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1-16 08:03:43
...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个专业化的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位于郑州市顺河路36号,博物馆院内环境优美,展馆庄重美观,每周二、四、六对外免费开放。

中文名: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类型:陶瓷专题馆

始建时间:2007年1月6日

展馆面积: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展品数量:500余件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36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四、六上午9:00—12:00

门票:免费参观

1、简介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全景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个专业化的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千余件以上。既有仰韶文化的彩陶,也有秦汉时代的原始瓷;既有绚丽夺目唐三彩,也有古朴端庄的南北朝雕塑;既有唐、宋、元时代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

2、博物馆布局

有两个500m2固定展厅,展厅环境优美,展柜,灯光等设施完善,并有符合标准的安全和消防设施。

藏品五百余件,以从仰韶文化到清末河南主要古陶瓷品种为主,兼顾非河南产地的品种。

另有馆舍500m2分别为办公、接待、活动、储藏等。

3、建馆宗旨

宗旨之一

在历史可考的七千余年华夏文明中,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六千余年之久。因而河南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文物大省,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宣传这些古文化遗存,爱护这些文化遗存,即对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又有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时对郑州旅游业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陶瓷基本上贯通了整个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宣传古代文明,多以古陶瓷历史遗存为教材。这方面,河南具有历史遗存丰富的优势。经过多年潜心收藏,我们收藏了自仰韶文化到清代末年各个历史时期古陶瓷遗存达五百余件以上,利用这些遗存宣传河南,使公民了解河南的过去的辉煌,促进公民的精神建设,促进河南的经济发展。

河南既然是文物大省,有很多古陶瓷的历史遗存,通过宣传这些古陶瓷遗存,还可以提高公民爱护文物意识,这对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宗旨之二

随着经济发展,文物收藏的队伍还会继续扩大,然而赝品的泛滥也非常严重,这并非简单的措施可以遏制。我们陶瓷馆将以更贴近民众的方式面对社会,提供真品供大家学习,提高收藏爱好者识别赝品的能力。

宗旨之三

1、长年不收门票费或低收门票费开馆,并由我们的讲解员陪同每一位参观者参观我们的展品,积极完成我们的上述三项宗旨。为两个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古陶瓷进行研究和探讨,开展有关古陶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发展古陶瓷文化事业。有条件的写出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在适当的时机将论文结集成册出版,以更广泛的方式宣传河南,宣传中国的古代文明。并为古陶瓷事业进步做出贡献。

3、积极参与行业内部交流,在资金许可条件下,不断注入新的资金,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馆藏,精华我们的馆藏,使馆藏更多、更精、更全面,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为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4、建筑特色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主体结构上下二层的中式建筑。外观迎面墙全部用唐代鲁山段店窑的残瓷片镶嵌,“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九个大字粘贴在瓷墙的右上角,使整座建筑造型独特,别具一格。院内绿树掩映,斑斑驳驳的树影洒落在院内,与外墙上的古瓷片融为一体,环境雅静宜人。一、二楼各为一个展厅,展厅内的展品按照陶瓷器的类别及时代分期轮换展出。

5、博物馆展品

一楼展出的是明清及近现代紫砂壶名家的作品;二楼的展品则集中展示北魏时期的陶器及青瓷。

6、专题展览


展品:唐代鸳鸯形陶砚

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有一场古砚展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秦汉至晚唐年间,130方古砚,跨越千年,难得地聚会在此,以各自的风姿,无言地向观众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沉寂几千年的古砚,研磨出的是华夏文明的原浆。这些民族的砚宝,这些直追汉唐的古砚,散发的是来自千年历史深处众多的生命气息。

砚,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独特物证。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好文房由来已久。“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中国的砚台,从秦汉时代逐渐形成,已伴随着人们走过两千余载。

用研石磨颜料进行书写、绘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开始。早在中原文化之初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间,便出现了琢磨规整的研磨器,器有足、面平整,研磨棒呈圆棍状,是研磨谷物的重要工具。稍晚的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里,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一个研磨盘、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是砚的前身。

早期的砚,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其砚石多取天然而形稍圆者,周缘或下规整,但其表面必平齐以供研磨,研石则多如圆柱状、圆锥状或馒头状。可说是最雏形的砚式。从以姜寨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一直到汉代的大约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早期砚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状态之中。

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至秦初的墓中,曾出土一件早期书写用砚,砚为不太规则的菱形鹅卵石加工而成,附研石一件,亦为鹅卵石加工刻成,砚面与研石面均有使用痕迹与墨迹。同时出土的还有圆柱墨一块,墨色纯黑。这块造型极其简单、体积又不太大的鹅卵石,呈前代之式,启后代之形,为我们揭示了早期书写砚的雏形。

两汉时期,由于人工手捏墨的出现和纸的发明,砚的制作水平迅速提高,大约到了西汉中期,砚开始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脱胎出来,砚式造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天然石板砚式多见于西汉时期,圆形带盖的三足砚多见于东汉晚期,通常分为砚身、砚盖、砚石三个部分组成;有的砚还在平台的近边处挖一个或两个耳杯状水池;三足多如圆柱状,有的还雕有熊纹或熊形、虎形等,取法朴拙雄厚。至于砚盖,则是雕刻的重点;浮雕或镂雕辟邪、蹲蛙、双鸠、双龙等,又有镂雕作六龙、四龙、双龙缠绕者,足见技法之繁复。长方形薄板砚,由西汉中期经新莽而流行于整个东汉时期。扁圆形砚板、圆形三足带盖砚、长方形薄板砚,为汉砚的三种常见型。偶或能见一些特殊的砚式,如兽形铜函石砚,漆砚、木砚等。

魏晋南北朝至隋,圆形三足青瓷砚的出现延续了汉代圆形三足石砚的韵致。同时,由三足开始至南北朝中晚期出现了五足至十足多足陶瓷砚。此时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北方雕刻的方形石砚开始出现。尤以北魏石雕方砚最为精美。

隋唐时期的陶瓷砚有一种圆形多足的造型,其砚周下的凹可作储水池,称“辟雍砚”。辟雍本为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壁环为名。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一些比以前砚材远为优良的新品种,端、歙、红丝石、洮等,它们有质地坚实、细密滋润、发墨不损毫等特点。唐代砚制较典型的为箕形砚、风字砚。唐代还有龟形砚、鸳鸯砚等多种形式。

两宋时期,砚式在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日趋多样,四大名砚,端、歙、红丝、洮河正式出现。宋代的文人学者也开始对砚进行专业研究,在理论上为砚之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砚式以抄手砚为代表,虽无纹饰,但每一个边缘刚劲挺拔,典雅庄重,体现了一种内在之美。抄手砚式均属风字形系统,与唐代的箕形砚一脉相承,但有所变化。

元代制砚的形式,基本上延续了宋代,各种砚材均有制作,但略显粗狂和朴拙。

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的功能由实用为主变成了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收藏品,开创了追求风韵文人砚雕的先河。

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风格多样,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使砚大大地超出了一般文具的实用性,而成为供人玩赏的艺术品。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砚制一直追慕明清风格,穷极雕工、追其繁缛奇异巧工。铜制墨盒大行其道。便于携带,方便实用节时的代产品产生了,其中不乏“美品”。

据了解,这些堪称珍品甚至稀缺品种的古砚来自郑州一位资深的藏家。

7、评价

这是一个以北方窑口古陶瓷为主的民间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馆内藏品之精、之美、之独特,在国内外民间博物馆中屈指可数。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一千余件。这里既有仰韶文化的彩陶,也有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既有绚丽夺目的唐三彩,也有古朴端庄的南北朝雕塑;既有唐、宋、元时期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当然,明、清时代的精美瓷器馆内也珍藏了许多。这些古陶瓷遗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陶瓷制作和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古人审美观念的演变和文化艺术的进程。因此,观赏这些陶瓷器,我们可充分感受到古陶瓷艺术变迁跳动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