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桑皮纸

科普小知识2021-08-10 17:24:37
...

桑皮纸呈淡黄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美观。桑皮纸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桑皮纸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千年桑皮纸漫长的辉煌岁月桑皮纸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唐朝。据资料记载,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一百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

中文名:桑皮纸

别称:汉皮纸

原料:桑树皮

起源:汉代

特点: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等

用途: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等

1、发展状况

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这样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桑皮纸制作技术又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在古代,桑皮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1950年,桑皮纸退出印刷和书写用纸行列,从那时起,高档桑皮纸渐渐绝迹。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桑皮纸终于退出人们日常生活。

2、纸张介绍

文化遗产名称:桑皮纸制作技艺

遗产编号Ⅷ-70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安徽王柏林

遗产级别国

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故称桑皮纸。古皖国(今安徽)及*等地出产。古皖国(今安徽)及*聚居的*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最大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制鞭炮和文化工艺品。


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安徽省岳西县王柏林。故宫博物院专供制作桑皮纸。

3、历史渊源

在汉代

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中原。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安徽古皖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该纸因时代而名,称为汉皮纸。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定名为“书画纸”,俗称“仿宣纸”。因为桑皮纸纯正的纤维构造及其特殊的香气,可防蛀虫叮咬,故此桑皮书画纸既是书法美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

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100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以及善存于世的*文典籍《诺毕提诗选》、《*医药大全》《*》手抄本等,这说明,早在唐代,桑皮纸的书画用途就已经流经西域,传播世界各地,广为使用。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昧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闻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据我国署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

1908年在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在唐代和田一带有了造纸业。公元十一世纪以后,*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

据史料记载

主要工艺

桑皮纸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桑树是落叶乔木,它的茎皮纤维韧长且有牢度,一度说来,山桑、条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称为棉纸。桑皮纸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光而不骨,吸水性强,不腐虫不腐蚀,桑皮纸含100%纤维,没有任何其它原料,纵向拉力5000下,横向拉力3000下,重量达46克左右桑皮纸手工制作工艺是传统手工纸的典型代表。

桑皮纸的制作工艺总共有72道工序之多,早在汉代,迄今1800多年前,匠人们在简陋的作坊里辛勤地劳碌着。匠人们造纸时,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在场地里晒干,这只是第一步。在丰水季节,人们将这些晒干了的树皮取出,用清水进行长时间的浸泡,捞出后再用沸水进行24小时的蒸煮。煮烂后的桑树皮被放置于打浆池内,完全用人工将树皮打细、打碎至絮状。絮状的桑树皮随后被放于捞纸池内,匠人向内添加一种神秘的药水。用帘架将已分解均匀的纸浆捞起,纸浆充分地吸收在模具上,一张桑皮纸已初步成形。此时再送往烤房内用火焙干,成品桑皮纸就这样造出来了。整个造纸工艺流程一般20多天,全手工操作,纸张的均匀、厚度、添加药水的分量等要领基本上就靠经验、眼力、熟练度等掌握。从数十张桑树皮到一张桑皮纸,至少要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薄薄的一张桑皮纸得来不易。古皖桑皮纸制作技艺是古人集体的研究成果。

传统制作工艺

先把桑树皮放在水中泡三四天直到发软,再按100斤桑树皮30斤石灰的比例放入石灰,在木桶中放一夜;然后倒在一个大铁锅里,用泥封得严严实实的,烧一天一夜。这样,桑树皮就皮肉分开了。再用疏口布、笋壳、稻草三层包住,用力踩踏,将树皮的渣滓踩出后呈纤维状,捞出桑树皮纤维,放到溪水中冲洗干净,把纤维拉起备用。再在溪中筑起一口塘,将纤维放在塘里面漂洗几天几夜,弄成一个个团,绞干水,用木榔头捣烂;再用镐刀镐碎,放入袋中用竹杆捣,再放入水缸中洗;然后用稻草灰水漂白,用木棍反复捣清后漂上一天一夜。将所有杂质都清洗干净;当夜把材料沥出来,放到溪水中让流动的溪水漂清,最后均匀地铺到帘子上。这样做出来的皮纸横丝直丝纵横交错,细密得当,就像撕开的蚕茧,非常适合柿漆的浸润。

分类和用途

手工制作出来的桑皮纸又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即未加工的黄纸,"熟纸"则是加工后变得洁白的纸张。

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这门技艺也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

4、传承意义

桑皮纸非常古老,如今在地球上幸存的也屈指可数。它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因为它结实而有韧性,被古人用于书画、印钱、制扇、书籍等等。与桑皮纸相关的器具制品有:大锅,木棰,搅棍,纱框。*大漠土艺馆现收藏有桑皮纸产品200刀及全套制桑皮纸工具。

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桑皮纸在明清时期还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很多书画大家用纸用的都是桑皮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它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画用纸的行列,从那时起就没有高档桑皮纸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的匠人都已转业,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

桑皮纸有幸成为故宫大修特选材料后,这一民间绝活受到世人关注,为纯手工制作桑皮纸传统技艺的抢救和振兴带来新机遇。桑皮纸在传统书画创作以及古画修复方面是其它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从业人数和生产规模很小的纸坊,难以抗衡市场激烈的竞争;知晓桑皮纸手工技艺的人很少,熟练并精通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灭绝。保护桑皮纸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5、文物保护

唤醒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的记忆,得益于故宫大修。自2002年起,故宫对内部装饰进行修复,其倦勤斋内通景画的修缮,必须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流程进行。倦勤斋通景画是全国范围内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内装饰通景画,一共70余张约170平方米。那层贴裱在画面背后的是乾隆“高丽纸”,找到与之材质相同的纸是这次修复的关键。为了寻找这种材质的纸,两年来,故宫专家跑遍了国内外的许多纸张产区都没有找到。为了寻找桑皮纸,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静楼等专家,花了很长时间在国内以及韩国苦苦寻觅,均未有结果。因安徽的手工造纸工艺在历史上很著名,其间曹静楼曾五次来安徽寻找,均失望而归。2005年9月,曹静楼第六次来安徽寻访桑皮纸,安徽大别山区的王柏林揭了“皇贴”。

岳西农民王柏林是岳西一位地道的农民。正是他在桑皮纸槽间“顽固”地坚守,才留住了桑皮纸手工制作的千年工艺,得知故宫专家世界范围寻求特选古纸材料后,重新操起了单传七代的手工造纸绝活,造出样品送往北京候选。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他的桑皮纸进行检验,结果均达到了标准值。其耐折度更是高达9000多次,是人民币用纸的3倍。专家们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王柏林手工造出的100%纯桑皮纸堪与乾隆年间的高丽纸相媲美。因此,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决定选用王柏林生产的桑皮纸,请他专供故宫博物院用纸。传统工艺制作的桑皮纸被故宫选用后名声大噪,日本、韩国及世界范围书画爱好者闻讯后赶到中国,一睹桑皮纸的真彩,纷纷感叹赞誉几近失传的桑皮纸造纸文化在王柏林的身上得以传承保存。这一民间绝艺重为世人关注。生产桑皮纸的特定材料、独特工艺中蕴含着的科学原理、文化传统,凸显了它不能为工业造纸所替代的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桑皮纸有幸成为故宫大修特选材料后,这一民间绝活受到世人关注,桑皮纸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特定材料、采用的独特方式、添加剂的量等都蕴含着科学原理,其生产工艺也折射出祖先们生产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发展进程。桑皮纸在传统书画创作、修复方面是其它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保护桑皮纸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王柏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桑皮纸背负传奇,这两个文化瑰宝交汇、相融于一体。在承载了我国传统造纸技艺和中国书画传统艺术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将桑皮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传统书画用纸上呈现出时代艺术的光芒。

与汉皮纸(桑皮纸)中得益的韩国,也有这样的纯手工造纸作坊,生产出的韩国纯手工纸———“韩纸”、“高丽纸”在全球高档书画礼品纸中,单张价格能达到1000多元人民币。推广使用桑皮纸书画创作和书籍装饰应用等方面的文化创意,使这项千年技艺在传承中创新。

6、制作技艺

桑皮纸制作技艺是以植物桑树树皮为原料,经过30多道加工工序生产的传统手工产品桑皮纸的制造技术。该技术始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桑皮纸制造技艺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山东、山西、*等地。曲阜的桑皮纸制作技艺以纸坊村最具有代表性,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优良的桑皮纸品质,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曲阜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位于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接合处,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属于阔叶落叶林带,有着植桑养蚕的传统,为桑皮纸的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曲阜市纸坊村位于洙泗河畔,桑皮纸制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纸坊村的桑皮纸制作技艺始于北宋年间。明初,掌握桑皮纸制作技艺的郑氏、乔氏两家从山西来到该村定居,发展了桑皮纸的制作,纸坊村由此而得名。《阙里志》记载: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纸坊村的造纸业始于宋,兴于明清。1956年组建了曲阜县第一个造纸厂,实行规模生产。该村发展桑皮纸制作专业作坊300余家,郑氏、乔氏两家规模最大。

桑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保留了中国传统造纸技术的精髓,它除了具有纸张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长期以来,桑皮纸一直是纸坊村及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论衡

下一篇:古典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