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泸山风景区中部,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风格的建筑,它背依青山,面临邛海。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中文名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外文名称:LiangshanYiSlaveSocietyMuseum
业务类别:民族学博物馆
地理位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开放时间:1985年8月4日
馆内藏品:彝族百年老照片
1、博物馆简介
中国的博物馆,成千上万,门类繁多,遍及全国各地。在众多的博物馆中,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1
博物馆内收藏着20世纪50年代凉山在*改革以前的2000余年奴隶社会的各种文物4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8件,是目前中国彝族收藏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高级别的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其中许多文物和资料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涵盖了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对研究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较高的参考、佐证的史实价值。是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奴隶社会的好去处、好教材。
2、地理位置
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它背依泸山,面临邛海,占地45亩。馆内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古朴典型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的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与优美秀丽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3、历史概况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其特殊的历史、社会、地理等原因,至解放后的1956年实行*改革前夕,这里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被有关专家学者视为研究人类奴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
2
1956年实行*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为保存奴隶社会的实物和资料,给研究和展示这一特殊、典型的社会形态提供便利,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
展出内容主要有: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伟大的*改革。陈列展览分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和阶级、家支习惯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九个部分,向人们展示出2000多年来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衰亡,最终步入*的历史轨迹。
4、博物馆陈列
农业展厅展示的奴隶社会农村使用的犁、耙、钉耙、镰刀、梿枷、推耙、挖锄、板锄等八种主要农具十分简陋、原始,从中不难看出奴隶制度长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农业生产水平处于十分落后和发展缓慢状态。当地主要种植的水稻、荞麦、燕麦、土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十分低下,但彝族人通常长得高大健美,这与当地的环境美、水质好、气候凉爽不无关系,也与他们喜食荞麦食品和注意饮食合理搭配有着直接关系。
服饰和饮食用具展厅陈列的各种文物琳琅满目,稀奇古怪,令人眼前一亮。凉山彝族服饰的材料主要以本民族自制的羊毛制品、麻制品为主,男女老少皆习惯披披风。服饰男简女繁,尤其年轻姑娘和中年妇女的饰品居多,大致分为首饰、佩饰和背饰,质地有珊瑚、玛瑙、贝、角、牙、金、银、铜等。馆中陈列的一具奴隶主家中女子戴用的金银头冠足有十多斤重,做工精细,熠熠生辉;对面展出的一件清代土司官服和一件清代绣花女衣也非同一般,显示出奴隶社会上层的荣华富贵和无上的权威。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奴隶制社会的残酷剥削,奴隶主的享乐是完全建筑在广大奴隶做牛做马,深受痛苦的基础上的。
3
酒具是彝族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材质各异。馆藏的酒具中有雁爪酒杯、鹰爪酒杯、野猪蹄酒杯、牛羊角酒杯、银酒杯、金镶银酒杯、皮酒杯、海螺酒杯、木酒杯、木酒碗等数十种。盛酒时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酒具,有些还有尊卑之分。最绝的要属鸟形银酒壶、圆饼形银酒壶、五曲流金银酒壶了,不熟悉的人很难找到从何处灌酒和出酒呢!倒酒时还伴随着悦耳的鸟鸣声和音乐声,充分体现了彝族奴隶社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博物馆的众多图表详尽地介绍了凉山奴隶社会的等级和阶级。基本的社会阶级是奴隶主和奴隶这两个对立的阶级,阶级形成的过程中血缘关系起着决定的作用,依其血缘因素及经济占有和人身权利等条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成员划分为兹莫、诺伙、曲诺、嘎加、嘎西5个等级,其中前两个等级为统治等级,后3个为被统治等级。兹莫是最高统治等级,它依血缘世代世袭。彝族中“兹”是“权力”,“莫”是“大”或“臣”的意思,占彝族总人口的1%。这个等级在彝族历史上有较长的统治时期,所有彝民,包括诺伙等级都归其管属,为其服劳役、尽义务。据史料记载,元代开始在彝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兹莫的大部分被册封为土司和土目。土司执掌印信,由长子继承。土司绝嗣,由兄弟继承,无兄弟则由家门继承,无家门则由亲戚继承。在奴隶制下,作为统治阶级的兹莫、诺伙的奴隶主是凉山彝族整个社会财产和奴隶的集中占有者,也是主要剥削者。
4
婚姻制度是凉山奴隶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博物馆的介绍中得知,“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的一夫一妻制是彝族奴隶社会“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对转房、继娶、入赘(招女婿)、配婚、离婚等也制订了相应制度。这种婚姻制度,实质上是为奴隶制的等级服务的。为了维护以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等级,要使血缘“正统”,就必须执行“民族内婚,等级内婚”的原则,其所生子女的血缘不变,等级也就不变。
在奴隶社会,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婚姻上也倍受欺压。丈夫死了,其妻只能“转房”给丈夫的弟弟,如果没有弟弟,则在本家支内按先平辈、后晚辈或长辈的次序进行“转房”;结婚后无生育或无生子,丈夫有权“继娶”。嘎加、嘎西等贫困男女,根本没有婚姻自主权而由其主子强迫决定,实行“婚配”。
5、建筑风格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1985年8月开馆。
该馆主要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整个建筑具有彝族风格。
6、建馆意义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开馆近二十年来,在*和地方各级*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有特色的十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为加强对现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内外的文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7、旅游指南
参观指南
乘车路线:
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西昌泸山山腰,距西昌7公里,山下就是108国道,上山的公路直通该馆。也可从西昌出发乘22路公共汽车,或乘坐到达邛海公园的公共汽车,在邛海宾馆下车。
开馆时间
上午8:30—下午4:00(全年开放,节假日照常)
注意事项
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凭有效证件登记参观,每日最高参观人流量2000人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