*政令统一,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企业平等竞争。税收实行分级征管,*税和共享税由*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共享税中地方分享的部分,由*税务机构直接划入地方金库,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四)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办法力求规范化,但必须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当前,要针对收入流失比较严重的状况,通过划分税种和分别征管堵塞漏洞,保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要先把主要税种划分好,其他收入的划分逐步规范;作为过渡办法,现行的补助、上解和有些结算事项继续按原*运转;*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要逐步提高,对地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宜逐步进行。总之,通过渐进式改革先把分税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7、划分原则
划分*税与地方税,主要是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进行的。即:把需要由全国统一管理、影响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和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种划为*税,税权(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均归*;把与地方资源、经济状况联系比较紧密,对全国性商品生产和流通影响小或没有影响,税源比较分散的税种划为地方税,税权归地方;把一些税源具有普遍性、但征管难度较大的税种划为*和地方共享税,立法权归*,司法权和执法权可归*也可归地方。
*税与地方税的划分,对于正确处理*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和税收分配关系,对于加强税制建设有着特殊的含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通过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在不同级*之间的划分和让渡,能够体现出一国*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制建设程度、*建设程度、财政管理*和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程度。
8、确立依据
分税制得以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分税制
1.以各级*的事权范围为依据
*行使事权,必须有相应的财力保障和政策工具。实行分税制,应当界定各级*的事权范围,让地方*拥有一定的税权,拥有法定的固定收入来源和财力保障。因此,应当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建立*和地方两套税制,*税由*立法,地方税由地方参照*税立法,**和地方*对*税和地方税分别管理,分别征收,分别使用。
2.以各类税种的自身特征为依据
分税制要以税种自身的特征为依据来划分税种的归属级次。在税种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原则上应把收入大、对国民经济调控功能较强、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紧密、宜于*集中掌握和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税,把宜于发挥地方优势、税源分散不宜统一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地方税;把征收面宽、与生产和流通直接相联系、税源波动较大、征管难度大、收入弹性大的税种划为*地方共享税。这种以税种特性为依据划分*税、地方税和*地方共享税的方法,有利于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和强化税收功能。
3.以加强和方便税收征管为依据
分税制作为一种税收管理制度,其税种的划分,应方便税务机关进行征管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9、主要问题
应该说,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是一大进步,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两个比重”的迅速提高。但我们却曲解了西方国家的分税制,把“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变成为中国分税制的基本原则,从而扭曲了分税制,在改革中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分税制
1.财政管理*层次过多
我国目前仍在实行*、省、市、县、乡五级行政*和与之配套的财政*,过多的财政级次分割了*间财政能力,使各级*之间的竞争与权力、责任安排难以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并进一步加大了纳税人对*的监督难度。
2.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财政体系中,四种主要的*间转移支付形式均有自身的缺陷。首先,税收返还的设计并不是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与行使事权所必须的财力无关,且这种转移支付形式保护了既得利益,与建设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相背离;其次,一般目的转移支付的测算基础并不科学、合理,实现不了财力与事权的匹配;再次,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很小,起不到太大的调节作用;最后,专项拨款名目太多,很多专项拨款并不具有专项的目的,这种转移支付资金数额的决定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3.税收征管成本过高
税收征管成本指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过程中自身消耗的各项费用。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测算,1994年国税、地税分征分管*实行后,税收征管成本比以前明显提高。1993年,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约为3.12%,从1994年开始上升,1996年征收成本率约为4.73%,其后持续增长到5%~6%。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成本一般都在1%左右。
10、意义
分税制的实施,既是一国*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是一国以法治税思想在财政、税收制度建设方面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体现,也是一国财政管理*在税收方面的体现。
分税制
实行分税制后,税种和各税种形成的税收收入分别按照立法、管理和使用支配权,形成了*税和地方税(*和地方共享税)。其中:*税是指税种的立法权、课税权和税款的使用权归属于**的一类税收,地方税是指立法权、课税权和税款的使用权归属于地方*的一类税收。税款收入按照管理*分别入库,分别支配,分别管理。*税归**管理和支配,地方税归地方*管理的支配。
在税收实践中,某些税种的收入并不一定完全归属于*或地方*,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和地方*间进行分配,收入共享,从而出现共享税类。一般来说,共享税是指税种的立法权归**(或上级地方*)、上下两级*分别征收、管理,并各自享有一定比例使用权的一类税种。共享税的决定性划分标准不是立法权,也不是征收管理权,而是税款所有(支配)权,是按照税款归属标准进行的划分。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在于*与地方财政自收自支、自求平衡。当今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一般都实行了分税制。至于实行什么模式的分税制,则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政治历史、经济*、以及各自遵循的经济理论。中国正在推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够彻底和完善,但是,把过去实行的财政大包干管理*改为分税制财政管理*,不仅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地方的关系,而且调整了国家与纳税人的关系。
为了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利益分配原则,各国*都看到了分税制的好处。这是因为分税制可以为*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提供方便而有利的前提条件和伸缩灵活的活动场所。其一,分税制是*实施宏观管理政策的财力保证。建立两个税收管理体系,理顺*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从而奠定了财力分配的基本格局。*税收占主导地位,国家容易集中财力,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稳定全局。*对地方实行不同形式的补助金制度,既可以掌握地方*的支出范围和财力配置方向的主动权,保证*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又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办一些实事。其二,分税制可以充分发挥税收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的独特作用。*可以运用属于自身的税种、税收进行全面性调节,地方也可以运用属于自身的税种、税收进行局部调节。这样的多层次的税收调节,更便于掌握调节的力度和幅度,实现预期调控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