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吉县

科普小知识2021-12-21 16:09:20
...

吉县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相临。全县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县人民*驻吉昌镇。

名称:吉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临汾市

下辖地区:3个镇、5个乡

*驻地:吉昌镇

电话区号:0357

邮政区码:042200

地理位置:黄河中游东岸,山西省西南部

面积:1777.26平方公里

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气候

著名景点:寿山夕照,古洞瑶桃,壶口秋风,孟门夜月等

行政代码:141028

1、历史概况


吉县

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吉县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称。

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北屈称朕北。东汉时复置北屈县,隶河东郡。三国时期属魏,称平阳郡北屈县。北魏神嘉元年(428)废麦城城址,在今西关建城置定阳郡治,辖定阳,斤城、吕宁3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在定阳郡治置南汾州治,领9郡、18县。西魏大统十五年,废南汾州治改置汾州治。北齐武平二年(571),承东魏制,复置南汾州治,辖定阳郡、定阳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承西魏制,废南汾州治,设总管府,复置汾州治,辖4郡。

隋开皇元年(581)复置南汾州治。开皇三年(583)改南汾州称汾州,罢郡为县。开皇十六年改汾州称耿州。开皇十八年,复称汾州。大业三年(607)废汾州治置文城郡治,辖4县。

唐武德元年(618)废文城郡复置南汾州。武德八年(625)改南汾州称慈州,辖5县。五代十国时为河东道慈州治,辖3县。北宋时,为河东路慈州下团练,辖吉乡、文城、乡宁3县。金天德三年(1151),废慈州称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称吉州,辖吉乡、乡宁2县。元大德九年(1305)改平阳路为晋宁路,吉州隶之。明朝期间为山西布政司平阳府吉州,辖乡宁1县。

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2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划乡宁县为平阳府,降吉州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废州称吉县。

民国3年划归河东道。民国26年划归第六行政区。民国30年划归第十四行政区。民国34年划归第九行政区。

1947年10月吉县解放,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南专区。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1949年10月,划归山西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至今。

2、自然地理


吉县

吉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西省西南部,地跨北纬35°53′10″~36°21′02″,东经110°27′30″~111°07′20″之间,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吉县东接临汾、蒲县,西濒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与乡宁县相连,北与大宁县毗邻。

吉县三面环山,一面滨水,东高西低,海拔从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黄河畔,高差大。境内有海拔1576米~1820米,长8~18公里的五座大山横穿东部和中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可分为基岩山区、黄土丘陵区、残垣沟壑区等几种地貌。

吉县虽地形复杂,但交通便利,国道209线与309线贯穿全境,是沟通秦晋,连接西北的交通要道。以县城为中心,东距临汾市125公里,南距乡宁县城30公里,东南至侯马市148公里,北距大宁县城60公里,经陕西宜川至延安市260公里,经隰县至省会太原352公里,经临汾市至太原427公里。吉县属暖温带大陆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春旱;夏季气温较高,降雨集中,多有伏旱;秋季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4℃,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80.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02毫米,无霜期199天。

3、资源概况


吉县

土地资源

吉县共有可利用土地面积222.67万亩,其中农用地47.48万亩,林地120万亩,天然牧坡和人工草地26.76万亩,荒坡27.23万亩。

水利资源

吉县水资源总量为3962.87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9立方米。

旅游资源

吉县境内有闻名遐迩、久负盛名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全国三十五张旅游王牌景点之一、全国重点名胜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黄河壶口瀑布,有柿子滩中石器时期遗址、北屈古城址、北齐造像碑、隋铸大铁佛、唐代大铁钟、宋建坤柔圣母庙、清代长城及民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闫锡山克难坡旧城遗址等。

4、行政区划

吉县辖3个镇5个乡,79个行政村,567个自然村,县*驻吉昌镇。

镇:吉昌镇、屯里镇、壶口镇。

乡:车城乡、文城乡、东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

5、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108381人,其中城镇人口33857人,乡村人口74527人,城镇化率31.24%;男性人口56111人,女性人口52270人,性别比为107.4。出生率为11.08‰,死亡率为5.95‰,自增率为5.13‰。

6、交通概况

吉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素有“秦晋通衡”之称,境内国道209线和309线交叉相汇,临吉高速和即将建设的吉河高速相连贯通二东西可以沟通秦晋、连接南北,南北可以纵深吕梁、穿越河津。县城距陕西西安250公里,距河南郑州290公里,距山西太原253公里.基本处于三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对外沟通交流方便快捷。

7、经济建设


吉县

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比上年增长6.6%,拉动GDP增速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1亿元,增长10.4%,拉动GDP增速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亿元,增长6.4%,拉动GDP增速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7.7:51.6:20.7。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60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税收收入18100万元,减少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80万元,比年度计划增长3%,比上年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上涨4.9%,娱乐教育文化类上涨7.4%,交通通讯上涨1.1%,家庭设备类上涨5.2%,衣着类上涨6.6%。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53394人。其中,新增就业岗位1231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全年规范劳动合同220份。全年共办理各种劳动违法案件18起,罚款9.3万元。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9起,索回农民工工资69.3万元。

农业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耕地面积18197.8公顷,其中新增耕地面积146.9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352.6公顷,比上年减少9.6%。其中,粮食种植11864公顷,减少13.9%;油料面积1291公顷,减少1.3%;蔬菜面积358公顷,增加3.4%;苹果面积10618.5公顷,增加4.9%;烟叶面积192.7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5792万元,下降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23520万元,下降41%;实现利润12469万元,下降52%。

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98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796万元,比上年减少784%;第二产业投资110305万元,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97797万元,增长40.6%。

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87万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087万元,增长11.2%;批发零售业42000万元,增长9.4%,住宿餐饮业11774万元,增长29.8%。外贸出口29万美元。


壶口瀑布

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44所,其中小学34所,初中4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

年末全县共有教职工1556人,其中专任教师1275人。全年新招录特岗教师76人。全县拥有高中(职中)教师247人,幼儿教师101人。全县全年共有在校学生11646人。其中:普通高中1184人,职业高中835人,初中3478人,普通小学614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55人。高考参考人数653人,二本以上达线145人,其中普通高考132人、对口升学13人;中考考入市临一临三学生14人。全年共发放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79万元。为145名新招大学生发放奖学金35.2万元。

卫生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及诊所120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79个,诊所30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8人,注册护士19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20张。

年末拥有各类体育协会和俱乐部9个。

社会保障

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20套,其中公租房144套、限价商品房176套。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673人,其中,企业3187人,机关事业5486人;足额发放养老金731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2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2.3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300人,发放工伤补助16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297人,发放医疗费1451万元。参加生育保险5310人,发放生育津贴2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84728人,参合率99.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补偿支出2060万元,累计受益113008人次。年末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结余1395.7万元。全县参保城乡居民52346人,为12077名到龄城乡居民足额兑付基础养老金903万元。

8、主要物产


吉县

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绿豆、薯类等;经济作物有烟叶、西瓜及各种蔬菜,其中以盛产优质烟叶闻名全省。

吉县境内的陆栖动物有50余种。其中鸟类25种,哺乳类11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2种,大型动物有狼豹、野猪、野羊等。

吉县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194种,49科;有草木植物180种,44科;有中草药141种。吉县的树种以油松、落叶松、刺槐、黄柏、杨树为主。经济林以木本粮油为主,有苹果、核桃、红枣等。其中以盛产果形高桩,着色浓郁,细脆香甜,无污染耐贮藏的"壶口"牌优质苹果驰名全国。

9、风景名胜

吉县内有壶口瀑布、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锦屏迭翠、佛阁晴岚、寿山夕照、古洞瑶桃、小桥流水、石孔飞泉、壶口秋风、孟门夜月等景观。

山西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是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遗址。

2000年到2001年,考古工作者选择20个地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了3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及装饰品。发现方圆2公里的古人类活动中心区域,并发现一处距今2万年左右的篝火遗迹,从发掘的层面上仍能看到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烧土、烧骨、碳灰、动物碎骨和石制品。此次挖掘还发现了一些至少有2万年历史、制做精美的蚌贝类穿孔装饰品,是近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较为重要的发现。

柿子滩遗址石制品组合特征,代表了旧石器末期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柿子滩遗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探索中国细石器工业的起源和区系类型,以及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10、民间艺术

吉县原生态民间唢呐艺术流传于山西吉县一带的黄河沿线,活跃于民间婚丧嫁娶各类庆典场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其表演风格,表现手法,极具黄土高原民族风情和黄河中游人文色彩;其流传之广博,艺术之深邃,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堪称中国民间文艺之瑰宝。目前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县唢呐继挺进山西省广场艺术节、央视激情广场、湖南卫视快乐女生、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闭幕式之后远征世博会,标志着吉县黄河文化“世界之旅”的又一个里程碑。

11、特色小吃


中垛臊子面

中垛臊子面

中垛臊子面是吉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它分荤素两种:加肉的叫肉臊子面,没肉的以红白萝卜为主叫菜臊子面。和面用温水加盐和少量碱,和好醒两个小时以上抹上油,手工擀面,长刀切面,保证面条长而匀,吃到口里有筋力。菜的主料是米面黄臊子面红白萝卜切成碎丁。夏天可加点青豆角块,黄花菜切断、烧豆腐块、海带小块、葱蒜块等一律见块不见丝。酱油醋少许,花椒适量保证香而不腻,汤要清而不浊。

壶口黄河鲤鱼

壶口黄河鲤鱼是生活在黄河水中的一种天然名贵鱼种,体态丰满,体形纺锤状,扁长而肥,头小尾短,眼似珍珠,背脊高宽,腹部肥大,鳞大鳃鼓,尾、鳍末稍为红色,雅称“红鱼”。是古今中外鱼中之上乘,席中之佳肴,颇受人们的青睐。

吉县小炒

主料:白菜(或长山药)、瘦猪肉丝辅料:木耳、菠菜

制作方法:白菜(或长山药)切丝,肉丝上浆过油,锅上火加底油,放葱姜蒜白菜丝,肉丝煸炒,加入高汤调料,勾少许芡。放入木耳,菠菜即好。特点:清爽,爽口,悦目。

上一篇:无锡市惠山区

下一篇:伊犁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