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和田河

科普小知识2021-10-06 17:09:41
...

和田河,中国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有二源︰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玉龙喀什河发源於昆仑山北坡,集水区14,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1亿立方米。两源都由高山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洪水季节河水可直穿4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注入塔里木河,约有9∼10个月只流到和田以北便消失而处於乾涸状态。全长806公里。

中文名:和田河

外文名:Xoten(Hotan)River

维文名:XotenDeryasi

发源地: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

集水区面积:19,983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21.9亿立方米

地址:*和田市墨玉县

1、地理概况

和田河Ho-t'ienRiverHo-t'ien亦作Hotan。中国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在**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有二源︰喀拉喀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集水区19,98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9亿立方公尺;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集水区14,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1亿立方公尺。两源都由高山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洪水季节河水可直穿4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注入塔里木河,约有9∼10个月只流到和田以北便消失而处于干涸状态。全长806公里。

2、自然资源


和田河

  和田河,位于中国**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旧称和阗河。有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两源。主流玉龙喀什河出昆仑山北麓;喀拉喀什河出喀喇昆仑山北麓,汇合后始称和田河。在下游分为两支:东支为老和田河,已完全干涸;西支为新和田河,是主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上游水库附近和阿克苏河及叶尔羌河汇合为塔里木河。长806千米。河水靠山地降水及冰川融水补给。在横跨塔克拉玛干沙漠过程中,蒸发、渗漏严重,水量大减。和田河占三大源流补给量为22.5%。洪水期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塔里木河。

和田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是唯一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的河流,流经沙漠400余公里,河宽达5公里,径流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夏季径流约占全年径流的70-80%,夏季洪水使得和田河下游天然绿色走廊得以生存野生动物北山羊、野猪、鹅喉羚、马鹿、塔里木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于这片沙漠绿洲中。和田河是条季节河,6-8月河流汛期河流可以漂流。非河流汛期河床结冰或河流完全干涸,5到10公里宽的干涸河床形成了一条带状沙漠。在这里行驶和沙漠几乎没有不同,稍微好一些的是两岸有胡杨林,不象沙漠里那么没有方向感。和田河是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捷径,是沙漠探险旅游的理想线路。

3、名称由来

和田河因地而得名,和田旧称和阗,和田河在清乾隆年间编制的《西域图志》中,被称为和阗郭勒或和阗达里雅,意即和阗河。1959年,“和阗”被简化为“和田”。

和阗一名历来转音极多,《山海经·海内东经》称端;《史记·大宛列传》称于阗;《大唐西域记》记为瞿萨旦那;元代的典籍又称兀丹、斡端、忽炭等。元代的这些译音更接近当地*语的读音,这或许是清代改“于阗”为“和阗”的原因。

和阗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但都和瞿萨旦那——古于阗国的传说有关。《大唐西域记》以及吐蕃文献《于阗国授记》、《于阗教法史》记叙古于阗国的创始虽略有不同,但其共同点在于,古于阗的先民都和来自古印度的阿育王或达摩阿输迦王的儿子有关,而且都是王子因受父王嫉恨,被遣逐雪山之北的于阗之处。上述文献都说,因得神庇佑,地面隆起似乳房,流出乳汁,使王子等受哺养而不死。“瞿萨旦那”对应梵文Kustana,即为“地乳”之意,国王和国皆由此得名。

如果从地理环境来看,和田河出昆仑山口形成的半圆锥形冲积扇,恰似隆起的乳房,而滋润山前绿洲的涓涓水流,恰似乳汁。当来自印度河流域的远古先民历经艰辛、翻越雪山高原,来到和田河绿洲时,无疑会有发现世外天堂的惊喜。季羡林等认为,“瞿萨旦那”对应的梵文不是Kustana,而应为Gustana,意为“牛地”。这似乎也可印证,早在远古,这里就是水丰草美、宜猎宜牧之地。

4、和田河绿洲


和田河

  西域世外桃源

对*自然环境的最大误读,莫过于言必称“恶劣”、“荒凉”、“干旱”、“不毛”。茫茫沙海虽渺无人烟,但巍峨的高山给山前平原提供了丰沛的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不但弥补了降水的不足,而且造就了如翡翠项链般的绿洲带。一山一冰川,一河一绿洲。山岭越高大、现代冰川越发育、河水流量越大,山前的绿洲面积也越大。

*的绿洲及天然植被区总面积为14.8万平方公里,大致与辽宁省面积相当,约占*面积的9.2%,却集中了*90%以上的人口、95%以上的社会财富。和田与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伊犁,同为*五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地区,由此也可见和田绿洲的重要地位。

和田河与西昆仑主脉的冰川相关,源出玉龙喀什、喀拉喀什两支,出山口以上为上游,两大支系穿行于昆仑山峡谷中;出山后,玉龙喀什与喀拉喀什并行约160公里,至阔什拉什汇合,此段为和田河中游;阔什拉什至和田河入塔里木河的河口处,为和田河下游,长319公里。若以最长的喀拉喀什河源头算起,和田河全长1127公里。和田河绿洲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主体位于和田河中游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形成的山前冲积扇上。

绿洲在人类涉足以前,就是荒漠中植被密布的天然绿岛,空气湿度低却水源丰富,加上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给农业生产准备了极好条件,它甚至优于内地的许多天府之地。由于和田河绿洲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不仅稻麦棉品质极优,还盛产上佳的核桃、石榴、红枣、杏、甜瓜等。这里成为世界少有的长寿之乡之一,也并不令人意外。徜徉在浓荫蔽日、田畴交错、水渠纵横的和田绿洲时,虽然近旁是整洁优雅的维族式院落,虽然不时有头戴花帽、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维族老人赶着毛驴车经过,但却让人有置身于中原古风式田园乡村的感受。

塔里木盆地地处东、西方交流的地理要冲,因此它的绿洲文明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历史上佛教的传播、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吐蕃*的进入、*宗教与文化的兴起,在这里被兼收并蓄,如五彩叠印,但古老的族群结构与绿洲农耕文化,一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屏障作用,和田绿洲的*表现出更为传统的文化特点,从而为西域绿洲文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

和田河绿洲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田河的水利灌溉也许和古于阗的历史一样悠久,而且它可以和成都平原、关中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等许多历史久远的灌区媲美。河流出山后形成的扇状倾斜平原,提供了自流灌溉的良好条件。《大唐西域记》就已记载瞿萨旦那“城东南百余里有大河,西北流,国人利之,以用灌田”。在今和田北郊的布盖威里克位于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之间的分水高地上,以及策勒县乌曾提那至丹丹乌里克遗址之间的沙漠中,均已发现唐代的大型水渠。

人类对绿洲的开发,就是一个变天然绿洲为人工灌溉绿洲的过程。目前和田的人工绿洲面积已占整个绿洲面积的96.9%。如果从空中俯瞰和田河绿洲的水系,它几乎完全呈现出由人工渠系构成的网格状特征。我考察了和田绿洲的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的两大渠首,它们的重要性堪比都江堰的鱼嘴和宝瓶口。水流由渠首进入总干渠,再进入支渠、毛渠。

5、和田玉

和田河绿洲虽美,但真正使和田河名满天下的却是和田玉。

有学者认为,至少在距今6000多年前,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就存在一条将和田玉输送到中原以及中亚、欧洲的玉石之路。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玉器缺乏,而且在和田地区,目前也尚未发现这一时期有可靠依据的并有玉器出土的遗址。不过据专家研究,距今3300年左右的商代殷墟遗址出土的玉器中,80%为与和田玉成分相同的玉石。因此,至少在3000多年前,和田通中原的“玉石之路”是可能存在的。

根据现代的地质研究,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矿物组成的玉石,它是地下深处的中酸性岩浆沿裂隙上侵,并与碳酸盐成分的白云石大理岩相遇,在接触处因岩浆热液的作用而形成。因此,和田玉的矿脉都产在中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的花岗闪长岩或闪长岩以及白云石大理岩附近。这种和田玉矿脉又被称为原生矿,也叫“山玉”或“山料”。它只是和田玉开采类型的一种,是人们先在河床里发现并采集和田玉卵石,继而追根寻源,才发现并认识的。

山玉的形成原本在地壳深处,由于昆仑山脉在晚近地质时期的强烈抬升和剥蚀,它才在山脉中出露地表,因风化作用而破碎,并随着冰川、流水沿河谷向下搬运。在产出山玉附近的山坡以及河流源头,会有搬运距离不远的、较大块的、磨圆度不好的和田玉块产出。这种类型的玉料被称为“山流水”。河床中特别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的和田玉卵石,被称为“子玉”或“子料”,当地维族老乡也用汉语称其为“河坝玉”。

子玉、山流水、山玉,这三种和田玉的开采类型中,子玉品质最优,也最受青睐。子玉之美,在于它的外形圆滑光洁、曲丽柔和,它的质地细腻滋润、凝脂蕴精。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真正的和田玉乃“天琢”而非“人琢”。正因为有了河流这一天生的能工巧匠,玉石被河水以及倶下的沙石裹挟着,不断地被浸润、琢磨、雕蚀,才造就了自然天成、已臻完美的子玉。所以子玉一般不会再作人工雕琢,常常直接作为宝物收藏,以免破坏其天造地设的性状。而山流水和山玉体积较大、外形粗糙,必须经人工雕琢才可成器,常用于制作大型玉雕作品。

昆仑山中“山玉”的分布很广,西起塔什库尔干、东至且末,在长1100多公里、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上,迄今已发现或开采的矿点不下数十处。但奇怪的是,目前发现的山玉的数量与品质,与子玉的分布完全不成比例。一些规模最大、开采历史最久的山玉矿,并非处在和田河上游,而是位于叶尔羌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上游。虽然和田河上游已发现的山玉矿并不比其他河流多,虽然叶尔羌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也产子玉,但历年来出自和田河的子玉却占了昆仑山山前河流子玉产量的90%以上,而且其品质也远非其他地点的子玉能比。从矿物学及矿床学的角度,昆仑山及其山前河流所产的玉石虽然同属一类,但从玉石行业的地理专属品牌而言,只有和田河所产的透闪石类玉石,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和田玉。这就像名优土特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一样,非和田河的和田玉,难免有“山寨”之嫌。

与国内外不同产地的透闪石型玉石比较,和田玉以色彩丰富著称,有白、青、黄、黑4种基本色调,还有青白、灰白等过渡色调。这种颜色的变化,主要源于玉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其中,白如凝脂的羊脂玉为和田玉特有,也是和田玉之所以名贵的招牌。羊脂玉之白,是因为其中的氧化亚铁含量比和田玉的其他品种都要低。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而和田玉子玉中的羊脂玉则是*中的*,一般只占子玉产量的5%。

即使在子玉集中产出的和田河,和田玉的分布也极不均匀。首先,和田玉皆产在和田河两大支系汇合之前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中;其次,和田玉几乎皆集中于出山口以下冲积扇上的河道中;再次,玉龙喀什河所产子玉占整个和田河子玉产量的90—95%,远远多于喀拉喀什河。和田玉中的白玉大都出自玉龙喀什河,因此玉龙喀什河古称白玉河;而喀拉喀什河以产青玉为主,因此古称墨玉河或绿玉河。

6、疯狂采玉

古代采集和田玉主要是在河滩和浅水中拣捞子玉,所以又称拣玉和捞玉。每到夏季冰雪消融、洪水暴涨,大量玉石被携带入河床中,这是一年一度子玉输送的高峰;而每当秋季,水清石现、水落石出,又是一年一度拣捞子玉的好时节。古时于阗国王要先入水捞玉作秀,是为始采仪式,然后百姓才纷纷下水,摩肩接踵,踏石而行。

古代的采玉方式大体上保持了一种自然平衡,人每年采之,河每年补之。据研究和田玉的地质专家唐延龄等的研究,从夏到清约4000年内,和田玉共计开采约万吨,年均约2.5吨。清朝因实行严格的官采管理和常例岁贡,产量创历代之最,清代约300年间,共采玉约1500吨,年均约5吨。由于需求激增,清代采玉开始由传统的拣捞,扩展到对河流两岸古河床阶地的挖掘以及河流源头山玉的开采。玉龙喀什河东岸洛浦县胡麻地一带的古河床,尚遗存有清代挖玉形成的洼地。而昆仑山中重要山玉矿的开采,多始于清代,叶尔羌河上游著名的密尔岱玉矿,当时采玉工人竟可达三千之众。

在和田至山普拉的玉龙喀什河山前冲积扇的古河床阶地上,场面却极为壮观。其中最大的一个采场,有装载机四五十台,挖玉者近千人。成排的装载机不断蚕食古河床堆积层,从地面往下已挖掘出深十余米的大洼地。每台装载机都配有十余人进行玉石的拣选,当装载机将满斗沙砾倾倒出来时,人们瞪大眼睛,盯着坠落的卵石,进行“初选”,一旦发现疑似子玉,便先拣出来;沙砾倾倒完后,人们便围住沙砾堆,用锹镐慢慢翻刨,进行“细选”。采场上打工者多是当地的维族村民,每月可获2000元至2500元报酬。这个采场每天都有小的子玉出土,每个月都会有较大的子玉现身。

除了山前冲积扇上的古河床阶地以外,人们也把挖掘对象扩展到山口以内的峡谷河段。由玉龙喀什河出山口向上约60公里至支流皮夏河的河口处,所有阶地上的卵石层无一幸免,都遭到采挖。这些阶地断续分布在峡谷两岸陡峭的山崖下,地形险恶,通行困难,不能展开大量的机械和人员,但这也阻止不了人们对玉石的渴望。采玉者把装载机、挖掘机拆卸后用钢绳吊运过河,到阶地上组装后再开动,还跨河拉起长长的油管,给挖掘设备加油。有的干脆用水泵抽玉龙喀什河的河水,再用高压水枪冲击阶地上的卵石层进行开采。

在河中拣捞子玉,犹如收获当年的农作物;而不遗余力地挖掘古河床阶地的卵石层,就好像把多年的仓储搜刮殆尽。那些古河床阶地的卵石层至少是距今几万年至十几万年以来逐渐堆积的,对它的挖掘使玉石的采量大增,但也给冲积扇上的绿洲土地带来严重破坏,河床及两岸的地貌,也因滥采滥挖,一片狼藉,到处是深坑、弃渣堆,使沿河地带面临日益严重的洪水与地质灾害的威胁。

7、水电开发

和田河目前也在进行梯级水电开发,在喀拉喀什河上拟规划的电站达到16座,目前在上游峡谷中已建成和在建的有4座。最大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坝高133米,库容3.47亿立方米,以灌溉为主,它对解决和田灌区春季缺水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水库拦截了上游来的卵石,并且改变了河床的水文条件,这对喀拉喀什河下游和田玉的产出将是致命的。如果说喀拉喀什河子玉的采量只占和田河子玉产量的一小部分,这种损失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在玉龙喀什河上拟建的枢纽电站及大坝,给和田玉在玉龙喀什河中搬运堆积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也许是难以容忍的。

历史上,和田绿洲因气候变化也出现过沙漠扩展、河流干涸的现象。近几十年来,由于在塔里木盆地过度垦殖与引水,已导致沙漠化扩展、大量土地弃耕,以及塔里木河断流、罗布泊干涸等恶果。和田河这样的绿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淌乳流玉之地,能否让它的文明得以永续,是对我们的考验。

上一篇:金沙江

下一篇:孔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