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
滦河,渤海独流入海河流,一般归入海滦河水系的滦河水系。古名渜水,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渜后讹为濡。濡、滦音相近,后唐朝演化为滦,元朝又称“御河”或“上都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流经沽源县、多伦县、隆化县、滦平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县、卢龙县、滦县、昌黎县、在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滦河源远流长,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9条,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及青龙河。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伊逊河,长度和水量最大的是青龙河。受气候影响,滦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大;输沙量较大,但比海河小,滦县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270万吨。干流开发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始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等水利工程。滦河也是河北省北部东部的主要水源,有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将河水引入天津市区。
中文名称:滦河
别:称:渜水、濡水、御河、上都河
所属水系:渤海入海海滦河水系
地理位置:河北省北部
流经地区:隆化、迁西、迁安……昌黎、乐亭
发源地:河北省丰宁县
河:长:877公里
河流面积:4480平方公里
落:差:2/1000-6/1000
入海口:乐亭县南兜网铺
1、简介
滦河
2、水文特征
径流量
滦河
滦河流域为典型的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高空受西风槽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多雨。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极锋,但西来槽、切变线、西北涡、西南涡、台风等都能形成降水。若遇两个以上天气系统相互配合,而且水汽丰富时,常可形成雨量大、历时长、雨区广的暴雨。春季基本仍是冬季环流系统控制,降水少,多风沙。加上气温回升快,常形成春旱。秋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退却较快,除退却过程中形成阴雨天气外,一般是秋高气爽天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两个月,全年降水又往往集中在几次暴雨上。
滦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径流变差系数多在0.5-0.8,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多在8倍左右,有的站甚至达10倍以上。支流兴洲河、伊逊河、蚁蚂吐河、武烈河、瀑河、潵河等均在10倍以上。仅河源处于支流如大滦河、兔力根河、小滦河等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0.5,极值比为3-5倍。滦河不仅水量丰枯变化大,且常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
滦河径流主要来自降雨,因之,径流年内分配和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汛期自6月底到9月初,7、8月份内出现最大洪峰,冬春水量很少,3-4月由于融冰及融雪常形成不大的春汛。5、6月则因干早而出现历时不长的枯水,虽历时不长,但流量常低于冬季枯水期,而为全年最小值。
含沙量
滦河流域山区占90%以上,且大多是石质山岭,植被保存较好(植被覆盖度为30-60%)。各河含沙量在河北省各河中是比较小的。上游干支流包括闪电河、大滦河、小滦河等含沙量多为1-2公斤/立方米。自张百湾以下的中游各支流,包括伊逊河、武烈河、长河等流域,有较多的黄土分布,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垦殖,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加大。伊逊河围场站,伊逊河支流不澄河边墙山站及蚁蚂吐河下河南站含沙量都在20公斤/立方米以上,成为滦河泥沙主要源地之一,其它支流老牛河、瀑河、潵河等含沙量略小,一般为3-4公斤/立方米,青龙河含沙量只有2-3公斤/立方米。桃林口站为2.88公斤/立方米,是滦河含沙量小的支流之一。滦河流出燕山,至滦县站含沙量为4.76公斤/立方米。滦县以下流入平原,流缓沙沉,含沙量又有所减小,但因下游河道甚短,很快到达入海口,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滦河三角洲。
滦河的输沙量比海河小,滦县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270万吨。但输沙量年际变化大。滦县站年输沙量最大值为8790万吨(1959年),最小值为235万吨(1951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7倍。
各河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大约90%集中在汛期(6-9月),尤其7、8月沙量最大。汛期以外各月特别是冬春枯水期沙量很小。个别河段接近于零。
3、干流概况
河流走向
滦河
河道特征
滦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坝上高原、燕山山地与河北平原。流经燕山山地的属年轻的山溪性河道,河水下切作用强烈,河道比降较大,多在2/1000-6/1000,一些中、小支流可达20/1000以上。河谷多呈“V”型。流经坝上高原、燕山山地中的山间盆地及河北平原的河流,河道宽阔,河水较浅,曲流发育。滦河干流不同河段河道情况有所不同。
河源段:外沟门子以上为河源段。河床海拔从源头1800米以上降到1145米,落差近700米,平均比降为2.5/1000,河谷宽浅,主要流经内蒙古草原地带。
上游段:张百湾以上为上游,河床高程由1145米降到423米,落差达720米,平均比降达3.1/1000,由于水量小,水力资源并不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0万千瓦,单位蓄能仅有424千瓦/公里。本段河流穿行于坝缘及冀北山地区,河流下切剧烈,河曲发育,弯曲系数为2,凹岸多为悬崖陡壁,凸岸多为砾卵沙滩,河床多由卵石粗沙组成,河漫滩不发育,河谷呈“V”型,水面宽度平水期35-45米,是典型的年轻河谷地貌。
中游段:从张百湾到滦县为中游段,河床高程由423米降为25米,落差近400米,河道比降仅1/1000。但由于水量增大,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0万千瓦,单位蓄能758千瓦/公里。本段横穿燕山,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地貌,在山岭处形成山地峡谷,多为“v”型,在盆地区则形成宽谷,宽谷与峡谷外貌相差很大,如迁安盆地和附近桑园的滦河河谷就完全不同。潘家口以上河谷较窄,以下的河段宽阔,河床处于中老年期,河曲发育,多分汊,江心洲,边滩众多,为辫状水系,水面宽,河床组成物质较细,多沙卵石。
下游河口段:滦县以下为下游河口段,此段基本上属滦河三角洲地区,河宽平水期400米,洪水期2000米,河谷宽阔,曲流漫滩发育,多分汊,河床主要由细沙组成,河漫滩多由亚粘土,亚沙土组成。由于河道比降小(仅0.28/1000),流速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减低,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向“地上河”发展。且泥沙不断在河口区堆积,使三角洲逐渐向外推进。
4、主要支流
滦河
小滦河,蒙语称“库尔奇勒河”,因它是滦河上游一条主要支流。故得名小滦河。小滦河发源于塞罕坝上老岭西麓,流向由北向南,至隆化县郑家屯汇入滦河,河宽30-60米,河床为砂卵石,常年有水。
瀑河,亦名“宽河”,又名“豹河”,古称“高石水”。《明史·地理志》载:宽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承德府志》载:豹河,一名瀑河。“源出州境之密云沟黄土梁,蜿蜒一线,贯穿石罅,合诸山涧水始汇成川。(按:指平泉州)又南迳宽城之东,亦名宽河”。“瀑河洪水凶猛,声似虎豹,故名。”瀑河源于平泉县石拉哈沟乡七老图山西麓,由北向南穿过平泉县,再进入宽城县,至宽城县瀑河口入滦河。
伊逊河,一名“伊松河”,俗名“羊肠河”。即古索头水。据《钦定热河志》载:“伊逊”是蒙语“九”的意思,是说这条河弯曲多,即“九曲河”、“羊肠河”或“伊逊河”。伊逊河是滦河较大支流。发源于围场县哈里哈老岭山麓。流经围场县,于隆化县存瑞乡山咀村与蚁蚂吐河汇流,南下入滦平县,至承德市滦河乡汇入滦河。支流蚁蚂吐河又称“山羊河”。“蚁蚂”蒙语“山羊”之意。蚁蚂吐河发源于围场县的燕格柏、桃山及石桌子三个乡,流经围场县西北部,从山咀村注入伊逊河,蚁蚂吐河水量变化较大,枯水期几乎干涸,洪水期洪量很大。
武烈河,发源于隆化县太后梁一带山谷中,上游有鹦鹉川、毛沟川及石洞子川,三支汇合于承德县下中官村,始称武烈河,过承德市纳入行宫温泉,故名热河,后南流至王宝盖注入滦河。
河道在下中官村以上,宽仅500米,下中关村以下,宽500-1000米,河床为沙卵石,间有河滩地,两岸山势较低,黄土硕盖较厚,耕地不少,且山坡亦多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老牛河,发源于承德粗子沟分水岭,在山咀以上汇流了个支流后,始称老牛河,南流有野猪河及白马河注入,至承德县下板城北注入滦河。河道上游宽约500米左右,至下游逐渐展宽至1000米左右,河床为沙卵石,三沟以上两岸山势较高,多有林木,三沟以下山势渐缓,林木少而耕地较多。
柳河,原名“流河”。《大清一统志》载“柳河在府南,源出马兰关外雾灵山下,东流至板谷岭,迳府南境又东至柳河口入滦河,亦名流河。”柳河发源于兴隆县南双洞乡六里坪山麓,八品叶岭西麓。向西北流经兴隆县北侧后折向东北。在兴隆县柳河口入滦河。常年有水。枯水季节水流平缓,汛期水大流急。河道迁回山岳之间,急弯甚多。
滦河
洲河,俗称“牤牛河”。《承德府志》载“以在古宜兴州地得名”故称兴州河。后“州”演化为“洲”字。兴洲河发源于丰宁县化吉营乡境内冰郎山(史称沙尔呼山)的南北两侧,二源在化吉营村南汇合后水势渐大,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丰宁县,南流入滦平县,至张百湾入滦河。常年有水。易改道。
青龙河,为滦河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南侧的台头山,流经凌源(属辽宁省)、平泉、宽城、青龙等县,于卢龙县北桃林口穿过长城,经卢龙、迁安,于滦县石*注入滦河。青龙河支流很多,在长城以北有大北河、五道河、头道梁河、汤道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广茶山河等,在长城以南有沙河、白羊河、蚂蚁河、徐流河、凉水河、野河、翁家沟和教场河等。青龙河在桃林口以北为燕山山脉的深山区,干流迁回于深山峡谷之间,坡陡流急,河道坡降在1/430-1/600之间,河谷宽一般为400-1000米,砂卵石河床。河流出桃林口后进入丘陵区,河宽平均500米,砂砾卵石河床,海拔70米左右,坡度约1/1000。青龙河在桃林口以北的燕山深山区恰是暴雨中心地带,所以青龙河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势猛、历时短”等特点。洪峰流量可达600立方米/秒以上,多出现在7、8月份。历史上青龙河洪水曾多次造成严重灾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930年、1949年、1959年、1962年的洪水,沿河均有部分村庄被洪水冲走,洪水还曾侵入卢龙、滦县、乐亭的城廓,损失惨重。
5、流域概况
滦河
流域西南以燕山山脉与潮白-蓟运河为界,北部和东部以苏克斜鲁山、七老图山和松岭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相邻,南面东侧为洋河、饮马河流域。西侧为泝河流域。分水界不明显,南临渤海。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由于流域所跨纬度大,因而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较大。
滦河上游发源地为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表微波起伏,相对高度200米左右,低洼处为碟形洼地,以风积风蚀作用为主,滦河流过坝上高原后,进入冀北山地丘陵区,海拔1300-1500米,岭谷高差500-800米,坡陡流急,河流下切强烈,地表破碎,黄土分布广。中游主要流经燕山山地,海拔800-1200米,向南逐渐降到200-500米,包括中、低山、丘陇及盆地等地貌类型。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包括燕山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滦河三角洲,海拔大部分在20米以下,地表平坦,河谷宽浅,曲流发育。
滦河流域气候南北相差也很悬殊。年平均气温由1℃增至11℃,1月气温由-2℃增至-5℃。月气温由17℃增至25℃,1月积温由1600℃以下增至38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气候类型由寒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过渡到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自然植被由干草原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原、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到落叶阔叶林,丘陵坡地上多为灌草丛。相应的土壤有栗钙土、黑土、草甸土、灰色森林上、棕壤、褐土及沼泽土、盐土。在一些较高山地,又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
6、开发治理
蓄水工程
滦河
引水工程
主要是引滦入津工程。主要为解决天津城市城市用水问题而建。1981年9月经国务院于决定兴建,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4公里。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项工程。工程于1982年5月全线开工,翌年9月11日通水,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竣工。引滦入津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可输水10亿立方米,为天津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水源,缓解了天津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结束了天津市民喝咸水的历史,改善了工业用水条件,从而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工程还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效益,为恢复海河排水功能,控制地面沉降,为城市绿化创造了条件。
河道治理
迁安市滦河生态防洪工程,2003年4月正式开工,2005年8月,黄台湖景区正式开放,2007年5月,滦河生态防洪续建工程开工,2008年4月迁安三里河改造工程景观工程开工,当年5月工程全面竣工,投资22亿,实施各种工程总量7500万立方米,加之这项工程延伸项目投资6亿元的三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达到28亿元。这项工程竣工形成的近万亩黄台湖景观,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这项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新增保护土地面积6.5万亩,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到100年一遇。内容包括:在滦河迁安中段修筑25公里长的防洪左堤,在东、西支流沙洲之上修建6公里长的防洪撤退路,沿左堤修建4道橡胶坝,在东、西支流交汇的滦河湾处第二、第三号橡胶坝之间挖湖筑岛。在大堤左侧修筑黄台山公园及周边工程。
7、污染治理
滦河
纵观滦河情况,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自上游建设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以来,下游滦县测水站年径流量从4.41Gm3降到1.5Gm3,枯水期流量更小;再加滦河支流青龙河的桃林口水库的建成,每年又减少水量0.39Gm3,这样滦河全年除汛期和插秧季节接纳上游水库补水外,其它时间内基本没有多少径流水冲刷河道,失去了自净能力,实际上在枯水季节已经成为一条排污河。二是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滦河是造成滦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造纸行业每年排放3.407Gt造纸废水,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6.7%,化学耗氧量67200t,占化学耗氧量排放量的94.7%。其次是选矿行业,沿岸近百座小洗选厂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8.7%。其中迁安市年排放废水5.028Gt,占排放总量的83.7%,年排化学耗氧量67300t,占排放总量的94.86%。三是迁安、迁西、滦县的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滦河,年排放量1Gt左右,也是造成滦河污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