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敦
贺若敦(517-565)北朝河南洛阳人,原籍代(今山西大同东北)。鲜卑族。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其子贺若弼为隋初著名将领。
中文名:贺若敦
所处时代:北周
出生地:北朝河南洛阳
祖籍:代(今山西大同东北)
民族:鲜卑族
出生日期:公元517年
逝世日期:公元565年
1、人物简介
贺若敦。(517—565):北朝河南洛阳人,原籍代(今山西大同东北)。鲜卑族。西魏大统二年(536)与父共执东魏颖州刺史归降宇文泰。废帝二年(553),巴西人谯俺据南梁州,与梁相通,他率兵平之。武成元年(559)入为军司马。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其子贺若弼为隋初著名将领。
2、人物生平
魏书贺若敦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谓统曰:「卿自颍川从我,何日能忘。」即拜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爵当亭县公。寻除北雍州刺史。卒,赠侍中、燕朔恒三州刺史、司空公,谥曰哀。
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又以累弱既多,难以自拔,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大人往事葛荣,已为将帅;后入尔朱,礼遇犹重。韩陵之役,屈节高欢,既非故人,又无功效,今日委任,无异于前者,正以天下未定,方藉英雄之力。一旦清平,岂有兼容之理。以敦愚计,恐将来有危亡之忧。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各据山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弓三石,箭不虚发。信大奇之,乃言于太祖。太祖异之,引置麾下,授都督,封安陵县伯,邑四百户。尝从太祖校猎于甘泉宫,时围人不齐,兽多逃逸,太祖大怒,人皆股战。围内唯有一鹿,俄亦突围而走。敦跃马驰之,鹿上东山,敦弃马步逐至山半,便掣之而下。太祖大悦,诸将因得免责。累迁太子庶子、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仪同三司,进爵广乡县侯。敦既有武艺,太祖恒欲以将帅任之。魏废帝二年,拜右卫将军,俄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泉玉成、侯造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斩淹,尽俘其众。进爵武都公,增邑通前一千七百户,拜典祀中大夫。
寻出为金州都督、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向白彪又与蛮帅向五子等聚众为寇,围逼信州。诏敦与开府田弘赴救,未至而城已陷。进与白彪等战,破之,俘斩二千人。仍进军追讨,遂平信州。是岁,荆州蛮帅文子荣自号仁州刺史,拥逼土人,据沮漳为逆。复令敦与开府潘招讨之,擒子荣,并虏其众。
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每遣梁人守之。至是陈将侯瑱、侯安都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因此轻敌,不以为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为土聚,覆之以米,集诸营军士,人各持囊,遣官司部分,若欲给粮者。因召侧近村民,阳有所访问,令于营外遥见,随即遣之。瑱等闻之,良以为实。乃据守要险,欲旷日以老敦师。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
初,土人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伏甲士于中。瑱兵人望见,谓饷船之至,逆来争取。敦甲士出而擒之。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辄纳之。敦又别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便畏船不上。后伏兵于江岸,遣人以招瑱军,诈称投附。瑱便遣兵迎接,竞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敦发伏掩之,尽殪。此后实有馈饷及亡命奔瑱者,犹谓敦之设诈,逆遣扞击,并不敢受。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虑其或诈,拒而弗许。瑱复遣使谓敦曰:「骠骑在此既久,今欲给船相送,何为不去?」敦报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为尔侵逼。敦来之日,欲相平殄。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后日复遣使来,敦谓使者云:「必须我还,可舍我百里,当为汝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觇知非诈,徐理舟烜,勒众而还。
在军病死者十五六。晋公护以敦失地无功,除名为民。保定二年,拜工部中大夫。寻出为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三年,从柱国杨忠引突厥破齐长城,至并州而还,以敦为殿。别封一子顺义县公,邑一千户。五年,除中州刺史,镇函谷。
敦恃功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反,不蒙旌赏,翻被除名,每怀怨怒。属有台使至,乃出怨言。晋公护怒,遂征敦还,逼令自杀。时年四十九。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子弼,有文武材略。大象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扬州刺史、襄邑县公。
敦弟谊,亦知名。官至柱国、海陵县公。
3、生平二三事
贺若敦制敌
贺若敦的记载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陈太尉侯瑱等领兵进攻湘州(今湖南长沙),北周马上派遣军司马贺若敦渡江援救。贺若敦出师告捷,连连打败侯瑱,乘胜进驻湘川地区。不久,秋水暴涨,侯填乘势占据江面,截断周军退路,把贺若敦孤军堵在江南,并想通过长期相持的策略,拖垮周军。
北周占领湘州,时日不长,当地百姓归心未服,在贺若敦与侯瑱相持期间,百姓常常乘坐小船,送些粮食和鸡鸭等家禽犒劳、接济陈兵。两军相持,供应是最大的难题,而百姓主动接济陈兵,这使贺若敦深感不安。于是他心生一计,叫部下军士扮作百姓,也乘船划向陈军,同时让披甲战士藏伏船中。陈兵望见船来,以为又是百姓前来馈赠,他们并不戒备,大摇大摆跑来接迎。这时船中战士突然出击,一举将接迎陈兵全都擒获。这样进行了几次,陈兵吃亏不小,于是成了惊弓之鸟。后来,如果有人乘船而来,即使真是馈送食物的百姓,他们也不敢接纳,而不准他们靠近。百姓见此情状,渐渐地也就不再前往馈送了。
还是两军对峙期间,贺若敦部下兵士,常常有人反叛投敌,侯瑱十分高兴,派船接迎,并优待他们。为了遏制逃兵,贺若敦叫人挑出一匹战马,牵往船上。待马接近船只,则令船上兵士用鞭子狠狠抽打,于是将马牵回岸上。接着又赶它上船,等它刚要上船,船上兵士又抽鞭猛打。如此牵上赶下,猛拍猛打,反复多次,那马便渐渐地怕上船只,即使驱赶,也畏缩不前。随后,贺若敦预先在江岸埋伏一队军士,再指派一名士兵骑上那匹通过训练而畏船的战马,奔往江边,声称投降陈军。陈兵象先前一样,马上派船接迎。船至岸边,陈兵上岸牵马,谁知那马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上船,于是,船上陈兵纷纷上岸,各逞其能,驱赶那匹战马。就在他们折腾战马的时候,江岸伏兵突然跃起,一阵击杀,上岸陈兵被杀得片甲无存。这样,陈兵又上了大当,不得不接受教训。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接迎逃兵,非但不敢接迎,相反派人掩杀。由于没有接迎而且有杀身的危险,北周军士再也不敢背叛投敌了。
引锥刺弼舌
贺若敦是北朝北周的中州刺史,自持有才能,不甘居人之下。他看到了同学们都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不得晋升,特别是在湘州战役中,保全军队,胜利返回。他本想应当受赏,不料反被除了名,因此对传令史大发怨言。晋公宇文护一怒之下,把贺若敦从中州刺史任上回调,逼他自杀。
临死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本想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夙愿未能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我是因这个舌头才落到今天这个下场的,你一定要深思啊!”(原文是:吾志平江南,而今不过,汝必成吾志。吾以舍死,汝不可不思。”)见《资治通鉴·陈纪三》说罢,就拿起锥子,刺破贺若弼的舌头,让他永远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4、家庭成员
儿子
贺若弼,有文武材略。大象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扬州刺史、襄邑县公。
弟
谊,亦知名。官至柱国、海陵县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