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区东南部的海河西岸,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16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90万。近年来,按照市委市*对河西区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创意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围绕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首善区的新目标,河西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河西区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天津市人民*、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友谊路金融街、天津市文化中心等都位于该区域内。
中文名称:河西区
外文名称:Hexi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天津市
下辖地区:13个街道
邮政区码:300202
地理位置:天津市中心东南部
面积:37平方千米
人口:87万人(2012年)
方言:天津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天塔、天津文化中心
1、河西区简介
河西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区境东临海河与河东区相望,西起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场引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河西之地,是天津东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长期以来,地多盐碱低洼,坑塘遍布。明末以来,境内村落渐繁,人口不断增多。1895年区境东北部划为德租界后,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49年天津*夕,辖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其中已城市化的建区面积仅为6.73平方公里。解放后,随着大批工商企业的兴建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坑塘多被填平,后因城市建设需要辖区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1976年地震后,开展大规模的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到2002年底,辖区面积达41.24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位居天津18个区县前列。民营企业总数超过11000个,红星美凯龙等20家企业进入市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已成立公司和投资的国内500强及优势企业40家,世界500强8家。拥有商务楼宇80座,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进驻企业3000余家。货运代理、金融等特色楼宇7座,2008年纳税超过亿元的楼宇3座。集聚了地区总部金融机构47家,其中内资银行24家,外资银行1家,保险公司17家,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5家。
2007年,河西区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单位和组织评选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区”。2008年,河西区荣获“国家卫生区”、“幸福城市*贡献奖”称号,同时当选“天津最具幸福感城区”。
河西区是中外宾客了解天津的窗口。以友谊路为轴线,四周分布着**及外国首脑来津下榻的迎宾馆、天津宾馆、喜来登大酒店、水晶宫饭店,以及国内外宾朋云集的天津大礼堂、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商业银行、北方金融中心、友谊商场等一批商贸、金融设施。全市重要的政治活动、国际交往、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多在这里举行,既是本市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沟通世界、联系各地的涉外窗口。
2、建制沿革
天津市河西区
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7月),第一次海河裁湾工程竣工,原在河东的挂甲寺村和杨庄子落入河西。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1938年(民国27年)5月,日伪市政当局调整区划。将特一区以外,原乡区二所,乡区五所各一部,东至海河、南至津浦铁路支线、西至大围堤、北至六里台,定为第六区。
1943年(民国32年)3月,日伪市政当局将特一区改为第十区。
1944年(民国33年)4月,日伪市政当局将六区、十区合并,仍称第六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市政当局虽调整全市区划,但六区基本未动,区名亦未改。时辖区面积22.392平方公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区旧称。
1952年10月区划调整。六区原辖何兴村移交五区;七区八里台一部及天津县灰堆村、下河圈村划归六区;同时将黑牛城村、纪庄子村移交天津县。另外,辖区北界略作调整,由开封道至马场道改为徐州道至马场道。调整后的区界,东至海河,南至跑马场、尖山、灰堆,西至卫津河、赤龙河,北至吴家窑、马场道、徐州道。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
1956年1月1日,市*将六区改称河西区。
1958年10月1日,天津市实行新区划,将市内8个区和4个郊区裁并为6个行政区。南郊区2个镇10个乡、西郊区东部3个乡、东郊区海河西岸4个乡划入河西区。1959年10月,黄骅县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进、胜利、工农、建国等农业社,划归河西区。1962年2月,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区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划出。
1966年9月,河西区更名为红旗区;至1968年1月废止,复称河西区。
1981年2月,市*决定将原属于南开区、西郊区的体育学院北新辟居民区划归河西区管辖。1984年11月,区界调整。西郊区津盐公路(今卫津南路)以东区域划入河西区,纪庄子北新居民区、李七庄乡6个居委会和纪庄子村。同时,坐落于南郊区界内新建成的小海地、珠江道居民区也划入区境,该段区界南移至三水道及拟建的潭江道一线。调整后辖区面积增至39.831平方公里。
1991年10月28日,南段区界再次调整,将微山路至洞庭路一段由三水道向南扩至浯水道。辖区面积随之略增,达41.023平方公里。
1995年底,区界东至海河,南至双林农场引水河、浯水道一线,西至卫津河、卫津南路,北至废墙子河、马场道、徐州道,辖区面积41.023平方公里。
2006年4月,经天津市*批准,设立河西区梅江街道办事处。梅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占地面积为1.91平方千米,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珠江道与九华山路交口西侧、珠江道99号天津市安居工程办公室梅江筹备处旁。
3、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河西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大营门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园街道、挂甲寺街道、马场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谊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陈塘庄街道、柳林街道、东海街道、梅江街道。
4、自然气候
根据坐落在河西区的天津市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分析,河西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主要特征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一年之内盛行风向受季风环流支配,随季节发生明显转换。冬季,河西区受蒙古西伯利亚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寒冷、多风、干燥;夏季,河西区在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盛行东南风,高温、高湿、降水多。春秋季为过渡季节,风向多变。季风显著不仅表现在河西区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河西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比世界同纬度最冷月平均气温低,最热月平均气温比世界同纬度最热月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河西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也是季风深刻影响的结果。
河西区地处北半球小纬度,受地理纬度和季风的影响,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雨水稀少;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用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小于10℃的时段为冬季;大于22℃的时段为夏季;介于10℃一22℃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根据天津市气象台多年观测数据统计,河西区春季始于4月6日,终于5月25日,共计50天;夏季始于5月26日,终于9月5口,共计l03天;秋季始于9月6日,终于l0月31日,共计56天;冬季始于11月1日,终于4月5日,共计156天。
5、城市人口
19世纪末,随着早期工商业的发展,河西区境内开始城市化进程,外地人口不断迁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新辟居民区相继落成,旧区改造工程持续开展,以及商品房的开发,吸引了大批外区居民移入定居。
到2002年底,河西区有居民249595户,总人口712655人,其中男354214人、女358441人,自增率为-1.39%,连续10年实现人口负增长。2008年常住人口81万。
2011年末河西区户籍人口80.3万人,比2010年增长1.58%,其中非农业户口80.03万人,占99.66%。2011年末河西区常住人口达90.1万人,比2010增长3.44%。人口发展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区人口出生率为5.83‰,人口死亡率为3.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4‰。
6、自然资源
光热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
区境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全年晴天日数较多,因此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是开发利用取之不竭的洁净新能源。可广泛用于采暖、洗浴等,既能节约常规能源,又能净化区境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0℃可视为土壤冻结与解陈的起始温度。区境日均温度稳定超过0℃日期始于3月2日,终于12月1日,全年276天,大于0℃的积温4722℃,可以为本区栽植多种绿色植物提供热量保障。
地热资源
河西区地热田属于天津市区——王兰庄地热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单元为沧县隆起的北段。东有白塘口两断裂,西有天津断裂,北有海河断裂,为地热田提供热通道。
热储地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石灰岩、白云岩等基岩地层,储热条件良好,上部为新生界第三系微胶结河湖相地层。顶部为新牛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盖层。
天津市区——王兰庄地热囚在大地质背景上,处于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过渡带上,两大板块相对移动,太平洋板块俯冲丁亚洲板块之下,摩擦断裂产生热能。河西区所在天津市区——王兰庄地热田即属于板块构造热传导型热水地热田。
7、发展定位
市级行政中心
河西区是天津市委、市*所在地。按照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空间发展规划,未来天津市主中心的位置,就是坐落在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及周边地区的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和小白楼商业商务中心。金融产业聚集的友谊路两侧有天津的会议中心天津大礼堂,有*和外国*来津下榻的迎宾馆,有喜来登、水晶宫、津利华等四星级以上酒店12家,天津市大型会议、重要接待活动都在河西举行,河西已经成为天津政治活动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化艺术中心区
区内文化资源聚集,坐落在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包括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天津大剧院5个大型文化设施和高端商业载体银河国际购物中心,成为了天津市高雅艺术的展示中心、群众文化活动的乐园和靓丽的城市客厅。5个市属文化产业集团、12个演出场馆、9个会展设施,以及10个市属文化院团聚集河西,年平均开展演出、观展等文化活动共计2000余场(次),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精心打造的西岸文化特色品牌系列活动享誉津门。
商务办公中心
河西区商务楼宇数量、年纳税额超亿元楼宇数量、五A甲级写字楼数量位居中心城区前列。金融、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律师、中介等高端服务业态集聚,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现代中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高端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产业结构加快形成。
生态宜居城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连续6年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境日新月异。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9%,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城市景观、市容市貌、空气质量等7项指标在天津市城区居民调查中位居第一。
创业产业基地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市出版传媒集团、市广电集团、市旅游集团、市演艺集团等市属文化产业集团坐落在河西,报刊图书发行、音像制作、影视广告、动漫制作、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拥有国家和市级科研院所200余家,是天津市重要的科研机构聚集区。
8、社会事业
科技
天津市河西区
截至2011年底,河西区拥有商务服务业企业24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0家,科技小巨人17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孵化器5家。
卫生
2011年,新建、改扩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与市三甲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总体好评率达97.5%。全年卫生系统诊疗达276万人次,体检31万人次,河西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教育
河西区内现代教育事业发轫较早,1895年清*在区内开办北洋中西学堂,后称天津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大学。到2002年底,河西区有国办中学、职专26所,小学44所,幼儿园24所,45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中考合格率、优秀率、高中会考综合评估始终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次上线人数保持全市领先位次。河西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区、全国幼教先进区、全国特教先进区。
河西区普教事业曾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或全国先进称号的殊荣,首创的社区文化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加之市属,大专院校、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及其名人专家云集境内,构成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区。
截至2011年年末,在校高中生12706人,职业高中生4229人,初中生13856人,小学生30003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2816人。河西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9、名胜旅游
近年来,河西区立足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积极推进文商旅融合联动发展,旅游业呈现出了繁荣兴旺的发展态势。全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拥有核心旅游企业近百家,全区旅游业协会于2011年倡议成立。一批旅游大项目、好项目加速集聚,嘉茂购物中心、天津湾游艇码头、德式风情区英迪格酒店等高端商务商业设施相继建成使用。文化中心六大场馆逐步开放,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此外,以桂发祥工业游、隆兴集团地毯工业游、陈塘美术科技馆为基础,正在形成陈塘都市工业体验游聚集区。未来几年,汽车商业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创意主题公园也将动工建设。崭新的河西将进一步绽放出博览之城、文化大区的人文魅力!
天津天塔湖
天津广播电视塔,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津溜公路汇合处,取其首尾二字,所以简称“天塔”。塔身高415.2米,居当今亚洲之冠,跻世界高塔之林。它于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天津科学技术馆
位于河西区乐园路,与天津乐园相邻。无论从高处鸟瞰,还是从远处凭眺,天津科技馆的外型酷似一座桥。象征着科技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一座桥梁。“桥”*3/4球形的天象厅,宛如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科技馆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内由展示厅、多功能天象厅、报告厅、培训教室等组成。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展馆。
海河带状公园
在河西区东北部,海河西岸。是本市海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起徐州道,东南至刘庄斜拉桥。东傍海河,西依台儿庄路。呈带状。长1.56公里。占地3.5万平方米。植有松柏、云杉、银杏、紫珠、红叶李、爬山虎、山楂、月季等各类乔木、灌木、藤木、果木、花卉7530余株,铺植草皮1.5万平方米。砌置花坛47个,喷泉、花架、亭子等园林建筑小品8座。铺砌石板、花砖、卵石路面7000平方米。1982年9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竣工开放。因园林设计以秋景为主,故命今名。
10、历史文化
杨柳青年画
河西区积淀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明末清初,曾有“皇会”之称的民间花会,包括法鼓、高跷、狮子舞等已闻名于世。我国著名画家刘奎龄(1885—1967)是界内“土城刘”后人,少年时就读于南开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画法。毕业后,对五代宋元以来的画院及官私诸家潜心钻研,特别对明代吕纪、清代沈铨、郎世宁的画法研究独精,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其所绘翎毛画以孔雀最为突出,曾受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高度赞赏。其子刘继卣,继承发展了其父刘奎龄的绘画技法,创作的“武松打虎”、连环画“鸡毛信”闻名于世,一些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博物馆收藏。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有着300余年的历史。传统的木版年画有娃娃画、仕女画、风俗画、戏曲画,“连年有余”、“红楼梦”、“白蛇传”等远销国内外。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坐落在区界内。*总理曾于1960年春节莅临视察,郭沫若题写“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匾额。
天津“泥人张”雕塑民间艺术,已有14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张明山与其子张玉亭创作的《编织女工》曾获*赛会一等奖。1959年成立的“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在河西界内。泥人张后人在此创作的许多作品先后在日本、印度、法国等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每年有不少中外人士来该室参观。*主席曾亲切接见过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佑,*其他*也曾参观作品展览。著名学者郭沫若曾题词:“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区里很多地名颇有来头和趣味。比如大营门,天津有几个以“营门”命名的地名,如“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十年(1861),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14个“营门”。嘉庆六年(1881)重修。围墙外所挖壕沟就是“墙子河”,原长18公里。1970年因修建地铁已填平,现名南京路。“大营门”正名凝晖门,俗称梁园营门、梁园门,与“小营门”(正名厚德门)相距不远。作为区片名的“大营门”,泛指河西区南京路和大沽南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沦为德租界地。现为河西区的繁华商业区。再如下瓦房,在河西区北部,泛指大沽南路和琼州道交会处一带。天津人俗以南为“下”,旧时,老城里的人出城办事,例如出了南门,到海光寺、八里台一带,或到老西开、大营门等地,俗称到“下边”去;如果出了西门,到西北角以西、小西关一带,俗称到“西头”去。“下瓦房”的命名理据,非为“往下掉瓦的破房子”,而是“下边的瓦房”。相传清末此处建有三间瓦房,以供行人饮茶小憩,因位于旧城之南,故名。
11、风土人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方杂处、南北交融,雅俗共存,形成了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天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天津人办事比较爽快,说话不爱兜圈子,而且待人热情,向来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好传统。近代天津城市移民中帮伙团体比较多,这给天津人的性格打上了重感情、讲义气的烙印。天津人在朋友、邻里和熟人之间特别讲面子。办事讲究规矩,给对方留面子称为“椽儿亮”,在朋友和熟人间丢面子叫“栽面儿”。近代天津是个工商业城市,所以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较多,有志书中说天津人中“逐末者多”,意思是经商做生意的多,这就形成了天津人善交际,长于应酬的特点。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指的是天津人能说会道。天津人与外地人交往时往往信心十足,讲话直爽、泼辣、简洁。这种风格来自于天津人对自己城市的偏爱和作为天津人的独特自豪感。
天津人“讲究吃”,这跟漕运有一定关系。元明时代的漕工大都来自南方,他们运来了漕粮,也带来了南方饮食文化,加上天津卫地处九河下梢,东邻渤海,北靠内蒙、陕甘,所以牛羊海鲜、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天津人对此乐此不疲,所谓“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正反映了这一民俗风情。南来北往的美食文化荟萃津沽,沿袭下来,天津的饮食文化特别发达也就理所当然了。
天津人还具有较浓厚的平民文化特色。表现为性格豁达,不事张扬、不好窜头。许多老天津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安稳稳过日子。平民之间最让人瞧不起的是那种“充大尾巴鹰”的人。通常情况下,天津人奉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政策,万般无奈也是先礼后兵,得了势见好就收。
天津人“爱热闹”,本性幽默。天津人的“爱热闹”表现为好围观,好逗乐,爱好戏剧曲艺。天津被称为曲艺之乡,观众和票友的水平也都堪称一流,恐怕与这种“爱热闹”大有关联。天津人的幽默颇具市民色彩,大俗大雅。我们从天津人为本地小吃起的名字“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以及相声大师马三立的“逗你玩”等不难窥探出天津人特有的幽默。
12、历史人物
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
马三立先生
马三立先生祖籍甘肃省永昌县,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3岁时随父母来津定居。他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15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为师。先后在天津连兴茶社、声远茶社和燕乐、小梨园等场所说相声,并到唐山、秦皇岛、沈阳、沧州、德州、济南及北京等地演出,与当时许多著名曲艺家同台献艺。1941年参加“兄弟剧团”后,还兼演相声剧和反串京剧。
抗战胜利后,继续在京津两地表演相声。1951年参加天津红风曲艺社,1952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电台广播曲艺团。1956年被任命为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1984年马三立同志以7O岁高龄加入中国*,实现其多年愿望。1986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员。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其中主要有:《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卖五器》、《开粥厂》、《蜡点灯》、《白事会》、《八扇屏》、《反八扇屏》、《地理图》、《窝头论》、《文章会》、《梦中婚》、《对对联》、《三字经》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猜戏名》、《似曾相识的人》等。马三立同志为我国的相声事业奋斗了一生,探索了一生,实践了一生。2003年,马老先生走完了漫漫80年的艺术生涯,把永远的微笑留在了世间,享年90岁。
国画大师刘奎龄
刘奎龄作品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天津静海人,生长于天津土城,是现代著名的动物画家。其笔下的翎毛、走兽形象逼真,以独到的丝毛技法使质感的表现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融勾勒没骨、皴染为一体,自成一家。与刘子久、陆文郁、萧心泉合称“津门四老”。1949年*成立后,刘奎龄受到了*的关怀、重视。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务。*曾亲切地接见刘奎龄,说他:“博古通今”。刘奎龄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同时各大美术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刘奎龄花鸟画手稿选》、《刘奎龄画集》(共三卷)、《刘奎龄扇面集》等一批他的绘画作品。其子继卣亦擅画。1967年6月12日,时年83岁的刘奎龄在天津土城去世。永远地放下了他那曾经创造出数以千计珍品的画笔。
13、城市荣誉
2002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连续10年被市*命名为计划生育优秀单位。
2002年,河西区作为天津市唯一区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项目示范区。
2007年,河西区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单位和组织评选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区”。
2008年,河西区荣获“国家卫生区”、“幸福城市*贡献奖”称号,同时当选“天津最具幸福感城区”。
天津市行政区划
市内六区 |
|
---|
环城四区 |
|
---|
滨海新区 |
|
---|
远郊二区三县 |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