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从GDP数据看“高质”步子怎么迈

科普小知识2022-08-05 20:36:40
...

■我们的记者陈欢欢和张南

国家统计局最近宣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9%,这是七年来的首次增长。与此同时,辽宁、内蒙古和天津由于不真实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数据,自愿“挤水”,减少了金融和经济数据。

在3月2日举行的第十三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说,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8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世界六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五至第十的总和,“交出了一份非常鼓舞人心的经济年度报告”。

一方面,这是“不真实的”和“淡化的”。另一方面,它“色值高,气质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实际上是爱与恨的混合体。

在中国经济由“量”向“质”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客观看待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让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充分燃烧”,成为今年NPC和CPPCC成员关注的话题。

不再有“数字”文章

在每年的统计中,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总和往往超过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主席蓝凤辉表示,地方*在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造假方面既有人为因素,也存在制度性问题。例如,在“营业税改征”之前,营业税是地方税。改革后,**和地方*各分担50%的增值税,迫使地方*“挤水”。与此同时,财务分配制度之外的因素仍然存在于虚假的数据报告中,有必要继续压榨水分,以确保数据的健康和真实。

至于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加速增长,蓝凤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是因为*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的有序推进,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地方主动“挤水”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更为密切。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英雄时代已经结束。

“过去人们常说‘官员给数字,数字给官员’,认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成就观是虚报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目前,我们的国家应该真正转向高质量的发展。我们不能再讨论数字了。实事求是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他还介绍说,虽然国内生产总值“挤水”是一个局部现象,并不普遍和具有代表性,但**正在制定新的评估和评价指标来改变这一现象。

发展质量需要强有力的保证

2017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会议多次强调,“高质量”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认为,高质量的发展需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要务,发展最终应由科技创新驱动。

目前,随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基因技术等领域的差距正在缩小,有的甚至从“跟风”变为“带路”。例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用户,“出门不带钱包”已经成为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科技创新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人们对环境改善的渴望是极其迫切的,它依赖于科技创新来实现。然而,随着新经济和新形式的不断出现,标准过时、监管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保障和提高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刘尚希强调,高质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保障:科技创新、环境改善、规范跟进和强有力的监管。

创新的“第一障碍”亟待突破

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只有少数企业进入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行列。

“创新不是口头上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实现的。形式创新毫无意义。内容创新至关重要,需要在研发方面进行真正的投资。”蓝凤辉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出国学习。首先,他们应该进行思想创新。

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难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问题,蓝凤辉直言:“改革创新的第一个障碍仍然是*机制。”

毫无疑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从整体上突破*和机制的束缚。企业自然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无源之水。科研机构中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必须开辟高校向企业转化的渠道。这也意味着科研机构的*改革迫在眉睫。

鉴于产学研结合的诸多症结,**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然而,在刘尚希看来,科研机构仍未摆脱旧的计划*规则,一些改革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要实现全面突破,必须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

郭雷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机制改革,激发各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交叉科学研究,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和良好的学术生态。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05,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