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邓若水

科普小知识 2022-02-21 18:46:44
...

邓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今四川)人。博通经史,文章有气骨。嘉定十三年(1220)六月,若水试进士,于对策中极论史弥远奸邪,请罢弥远,别任贤相。结果,考官将若水置于末甲。策语传播临安(今浙江杭州),士子争相诵读。史弥远大怒,欲加罪于若水,被人阻止。

中文名:邓若水

字:平仲

朝代:宋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隆州井研(今四川)

1、人物生平

邓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今四川)人。博通经史,为文章有气骨。吴曦叛,州县莫敢抗,若水方为布衣,愤甚,将杀县令,起兵讨之。夜刲(刲:宰杀)鸡盟其仆曰:“我明日谒知县,汝密怀刃以从,我顾汝,即杀之。”仆佯许诺,至期三顾不发。归责其仆以背盟,仆曰:“平人尚不可杀,况知县乎?此何等事,而使我为之。”若水乃仗剑徒步如武兴,欲手刃曦,中道闻曦死,乃还。人皆笑其狂,而壮其志。

登嘉定(嘉定:宁宗(在位1194-1224)年号)十三年进士第。时史弥远柄国久,若水对策极论其奸,请罢之,更命贤相,否则必为宗社忧。考官置之末甲。策语播行,都士争诵之。弥远怒,谕府尹使逆旅主人几(几:稽查;盘问)其出入,将置之罪,或为之解,乃已。……

嘉熙间,召为太学博士,当对,草奏数千言,略曰:“宁宗不豫,弥远急欲成其诈,此其心岂复愿先帝之生哉?先帝不得正其终,陛下不得正其始,臣请发冢斫棺,取其尸斩之,以谢在天之灵。……”

将对前一日,假笔吏于所亲潘允恭,允恭素知若水好危言,谕笔吏使窃录之。允恭见之,惧并及祸,走告丞相乔行简,亦大骇。翼日早朝,奏出若水通判宁国府。……若水袖其书待庑下,舍人谕使去,若水怏怏而退。自知不为时所容,到官数月,以言罢,遂不复仕,隐太湖之洞庭山。

2、人物轶事

邓若水,井研千佛人,公元1220年,邓若水参加了京诚举办的进士考试,他在考试的对策中,大量用事实,列举奸相史弥远的罪行,求罢史弥远等奸臣之官,另选贤能之士,文章锋芒直指奸臣,字字尖刻,将祸国殃民的奸相及其爪牙一一揭露,真正体现了邓若水不畏强暴,敢说敢言的精神。当时主考官见到此卷,一方面被邓若水的文采和忠直敢言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又确实害怕权倾朝野的奸相史弥远。最后考虑再三将邓若水录取为进士的最后一名,但邓若水敢说敢言,敢揭奸相史弥远罪行的事被人们知道了,其考试的对策也在士子中传开,大家争相传读。这事被史弥远知道了,大为恼火,想致邓若水于死地,但因众怒难犯只好作罢。

后邓若水官至太常博士,但他哪怕做官一天,也不忘同奸臣作斗争,向皇帝上书时,连皇帝都敢指责,他在奏章中写道:“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暗指史弥远杀先皇的事,当时有人认为当今皇上曾参与其事,如果不把祸国殃民的史弥远除去,就不能“弭大谤”。邓若水还说:“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意即奸相史弥远权倾天下,致使先皇大权旁落,遭到杀身之祸,如今只有除奸方可稳皇位。这道不畏强权、不顾安危的奏章,对奸相与其爪牙的罪行进行一针见血的揭露。正因为锋芒毕露,所以无人敢送给皇上,邓若水也感到无可奈何,深感失望,知官场上容不了他,他就罢官归隐洞庭,后贾似道资助才回到家乡井研千佛。

回乡后,没多久,-天一群强盗入室抢劫,见邓若水端坐中堂不动不惊,贼人用器击面,血流满面,而邓若水依然端坐不动,群贼大惊,一一逃去。

邓若水最敬佩忠臣义士,他在木板上刻上忠孝义节的牌位,时常祭祀。

当地人因感邓若水是忠臣,在千佛镇的三嵎山上修建了太常祠,山上还有邓若水墓。这也成了三嵎山的一道风景线。

3、史书记载

邓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人。博通经史,为文章有气骨。吴曦叛,州县莫敢抗,若水方为布衣,愤甚,将杀县令,起兵讨之。夜刲鸡盟其仆曰:“我明日谒知县,汝密怀刃以从,我顾汝,即杀之。”仆佯许诺,至期三顾不发。归责其仆以背盟,仆曰:“平人尚不可杀,况知县乎?此何等事,而使我为之。”若水乃仗剑徒步如武兴,欲手刃曦,中道闻曦死,乃还。人皆笑其狂,而壮其志。

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时史弥远柄国久,若水对策极论其奸,请罢之,更命贤相,否则必为宗社忧。考官置之末甲。策语播行,都士争诵之。弥远怒,谕府尹使逆旅主人几其出入,将置之罪,或为之解,乃已。

理宗即位,应诏上封事曰: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

宁宗皇帝晏驾,济王当继大位者也,废黜不闻于先帝,过失不闻于天下。史弥远不利济王之立,夜矫先帝之命,弃逐济王,并杀皇孙,而奉迎陛下。曾未半年,济王竟不幸于湖州。揆以《春秋》之法,非弑乎?非篡乎?非攘夺乎?当悖逆之初,天下皆归罪弥远而不敢归过于陛下者,何也?天下皆知仓卒之间,非陛下所得知,亦谅陛下必无是心也,亦料陛下必能清表妖氛,以雪先帝、济王父子终天之愤。今逾年矣,而乾刚不决,威断不行,无以大慰天下之望。昔之信陛下之必无者,今或疑其有。昔之信陛下不知者,今或疑其知。陛下何以忍清明天日,而以此身受此污辱也?盖亦求明是心于天下,而俾有辞于千古乎?为陛下之计,莫若遵泰伯之至德,伯夷之清名,季子之高节,而后陛下之本心明于天下。此臣所谓行大义以弭大谤,策之上也。

自古人君之失大权,鲜有不自废立之际而尽失之。当其废立之间,威动天下。既立则眇视人主,是故强臣挟恩以陵上,小人怙强以无上,久则内外相为一体,为上者喑默以听其所为,日朘月削,殆有人臣之所不忍言者。威权一去,人主虽欲固其位,保其身,有不可得。宣缯、薛极,弥远之肺腑也;王愈,其耳目也;盛章、李知孝,其鹰犬也;冯榯,其爪牙也。弥远之欲行某事,害某人,则此数人者相与谋之,曷尝有陛下之意行乎其间哉?臣以为不除此数凶,陛下非惟不足以弭谤,亦未可以必安其位,然则陛下何惮久而不为哉?此臣所以谓收大权以定大位,策之次也。

次而不行,又有一焉,曰:除大奸然后可以弭大难。李全,一流民耳,寓食于我,兵非加多,土地非加广,*非特盛也。贾涉为帅,庸人耳,全不敢妄动,何也?名正而言顺也。自陛下即位,乃敢倔强,何也?彼有辞以用其众也。其意必曰:「济王,先皇帝之子也,而弥远放弑之。皇孙,先皇帝之孙也,而弥远戕害之。」其辞直,其势壮,是以沿淮数十万之师而不敢睥睨其锋。虽曰今暂无事,未也,安知其不一日羽檄飞驰,以济王为辞,以讨君侧之恶为名?弥远之徒,死有余罪,不可复惜,宗社生灵何辜焉?陛下今日而诛弥远之徒,则全无辞以用其众矣。上而不得,则思其次,次而不得,则思其下,悲夫!

制置司不敢为附驿,却还之。以格当改官,奏上,弥远取笔横抹之而罢。

嘉熙间,召为太学博士,当对,草奏数千言,略曰:「宁宗不豫,弥远急欲成其诈,此其心岂复愿先帝之生哉?先帝不得正其终,陛下不得正其始,臣请发冢斫棺,取其尸斩之,以谢在天之灵。往年臣尝上封事,请禅位近属,以洗不义之污,无路自达,今其书尚在,谨昧死以闻。」

将对前一日,假笔吏于所亲潘允恭,允恭素知若水好危言,谕笔吏使窃录之。允恭见之,惧并及祸,走告丞相乔行简,亦大骇。翼日早朝,奏出若水通判宁国府。退朝,召阁门舍人问曰:「今日有轮对官乎?」舍人以若水对,行简曰:「已得旨补外矣,可格班。」若水袖其书待庑下,舍人谕使去,若水怏怏而退。自知不为时所容,到官数月,以言罢,遂不复仕,隐太湖之洞庭山。

贾似道在京湖,闻其名,辟参军事。若水雅思其乡,乃起从其招,因西归蜀。居山中,有盗夜劫之,若水危坐不动,盗击其首,流血被面,亦不动,乃舍去。若水为学务躬行,耻为空言。削木为主,大书曰「自古以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位」,岁时祀之。有一子,膂力绝人,筑山砦,以兵捍卫乡井。砦破,举家遇害。

上一篇: 僧真宝

下一篇: 莫谦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