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GDP

科普小知识2021-09-12 15:09:49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中文名: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词语: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状况指标等

英:语:GrossDomesticProduct

简:称:GDP

核算周期:一个季度或一年

作:用:衡量国家经济状况

1、基本概述


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不同国家间的GDP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或(2)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PPP)。

2、概念分析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理论上计算结果相同。


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一般在最终消费品市场上进行销售。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概念区分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另外,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已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

GDP增长

实质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计算实质GDP的固定价格的基数年相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实质GDP=名义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指以基期为100该期间的指数),

名义GDP=实质GDPx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

至于名义GDP增长率与实质GDP增长率的关系,则是

名义GDP增长率=-1

实质GDP增长率=

1+名义GDP增长率

X100%-1

1+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

3、指标计算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GDP

一般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由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CA+I+CB+X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4、基本条件

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因而GDP也应该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

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

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5、指标分析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GDP

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名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绿色GDP

绿色GDP由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最先提出,它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这一指标我国早已引入,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还就绿色GDP核算工作进行过10个省市的试点,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四万亿政策冲击下,这一项目的研究工作随之搁浅。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已变得越来越没有回旋余地,在既要保证就业和经济稳步增长,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下,重启绿色GDP可谓恰逢其时。只有将经济发展与绿色GDP相挂钩,经济增长数据才不会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为代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和健康。

6、表现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GDP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

在实际中,由于生产法和收入法都是对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核算,为了就每一产业部门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数据,根据资料来源情况,有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部门,增加值主要以生产法计算的结果为准,有的产业部门如一些服务部门,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因此我国生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数情况下与这两者不同,有时会大一些,有时会小一些。鉴于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基础更好一些,因此,国家规定一般以生产法GDP和收入法GDP数据为准,并将支出法GDP与生产法GDP的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各种公开发表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均是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结果。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national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7、优缺点

优点

一般认为GDP有五个方面的优点:


GDP

一是GDP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人均GDP”进行排名,来提供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统计比较容易,其具有统计数据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总量指标,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供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缺点

虽然说GDP有其优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GDP也有其缺点。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依靠GDP指标也带来很多问题,各国也开始采取新的指标。GDP指标的缺陷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是GDP不核算家庭为自己提供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不能完全正确反映社会的劳动的成果;

二是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也就是说GDP无法衡量增长的代价,不能度量因环境变坏所付出的社会成本;

三是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质满足人们需求的普遍性;

四是人均GDP还掩盖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不能反映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综合反映人均生活质量,不能衡量快乐、幸福等价值判断。虽然,单纯利用GDP指标来衡量地方官员的政绩,有助于激励地方*官员努力实现更多物质产出的积极性,但有可能会导致诸如生态环境和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总之,目前我国的GDP核算,重心在经济增长的数量上的统计而难以度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另外,传统GDP核算只限于那些货币化的部门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问题等,即其核算难以计量社会经济发展成本,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人民当前和将来净福利的变化。

8、数据发布

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15天左右完成;季度GDP初步核实数在年度GDP初步核实数发布后45天内完成;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发布后45天内完成。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

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数据将按时规定日程发布。

9、主要特征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经历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可比性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1992年1季度以来的季度GDP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

10、核算意义

对汇率影响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GDP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preliminary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指标意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核算方法

法律依据

GDP核算严格遵守《*统计法》的规定。,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SNA)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国家统计局正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修订的2008年SNA进行研究,并将逐步对我国GDP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修订。


GDP

资料来源

在季度GDP核算时,将所有可以在核算时获得的、适用的经济统计调查数据都用于GDP核算。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统计调查资料、服务业抽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核算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12、历史数据

年份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2014年 634043.4 635910.0 58336.1 271764.5 305810.0 46629
2013年 583196.7 588018.8 55321.7 256810.0 275887.0 43320
2012年 532872.1 534123.0 50892.7 240200.4 243030.0 39544
2011年 479576.1 484123.5 46153.3 223390.3 214579.9 36018
2010年 407137.8 408903.0 39354.6 188804.9 180743.4 30567
2009年 345046.4 345629.2 34154.0 157850.1 153625.1 25963
2008年 318736.7 316751.7 32747.0 148097.9 135906.9 23912
2007年 268631.0 268019.4 27783.0 125145.4 115090.9 20337
2006年 217246.6 217656.6 23313.0 103163.5 91180.1 16602
2005年 184575.8 185895.8 21803.5 87127.3 76964.9 14259
2004年 160289.7 160714.4 20901.8 73529.8 66282.8 12400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注:

1、1980年以后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按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修订制度和国际通行作法,根据修订后的2013年GDP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对2012年及以前年度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修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的修订,对2012年及以前年度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新旧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的转换;二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因基础统计资料变化,对2009-201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三是因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调整,对2008年及以前年度的金融业增加值进行了修订。

13、核算改革

2017年6月26日召开的*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若干文件,其中有两个文件与统计有关:一个是《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另一个是《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这两个文件把近年来各方对“统计造假”和“统计问责”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GDP

GDP核算改革终推出

2017年6月26日的*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两个与统计相关的文件,这在以往的*会议中并不多见。

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会议指出,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要坚持真实准确、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原则,改革核算主体,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机制,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地区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速度。

我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主要采取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来核算,并实行分级核算,即国家核算全国的GDP,各省份核算本地区的GDP。

核算GDP所需的基础数据相当多,据了解,仅国家统计局报表中就有3000多个指标与GDP核算有关。因此,在进行大面积的统计调查时,如果一部分数据不真实,将直接导致GDP数据失真。

为使GDP数据真实准确,自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推行GDP“下算一级”,通俗地说,由国家核算省一级GDP总量和增速,省一级核算地市一级的GDP总量和增速,地市统计局核算县一级的GDP总量和增速。此前,“下算一级”已经在各地“试水”。

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对下属区县进行GDP核算,当属首个吃螃蟹者。

由于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对下属区县的管理力度比较大,当地*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情况,要求下一级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推行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说,难度就会大很多。也因如此,这项改革推出后步履维艰。

直到2010年,国家统计局时任局长马建堂在统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要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2014、2015年,国家统计局又再次强调继续推行GDP下算一级,并将建立试点。

终于,在2017年的6月26日,历经13年之久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全面推出。

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后,各省份的GDP或将由国家统计部门核算,GDP核算“下算一级”全面铺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核算中心专家蔡志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此次对GDP核算进行改革的举措意义重大,将改变过去各地统计局先算GDP,再由国家统计部门联合审查的方式,避免了各地市GDP加起来大于全省份GDP,以及各省份GDP加起来大于全国GDP等“数字打架”的问题。

此次对GDP核算进行大力度改革,有望将地方已在实行的GDP“下算一级”扩展至省级层面,各省份的GDP有望由国家统计系统核算。

在省级以下实施“下算一级”改革之前,各地对GDP核算采取的是“下管一级”。

所谓核算“下管一级”,是指下一级*统计数据,需经上一级核定;而“下算一级”,则是直接由上一级*的统计部门核算下一级的统计数据。

加大统计问责力度

与《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一同审议通过的,还有《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这个文件也与统计数据造假有关。

近年来,统计数据造假时有见诸报端,比如年初引起关注的辽宁省财政数据造假问题。

2017年1月,辽宁省地方经济数据造假事发。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中表示,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辽宁省县级财政是辽宁数据造假的重灾区。对此,2017年3月7日,**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就辽宁曾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事件表示:“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要刹住数据造假之风,制度当然不可或缺。2017年6月26日,*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强调,制定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要对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发现、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提出程序性要求,明确对*员、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检查对象等违纪违法行为的认定。统计、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这个文件意味着“统计问责”真的要来了。

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但是鲜有统计违纪违法问题被问责的情况披露。

2017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首次透露了有关统计造假的问责情况。

宁吉喆说,2016年一年,国家统计局直接查处的案件包括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15起,每案处理的人都在10人以上,有统计部门的人,也有*的人,还有其他相关负责人,内部通报的违法违纪案件达20多项。

同时,宁吉喆还透露《统计法实施条例》已经提交国务院,将成立统计执法监督局等。

两个月过后的2017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签署了国务院令,公布《*统计法实施条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14、2016年数据

2016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gdp

随着全国上半年GDP出炉,全国各省市陆续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GDP的“成绩单”。目前31个省市已经全部公开了2016年上半年本省的GDP数据。

数据显示,其中有23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跑赢全国GDP6.7%的增速,北京、上海、吉林三地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仅有云南、河北、黑龙江、山西、辽宁低于全国增速。

二季度东三省情况有所好转,吉林GDP增速与全国水平持平,辽宁省GDP增速虽然依旧为负增长,但增速有所上涨。

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

国民经济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全国上半年经济数据,据了解,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GDP同比增长6.7%,二季度同比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总体来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

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实现6.7%的增长,确实来之不易。

西部12省仅有云南增速未超全国水平

从表中可以发现,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数据显示,*、重庆、贵州3个省市该项指标领跑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6%、10.6%、10.5%。其中前三名全被西部省份包揽。从整体来看西部12个省中除云南外,其余省份均超过了全国一季度6.7%的增速,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势头在持续增强。

重庆、贵州上半年成绩单依然亮眼,增速保持在前三的行列,增幅超过10%。

8省上半年GDP增速回落

据中国经济网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一季度GDP增速相比,有重庆、*、江苏、海南、河南、陕西、内蒙古、北京8地上半年GDP增速有所下滑。江西、安徽、福建、青海、山东、上海、云南7地的GDP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它省份的GDP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增长。

其中宁夏、*、甘肃较一季度的增幅较大,*上年GDP增长8.0%,比一季度的6.9加快了1.1个百分点。

**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王跃在发布会上指出,*经济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引领下,平稳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在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逐步提升。

海南省上半年GDP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回落比较明显,回落了1.6个百分点。

吉林上半年GDP“追平”全国增速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去产能已然位列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手,供给测改革在今年更是一大高频词。

在2015年全国31省GDP增速排名中,有5个省份经济增速低于6.9%,包括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和河北,其中辽宁以3%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这5省再度位列GDP增速后5位,辽宁首次出现负增长。

而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东三省出现了分化,吉林总体态势明显好于辽宁和黑龙江,上半年GDP增速追平全国水平,这也是自2014年来的首次,有力回应了对于东北经济的唱衰论调。

黑龙江省虽然依旧排名倒数,但是相较于一季度来说也保持了稳步回升的趋势;辽宁省虽然延续了一季度负增长的态势,但是数据也有所回升。

东部省份GDP增速不及西部省份

从31省市一季度GDP数值变化来看,前三名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上半年GDP总额为37357.59亿元、36531.73亿元、31688.29亿元,三大省继续稳坐“万亿俱乐部”。

虽然从GDP总额来看,广东、山东2省位居前三,可是从上半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来看,广东排位19,山东排位20,且二者的GDP增速也没有很高,为7.4%、7.3%,远不及很多西部地区省份的增速。


GDP

2016年第三季度GDP数据

2016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稳于6.7%,符合市场预期,持平于前值的2009年以来最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28省份前3季GDP增速排名出炉

国家统计局2016年10月19日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后,近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布了前三季度GDP增速“成绩单”。

截至2016年11月3日,共有28个省份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GDP数据。从已公布的数据看,除了北京、上海两地前三季度GDP增速与全国6.7%持平、山西GDP增速(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包括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安徽、福建、青海、湖北、江苏、河南、宁夏等25个省份GDP增幅全部跑赢全国,其中还有22个省份GDP增速超过了7%。

榜单显示,排在前两位的重庆、贵州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10.7%和10.5%。其中重庆比上半年增速高了0.1个百分点,贵州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各省份2016年GDP增速及2017年预期目标一览表

26省份GDP增速出炉

2017年1月19日,近期,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各省份在*工作报告中,交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亮出新年的施政方案。在26个已公布2016年经济增速的省份中,*、重庆、贵州不仅分别以增长11.5%、10.7%、10.5%的优异表现,高于预期,排名前列,且都为2017年经济增长设定了不低于10%的预期目标。

综观这份全年经济增速排行表,有23个省份的增速高于6.7%,北京和上海的增速均是6.7%。

从地区差异看,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较快,保持着加速追赶东部的态势。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占有四席,分别是*、重庆、贵州和云南。

在多数省份维持或微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时,*、宁夏、四川等地却在上调经济增长目标。其中,*将2017年GDP增长目标由2016年的10%以上调整为11%以上,宁夏由7.5%上调至8%,四川则由7%上调至7.5%。此外,*在设定目标时措辞有微妙变化:2016年为“7%左右”,2017年则表述为“7%以上”。

此外,山东、海南、江苏3个省份公布的人代会召开时间,都安排在2月。

2016中国GDP增速为6.7%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GDP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4万吨,比上年减少520万吨,下降0.8%,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13920万吨,下降1.2%;早稻产量3278万吨,下降2.7%;秋粮产量44426万吨,下降0.6%。棉花产量534万吨,下降4.6%。油料产量3613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80005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28319万吨,增长3.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64万吨,比上年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717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59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888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309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02万吨,下降4.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集体企业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0%,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0.4%。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0.46%。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13096亿元,增长18.7%;民间投资365219亿元,增长3.2%,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838亿元,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23182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增长10.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增长1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8%,增速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0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3295亿元,增长20.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4%。房屋新开工面积166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8.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6.1%。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5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四、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814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03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5799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296518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45073亿元,增长8.3%。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1.9%,家具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0%。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环比增长0.89%。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出口降幅收窄,进口由负转正

全年进出口总额243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09亿元,下降2.0%;进口104936亿元,增长0.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33473亿元。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出口分别同比下降7.9%、0.8%和0.3%,四季度增长0.3%。12月份,进出口总额2587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14313亿元,增长0.6%;进口11559亿元,增长10.8%。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月度同比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8%,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1.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4%,自9月份起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12月份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上涨6.3%,环比上涨1.9%。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年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增长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增长0.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长6.6%。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全年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9.4%。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12.3和11.4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航天空间站、飞船火箭、量子通信、高速计算、对天观测、大飞机等领域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推进,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比上年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工业小微企业景气回升,1至4季度景气指数分别为87.2,90.6,92.0,93.3。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815万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71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

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同时应当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6中国GDP增速重回世界第一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7%,而且第四季度增速还小幅反弹至6.8%。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全年GDP首次突破70万亿,达到74.4万亿元,而6.7%的增速也达到去年*工作报告设定的6.5%~7%增长目标。


GDP增速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为6.6%,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主要经济体)第一。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新动能成长,是过去一年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主要标志。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8.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统计局在2017年1月13日还发布消息说,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尽管2016年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但是国家统计局也刊文表示,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2016年各省区市GDP排行

媒体整理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GDP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排名,以GDP总量前十名来看,第一名到第六名名次不变,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


GDP

不过,2016年湖北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河北,成为第七经济大省。河北则下降为第八位。此外,福建、上海、北京、安徽2016年经济总量排名第十到第十三位,分别比2015年上升一位。而辽宁这一不得不“挤水分”的老工业区,在2016年经济总量为全国第十四位,比上一年降低四位。

从经济增速来看,2016年增速最高的是重庆,增速为10.7%,其次分别为贵州和*,增速分别为10.5%、10%。增速比较靠后的有河北、上海、北京、黑龙江、山西、辽宁。辽宁2016年经济增速为-2.5%,为全国最低。

广东经济总量位居第一

根据统计部门的数字,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总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中,广东经济总量在2016年达到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持续蝉联第一位。江苏则仍然排名第二位。

2016年,山东经济总量为67008.19亿元,增长7.6%,排名各省区市中第三位。此外,2016年浙江经济总量达到4.6万亿以上,河南经济总量首次超过4万亿,排名第四、第五位。

从经济总量排名来看,2016年前六名名次与2015年相同。但是,第七名到第十五名则变化比较大。

其中,2016年湖北经济总量达到32297.91亿元,同比增长8.1%,首次超过河北,位居全国第七名。河北2016年经济总量为31827.86亿元,排名第八位。另外,辽宁2016年经济总量为22037.88亿元,同比增长-2.5%,其经济位次从2015年的第十位,下降到2016年的第十四位。受辽宁的影响,福建、上海、北京、安徽的位次均上调一位。

不过,辽宁出现经济负增长,与持续挤压2011年-2014年的统计水分有关,实际经济增速可能并未这么低。2016年,因辽宁数据异常而出现的各省区市经济排名巨变,在2017年不太可能发生。

其他的省区市经济总量位次发生变化的还有江西和广西,2016年两地经济总量分别排名第十七、十八位,分别比2015年上升、下降一位。

总的来看,2016年各省区市的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而截止到目前,全国仅有海南和江苏的2017年经济增速目标尚未公布。21世纪经济研究院预测,两地2017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7.5%左右。

如果按照各省区市公布的2017年经济目标来测算,2017年各地经济总量的位次变动不大。有可能出现的变动为,重庆的经济总量有望超过天津,此外湖北和四川的经济总量差距在缩小。

另外,2017年广东经济总量有望达到8.5万亿,江苏和山东经济总量也有望分别超过8万亿、7万亿,福建、上海2017年经济总量则有望超过3万亿。

重庆经济增速达10.7%

过去三十多年来,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的不同,各省区市的发展并不平衡,基本上呈现东部对外开放,中部承接产业转移,东北发展重工业,西部提供能源矿产的格局。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格局已经出现变化,并在2016年持续裂变。

2016年,从各地经济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来看,中国经济呈现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放慢、东北最弱的特征,2016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速分别约为8.6%、7.7%、7.6%、3.5%左右。

2016年实际经济增速最快的是重庆,达到10.7%,其次是贵州和*,增速分别为10.5%、1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西部和中部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比如2016年投资额超过GDP的省份就有山西、安徽、江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2016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的有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2016年,这一数据也是中西部省份比较抢眼。

也就是说,整体来看2016年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驱动明显。由于中西部2017年的投资仍将加快,其消费随着高铁进一步通车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也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速。因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2017年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经济快速增长的特征仍将保持。

增速最慢的几个地区为吉林、河北、上海、北京、黑龙江、山西、辽宁,分别为6.9%、6.8%、6.8%、6.7%、6.1%、4.5%、-2.5%。其中,黑龙江、山西、辽宁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整体的经济增速。

如果从名义经济增速来看,有十余个省区市低于全国8%的增速,包括青海、湖南、山东、陕西、*、甘肃、内蒙古、吉林、河北、黑龙江、山西、辽宁。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是资源大省或重工业占比较重的地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工业品出厂价格有上升的势头,加上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码,这些地区2017年的经济有望好转,辽宁2017年经济增速转正悬念不大。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从房地产投资额占GDP比重来看,北京、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宁夏均超过了15%。2017年,因为全国房地产热点城市调控的因素,这些地区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可能会下降。

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因为主动疏解人口,消减城市规模效应,在没有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快速推动下,2016年经济增速排名靠后。在2017年房地产、金融对经济贡献率或出现降低后,这些地区经济增速可能继续放慢,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动力。

31省市区GDP公布

随着2017年2月19日海南省两会开幕,地方两会时间进入尾声,2016年各地GDP数据也已全部出炉。根据各地*工作报告和统计部门数据发现,GDP总量达到3万亿元以上的省份增至9个。


GDP

“3万亿元俱乐部”成员增至9个

2016年,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达到9个。相比于2015年,除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省外,2016年湖北、河北和湖南三省跻身“3万亿元俱乐部”。

2016年全国31省区市的经济总量,仍由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领跑。其中广东经济总量达到7.95万亿元,同比2015年7.28万亿元增长7.5%。2017年,广东经济总量目标增长7%以上。按照这个势头,目前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东,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8.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辽宁今年的两会上,辽宁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因此,辽宁省在2016年经济总量排名从2015年的第9名,一下子跌落至第14名。湖南、福建等5个省市的排名也因此整体向前迈了一步。

四川、湖北GDP先后赶超河北

湖北和河北两省2016年经济总量都是首次迈过3万亿元大关。据观察,湖北经济总量在2014年仍和河北相差2千亿元之多,但2015年这个差距已经被迅速拉近至不到400亿元。2016年,湖北后来居上一举赶超河北。而2014年经济总量同样少于河北的四川,早在2015年以3万亿元的数据超越河北。

梳理这三年的数据不难发现,从2014年开始,除了辽宁省以外,经济总量排行榜前十名每年GDP增速都在7.5%以上,河北GDP增速则徘徊于6.6-7%之间。被赶超也是此起彼伏的必然结果。

河北2015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河北省受国内“三期叠加”普遍矛盾和压产能治污染特殊任务的影响,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过,2016年河北省的GDP增速也回到了7%。

*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2016年,*、重庆和贵州三地GDP增速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自治区GDP以增长11.5%位居第一。据观察,这已是*从2014年起,连续3年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2014年**工作报告指出,“没有农牧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缺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各项事业发展处处受制约。只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的*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农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支农投入比2012年增长53%,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增收;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896亿元、新增公路1.7万公里。

3省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与全国GDP平均增速相比,2016年,北京GDP增长6.7%与之持平。黑龙江、山西和辽宁三省GDP增速均未到达全国平均线。其中,辽宁GDP还呈现负增长。

尽管大部分地区的GDP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线,但同样湖北、福建、湖南等有9个省区市未能顺利达成2016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除了增速负增长的辽宁,山西2016年GDP实际增幅与预期相差最大。2016年初,山西GDP预期增长6%左右,但GDP实际增幅为4.5%左右,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辽宁缩水6000多亿

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实现GDP达22037.88亿元,比2015年少了6705.5亿元,“缩水”幅度高达23.3%。缩水幅度这么大,主要原因在于之前的数据存在较大“水分”,2016年挤掉了“水分”。


GDP

2017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首次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报告称,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在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所辖市、县累计虚增财政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辽宁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5.6亿元,下降33.4%,其中税收收入1650.2亿元,下降29.2%;非税收入475.4亿元,下降44.9%。辽宁省财政厅当时对此的解释是,造成全省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排在首位的是按“三严三实”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做实了财政收入的影响。

辽宁数据造假的消息是在*关注之后披露的。2014年,*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其中重点提到大连虚增财政收入,沈阳、营口、盘锦等市招商引资弄虚作假。2016年2月27日至4月28日,*巡视组“回头看”,再次重申辽宁经济数据造假。

在这之后,辽宁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要求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也就是说,辽宁此次GDP数据缩水,是继2015年挤掉财政收入数据的水分后,2016年再次对GDP数据进行了“挤水分”,也因此辽宁的GDP在全国的位次,从此前的第10位下降至第14,位居安徽之后。改革开放之初,辽宁的GDP总量高居全国第3,现如今却只能位居全国中游。

“这是一个好事,以前经济下滑时,脸上挂不住,就开始拼命注水。”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分析,挤掉水分之后,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不少省份“富可敌国”

如果将各省份近年的GDP总量单独拎出来与其他国家做对比的话,中国已有不少省份“富可敌国”。

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已经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世界排位约居第15位。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实现GDP为79512.05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是11578.8亿美元,大致与墨西哥相当,直逼老牌发达国家西班牙。

有媒体报道,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可以对标墨西哥,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则可与印尼相提并论,而这两个国家的GDP排名位列全球前20,而经济总量全国第五的河南则超过排在世界第21位的阿根廷。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放缓,这种赶超的步伐也随之放缓。

以广东为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其经济30多年来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先后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2007年超越中国*,2014年一度有望赶超“亚洲四小龙”中最大的经济体韩国。

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经济增长为8.5%,GDP达6.23万亿人民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超6万亿的省份,同时突破1万亿美元,也成为我国首个万亿美元区域经济体。当时广东上下乐观预计2014年即有望赶超韩国,从而完成对“亚洲四小龙”的集体超越。

不过3年过去,广东并没有超过韩国,目前与韩国的总量差距仍有2000多亿美元。

网友调查

比起数据老百姓更在乎幸福指数

2017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统计了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总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标,到底谁的实力强?统计结果显示,有25个省份GDP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中部有3个省份位居前十;在GDP增速方面,重庆的增速居首,辽宁成唯一负增长省份;12省份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占了8个席位。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大直辖市的人均GDP均超过了11万元。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辽宁增速为负,为啥房价还那么高?”“我真给北京的人均GDP拖后腿了!”

说实话,我拖家乡后腿了!

@追寻追:我山东滴!说实话我拖山东人的后腿了!真心一年我一个人消费不了69000!我一家子更消费不了20万!姚明和潘长江平均身高1.87米,我能说潘长江很高吗?

@城:我作为辽宁人深感内疚,每个月3000多块钱工资的我拖了辽宁省的后腿,也拖了国家的后腿。

比起数据,老百姓更在乎幸福指数

@GoB-ack:现在老百姓在乎数据的都少了,GDP增速高不高其实我们自己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我家虽然实际收入数字跟平均值有点差距,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过得很开心。这就够啦!

@今天木有雾霾:山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减少和江浙一带的差距!山东老百姓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但幸福指数高啊!就像天气一样,山东阳光多一点,江浙湿润一些!

@梦兰:辽宁增速为负?我就奇怪了,为什么房价还那么高?

@气话别当真爱我别说分:其实我挺佩服辽宁的,不为拼政绩,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人民生活幸福了、认可了,这才是最好的政绩。

要让GDP越来越有人情味

@樊大彧:在唯GDP论英雄的年代,整个社会经济几乎都沦为数字的“奴隶”,在付出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沉重代价之后,必须重视“唯GDP论”的陷阱及其背后的重重风险。只有在凝视远方的同时,让GDP承载越来越浓的人情味,让人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引领全体人民到达更远的远方。

@如若自在:负增长并不可怕,至少是一个唯数据论政绩的正向回归。国家在努力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我觉得数字更接地气,国家人民富强的目标就会更容易实现。

15、2017年数据

2017年GDP预期目标6.5%


*工作报告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作*工作报告,确定了2017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具体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2017年3月6日上午,*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中国虽然已是1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但仍有条件持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17年*工作报告中之所以小幅下调经济增速目标,是为腾出更大空间,用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2017年一季度GDP增长6.9%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备受外界关注。

2017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数据显示,23家机构对一季度GDP增速的平均预测值为6.8%,高于全年6.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一、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据全国11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减少0.3%,小麦减少0.8%,玉米减少4.0%,大豆增长8.1%,棉花减少0.7%。目前,全国冬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播种面积比重达到84.8%。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9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1468万吨,增长0.2%。生猪存栏41095万头,同比增长0.1%;生猪出栏19149万头,增长0.2%。

二、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3%。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较高

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速明显回升。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

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1.1个百分点,景气度持续较高。其中,零售业、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和保险业等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33087亿元,增长13.6%;民间投资57313亿元,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35亿元,增长19.8%;第二产业投资35094亿元,增长4.2%,其中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6081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1-2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2015亿元,同比下降6.5%。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7%。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2%。房屋新开工面积315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8.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增长19.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0.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5666亿元,同比增长11.5%。

五、市场销售基本稳定,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7460亿元,增长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398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26亿元,增长11.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9196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76627亿元,增长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5248亿元,增长7.9%。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4.8%,通讯器材增长11.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家具增长12.6%,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4.8%。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4%。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404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674亿元,增长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1986亿元,同比增长21.8%,上年全年为下降0.9%。其中,出口33268亿元,增长14.8%;进口28718亿元,增长31.1%。进出口相抵,顺差4549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3.2%,占进出口总额的56.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1%,占出口总额的58.1%。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一季度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7%、18.7%、19%、69.3%和27.7%。3月份,进出口总额23142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12393亿元,增长22.3%;进口10749亿元,增长26.3%。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946亿元,同比增长10.3%。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737亿元,增长12.9%。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势放缓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8%,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猪肉价格上涨0.9%,鲜菜价格下降18.8%。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上年同期为下降4.8%。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3月份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0.5%。

八、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67元,同比名义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96元,同比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25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5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83元,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3%。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48.1%、27.4%、24.6%和18.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8.9、18.2、15.4和9.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5%,高于第二产业17.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扎实有效,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下阶段,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切实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7省公布首季GDP

截至2017年4月25日,已有27个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和生产总值。


GDP

据观察,“开门红”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一些地方对首季经济运行成绩单的评价中。从目前已公布的27个省份来看,有22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一季度全国6.9%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北三省中,辽宁与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回暖迹象。其中,辽宁省一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为2.4%;黑龙江省增速为6.1%,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有23个省份已公布了地方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5地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元大关。

藏渝贵一季度经济增速领跑

目前已公布一季度“成绩单”的省份中,GDP增速高于全国一季度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其中增速水平在8%以上的省份由高到低排名分别为:*、重庆、贵州、云南、江西、海南、福建、宁夏、安徽、四川、陕西、浙江、河南、天津。

总体来看,地方一季度GDP增速仍然呈现“西高东低”。一季度GDP增速前十名中,东部地区仅有福建、海南入席,其他皆为中西部城市。

从数据上来看,*、重庆、贵州三地GDP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以11%、10.5%、10.2%的水平占据全国前三位。

这其中,投资的力量不可小觑,尤其是基建的拉动力量较强。

以贵州为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221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9.2%)11.8个百分点,高于1~2月固投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07.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民间投资回暖明显,显示对经济增长信心增强。

例如,陕西省民间投资结束了去年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1~2月转正,一季度增长8.4%;贵州省民间投资897.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7.7%)4.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福建省一季度民间投资3023.26亿元,同比增长20.7%,比上年全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辽宁一季度GDP增速“转正”

与去年同期相比,*、云南、安徽、福建、宁夏、四川、陕西、广东、山东、*、上海、山西、黑龙江、辽宁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上升。内蒙古与北京与去年一季度水平持平。

其中,辽宁、黑龙江经济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其中,辽宁省一季度GDP增速实现“转正”,去年辽宁一季度GDP增速为-1.3%。据新华社报道,辽宁省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2.4%。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增速也较去年回升。据黑龙江日报报道,黑龙江省一季度GDP增速为6.1%,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

东北三省中,仅吉林省一季度经济数据还未公布。不过,根据吉林省相关部门此前发布数据,经济回暖态势已现。今年一季度,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74.56亿元,同比增长9.5%,分别高于黑龙江省、辽宁省0.4个、7.9个百分点,领跑“东三省”。此外,吉林省此前公布数据显示,1~2月份,吉林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4.43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辽宁省3月PPI同比上涨9.9%,涨幅与上月持平,已连续第七个月上涨。全省23种重点原材料类产品有22种价格上涨,原油、煤炭、铁矿石价格大幅走高,为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五地一季度人均收入破万元

除经济增速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3个省份公布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其中,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5地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过万元大关,分别为15841元、14558元、13040元、11337元、10421元。

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譬如,浙江省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0元。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603元和8389元,两者相差7214元。

福建省2017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2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1元。两者相差7196元。

再从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其中,重庆、贵州、云南、江西、宁夏、四川、*、青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超过9%。其中云南省增速达10.4%。分区域而言,江西省增幅位列中部首位。数据显示,江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

三地比去年同期快3%左右

云南、山西和辽宁增速迅猛,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云南今年一季度9.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山西从去年的3%增长到今年的6.1%;辽宁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7%。宁夏和黑龙江也表现不俗,宁夏从6.9%增长到8.6%,黑龙江从5.1%增长到6.1%,是2014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山西因能源产品涨价带动了GDP。一季度,山西煤炭价格同比上涨43.4%,焦炭上涨67.1%,冶金上涨30.6%。同时,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5%,新能源汽车业增长54.1%,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2.5%,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88.9%。这些新兴产业也为山西未来发展积累了新动能。

辽宁在经历了去年的负增长后,今年经济全面回升,第一产业由负转正,从-4.6%增至0.6%。第二产业虽然仍然下降,但降幅收窄,从-7.9%至-4.3%,第三产业从2.4%增长至7.1%。

三省区市同比下降超过1%

在一片向好的同时,也有一些省份有较为明显的回落。甘肃从去年同期的7.3%回落至今年的6.1%,江苏从去年8.3%降至7.1%,天津从9.1%降至8%。

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从一季度的房地产投资数据看,全国平均为9.1%。在公布数据的24个省区市中,三地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分别为重庆、福建和北京,降幅分别达到0.8%、1.7%和7.2%。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省份房地产投资增长很快,比如广西达31.9%、河南至25.2%、陕西为19.5%。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海南增速突出,达到103.8%,而北京、上海、甘肃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8%、32.6%和0.69%。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全国均值为25.1%,包括重庆、云南、福建、河南、广西和山西在内的六地增速超过40%,其中山西达到54.7%。

一季度民间投资回暖明显,全国平均数据7.7%。从各省的数据看,有不少地方在民间投资增速方面数字“惊人”,比如宁夏民间投资增速高达31.2%、上海23.8%、天津18.6%。

2017年上半年GDP增6.9%


GDP

2017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数据揭晓。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为38149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狠抓政策落实,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增长0.9%。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92万吨,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2493万吨,增长0.8%,加快0.6个百分点。生猪存栏40350万头,同比增长0.4%;生猪出栏32183万头,增长0.7%。

二、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1%。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48亿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5%,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景气度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6个百分点。

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1.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9.0%以上,航空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0.7%和60.0%,分别比上月提高0.4和0.8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稳中略缓,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02022亿元,增长12.0%;民间投资170239亿元,增长7.2%,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694亿元,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105807亿元,增长4.0%,其中制造业投资86809亿元,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66104亿元,增长11.3%。基础设施投资59422亿元,增长21.1%,比1-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2.9和13.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8627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由负转正。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37258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1-5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73%。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2%。房屋新开工面积857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4662万平方米,增长1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3.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52亿元,增长21.5%,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7.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03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4577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441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5765亿元,同比增长11.2%。

六、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6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6953亿元,增长8.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786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583亿元,增长12.3%。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8546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153822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72420亿元,增长8.8%。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1.8%,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7.1%,家具增长13.4%,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3.9%。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3%。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1073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747亿元,增长2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七、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改善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1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097亿元,增长15.0%;进口59315亿元,增长25.7%。进出口相抵,顺差12782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进出口总额的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6%,占出口总额的57.2%。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46.8%。6月份,进出口总额24043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出口13493亿元,增长17.3%;进口10550亿元,增长23.1%。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1030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723亿元,增长11.7%。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涨势放缓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8%,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4%,猪肉价格下降6.1%,鲜菜价格下降14.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7%;6月份同比上涨7.3%,环比下降0.4%。

九、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9,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238元,同比名义增长7.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同比名义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87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64万人,增长2.1%。二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05元,增长6.3%。

十、“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短板领域得到加强,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0%、17.5%、14.7%和17.8%,均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并取得更好结果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下阶段,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度扩大总需求,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巩固稳中向好基础,力争更好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7年二季度GDP环比数据、2017年6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6年以来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3%、1.9%、1.8%、1.7%、1.3%和1.7%。

31省份晒上半年GDP成绩单


GDP

2017年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后,各省区市也陆续亮出上半年GDP“成绩单”。从各地统计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国31省区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均已“出炉”。从各地经济半年报中披露的数据可见,各省区市正处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阶段,不断迸发出增长新动能。

31省区市中,除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辽宁7省份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外,21地上半年GDP增速跑赢全国,天津、山西、上海则与全国GDP增速持平,*、重庆和贵州分别以10.8%、10.5%和10.4%的增速领跑榜单。

与本地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相比,31省区市中,贵州、安徽、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苏、广西、山西、上海、河北、吉林、黑龙江等13地上半年GDP增速出现回升。其中,广西回升幅度最大,上半年GDP增速7.2%,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山西紧追其后,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GDP

相较而言,*、云南、福建、海南、*、天津、北京、内蒙古、甘肃、辽宁等10地上半年GDP增速较一季度出现回落。其中,海南、天津、甘肃降幅最大,分别比一季度回落了1.4、1.1和1.1个百分点。


GDP

此外,重庆、江西、宁夏、四川、浙江、广东、山东、青海等8地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与2016年一季度相比,*、云南、宁夏、河南、四川、陕西、浙江、广东、山东、山西、上海、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等15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山西回升幅度最大,2017年上半年山西GDP增速为6.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辽宁其次,提高了3.1个百分点,云南也比去年同期增高逾2个百分点。

重庆、贵州、江西、安徽、湖北、青海、海南、江苏、*、天津、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3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其中,甘肃和天津下滑幅度最大,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8和2.3个百分点。

2017上半年省会城市GDP排行榜

随着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汇总各地数据,分析各省会城市不同的发展态势。由于拉萨的数据尚未公开,4个直辖市不纳入对比,所以实际排名只包括26个省会城市。



从上半年经济总量看,广州以9891.48亿元居26省会城市之首,成都以6111.4亿元位列第二。

从增速来看,各省会城市GDP名义增速(现价地区生产总值),与实际增速差异较大。

2017年上半年名义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会城市是西安,增速为23.06%,其次是银川,增速为17.11%。而实际增速最高的是贵阳,增速为11.6%,西宁、昆明并列第二,增速均为9.6%。


全面深改成绩单

根据汇总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会城市是广州,接近万亿级水平。第二、第三名分别为成都和武汉,为6000亿元级别。杭州和南京经济总量分别为5689亿元、5488亿元,居于第四、第五位。

GDP居于第一的广州发展稳健。据广州市发改委统计,其半年的主要指标增速大部分达到了2017年的预期目标,其中,进出口表现亮眼,商品出口总值上半年增长34.8%,远超2017年2%的预期目标,出口总值完成了3142.4亿元,占到全年预期总量的近六成。

而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则是近年非常抢眼的“新一线”城市,随着新经济、新动能和新业态加速聚集,城市经济发展迅猛,这四个省会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均在8%以上。

从实际增速上看,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提升的省会城市有11个,放慢的有10个,5个持平。

其中,经济加快有贵阳、长沙、济南、南京、长春、西安、武汉、石家庄、呼和浩特、哈尔滨、沈阳。其中石家庄、武汉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4和0.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7.3%、7.5%。

上半年经济增速与一季度持平的有西宁、南昌、银川、成都、杭州,经济增速分别为9.6%、9.1%、8.3%、8.2%、8.1%。其余的省会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放慢。

从实际增速排名上看,上半年增速最快省会城市多居于西部。第一名是贵阳,增速为11.6%,第二名为西宁和昆明,为9.6%。前三名均为西部城市。第四名为南昌,第五名为福州。从第六到第十名分别是南宁、长沙、合肥、银川、济南。即实际增速前十名中,西部占了一半,中部占了3个,东部有2个。

上半年实际增速最慢的5个省会城市是呼和浩特、太原、哈尔滨、兰州、沈阳,除了兰州,其余4个城市均为华北和东北城市。

从名义增速(未剔除物价)看,上半年名义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是西安,增速为23%以上。其次是银川,达到了17%以上。其他的名义增速超过12%的省会城市还有西宁、南昌、福州、合肥、郑州、杭州、南京、武汉、乌鲁木齐、太原。

哈尔滨和沈阳名义增速分别只有0.53%、-24.06%,说明东北地区的经济仍末根本摆脱困境。

由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采取生产法为主(按照产业分别进行核算汇总),因而各地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走势。2017年上半年工业最快的地区分别是南宁、济南、南昌、贵阳、银川,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11.2%、10.3%、9.6%、9.5%、9.2%。而海口、石家庄、哈尔滨、兰州、沈阳工业增速较低,这些地方经济增速也排名不高。

2017年上半年各省会城市的一个变化是,越是发达的城市,服务业对经济的驱动越明显,第二产业增速不高。

比如服务业比重最大的广州,上半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2%、4.8%和9.5%。三次产业结构为0.99:29.45:69.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6%。

类似的还有杭州,上半年服务业比重为62.1%,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9%、11.2%,服务业增速几乎接近第二产业的3倍。

西安上半年服务业比重为64.5%,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5.4%、9.4%。

昆明、太原、呼和浩特2017年上半年服务业比重分别为61.6%、66.1%、69.54%,在全国靠前,服务业增速也快于第二产业。其中昆明的服务业增速为10.3%,高于第二产业8.7%的增速。

有些城市,服务业比重不是很高,比如贵阳为54.84%,上半年其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了10.9%、12.5%,属于第二、第三产业同时快速拉动经济。

另外如长沙和福州,2017年上半年服务业比重分别为47.1%、49.83%,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0.2%、11.4%,均原高于第二产业7.3%、7.3%的增速,也支撑了经济增速。

从投资来看,很多省会城市增速并不高。比如上半年贵阳投资增速只有6.6%,在全国靠后,但是实际经济增速为全国第一。昆明上半年实际经济增速全国第三,但是投资增速只有5.3%,合肥和杭州的投资增速也不高,分别只有4.9%、1.1%。

而有些城市投资增速很高,比如海口2017年上半年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济南、南京、呼和浩特2017年上半年投资增速为15%以上,但这些城市经济增速却并不高。

可以看出,省会城市经济增速与投资关系不算密切,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明显。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上半年西部和中部量级最大的分别是成都、武汉,级别为3000亿左右的水平。东部为广州,总额达4572亿元,居26省会城市第一。

另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11%的省会城市,有贵阳、昆明、南昌、福州、合肥、成都、郑州、南京、海口。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

2017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0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13951亿元,增长7.8%。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比上年增加131万吨,增长0.9%;早稻总产量3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04万吨,下降3.2%;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77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3717万吨,增长0.7%。生猪存栏42797万头,同比下降0.8%;生猪出栏48224万头,增长0.6%。

二、工业生产加快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8%,集体企业增长0.3%,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7和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6%。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4%,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214亿元,同比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3%,比上年同期提高0.45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上月加快7.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提高

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9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比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同比加快22.4个百分点。

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提高2.1个百分点。批发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8%,分别比上月提高1.2和0.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缓,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68164亿元,增长11.0%;民间投资277520亿元,增长6.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973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171787亿元,增长2.6%,其中制造业投资14081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271718亿元,增长10.5%。基础设施投资99652亿元,增长19.8%,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放缓。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8.4%、8.3%和12.1%,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57007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6347亿元,同比增长2.4%。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56%。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064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4%。房屋新开工面积1310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6006万平方米,增长1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91904亿元,增长14.6%,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1140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212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3095亿元,同比增长8.0%。

六、市场销售继续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751亿元,增长8.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5592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586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8427亿元,增长11.0%;商品零售23475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10717亿元,增长8.5%。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4%,化妆品类增长1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6%。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0%。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48787亿元,同比增长34.2%,比上年同期加快8.1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826亿元,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1亿元,增长52.8%。

七、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结构继续改善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02930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111630亿元,增长12.4%;进口91299亿元,增长22.3%。进出口相抵,顺差20331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8.1%,占进出口总额的56.6%,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3.0%,占出口总额的57.5%。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7%、24.8%和41.1%。9月份,进出口总额2458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13260亿元,增长9.0%;进口11330亿元,增长19.5%。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4270亿元,同比增长10.7%。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06亿元,增长9.8%。

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波动上升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下降8.8%。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5%。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4%;9月份同比上涨8.5%,环比上涨1.2%。

九、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780元,同比名义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62元,同比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9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0万人,增长1.8%。三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59元,增长7.0%。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三去一降一补”进展顺利。去产能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2%。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8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2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0%、23.7%和16.2%,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5、16.2和8.7个百分点。

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第二产业高12.8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持续向好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1省经济三季报

2017年11月2日,2017年全国31省(市、区)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已于近日全部出炉。通过分析各地数据发现,2017年前三季度,*、贵州GDP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领跑全国。广东、江苏GDP首超6万亿元,河南首超3万亿元,上海、福建GDP首超2万亿元,山西、云南GDP则首超万亿元。


31省经济三季报

与去年同期相比,省份之间经济总量的排名发生了变化:上海进入前十排名,从去年的第11位,升至第10位;安徽超过北京,升至第12位;江西、重庆超过内蒙古,分别位列第16、17位;山西超过吉林和黑龙江,升至第22位。

浙江、上海、*、山西、辽宁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从三季度各地经济增速来看,全国共有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其中,*、贵州、重庆延续上半年良好形势,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稍有所放缓。*和贵州以10.1%的增速领跑全国,重庆则以10%的增速紧随其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与上半年持平。而从地方的情况来看,浙江、上海、*、山西、辽宁表现突出,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以上5个省份GDP增速分别达到8.1%、7%、7.5%、7.2%和2.5%,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1、0.1、0.3、0.3、0.4个百分点。

此外,江西、湖北、海南、江苏、北京、黑龙江经济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别达到9%、7.8%、7.5%、7.2%、6.8%、6.3%。

若与去年同期相比,地方经济向好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尽管跑赢或持平全国平均增速的省份个数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但从省份自身发展来看,共有15个省份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其中,辽宁从去年前三季度2.2%的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2.5%的正增长,加快了4.7个百分点。山西也由去年同期4%的增长变为7.2%的增长,加快3.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还高出0.3个百分点。

上海、安徽、江西、重庆、山西GDP排名上升

相比于经济增速排名的“激烈”竞争,各地GDP的位次波动相对较小,而排名前十的省份也相对稳定。但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的经济颇具亮点,不仅经济增速重新上“7”,而且GDP首超2万亿元,挤进全国前十名。

上海位次前进,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创新转型驱动发展,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前三季度新兴动能增长快,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固定投资、外贸增长等均有亮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去年排在第10位的辽宁坚持“挤水分,位次后移。辽宁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经济总量16639亿元,滑落至第14位。

广东、江苏、山东依旧稳稳占据前3名,并且自身经济体量均有所跨越。广东、江苏均破6万亿元大关,前三季度分别完成64815亿元和62604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分别完成5.7万亿元和5.5万亿元。

排名第3位的山东也首次突破5万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867亿元。排在第5位的河南首次突破3万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97亿元。加上完成36958亿元的浙江,以上5个省份是31个省份中GDP总量超过3万亿的地区,与其他地方拉开较大差距。

此外,安徽超过北京,升至第12位;江西、重庆超过内蒙古,分别在第16、17位;山西超过吉林和黑龙江,升至第22位。

西部地区势头强劲,但也有分化

就四大板块的情况而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在评价三季度经济时曾特别提出,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突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快于全国。

从经济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来看,除了浙江属于东部地区外,其余9个省份均地处中西部地区。贵州和*在上半年领跑全国之后,继续以10.1%的增速领先。重庆以10%的增速排在第三位,这也是仅有的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3个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经济增速自2011年第1季度以来,已经连续2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前三位。贵州统计局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贵州经济运行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种延续性,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居全国前列。从2003年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14年稳定在10%以上,这样长时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属不易。”

从贵州统计局发布的指标来看,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4.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954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进出口总额37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由上年同期的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这三个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均保持较快增长,而且还能在势头强劲的中西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足以可见贵州经济之稳。

更具体来看,西部地区虽有贵州、重庆、*表现抢眼的“选手”,也有仍需努力的“后进生”,如内蒙古、甘肃的增速仍然落后于全国,前三季度分别实现5%和3.6%的增长。若再结合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投资增速来看,西部的分化更为明显。

内蒙古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6%,甘肃则是1.2%的负增长,在全国来看处在倒数5位之内。固定投资增速则分别为0.4%和-38.7%,也在全国末位。

与西部地区发展仍有不均衡的情况相比,放眼中部六省,一派稳中向好趋势。江西、安徽、河南中部三省经济增速挤进前十,分别实现9%、8.3%、8.1%的增速,湖北、湖南、山西分别实现7.8%、7.5%、7.2%的增长,分别排在全国第12、15、19位(存在并列情况)。

再把目光放回长三角,这个仅凭三个省份就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约1/5的地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转型升级之后,前三季度成绩表现也可圈可点。前三季度,浙江、江苏、上海分别实现8.1%、7.2%和7%的增速,持平或快于上半年。

而东北板块的经济增速虽然依旧处于全国末位,但是渐渐趋稳。无论是与上半年还是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向好趋势。黑龙江前三季度延续上半年6.3%的增速,辽宁也比上半年经济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但辽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投资增速仍然是负增长水平,仍需进一步追赶。

GDP重新核算广东去年GDP破8万亿

2017年12月5日,广东统计信息网发布《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补充核算后的广东省2016年GDP更新为80854.91亿元,较之前的统计数据79512.05亿元多出1342.86亿元。GDP增速则相对放缓0.04个百分点,四舍五入后仍然是7.5%。广东成为中国内地首个破8万亿元的省份。

根据新的核算方法,广东各市的GDP统计数据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计入研发支出后,GDP前三位的排序由广深佛改变为深广佛,深圳市GDP首次超过广州。

具体来说,深圳GDP破2万亿,以20078.59亿元排在第一位,较之前的统计数据增加585.98亿元,GDP增速也有较为显著变化,即由之前的9.0%提升至9.1%。广州GDP达到19805.42亿元,较旧数据增加257.98亿元;佛山GDP达到8767.06亿元,较旧数据增加137.06亿元。

此次修订,是为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接轨,国家统计局按照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2008年SNA),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

《公告》称,按照国家统计局部署,2017年开始实施地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将研发支出未计入地区生产总值(GDP)部分进行补充核算。根据新的核算方法,广东省统计局修订了1995年以来的GDP数据。

2012年,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研究与开发支出数量增加很多,研究与开发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资本属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必要依据2008年SNA,将研究与开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

*:2017年GDP预计增长6.9%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在金边和平大厦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会议并发表讲话。*称,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9%左右;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多年来的最低;进出口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债市、股市、房市平稳运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有这样良好的表现,关键就在于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

2017年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对GDP的考核趋于淡化,但是这个指标仍很关键。GDP达到1万亿元,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2017年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

2018年1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7年中国城市GDP总量进行计算,发现在2016年“万亿GDP俱乐部”12名成员的基础上,长沙和无锡成为新晋者。

分析师预测,2018年、2019年左右,佛山、宁波等五座城市有望加入“万亿GDP俱乐部”。同时,随着广州和深圳GDP双双破两万亿,中国已经有4座城市GDP迈上一个更高台阶。

中国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其真正的竞争力如何,哪些城市正在崛起?

19城入围“万亿俱乐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中国主要城市划分为三个档次,即GDP两万亿城市、GDP万亿城市和GDP准万亿城市。

此前,中国GDP达到两万亿的城市仅上海和北京。随着2017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广东省的广州市和深圳市,双双新晋“两万亿俱乐部”。按照目前的增速,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天津、重庆有望在2018年末以前GDP达到两万亿,苏州市则有望在2019年末,成为中国第7个GDP两万亿城市。

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

分析师认为,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在由“一城独大”局面,逐步到“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

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北京上市公司市值独大

除了GDP外,分析师对这些城市上市公司的两项主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上市公司数量及总市值。这两项数据主要反映了这些城市在商业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实力,也可以反映其经济实力、营商环境。

19座城市中,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0家以上的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尽管后者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北京上市公司的总市值17.85万亿元,明显超出上海的5.978万亿元。更震撼的是,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其余18座城市上市公司市值总和的2/3以上。

分析师注意到,北京在资本市场中的主要优势是聚集了大量的央企总部和国有银行总部。A股市值前十名公司大部分都位于北京,市值过万亿的上市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在“GDP两万亿俱乐部”中,除北京外,仅深圳市有一家公司市值突破万亿,即市值达到13833亿元的中国平安。上海没有过万亿的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是交通银行,市值4315亿元。广州市值最高的是保利地产,1969亿元。

19座城市中,上市公司数量在100家-300家范围内的城市有三座,分别是深圳(290家)、苏州(104家)、杭州(129家)。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作为中国资本创新的重镇,上述城市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势,或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以1月15日收盘价计算,辖区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万亿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南京。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地方GDP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哪些城市新星在崛起

从城市经济本身观察,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已经获得了大量关注,因此本报告主要集中于上述19城中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分析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脉络,是希望从中带给更多发展中的城市以启示。在19座城市中,北上广深不用说,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的发展阶段基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结构大多数实现了较好的转型。

而南京、青岛、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大连、郑州、沈阳9座城市,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都处于第二梯队,在大多数城市尚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些城市的发展方式更具借鉴意义。

9座城市中,除沈阳平均房价未突破万元外,其余均突破万元,其中南京和青岛分别高于三万元和两万元。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房价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过高的房价会影响人才的流入,从而削弱城市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工业仍然是上述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支撑,这些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50%之间。其中最高的是佛山,2016年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3%。

分析师认为,这表明佛山是一座偏重实体经济的城市,从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看,重视工业、重视实体经济的城市,往往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佛山的部分经济指标较有竞争力,但其高校数量仅有3所,在19座城市中排名靠后。

无锡市是全国第13座GDP突破万亿的城市。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无锡市近2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锡市GDP在该期间内,经历了年均GDP10%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左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滞涨。随着无锡市的GDP破万亿,或意味着这座县域经济发达的东部二线城市,已经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与佛山一样,宁波市在高校数量上亦偏少。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作为一座制造业城市,自身基础人才的供给与储备不足,或将影响到佛山和宁波这两座城市后续的发展动力。

在东北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的背景下,大连和沈阳有望在最近两年内GDP突破万亿。这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否成为东北经济复苏的样本,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上述位于新一线和二线行列的9座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的方式、产业发展阶段、人口规模等,与大部分中小型城市接近,因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是其余城市可借鉴和参考的最佳样本。


GDP

2017年GDP同比增长6.9%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我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2017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5%,集体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连续7个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9093亿元,增长6.2%。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与1-11月同比持平,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环比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644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六、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八、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其中,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485元,比上年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官方回应三大热点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晒出了非常抢眼的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中国经济实现了两个重要的“首次”:GDP增速自2011年来首次回升;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统计局还回应了“少数地方GDP挤水分”“治理污染会否影响经济增长”“2018年整体经济走势”等热点经济话题。


GDP

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如何?

——亮点颇多实现两个首次

在这份全球瞩目的中国经济“成绩单”中,两个首次尤为重要:2017年GDP同比增长6.9%,较2016年回升了0.2个百分点,增速自2011年来首次出现回升;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达到827122亿元。

“中国经济从2011年以来下行趋势得到了根本性转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不在于数字高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稳中求进的态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2017年中国经济还有诸多亮点: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大幅跑赢GDP增速;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物价涨幅重返“1时代”;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民生保障继续改善;需求结构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

回应少数地方GDP不准确

——不影响全国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面对天津滨海新区等一些地方的GDP数字不准确,开始“挤水分”的问题,宁吉喆回应称,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地方统计数据的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统计数据、统计核算制度并不因为有少数地方或者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存在一定问题而受影响。

“一些地方的数据,不影响全国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宁吉喆强调,中国统计是依法依规进行的。对于可能存在不实的地方、企业和单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要依法依规地去发现问题、核实问题、解决问题,也包括修订和公布数据。

同时,宁吉喆进一步指出,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存在的弄虚作假和统计造假行为、统计违法违规的现象,不管是虚报,还是瞒报、拒报,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治理污染等工作会否影响经济增长?

——对经济发展是正面影响

对于中国今年继续推进的治理污染、防风险等工作会不会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问题,宁吉喆称,去年GDP实现6.9%的速度,是在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下实现的。

“我们现在追求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的发展。关于治理污染,也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进行的,这样带来的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就是正面影响。”宁吉喆说。

宁吉喆强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看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同时也要看就业增加多少,看收入增加多少、看生态环境改善多少、看物价稳定情况如何,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本意所在。

2018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在谈到2018年整体经济形势时,宁吉喆认为,应该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发展也有阶段性变化,有结构性变化,当然也有周期性的因素。所以,无论是分析过去的经济形势,还是研究2018年的经济形势,都要综合研判。

宁吉喆指出,从阶段性变化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结构性变化来看,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的同时,要加大“破、立、降”,破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这些结构性变化因素还会产生影响。从周期性因素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三大经济体同时正增长,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国内经济会在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中继续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宁吉喆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加快进行,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31省份2017年GDP数据出炉

随着全国2017年经济数据公布,各省份也陆续揭晓了本地的2017经济“成绩单”。

根据对各地统计局及各地两会发布的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2017年,多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新台阶,目前,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共有11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体来看,广东GDP总量将近9万亿元,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山东、浙江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5万亿元的大关;四川和湖北均超过3.65万亿元,福建和上海首次跨过3万亿元。

此外,东北、山西等地的经济增长已开始呈现回暖态势。


GDP数据

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站上80万亿台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是中国年度经济增速近七年首次反弹。

经济总量

——多地迈上新台阶广东、江苏破8万亿元

2017年全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达到827122亿元。同样的,在地方层面,很多省份的经济总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广东、江苏成为“8万亿俱乐部”的两位成员。其中,广东2017年GDP达8.99万亿元,逼近9万亿元,连续29年居中国首位;江苏紧随其后,2017年GDP达到85900.9亿元。

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山东2017年GDP为72678.18亿元,首次迈入7万亿大关,也是目前“7万亿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排名第四的浙江,其经济总量虽然首次站上5万亿元台阶,达到51768亿元,但其与前三名相比依然相距甚远。

此外,上海2017年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133.86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跨过3万亿门槛的城市。重庆2017年GDP总量达到19500.27亿元,排名超越了当年增长3.6%的天津(18595.38亿元)。

经济增速

——22地区超全国增速多地“挤水分”

从经济增速来看,2017年全国GDP同比增长6.9%,较2016年回升了0.2个百分点,增速自2011年来首次出现回升。

与全国水平相比,贵州、*、云南、重庆等22个地区的2017年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增速,上海增速则与全国持平。其中,贵州(10.2%)、*(10%)是仅有的两个GDP增速维持在两位数的地区。

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等8个地区的2017年GDP增速低于全国增速。

较受关注的是天津和内蒙古。受GDP“挤水分”影响,2017年天津GDP增速由2016年的9%放缓到3.6%。

2017年内蒙古GDP增长4%,较2016年的7.2%出现放缓。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作*工作报告时说,2017年内蒙古*解决工业增加值数据不实和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等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中不严不实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不能为增长而增长、为投资而投资,必须破除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

区域发展

——西部地区抢眼东北经济现回暖迹象

从地区格局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平稳,西部地区发展抢眼。2017年GDP增速排在前四位的贵州、*、云南、重庆均属于西部地区。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8.3%,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6.9%,增速与1-11月份持平;西部地区投资增长8.5%,增速位居四大板块之首;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8%,增速继续稳步回升。

再看东北地区,尽管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依然靠后,但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数据显示,除了吉林省2017年GDP增速略有放缓外,辽宁、黑龙江GDP增速均有所回升。

其中,辽宁2017年GDP同比增长4.2%,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2011年以来,辽宁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

“辽宁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建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黑龙江2017年GDP同比增长6.4%,为近四年来最高。数据显示,近几年黑龙江GDP增幅由2014年增长5.6%至2015年增长5.7%、2016年增长6.1%、2017年增长6.4%,呈现平稳向好的趋势。

16、2018年数据

14城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2018年1月,随着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相继公布2017年本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7122亿元。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作为经济增长驱动的引擎,各大城市GDP在2017年也进入新的规模。


GDP

目前,内地GDP过万亿的城市已有14个。除了2017年GDP总量过万亿的无锡和长沙外,上海、北京、广州GDP总量分别在2006年、2008年、2010年突破万亿;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的GDP总量也分别进入万亿行列;2014年,武汉、成都GDP总量分别突破万亿;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和青岛GDP总量也均突破万亿。

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为直辖市;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为副省级城市;苏州、长沙和无锡为地级市,其中长沙是省会城市。从城市规模来看,按照2014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截至2016年的数据,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北上广深生产总值均超2万亿,创新驱动特点明显

2017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上海为3.01万亿元,广州为2.15万亿元,深圳为2.2万亿元。上海突破3万亿元,深圳首次超过广州。

从数字上来看,北上广深GDP总量超过10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8。与此同时,4个城市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2017年,深圳的经济增速为8.8%,广州为7%,上海为6.9%,北京为6.7%,而全国增速为6.9%。

可以看出,在淡化GDP增长目标、追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下,北上广深优化结构、创新驱动的特点愈发明显。

从创新驱动方面看,以广州为例,2017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7%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

而深圳,过去一年筹建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3家、基础研究机构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海外创新中心7家,新增3家*“双创”示范基地,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1家和创新载体195家,全市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4.13%。

从产业分布看,北京和上海早就以第三产业为增长主导。2017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3.3%。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已近1.8万亿元,约占全国11%。

而上海,过去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0.2%提高到6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6.8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同时,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显著。以2016年数据为例,第三产业收入占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3%,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贡献了上海财政收入增量的70.7%。

“从长期来看,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会发展为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整体服务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都占到80%~90%。城市的人口规模大,消费需求也越大,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务也越多。未来,多数综合性城市的经济,都会是服务业主导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副会长陈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万亿GDP城市中的特殊两员——苏州和无锡

14个万亿城市俱乐部中,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省最多,占据3席,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苏州与无锡,是这14个城市中比较特殊的两个,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与无锡既非副省级城市,也非省会城市,都是地级市。

苏州一直是国内城市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在各种经济指标排行榜中长期位居前10。2016年,在全国21个GDP千亿县(含县级市)中,有4个属于苏州市管辖,其中昆山市以3160亿元的GDP总量居全国首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2017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比上年增长8.1%。

同时,苏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5万亿元,均居江苏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增加值均突破5000亿元。

与同省的省会城市南京相比,苏州2017年GDP总量比南京多528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苏州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为51.2%,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50%,说明经济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苏州市*工作报告指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00家;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

苏州和无锡的GDP总量曾长期分列江苏省的第一、二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放缓,2014年,无锡GDP总量被南京超过,退至江苏省第三位。

此次无锡新晋“万亿城市俱乐部”,2017年GDP总量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5年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8亿元,同比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964.44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12.18亿元,同比增长7.7%。

此外,无锡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达1650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5123亿元和11233亿元,增长3.5%和6.8%,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27.7%,全省最高。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累计达129家,上市公司总量位居江苏省第一。

据观察,无锡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速达到1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5%。这一数字也是突破,无锡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

GDP万亿城市俱乐部

中国GDP万亿城市发展历程


2018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各地*在近期相继公布了2017年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较上年增长6.9%,GDP总量首次站上80万亿新台阶。


无锡和长沙的GDP在2017年首次突破万亿元,使我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增至14个。14城GDP总量达24.02万亿,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9%。从区域分布来看,中、西部各有2座城市位列GDP万亿俱乐部,其余10座均来自东部。上海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三万亿的城市;深圳首次超越广州,重庆则取代天津成为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前五的西部城市。

这些万亿俱乐部城市普遍有着较高GDP贡献率。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座直辖市外,其余10座GDP万亿城市对各自所在省份GDP总量的贡献率平均达到了23.74%。成都和武汉对全省的GDP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分别达到了37.56%和36.69%。

2017年万亿俱乐部城市的GDP增速均未达到两位数。最高的是重庆,达到9.3%。不过,除北京和天津外,其余城市的GDP增速都跑赢了6.9%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天津,2017年GDP增速仅为3.6%,而2016年还维持在9%的水平。

据财经网报道,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2018年1月初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天津必须从“速度情节”、“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对外宣布更改统计口径,2016年GDP由原来的10002.31亿元下调至6654亿元;2017年GDP预计为7000亿元。

2018年以来,像天津一样主动曝出GDP“注水”的地区还包括内蒙古和辽宁。新华网记者从梳理的经济数据造假案例中发现,GDP“注水”的途径可谓“五花八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财政空转,从企业收取税费,转年再通过其他方式退还。重复计算,额外统计非在地企业的生产总值。故意虚报,篡改上报的经济数据。

2018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2018年3月5日,新华网英文版刊文:中国2018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

2018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数据,加之已公布的贸易等指标,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将揭晓。


GDP

国家统计局称,今年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狠抓政策落实,国民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5%。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316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543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1523万头,同比下降1.2%;生猪出栏19983万头,增长1.9%。3月份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大部分农区日照和墒情适宜,春耕春播进展顺利。

二、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9%,集体企业增长0.1%,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新行业新产品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1和2.0个百分点。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2%,新能源汽车增长139.4%,工业机器人(20.620,0.07,0.34%)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0.33%。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89亿元,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比上年同期提高0.3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比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上年均值。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快递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10个月高于60.0%。

四、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76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62386亿元,增长8.9%,比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00亿元,增长24.2%;第二产业投资35813亿元,增长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第三产业投资62050亿元,增长10.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比全部投资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57%。

五、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291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3%。房屋新开工面积34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0088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5597亿元,增长10.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329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138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6770亿元,同比增长3.1%。

六、市场销售持续活跃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7096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9亿元,增长10.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9711亿元,增长10.3%;商品零售80564亿元,增长9.8%。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2和3.4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3%。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9318亿元,同比增长35.4%,比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567亿元,增长3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51亿元,增长38.7%。

七、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7516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35389亿元,增长7.4%;进口32127亿元,增长11.7%。进出口相抵,顺差3262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3.2%,占进出口总额的58.3%,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仍为出口主力,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额的59.4%。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2%、6.3%和13.7%;与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5%、16.6%和16.2%。3月份,进出口总额22453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11078亿元,下降9.8%;进口11375亿元,增长5.9%。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145亿元,同比增长7.6%。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016亿元,增长4.0%。

八、市场物价涨势温和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2%,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猪肉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6.6%。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3月份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3%。

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4.8%和4.9%,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4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万人,增长1.1%。

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580元,同比名义增长8.5%。

十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去库存成效突出,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6.7%。去杠杆成效持续显现,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成本继续降低,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98元,同比减少0.33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2%、13.4%和2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6.7、5.9和17.9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6%,高于第二产业25.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6.5个百分点。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132.3万户,同比增长5.4%,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

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下阶段,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引导稳定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6省"晒"一季度GDP成绩单

随着全国第一季度GDP数据的出炉,截止到2018年4月27日,已有26个省市对外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本省的GDP数据。

据统计,目前公布数据的26个省市中,上海GDP增速与全国持平,其中,山东、北京、*、山西、黑龙江、海南、辽宁、天津8个省市增速低于一季度全国水平,剩余17省GDP增速均高于全国。目前来看,贵州增速领跑全国,一季度增速达10.1%,较全国高3.3个百分点。


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全国一季度经济数据,据了解,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总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育新,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从供给来看,实体经济的活力在增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加强。从需求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不断地显现。从预期来看,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力度都不断加大,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他表示:“从供给、需求、预期三个方面来看,经济内生动力在增强,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支撑。”

17省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

贵州稳坐全国第一重庆增速回落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季度各地经济增速仍延续了“西高东低”的态势,17个省市的GDP增速超过全国6.8%的水平。其中贵州、云南一季度成绩单亮眼,目前在公布省份中GDP增速排名前两位。江西、陕西、四川等地也都以超过8%增速位于全国前列。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在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贵州GDP增速已经连续29个季度居全国前列。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表示,第一季度贵州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速度、稳中有质量、稳中有效益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红”。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7.8%,位居全国第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方面,贵州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2.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6.3%。贵州大数据的发展目前全国瞩目,对贵州经济发展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云南省第一季度表现也十分亮眼,据了解,云南省第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393.0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3位。

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重庆一季度的GDP增速7%,2017年第一季度重庆市GDP增速高达10.5%。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的增速在大幅回落。

16省GDP增速较去年有所回落

5省持平天津回落幅度最大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统计,与2018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速相比,目前已公布的26个省份中有8个省份GDP增速未超过全国水平。而与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相比,竟有16个省市第一季度GDP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天津、海南回落幅度最大。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天津GDP增速仅为1.9%,在26个省份中排名垫底。与去年同期GDP增速相比,下降了6.1个百分点。从天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天津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固定投资速度也在下降。

天津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我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

海南省交出的成绩单也不尽如人意,据记者了解,目前海南省经济增速与去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目前,海南正在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数据上看,海南房地产投资比重在逐渐减少,海南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渊表示,海南的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山东省一季度GDP增速未超过国家平均水平。据记者了解,目前各个省市都将经济发展聚焦在了高质量发展上,山东省目前在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数据显示山东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但投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8年上半年经济半年报

2018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18961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析师表示,在去杠杆背景下,投资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等内外部风险将给下半年经济增长来带不确定性,未来消费或成为提振经济的主要动力。

2018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0%,续创2000年以来新低。此外,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

除工业增加值外,其他数据均符合市场预期。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总体来看,上半年中国供给侧层面表现较好,工业经济结构、效益出现明显提升,比如上半年央企收入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但需求侧如投资、消费等经济数据出现较明显的波动。

2018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虽然较高,1-6月同比增长9.7%,较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但随着楼市调控加强、棚改货币化安置轻踩刹车,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上半年GDP数据。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上半年GDP超过4万亿元,位居前二;从经济增速来看,16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从区域格局来看,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东北经济趋稳回升。



IMF上调中国增长预期至6.7%

2017年6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Lipton)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IMF预测中国GDP在2017年将增长6.7%,2018-2020年平均每年增长6.4%。


GDP

这是IMF2017年第二次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比其5月的预估值6.6%有所提升,也高于1月预计的6.5%。

IMF亚洲及太平洋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率领的代表团于2017年6月1日至14日访问了北京和兰州,开展了关于中国经济的年度第四条磋商讨论(根据IMF协定第四条款规定,IMF与成员国通常每年一次举行磋商,讨论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利普顿参加了最后的政策讨论,并会晤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等多位高层官员。

“中国继续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改革在广泛的领域取得进展。我们过去两周的讨论侧重于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转型(这种转型对于中国人民和全球都至关重要)所需的政策以及加快改革步伐的紧迫性。”利普顿说。

通过对中国的磋商访问,利普顿认为,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并采取了关键而可取的措施。“目前正针对金融部门风险实施重要的监管措施。企业债务的增长在放缓,反映了重组和削减过剩产能方面的举措。房价高涨正逐步得到控制,过剩库存得到削减。地方*借款框架正在改善,改革*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蓝图已经公布。新建企业自2014年改革以来增长了两倍。此外提高数据可靠性的工作已在进行。”

但同时,利普顿表示,中国需要开展深入的改革,改变当前依赖由*主导的投资和债务的增长模式。“关键是应当现在就启动这一工作,因为目前增长依然强劲,并且中国有足够的缓冲减轻转型压力。”

“尽管一些近期风险已经消退,但改革需要取得更快进展,以确保中期稳定,并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轨迹可能最终导致急剧调整的风险。”

穆迪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2017年8月30日,美国穆迪公司发布报告,调整对多国经济增长预期,并提醒各经济体注意地缘政治风险、美国保护主义、全球货币政策趋紧的外溢效应。

穆迪维持对20国集团(G20)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3%的预估,高于去年的2.6%。穆迪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今明两年将持续,相信目前发达经济体及发展中经济体有能力分别保持约2%及逾5%的增长率,而且长期仍有上升空间。

穆迪指出,由于2017年上半年亚太地区数据表现意外强劲,因此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预估由6.6%调升至6.8%,将2018年经济增速预估从6.3%上调至6.4%。韩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预估由2.5%上修至2.8%,2018年经济增速则由之前的2.0%上调至2.5%。日本2017年增长率也由1.1%上修至1.5%。不过,穆迪将印度经济增速预估从7.2%小幅下调至7.1%,主要理由是该国去年采取的废除大额纸币措施引发数月钱荒,制造和建筑行业公司受伤尤其严重。穆迪预计未来几个月这一影响将减弱,下半年印度经济将稳固增长。

统计局:今年实现6.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没问题

2017年10月10日,主题为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统计局称披露了一组经济、社会、民生数据,显示所取得的成就。

具体看,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量44413亿元。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32倍;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年可能还会有更好一点的结果。

2017年的*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上半年经济增长6.9%。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第三季度的一系列经济数据。

进出口方面,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3万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1%以上。货物贸易方式不断优化,高附加值领域服务出口增长势头强劲。

此外,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2013-2016年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4894亿美元,年均增长3.1%;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ODI)4915亿美元,年均增长21.6%。

民生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2年末提高4.78个百分点。

就业方面,2013-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2017年9月份为4.83%,为2012年以来最低。

统计局表示,十八大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2013-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8.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靠的是内需拉动。统计局表示,虽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仍然起着关键作用,但消费对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主要驱动力。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以及这两天市场上热议的定向降准,统计局称,定向降准就是支持普惠金融、中小企业,相信中小企业必将会产生新的“独角兽”、新的有活力和有实力的大企业。

去产能方面,统计局表示,2017年以来去产能进展顺利,全年的目标任务有望如期完成。

房地产方面,统计局表示,国家反对房地产投机的态度不会变;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会适时出台。

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6.8%

2017年10月10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并上调2017和2018年的全球GDP增速预期。其中,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1%至6.8%,这是该组织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上调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6.8%,此前预期6.7%;上调2018年预期至6.5%,此前预期6.4%。

而对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IMF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分别增长3.6%、3.7%,此前预期增长3.5%和3.6%,这一预期显著高于2016年3.2%的全球增长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门主任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Obstfeld)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加速,复苏尚未结束。各国决策者应抓住本次经济复苏的机会。鼓励各国利用当前的良好环境来提高增长潜能,并为下一次经济下滑提供缓冲。

IMF再度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期

2017年11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17年秋季《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无论从硬指标PMI还是软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日趋强劲,预计在2017和2018年分别达到3.6%和3.7%,而中国预期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8%和6.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ifredSchipke)表示,现在中国首先应该着手应对的是债务问题。

IMF驻中国副代表张龙梅在介绍中国经济展望时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已向上调整,是推动改革、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好时机。但是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非常依赖于信贷扩张,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增加了中期的下行风险。

该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民生证券研究院联合主办。

北上广深GDP集体超过新加坡

国务院2017年7月批复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

2017年12月,各地也陆续公布了修订后的2016年GDP数据。这其中,修订后,2016年深圳GDP比修订前增加了585.98亿元,总量达到了20078.58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广州GDP在修订后增加了257.98亿元,修订后总量达到19805.42亿元,距离2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统计发现,按照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423元人民币)计算,广州在修订前为2943亿美元,深圳在修订前为2935亿美元,均略低于新加坡的2970亿美元。

此次修订后,深圳超过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22.8亿美元,广州则达到了2982亿美元,均超过了新加坡。因此,至2016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已集体超越新加坡。

不过,目前广深与新加坡之间仍有差距。例如,在人口基数方面,广州和深圳分别是新加坡的2.5倍和2.15倍,所以目前广深的人均GDP尚不及新加坡的一半。

三地自曝GDP“注水”

2018年1月16日消息近期内蒙古、天津接连承认经济数据造假,加上2017年年初时辽宁自曝财政数据虚增,近一年时间已有三省份因为统计造假而核减调整了往期经济数据。新浪财经发现,核减数据的时间点与主要领导调整时间密切相关。除上述三省份外,亦有其他地方在主动压挤数据水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天津地方媒体2018年1月11日称,从天津滨海新区两会了解到,在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为7000亿元,同比增长6%。天津滨海新区给出调整地区生产总值理由不仅有挤水分,还包括更改了统计口径。

天津滨海新区此前公布的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002.31亿元,同比增长10.8%,超越上海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新区。浦东新区201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5%以上,总量达9500亿元左右,还未超万亿。

此次调整后,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减少约三分之一,同比则出现负增长。在基数降低的基础上,滨海新区2017年6%的增速亦低于全国GDP增速。滨海新区对天津市非常重要:去年天津官方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是由滨海新区贡献的。天津市的相关数据也将面临相应调整。

此前几天,2018年1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自治区*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调减后,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公布数据下降14.4%,剔除虚增空转因素后同比增长14.6%;经过初步认定,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也相应核减。

全国首个主动自曝家丑的省份是辽宁。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2017年1月份,时任辽宁省长陈求发在两会上揭露辽宁统计数据造假:“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在分税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或要按比例向*和省上缴。社科院研究员杨志勇称,如果虚报的是地方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数据,就不存在上缴*的问题。目前并不清楚内蒙古等虚增了哪些收入。

据观察,三地经济数据调整时间点与主要领导变动时间有关,新领导均在上任一年左右后对前任主政时期的经济数据进行调整。

以本次调减数据的三省份为例:

2016年9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调任天津市委书记,2017年为其主政天津的第一个完整年份。2018年年初,天津滨海新区宣布调减了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三分之一。

2016年8月,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2017年为其主政内蒙古的第一个完整年份。2018年年初,内蒙古调减了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

2015年4月,李希由辽宁省长接任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则接任辽宁省长。2016年为李、陈主政辽宁的第一个完整年份,2016年年初,前任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落马。2017年1月,辽宁自曝2011年-2014年财政收入造假。

数据造假更容易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降至7%左右,进入新常态。诸如辽宁、内蒙古等资源型省份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大。在GDP政绩考核体系下,有地方官员容易在发展压力下虚增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美化发展成绩。

IMF上调2018年中国GDP预期为6.6%

2018年1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其2018年最新一期的《全球经济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报告。IMF在报告中认为,在美国税改、欧洲以及亚洲经济增长的多重影响下,未来两年全球经济活动将持续向好。因此,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3.7%,将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9%。

IMF在报告中上调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6.6%,此前该预期为6.5%。IMF去年曾连续四次上调2017年中国增长预期。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将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6.4%上调至6.5%。

IMF在报告中看好美国税改,称在美国的税改政策对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影响下,美国经济活动将得到进一步刺激。

17、相关评论

中国GDP核算改革是对世界的贡献

2016-08-1607:2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联合国统计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部、世界银行数据开发局负责人陆续致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的GDP核算改革“是令人欣喜的进步”,“提高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数据的可比性”。此前,联合国统计司副司长伊沃·哈文格将这一改革称为“是对世界的贡献”。

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宣布,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引发中外舆论广泛关注。“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并加大核算改革力度,推进与国际标准衔接。”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董礼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接轨国际标准

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的GDP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此举在国际上引发很大反响。伊沃·哈文格表示,“中国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改革,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将这一改革视为“标志性的事件”。他说,这是中国经济统计体系向最新国际标准迈进的重要一步。借助此次调整修正,中国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提供更加可比、可用、可靠的经济数据,为提升中国经济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提供强有力保障。

据了解,中国采用新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实际上是落实联合国的*统计改革的内容。2009年,联合国等5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将研发成果列入固定资产之下。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调整研发支出核算方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相应改革。

●并非为保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实施新的核算方法后,中国每年的GDP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2015年GDP总量增加8798亿元。因此,有英国媒体称,中国改革GDP核算方法是为了保增长。

“这一调整对GDP增速的影响微乎其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确在不断提升,但从过去10年来看,它对GDP增速的影响只有0.06个百分点左右。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初步核算,这项改革对GDP增速的影响只有0.02个百分点,不影响上半年GDP增速6.7%的大走势。

“从增长率上看,数据调整的影响微乎其微。数据调整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没有、也达不到保增长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说。

●推动中国创新

盛来运认为,此次GDP核算改革的目的有二,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推动中国创新。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介绍说,尽管中国年度研发投入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从累计投入上来看,还有相当多的历史欠账。这些历史欠账必须补上,这是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

许倞坦言,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地方*投入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研发投入没有计入GDP核算,地方*的积极性不高。而此次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恰恰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个投入导向,引导地方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

“新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契合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实际,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对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许倞说。

上一篇:工业增加值

下一篇: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