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历史虚无主义

科普小知识2022-05-08 17:19:25
...

历史虚无主义是最近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哲学范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汇。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散布错误观点,影响社会认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深入探究起来,历史虚无主义在价值观、方法论、认识论上分别体现着利己主义、形而上学、主观主义,进而由此构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当前,我们唯有对其“真实面目”进行深刻剖析,才能更好地避免为其所扰、所惑。研究历史,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以第三方中立的角度,不带任何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将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入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研读和理解。

1、简介

历史虚无主义是最近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哲学范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汇。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散布错误观点,影响社会认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深入探究起来,历史虚无主义在价值观、方法论、认识论上分别体现着利己主义、形而上学、主观主义,进而由此构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当前,我们唯有对其“真实面目”进行深刻剖析,才能更好地避免为其所扰、所惑。

研究历史,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以第三方中立的角度,不带任何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将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入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研读和理解。

2、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

从纠正*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思想;

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从丑化、妖魔化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

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他们把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革进步的都斥为“激进”而加以否定,而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称为“稳健”加以肯定。他们否定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农*动,认为“每次农民革命都造成社会生产大规模的破坏”。继而,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些人则对近现代史下了这样的断语:“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改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经过这样的“重新评价”,从鸦片战争到*成立的历史,以及之后因革命而走上*道路并获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从这里也可以使我们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把“重新评价”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史的原因,就是为了否定革命。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有的论者否定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生造了一个所谓“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提法。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理论陷阱”。因为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定位,是中国革命,包括孙中山领导的*主义革命和同*相联系的新*主义革命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被否定了,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就不存在了,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结论也都要被改写,与此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也就完全不同了。在他们看来,近代中国应当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来取代“半封建”,而不应该采取*的发展方向。这样就把纠正“左”的错误变成了“纠正”*。又如,历史虚无主义在糟蹋、歪曲历史的时候,声称自己是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要实现所谓“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乎只要戴上这种理性的光环,他们就会名正言顺地占据史坛的话语权了。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同理性思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们为了否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就竭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把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政党、领袖和革命的群众运动边缘化,甚至加以丑化,而对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及其代表人物则加以颂扬,把他们放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这种从根本上歪曲、颠倒历史的做法,是不折不扣的反理性思考。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主义思潮、**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它自身的特点来表达这一共同的政治诉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竭力否定近代中国特别是五四以来爱国的、革命的传统,把*主义说成是最好的、当今中国应当继承发扬的五四传统,并要求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加以实现,这样才“会把一个*的中国带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诚然,作为政治思潮的*主义,在五四时期确曾存在过。如五四时期形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它包括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三部分人。五四运动后,随着斗争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以发展;另一部分人则向右发展,走上了所谓*主义的发展道路,他们虽然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一定作用,但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反面。这两种思潮的不同发展趋势及它们之间的交锋,可以说贯穿在五四以来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人民革命的胜利则为他们做出了公正的结论和历史性的选择。怎么能够把五四时期历史发展中非本质的方面,亦即人民革命洪流中的逆向潮流,作为主流传统加以颂扬,并要求今天的中国加以复兴和弘扬呢?

3、历史观

1、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

以史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则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一些人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下,不尊重历史事实,片面引用史料,根据他们的政治诉求,任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有的则以“客观”、“公正”的面貌出现,崇尚“坏人不坏”、“好人不好”的模式,要求按照人性论的原则治史,否则就是脸谱化、“扣帽子”;一些人还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名义糟蹋、歪曲历史。

他们为了标榜自己的创新和理性思考,一再提出所谓的“范式转换”。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范式转换”呢?究竟是“解放思想”的“理论创新”,还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断?例如,他们主张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借以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斗争。当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中国现代化的源流、曲折和发展,不失为近代史研究的一种角度,但问题在于,持“现代化史观”论者往往是以否定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这一近代中国主旋律为前提的,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首要的历史要求。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的现代化,我们主张要用科学的历史观,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以研究。事实表明,革命决不是同现代化相矛盾、相对立的,革命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劲的推动力量;如果没有革命为现代化创造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前提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就永无实现之日。早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就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了革命和现代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反复指明:“没有独立、*、*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选集》第3卷第108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应该发展的,中国应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国家、富强的国家。这就要解放生产力,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文集》第3卷第432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证明了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2、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

要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历史现象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想统一起来,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与此相反,他们往往是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就很轻易地做出结论,轻易地推翻过去的判断,并把它当成“创新成果”塞给读者,这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是很有迷惑作用的。取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无中生有,是一些人做翻案文章,歪曲和颠覆历史的惯用手法。当然,翻案文章历来都有人做,翻案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主要看它是否合乎历史的真实。西子湖畔岳飞坟前的一副名联:“忠奸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辨伪真”,做的就是翻案文章,翻风波亭千古奇冤的案。史评自有人心在。扶正压邪,涤浊扬清,扬我民族之浩然正气,这是一个正直的史学工作者和有识之士应有的史识良知。今天如果再有人要翻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历史铁案,忠佞颠倒,指鹿为马,一定会被视为荒唐与可笑。然而,不幸的是,此等荒唐事在当今的史学界却并不鲜见,一些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汪精卫这样一些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当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数是属于学术讨论的问题,矫正过去存在的对历史评价过于简单化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用颠倒事实的办法一褒一贬,这难道仅仅用“史事如烟”、见仁见智能够解释的吗?

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列宁全集》第28卷第364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是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会是多面的甚至是多彩的,重要的是要在他活动的总和中确定它的主要方面,如果胡乱抽出一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任何实例都有可能被找出来,任何历史也就都可以被改写。

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的片面性,并不完全是一种随意性,而是有他们明确的取舍标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而对反动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及卖国者,则加以美化,做翻案文章。这就是他们“重写历史”的实质。

3、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恩格斯在《*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3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只有牢牢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才能透过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果离开了这一基本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中去。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无视人类社会历史的这一基本事实,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抽象的人性论取代阶级论,以所谓客观主义的姿态掩盖其资产阶级的立场。这是他们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中屡见不鲜的。

4、真面目

价值观上的利己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者无不是表面上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维护历史公平和正义的幌子,实则为了一己之私利而不惜歪曲历史、损害民族整体利益。

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歪曲、否定、篡改历史,目的无非有二:一是沽名钓誉。有些人凭空捏造所谓“新的历史材料”,并自诩为“新发现”,以图赢得“历史学家”之名或是其他目的。但这种建立在子虚乌有材料基础之上的观点难以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二是换取经济利益。他们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功能和广泛受众群体,炒作、散布其错误观点。有些人以所谓的“新发现”引来关注之后,就会借助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华丽转身”为市场经济掘金者。他们更在意自身虚名和实利的满足,完全不顾由此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和危害。

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

历史虚无主义者惯于打着揭露历史真相的旗号,虚构历史事实,“忽悠”群众,用各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对其观点进行包装和掩饰。

其一,只看问题,不看成绩。既然是历史,特定时期内必然有历史成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局限。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有意忽视、否认、歪曲若干历史事件或人物。中国*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视而不见;进行*改造,确立*制度,他们视而不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飞速提升,他们也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紧盯历史上的种种失误和错误不放。他们或大力渲染*改造搞得过早、过急,以此否定*制度在中国的合理性;或刻意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道德败坏等现象,以此否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其二,只看细节,不看整体。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从个别细节入手,有选择性地对待、评价甚至戏说历史人物,妄图以偏概全蛊惑民众,达到一叶障目之效。一方面,有意选取若干细节来否定、抹黑中国*及其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对中国历史上那些试图“逆流而上”的历史罪人,却有意渲染、美化甚至翻案,混淆广大群众的思想认知。

其三,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用个别事件的表象充当历史的本质,把支流当主流。例如,他们罗列大量表象,将中国*描绘成战争的“坐享其成者”和“不劳而获者”,以此否认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们只看到*领导的抗日军队,忽视、否认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历史虚无主义者只看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没有认识到战争的发展变化和本质,更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中国*最终赢得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

认识源于实践。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种种谬论多是立场先行,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主义出发,对实践进行歪曲反映。

一是割断认识与实践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作调查和研究,主观臆想出一些所谓的“历史细节”,并以此来修正、颠覆历史主流观点。同时,他们仅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一点“新发现”,不予任何分析和考证,就妄称为重大发现,加以大肆鼓吹。不作详细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这显然是违背基本认识规律的。

二是割裂感性与理性的联系。历史虚无主义者看待历史充满着极度感性。一方面,他们有选择性地对待历史。“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历史不过是一个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如此找出的历史材料、得出的历史观点,还有多少可信度呢?另一方面,他们将历史看作简单的直线,似乎历史就应该完全按照他们的设想去走,或者按照一条直而又直的路线去走。这种缺乏理性且极度随意的治史态度,置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过是徒增笑料而已。

三是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真理有其存在的范围。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者而言,历史背景从来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可以随意地裁剪或评价历史,或是用过去教条化的结论来评判鲜活的现实。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恣意增添个人主观色彩的历史评判都与真理相悖。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者从价值观、方法论到认识论,无不充斥着利己主义和主观色彩,遍布着偏见。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其“真面目”,认清其危害性。

5、危害

应当说,历史虚无主义只是史学研究中的支流,但尽管是支流,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一些人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试图按照他们对现实的要求,来“改造”历史。当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可言,因为他们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事实。但从政治上看,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流传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

1、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60多年前,*在评价鲁迅时曾满怀深情地指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不屈服的性格。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有很强的整体认同感,有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情怀,有无以为国、何以家为的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的高尚风格,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行为准则。这种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抱负和追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选集》第1卷第16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华民族从不屈服于国内黑暗*的统治,也决不屈服于国外侵略*的压迫。在外敌入侵的危难时刻,各族人民总是能够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保卫自己的家园,维护国家的统一,血染山河,宁死不屈,没有丝毫奴颜媚态,有的只是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这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都有鲜明表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让侵略者丧魂裂胆、感天动地的活剧。面对穷凶极恶的外国侵略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要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中国人决不言放弃,中华民族不会亡!千千万万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仆后继。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并能在凤凰涅盘中获得再生的内在力量。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却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上去。在他们看来,像琦善、李鸿章这样主张妥协投降的人物,是实事求是的、明智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是真正的爱国,而主张抵抗的林则徐等人则成了不负责任的蛮干。是非黑白竟然被颠倒到如此地步!有的人竟然走到美化帝国主义、颂扬侵略的邪路上去,连起码的爱国之心,民族大义,都化为乌有。

这里还要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历史,而且对我们伟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等等。一个民族的精神被矮化、丑化,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否定、抹煞,民族独立的历史被嘲弄、糟蹋,这个民族还能立得起来吗?!

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国人民行进在*道路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6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度贫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成就。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阴暗、仇恨的心理看待人民革命和人民*的历史。他们把党和*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他们利用我们所经历的曲折,把错误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借以否定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一历史的主体。他们否定中国走上*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散布*失败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毁近代中国苦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由上可见,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也搞乱了人们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对历史的颠倒,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这种是非判断标准的颠倒,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而社会思想混乱进而就可能会造成政治上的动乱。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2、历史虚无主义适应敌对*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

敌对*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他们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企图使*国家政权从内部演变,从而达到颠覆*制度的目的。美国历届政要人物,都一直奉行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虽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对“和平演变”的提法有所不同,但不论是杜勒斯的“解放政策”,尼克松的“不战而胜”战略,还是里根的“遏制战略”和后来的“超越遏制”的新战略,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他们的主要矛头就转向了*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一个“基本的信念”是:“如果他们继续有孩子的话,而他们又有孩子的孩子,他们的后代将获得*。”(杜勒斯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他们之所以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新生代有可能对革命历史淡漠,对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淡忘,有可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他们一方面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利用*国家的暂时困难和实行改革的机会,进行渗透,施加影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通过丑化*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通过丑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来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利用*国家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某些弊端,加以无限夸大,以实现他们妖魔化*制度的目的。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企图搞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瓦解*的目的。

3、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如前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制度的确立,正是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如果人民革命这个前提被否定了,*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终于在我国建立了*的基本制度和人民**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中国*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基本原则已为我国的宪法所确认,成为维系国家团结和奋进的政治制度和原则立场。同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到这一伟业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是为了推动我国*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新的生机活力。因此,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而绝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各种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乱史灭国的轨迹,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道路。

上一篇:诺斯替主义

下一篇: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