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北朝年号

科普小知识2022-01-14 17:28:01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1、南朝年号

大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自武帝刘裕420年开国至479年顺帝刘准禅位齐高帝萧道成,凡八帝六十年。

南朝宋共有11个年号。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宋武帝刘裕   永初 3年 庚申(六月) 420——422
宋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癸亥 423——424
宋文帝刘义隆 元嘉 30年 甲子(八月) 424——453
宋孝武帝刘骏 孝建 3年 甲午 454——456
大明 8年 丁酉 457——464
宋前废帝刘子业 永光 1年 乙巳 465
景和 1年 乙巳(八月) 465
宋明帝刘彧 泰始 7年 乙巳(十二) 465——471
泰豫 1年 壬子 472
宋后废帝刘昱 元徽 5年 癸丑 473——477
宋顺帝刘准 升明 3年 丁巳(七月) 477——479

其他年号:

1、太初(453年二月—五月)

宋文帝太子刘劭(宋元帝)年号。元嘉三十年二月刘劭弑父即位,改元太初。五月,孝武帝刘骏率军击溃刘劭,俘杀之。

2、永光(454年七月)

宋文帝第十子刘浑之年号。孝建元年(454年)七月,至(雍州)镇,与左右人戏作檄文,自称楚王,号年为元光,备置百官,用来玩笑取乐。《南史》《建康实录》作元光。《宋书》《资治通鉴》作永光。《册府元龟》作允光。寻被孝武帝赐死,年十七。

3、义嘉(466年正月—八月)

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刘子勋之年号。泰始二年(466年)与明帝争帝位,失败被杀。

大齐

南朝齐(479年——502年)或称萧齐,始于高皇帝萧道成479年(建元元年)逼宋顺帝禅位建国,止于502年(中兴二年)和帝*禅位宗室萧衍,凡七帝二十四年。

南朝齐七位皇帝共只有8个年号,普遍使用时间较短,隆昌年号最短仅三月。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齐高帝萧道成 建元 4年 己未 479——482
齐武帝萧赜 永明 11年 癸亥 483——493
齐郁林王萧昭业 隆昌 1年 甲戌 494
齐海陵王萧昭文 延兴 1年 甲戌(七月) 494
齐明帝萧鸾 建武 5年 甲戌(十月) 494——498
永泰 1年 戊寅(四月) 498
齐东昏侯萧宝卷 永元 3年 己卯 499——501
齐和帝萧宝融 中兴 2年 辛巳(三月) 501——502

大梁

502年萧衍代齐称帝,都建康,国号大梁。557年为陈霸先所取代,凡六帝五十六年。554年,梁岳阳王萧詧降西魏,西魏立其为梁主。次年萧詧称帝,都江陵。史称西梁或后梁。587年为隋朝所灭,凡三帝三十三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皇帝年号,萧正德之正平、萧纪之天正、萧庄之天启不入列,补记于后。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梁武帝萧衍 天监 18年 壬午(四月) 502——519
普通 8年 庚子 520——527
大通 3年 丁未(三月) 527——529
中大通 6年 己酉(十月) 529——534
大同 12年 乙卯 535——546
中大同 2年 丙寅(四月) 546——547
太清 3年 丁卯(四月) 547——549
梁简文帝萧纲 大宝   2年 庚午 550——551
梁豫章王萧栋 天正 1年 辛未(八月) 551
梁元帝萧绎 承圣 4年 壬申(十一) 552——555
梁闵帝萧渊明   天成 1年 乙亥(五月) 555
梁敬帝萧方智 绍泰 2年 乙亥(十月) 555——556
太平 2年 丙子(九月) 556——557

其他年号:

1、正平(548年十一月——549年六月)

梁前废帝(临贺王)萧正德之年号。侯景发动*时,萧正德被梁武帝任命防守建康;但是萧正德却与侯景勾结,结果萧正德派船支援侯景的军队,侯景便攻至台城,包围梁武帝;侯景便于548年十一月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次年六月为侯景所杀。

,《梁书临贺王传》:景至,正德乃引军与景俱进,景推正德为天子,改年为正平元年,景为丞相。

《资治通鉴》记载萧正德改元在太清二年(528年)十一月,次年六月被侯景所杀。

2、天正(552年四月——553年七月)

梁武陵王萧纪之年号。梁武帝死后,萧纪于公元552年四月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

3、天启(558年三月——560年二月)

陈霸先称帝后,永嘉王萧庄于次年(558年)二月在郢州被王琳拥立为南朝梁皇帝,年号天启,设置百官,王琳总管其军国大事。其*范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萧庄与陈霸先的南朝陈政权持续交战,天启三年(560年),当王琳与南朝陈将领侯瑱在芜湖交战时,北周便发兵攻打郢州,结果王琳兵败,与萧庄逃亡北齐。

年号祥注:

1、太清

梁武帝于太清三年五月丙辰崩,辛巳,简文帝萧纲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宝。梁元帝继位后,以大宝元年为太清四年,大宝二年为太清五年,大宝三年为太清六年。太清六年十一月丙子梁元帝即皇帝位,改元承圣。

2、大宝

太清三年五月辛巳萧纲被侯景立为皇帝,次年改元大宝。大宝二年八月戊午,侯景遣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入殿,废太宗为晋安王,幽于永福省。寻矫太宗诏,禅于豫章嗣王栋,大赦改年曰天正。是年十月,为侯景所杀,侯景上尊谥曰明皇帝,庙号高宗。元帝继位后,上尊谥曰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简文帝死后,梁朝诸多将领如王僧辩、陈霸先等率兵讨逆,仍使用大宝年号至三年。大宝三年十一月梁元帝继位后不承认大宝年号,以大宝元年至三年为太清四年至五年。

3、天正

551年八月,侯景废简文帝之后,立萧栋为皇帝,改元天正;四个月后侯景废萧栋为淮阴王并自立为汉皇帝,不久便被侯景所杀。

4、侯景之乱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作乱攻建康,与萧正德共谋,十一月拥萧正德为帝,改元正平。太清三年/正平二年(公元549年)三月丁卯,侯景攻破建康(南京),囚梁武帝。五月丙辰梁武帝被困饿死,辛巳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废萧正德帝位,后杀之。次年(550年)改元大宝。大宝二年(551年)八月萧纲被侯景废,萧栋被立为帝。十一月,侯景娇萧栋诏禅位于己,自立为大汉皇帝,年号太始。太始二年(552年)二月王僧辩、陈霸先会师东下,三月大败侯景军,进攻建康。侯景溃逃,王僧辩遣侯瑱率军追景。逃至壶豆洲时,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送尸于王僧辩,传首西台,曝尸于建康市。

是年(552年)四月,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建元天正。五月,贞阳侯萧渊明在十一月萧绎继位,诏改是岁为承圣元年,并发兵伐蜀。次年(553年)七月,萧纪被梁元帝军击败,被俘杀。《梁书》、《南史》记载此间历史皆以简文帝、元帝为梁朝正统。记事用大宝、承圣年号。

5、承圣、天成、绍泰、太平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被俘,十二月辛未被西魏杀害。承圣四年(555年)五月,北齐文宣帝高洋立萧渊明为南朝梁皇帝,改元天成。同年十月,萧渊明被陈霸先所废,立太子萧方智为帝,诏改是岁为绍泰元年。次年九月,改元太平。太平元年十月,萧渊明崩。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永定二年(558年),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

后梁(西梁)

后梁(555年——587年)。554年,梁岳阳王萧詧降西魏,西魏立其为梁主。次年萧詧称帝,都江陵。史称西梁或后梁。587年九月为隋朝所灭,凡三帝三十三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中宗宣皇帝萧詧 大定 8年 乙亥 555——562
世宗孝明皇帝萧岿 天保   24年 壬午 562——585
惠宗孝靖皇帝萧琮   广运 2年 丙午 586——587

其他年号:

1、鸣凤(617年十月——621年十月)

隋末唐初萧铣(西梁宣帝萧詧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西梁靖帝萧琮堂侄)之年号。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十月,自称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降唐,押往长安被斩首,时年39岁。

大陈

南朝陈(557年——589年)始于陈霸先永定元年十月逼梁敬帝萧方智禅位建国,止于陈后主祯明三年正月降隋,凡五帝三十三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陈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丁丑(十月) 557——559
陈文帝陈蒨 天嘉 7年 庚辰 560——566
天康 1年 丙戌(二月) 566
陈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丁亥 567——568
陈宣帝陈顼 太建 14年 己丑 569——582
陈后主陈叔宝 至德 4年 癸卯 583——586
祯明 3年 丁未 587——589

2、北朝年号

北魏

北魏始于386年正月拓跋珪重建代国,止于534年十月分裂为东魏、西魏,凡十四帝一百四十九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道武帝拓跋珪   登国 11年 丙戌 386——396
皇始 3年 丙申(七月) 396——398
天兴 7年 戊戌(十二) 398——404
天赐 6年 甲辰(十月) 404——409
明元帝拓跋嗣 永兴 5年 己酉(闰十) 409——413
神瑞 3年 甲寅 414——416
泰常 8年 丙辰(四月) 416——423
太武帝拓跋焘 始光 5年 甲子 424——428
神麚   4年 戊辰(二月) 428——431
延和 3年 壬申 432——434
太延 6年 乙亥 435——440
太平真君 12年 庚辰(六月) 440——451
正平 2年 辛卯(六月) 451——452
南安王拓跋余 承平 1年 壬辰(二月) 452
文成帝拓跋濬 兴安 3年 壬辰(十月) 452——454
兴光 2年 甲午(七月) 454——455
太安 5年 乙未(六月) 455——459
和平 6年 庚子 460——465
献文帝拓跋弘 天安 2年 丙午 466——467
皇兴 5年 丁未(八月) 467——471
孝文帝元宏 延兴 6年 辛亥(八月) 471——476
承明 1年 丙辰(六月) 476
太和 23年 丁巳 477——499
宣武帝元恪 景明 4年 庚辰 500——503
正始 5年 甲申 504——508
永平 5年 戊子(八月) 508——512
延昌 4年 壬辰(四月) 512——515
孝明帝元诩 熙平 3年 丙申 516——518
神龟 3年 戊戌(二月) 518——520
正光 6年 庚子(七月) 520——525
孝昌 3年 乙巳(六月) 525——527
武泰 1年 戊申 528
孝庄帝元子攸 建义 1年 戊申(四月) 528
永安 3年 戊申(九月) 528——530
长广王元晔 建明 2年 庚戌(十月) 530——531
节闵帝元恭 普泰 1年 辛亥(二月) 531
安定王元朗 中兴 2年 辛亥(十月) 531——532
孝武帝元脩 太昌 1年 壬子(四月) 532
永兴 1年 壬子(十二) 532
永熙 3年 壬子(十二) 532——534

其他年号:

1、建平(508年八月—九月)

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京兆王元愉之年号。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元愉在冀州谋反称帝。同年九月,元愉兵败被擒,自杀而死(一说是高肇派人杀死),时年二十一岁。

2、天启(525年正月—三月)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第三子阳平王拓跋熙的曾孙元法僧(454—536)之年号,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正月据徐州反魏称帝,国号“宋”,年号“天启”,后迫于朝廷军事压力,投降南梁。

3、孝基(529年四月—五月);建武(529年五月—闰六月)

北魏宗室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孝文帝元宏之侄、北海平王元详长子元颢之年号。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四月,早年投降南梁的元颢在梁军的帮助下攻下睢阳,旋即登基称帝,建元为孝基。同年五月,梁军攻克洛阳,元颢正式坐领洛阳,改元建武。六月拥护孝庄帝的北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奇袭洛阳,元颢兵败,逃至临颍被杀。

4、更兴(530年六月——532年)

北魏汝南王元悦之年号,投降南梁,梁武帝立为魏主,年号更兴。

东魏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凡十七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孝静帝元善见 天平 4年 甲寅(十月) 534——537
元象 2年 戊午 538——539
兴和 4年 己未(十月) 539——542
武定 8年 癸亥 543——550

西魏

西魏(535年―556年),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文帝元宝炬 大统 17年 乙卯 535——551
废帝元钦 —— 3年 壬申 552——554
恭帝元廓 —— 3年 甲戌 554——556

据诸书所记,废帝元钦于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即位,未建年号,史家记事但以元年、二年、三年记。554年正月恭帝拓跋廓即位后也未建年号。三年十二月(557年1月)恭帝禅位于宇文觉,西魏亡,凡三帝二十二年。

北齐

550年高洋代替东魏称帝,建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557年为北周所灭,凡六帝二十八年。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文宣帝高洋   天保 10年 庚午(五月) 550——560
废帝高殷 乾明 1年 庚辰 560
孝昭帝高演 皇建 2年 庚辰(八月) 560——561
武成帝高湛 太宁 2年 辛巳(十一) 561——562
河清 4年 壬午(四月) 562——565
后主高纬 天统   5年 乙酉(四月) 565——569
武平 7年 庚寅 570——576
隆化 1年 丙申(十二) 576
幼主高恒   承光 1年 丁酉 577

其他年号:

1、德昌

隆化元年(576年)十二月,安德王高延宗守晋阳,十四日被部下拥立为帝,年号德昌。十七日城陷,为周军所俘。或以“昌”字二日附会,称其为二日天子。

2、武平

北齐亡后,范阳王高绍义奔突厥,次年(578年)称帝,称武平九年。《北齐书》、《北史》作武平元年。

北周

557年宇文觉代西魏称帝,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55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位于外戚杨坚,北周亡,凡五帝二十五年。

北周初承西魏,未建年号。史家但以元年、二年计。

皇帝 年号 时长 干支(改元) 公元
孝闵帝宇文觉   —— 1年 丁丑 557
明帝宇文毓 —— 3年 丁丑(九月) 557——559
武成 2年 己卯(八月) 559——560
武帝宇文邕 保定 5年 辛巳 561——565
天和 7年 丙戌 566——572
建德 7年 壬辰(三月) 572——578
宣政 1年 戊戌(三月) 578
宣帝宇文赟 大成 1年 己亥 579
静帝宇文衍 大象 3年 己亥(二月) 579
大定 1年 辛丑(正月) 581

3、其他政权

本文列举420年——589年间与南北朝各代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年号。

胡夏

胡夏(407年——431年),五胡十六国之一。始于赫连勃勃龙升元年(407年)六月,止于胜光四年(431年)六月亡于吐谷浑。凡三帝二十五年。

君主 年号 时长 起止 干支
武烈帝赫连勃勃 龙升 7年 407六月——413二月 丁未
凤翔 6年 413三月——418十月 癸丑
昌武 2年 418十一月—419正月 戊午
真兴 7年 419二月——425七月 己未
赫连昌 承光 4年 425八月——428二月 乙丑
赫连定 胜光 4年 428二月——431六月 戊辰

承光:或作永光、承阳。

北燕

北燕(407年——436年),五胡十六国之一。始于407年冯跋灭后燕立高云为燕天王,止于436年亡于北魏。凡三主三十年。

君主 年号 时长 起止 干支
惠懿帝高云   正始 3年 407七月——409十月 丁未
文成帝冯跋   太平 22年 409十月——430 己酉
昭成帝冯宏 太兴 6年 431——436五月 辛未

北凉

北凉(397年——739年),五胡十六国之一。始于397年五月匈奴贵族沮渠蒙逊拥段业为建康公(或认为始于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止于439年九月为北魏所灭。凡三主四十三年。

君主 年号 时长 起止 干支
文王段业 神玺 3年 397五月——399正月 丁酉
天玺 3年 399二月——401五月 己亥
武宣王沮渠蒙逊 永安 12年 401六月——412十月 辛丑
玄始   17年 412十一月—428六月 壬子
承玄 4年 428六月——431六月 戊辰
义和 3年 431六月——433四月 辛未
哀王沮渠牧犍   承和 7年 433四月——439九月 癸酉

其他年号:

1、真兴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未见玄始十三年以后的年号,却有相当于玄始十三年及十四年的真兴六年和真兴七年的文书,证明北凉于玄始十三年开始改用夏赫连勃勃的真兴和赫连昌的承光年号。428年后北凉又自建年号。

2、太缘

该年号不见于史籍,见于甘肃酒泉文书山出土石塔,上有“太缘二年丙子岁”。或谓沮渠牧犍奉行北魏太延年号改写作太缘。

3、建平

诸史不载。考古发现有建平纪年文书,从五年七月到六年九月,但是没有干支纪年。因此该年号的时间各家观点不同。有人认为沮渠牧犍很有可能在承和五年(437年)四月改元建平。而沮渠无讳很可能在建平六年或七年改元承平。

高昌北凉

442年,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之弟沮渠无讳据高昌,对南朝宋奉表称臣,被封为河西王,是高昌北凉建立之始。隔年(443年),改元承平。承平二年(444年)六月,沮渠无讳死,沮渠安周继立,不改元,南朝宋仍封安周为河西王。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灭亡。

柔然

柔然可考年号仅57年。

君主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受罗部真可汗郁久闾予成 永康 21年 甲辰 464——484
伏名敦可汗郁久闾豆仑 太平 7年 乙丑 485——491
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郁久闾那盖 太安 14年 甲申 492——505
佗汗可汗郁久闾伏图 始平 2年 丙戌 506——507
豆罗伏跋豆伐可汗郁久闾丑奴 建昌 13年 戊子 508——520

高昌

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王,国号高昌,都高昌城(今*吐鲁番东南)。其后张孟明、马儒、麴嘉等相继为王。640年为唐所灭。

君主 年号 时长   干支 公元
阚首归 建初 3年 己巳 489——491
麴嘉 承平 9年 壬午 502——510
义熙 13年 辛卯 511——523
麹坚 章和 18年 辛亥 531——548
麹玄喜 永平 2年 己巳 549——550
麹?   和平 4年 辛未 551——554
麹宝茂 建昌 6年 乙亥 555——560
麹乾固 延昌 41年 辛巳 561——601
麹伯雅 延和 12年 壬戌 602——613
麹? 义和 6年 甲戌 614——619
麹伯雅   重光 4年 庚辰 620——623
麹文泰 延寿 17年 甲申 624——640

注:

1、和平

该年号诸史不载,黄文弼根据《汜绍和及妻张氏墓表》及《孟宣宗墓表》补正。

2、义和

该年号诸史不载,黄文弼根据《义和二年乙亥唐幼谦妻麹氏墓表》、《义和三年丙子赵僧胤墓表》、《义和四年丁丑唐舒墓表》补正。

3、重光

一些年表均以重光年号为麹文泰之年号。吴震云:“义和六年,伯雅在西突厥的帮助下发起反攻,击败了政变后的高昌国统治者,获得了复辟的胜利。次年二月改元重光。”

4、南北朝历年年号对照

本条目列举公元386年北魏建国至589年南陈灭亡期间,南北朝各朝代历年干支及年号对照:

东晋VS北魏

(同期存在的前秦、后燕、西秦、后凉、西燕、南凉、后秦、南燕年号暂不列入)

公元 干支 东晋 北魏 北凉 西凉 北燕 胡夏
386   丙戌 东晋孝武帝 北魏道武帝
387 丁亥 太元十二年 登国二年
388 戊子 太元十三年 登国三年
389 己丑 太元十四年 登国四年
390 庚寅 太元十五年 登国五年
391 辛卯 太元十六年 登国六年
392 壬辰 太元十七年 登国七年
393 癸巳 太元十八年 登国八年
394 甲午 太元十九年 登国九年
395 乙未 太元二十年 登国十年
396 丙申 太元二十一年 登国十一年/皇始元年
397 丁酉 东晋安帝 皇始二年 段业  
398 戊戌 隆安二年 皇始三年/天兴元年 神玺二年
399 己亥 隆安三年 天兴二年 天玺元年
400 庚子 隆安四年 天兴三年 天玺二年 李暠
401 辛丑 隆安五年 天兴四年 沮渠蒙逊 庚子二年
402 壬寅 元兴元年 天兴五年 永安二年 庚子三年
403 癸卯 元兴二年 天兴六年 永安三年 庚子四年
404 甲辰 元兴三年 天兴七年/天赐元年 永安四年 庚子五年
405 乙巳 义熙元年 天赐二年 永安五年 建初元年
406 丙午 义熙二年 天赐三年 永安六年 建初二年
407 丁未 义熙三年 天赐四年 永安七年 建初三年 高云 赫连勃勃
408 戊申 义熙四年 天赐五年 永安八年 建初四年 正始二年 龙升二年
409 己酉 义熙五年 天赐六年/魏明元帝 永安九年 建初五年 冯跋 龙升三年
410 庚戌 义熙六年 永兴二年 永安十年 建初六年 太平二年 龙升四年
411 辛亥 义熙七年 永兴三年 永安十一年 建初七年 太平三年 龙升五年
412 壬子 义熙八年 永兴四年 永安十二年 建初八年 太平四年 龙升六年
413 癸丑 义熙九年 永兴五年 玄始二年 建初九年 太平五年 龙升七年
414 甲寅 义熙十年 神瑞元年 玄始三年 建初十年 太平六年 凤翔二年
415 乙卯 义熙十一年 神瑞二年 玄始四年 建初十一年 太平七年 凤翔三年
416 丙辰 义熙十二年 神瑞三年/泰常元年 玄始五年 建初十二年 太平八年 凤翔四年
417 丁巳 义熙十三年 泰常二年 玄始六年 李歆 太平九年 凤翔五年
418 戊午 义熙十四年 泰常三年 玄始七年 嘉兴二年 太平十年 昌武元年
419 己未 东晋恭帝 泰常四年 玄始八年 嘉兴三年 太平十一年 真兴元年
420 庚申 元熙二年 泰常五年 玄始九年 嘉兴四年 太平十二年 真兴二年

大宋VS北魏

(同期存在的西秦、柔然年号暂不列入)

公元 干支 大宋 北魏 北凉 北燕 胡夏
420   庚申 宋武帝永初元年 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沮渠蒙逊玄始九年 冯跋 赫连勃勃
421 辛酉 永初二年 泰常六年 玄始十年 太平十三年 真兴三年
422 壬戌 永初三年 泰常七年 玄始十一年 太平十四年 真兴四年
423 癸亥 宋少帝景平元年 泰常八年 玄始十二年 太平十五年 真兴五年
424 甲子 景平二年/宋文帝 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 玄始十三年 太平十六年 真兴六年
425 乙丑 元嘉二年 始光二年 玄始十四年 太平十七年 赫连昌
426 丙寅 元嘉三年 始光三年 玄始十五年 太平十八年 承光二年
427 丁卯 元嘉四年 始光四年 玄始十六年 太平十九年 承光三年
428 戊辰 元嘉五年 始光五年/神麚元年 玄始十七年 太平二十年 赫连定
429 己巳 元嘉六年 神麚二年 承玄二年 太平二十一年 胜光二年
430 庚午 元嘉七年 神麚三年 承玄三年 太平二十二年 胜光三年
431 辛未 元嘉八年 神麚四年 承玄四年/义和元年 冯宏 胜光四年
432 壬申 元嘉九年 延和元年 义和二年 太兴二年
433 癸酉 元嘉十年 延和二年 义和三年/沮渠牧犍 太兴三年
434 甲戌 元嘉十一年 延和三年 承和二年 太兴四年
435 乙亥 元嘉十二年 太延元年 承和三年 太兴五年
436 丙子 元嘉十三年 太延二年 承和四年 太兴六年
437 丁丑 元嘉十四年 太延三年 承和五年
438 戊寅 元嘉十五年 太延四年 承和六年
439 己卯 元嘉十六年 太延五年 承和七年
440 庚辰 元嘉十七年 太延六年/太平真君元年
441 辛巳 元嘉十八年 太平真君二年
442 壬午 元嘉十九年 太平真君三年 (高昌北凉)
443 癸未 元嘉二十年 太平真君四年 沮渠无讳承平元年
444 甲申 元嘉二十一年 太平真君五年 沮渠安周承平二年
445 乙酉 元嘉二十二年 太平真君六年 承平三年
446 丙戌 元嘉二十三年 太平真君七年 承平四年
447 丁亥 元嘉二十四年 太平真君八年 承平五年
448 戊子 元嘉二十五年 太平真君九年 承平六年
449 己丑 元嘉二十六年 太平真君十年 承平七年
450 庚寅 元嘉二十七年 太平真君十一年 承平八年
451 辛卯 元嘉二十八年 太平真君十二年/正平元年 承平九年
452 壬辰 元嘉二十九年 北魏南安王承平元年 承平十年
453 癸巳 元嘉三十年 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   承平十一年
454 甲午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 兴安三年/兴光元年   承平十二年
455 乙未 孝建二年 兴光二年/太安元年 承平十三年
456 丙申 孝建三年 太安二年 承平十四年
457 丁酉 大明元年 太安三年 承平十五年
458 戊戌 大明二年 太安四年 承平十六年
459 己亥 大明三年 太安五年 承平十七年
460 庚子 大明四年 和平元年 承平十八年
461 辛丑 大明五年 和平二年
462 壬寅 大明六年 和平三年
463 癸卯 大明七年 和平四年
464 甲辰 大明八年/宋前废帝 和平五年
465 乙巳 永光元年/景和元年 和平六年
466 丙午 宋明帝泰始二年 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467 丁未 泰始三年 天安二年/皇兴元年
468 戊申 泰始四年 皇兴二年
469 己酉 泰始五年 皇兴三年
470 庚戌 泰始六年 皇兴四年
471 辛亥 泰始七年 皇兴五年/北魏孝文帝
472 壬子 泰豫元年 延兴二年
473 癸丑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 延兴三年
474 甲寅 元徽二年 延兴四年
475 乙卯 元徽三年 延兴五年
476 丙辰 元徽四年 延兴六年/承明元年
477 丁巳 元徽五年/宋顺帝 太和元年
478 戊午 升明二年 太和二年
479 己未 升明三年 太和三年

大齐VS北魏

公元干支大齐北魏

公元 干支 大齐 北魏
479   己未 齐高帝建元元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
480 庚申 建元二年 太和四年
481 辛酉 建元三年 太和五年
482 壬戌 建元四年 太和六年
483 癸亥 齐武帝永明元年 太和七年
484 甲子 永明二年 太和八年
485 乙丑 永明三年 太和九年
486 丙寅 永明四年 太和十年
487 丁卯 永明五年 太和十一年
488 戊辰 永明六年 太和十二年
489 己巳 永明七年 太和十三年
490 庚午 永明八年 太和十四年
491 辛未 永明九年 太和十五年
492 壬申 永明十年 太和十六年
493 癸酉 永明十一年 太和十七年
494 甲戌 齐郁林王隆昌元年/齐海陵王延兴元年/齐明帝建武元年 太和十八年
495 乙亥 建武二年 太和十九年
496 丙子 建武三年 太和二十年
497 丁丑 建武四年 太和二十一年
498 戊寅 建武五年/永泰元年 太和二十二年
499 己卯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 太和二十三年
500 庚辰 永元二年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501 辛巳 永元三年/齐和帝中兴元年 景明二年
502 壬午 中兴二年 景明三年

大梁VS北魏/西魏/东魏

公元 干支 大梁 北魏/西魏 东魏/北齐
502   壬午 梁武帝天监元年 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
503 癸未 天监二年 景明四年
504 甲申 天监三年 正始元年
505 乙酉 天监四年 正始二年
506 丙戌 天监五年 正始三年
507 丁亥 天监六年 正始四年
508 戊子 天监七年 正始五年/永平元年
509 己丑 天监八年 永平二年
510 庚寅 天监九年 永平三年
511 辛卯 天监十年 永平四年
512 壬辰 天监十一年 永平五年/;延昌元年
513 癸巳 天监十二年 延昌二年
514 甲午 天监十三年 延昌三年
515 乙未 天监十四年 延昌四年
516 丙申 天监十五年 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517 丁酉 天监十六年 熙平二年
518 戊戌 天监十七年 熙平三年/神龟元年
519 己亥 天监十八年 神龟二年
520 庚子 普通元年 神龟三年/正光元年
521 辛丑 普通二年 正光二年
522 壬寅 普通三年 正光三年
523 癸卯 普通四年 正光四年
524 甲辰 普通五年 正光五年
525 乙巳 普通六年 正光六年/孝昌元年
526 丙午 普通七年 孝昌二年
527 丁未 普通八年/大通元年 孝昌三年
528 戊申 大通二年 武泰元年/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永安元年
529 己酉 大通三年/中大通元年 永安二年
530 庚戌 中大通二年 永安三年/北魏长广王建明元年
531 辛亥 中大通三年 建明二年/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北魏安定王中兴元年
532 壬子 中大通四年 中兴二年/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永兴元年/永熙元年
533 癸丑 中大通五年 永熙二年
534 甲寅 中大通六年 永熙三年 东魏孝静帝
535 乙卯 大同元年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 天平二年
536 丙辰 大同二年 大统二年 天平三年
537 丁巳 大同三年 大统三年 天平四年
538 戊午 大同四年 大统四年 元象元年
539 己未 大同五年 大统五年 元象二年
540 庚申 大同六年 大统六年 兴和二年
541 辛酉 大同七年 大统七年 兴和三年
542 壬戌 大同八年 大统八年 兴和四年
543 癸亥 大同九年 大统九年 武定元年
544 甲子 大同十年 大统十年 武定二年
545 乙丑 大同十一年 大统十一年 武定三年
546 丙寅 大同十二年/中大同元年 大统十二年 武定四年
547 丁卯 中大同二年/太清元年 大统十三年 武定五年
548 戊辰 太清二年 大统十四年 武定六年
549 己巳 太清三年 大统十五年 武定七年
550 庚午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大统十六年 北齐文宣帝
551 辛未 大宝二年/梁豫章王天正元年 大统十七年 天保二年
552 壬申 梁元帝承圣元年 西魏废帝元年 天保三年
553 癸酉 承圣二年 二年 天保四年
554 甲戌 承圣三年 西魏恭帝元年 天保五年
555 乙亥 承圣四年/梁闵帝天成元年 二年 天保六年
556 丙子 梁敬帝绍泰二年/太平元年 三年 天保七年
557 丁丑 太平二年 (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元年) 天保八年

大陈VS北周/北齐

公元 干支 大陈 北周/大隋 北齐 后梁
557 丁丑 陈武帝永定元年 北周明帝元年 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 后梁宣帝
558 戊寅 永定二年 二年 天保九年 大定四年
559 己卯 永定三年 武成元年 天保十年 大定五年
560 庚辰 陈文帝天嘉元年 武成二年 北齐废帝乾明元年/北齐孝昭帝 大定六年
561 辛巳 天嘉二年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 皇建二年/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 大定七年
562 壬午 天嘉三年 保定二年 太宁二年/河清元年 后梁孝明帝
563 癸未 天嘉四年 保定三年 河清二年 天保二年
564 甲申 天嘉五年 保定四年 河清三年 天保三年
565 乙酉 天嘉六年 保定五年 河清四年/北齐后主天统元年 天保四年
566 丙戌 天嘉七年/天康元年 天和元年 天统二年 天保五年
567 丁亥 陈废帝光大元年 天和二年 天统三年 天保六年
568 戊子 光大二年 天和三年 天统四年 天保七年
569 己丑 陈宣帝太建元年 天和四年 天统五年 天保八年
570 庚寅 太建二年 天和五年 武平元年 天保九年
571 辛卯 太建三年 天和六年 武平二年 天保十年
572 壬辰 太建四年 天和七年/建德元年 武平三年 天保十一年
573 癸巳 太建五年 建德二年 武平四年 天保十二年
574 甲午 太建六年 建德三年 武平五年 天保十三年
575 乙未 太建七年 建德四年 武平六年 天保十四年
576 丙申 太建八年 建德五年 武平七年/隆化元年 天保十五年
577 丁酉 太建九年 建德六年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 天保十六年
578 戊戌 太建十年 建德七年/宣政元年 天保十七年
579 己亥 太建十一年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北周静帝 天保十八年
580 庚子 太建十二年 大象二年 天保十九年
581 辛丑 太建十三年 大定元年/隋文帝开皇元年 天保二十年
582 壬寅 太建十四年 开皇二年 天保二十一年
583 癸卯 陈后主至德元年 开皇三年 天保二十二年
584 甲辰 至德二年 开皇四年 天保二十三年
585 乙巳 至德三年 开皇五年 天保二十四年
586 丙午 至德四年 开皇六年 后梁孝靖帝
587 丁未 祯明元年 开皇七年 广运二年
588 戊申 祯明二年 开皇八年
589 己酉 祯明三年 开皇九年

5、其他年号

南北朝统治地区其他可考*的年号,使用时长为所跨年数,未满一年皆以一年计:

南朝地方*

君主 年号 起止 时长 南朝纪年
赵广   泰始 432——437四月 6年 宋文帝元嘉九年——元嘉十四年
杨难当 建义   436三月——442闰五月 7年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元嘉十九年
鲁爽 建平 454二月—六月 1年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
唐寅之 兴平 486 1年 齐武帝永明四年
雍道晞 建义 500二月—三月 1年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鲜于琛 上愿 535 1年 梁武帝大同元年
刘敬躬 永汉 542正月—二月 1年 梁武帝大同八年
侯景 太始 551十一月——552三月 2年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梁元帝承圣元年

北朝地方*

君主 年号 起止 时长 北朝纪年
白亚栗斯 建平 415三月——416九月 2年 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神瑞三年
司马小君 圣君 471 1年 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
吕苟儿/王法智 建明 506正月—七月 1年 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
陈瞻 圣明 506正月—七月 1年 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
破六韩拔陵   真王 523三月——525六月 3年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正光六年
莫折念生 天建 524六月——527九月 4年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孝昌三年
杜洛周 真王 525八月——528二月 4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武泰元年
刘蠡升 神嘉 525十二月——535三月 11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
鲜于脩礼 鲁兴 526正月——八月 1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
葛荣 广安 526九月——528九月 3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
刘获/郑辩 天授 527七月 1月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萧宝夤 隆绪 527十月——528正月 2年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武泰元年
邢杲 天统 528六月——529四月 2年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永安二年
万俟丑奴 神兽 528七月——530四月 3年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永安三年
王迢触/曹贰龙 平都 536九月 1月 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
刘没铎 石平 577十一月 1月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上一篇:绍汉

下一篇:三国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