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
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因世居安定堡,故世称安定先生。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教育家,与孙复、石介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中文名:胡瑗
别名:安定先生
国籍:中国(北宋)
民族:汉族
祖籍: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
出生地:泰州海陵(如皋)
出生日期:993年
逝世日期:1059年
职业:理学家、大儒、教育家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创立理学“安定学派”为“宋初三先生”之一
代表作品:《松滋县学记》、《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等
墓地:浙江湖州胡瑗墓
1、简介
胡瑗
胡瑗(993~1059),中国北宋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今江苏泰州)人。原籍陕西安定堡,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称做安定书院。
20岁起北上泰山,同孙复(992~1057)、石介(1005~1045)一起读书,专心致志,各有成就。学者称做“三先生”,而以胡瑗的学生最盛。苦读十年后,胡瑗南归,私设讲坛,传授经学。从43岁起,先后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坚持教育工作20多年。44岁时,曾到开封参与更定雅乐。研究钟律,制成钟磬等乐器,一度充任秘书省校书郎。晚年曾任国子监直讲和主持太学。
2、生平
胡瑗雕像
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今陕西省子长县),祖父胡修已任泰州司寇参军,迁居泰州海陵。父亲胡讷官宁海军节度推官。胡瑗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幼年“家贫无以自给”,七岁能文,曾游学于山东泰山苦读十年,“食不甘味,宿不安枕”,每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与孙复、石介是同学。
景佑初年(1034年),教学于泰州城内华佗庙旁的经武祠(今江苏省泰州中学民营初中部内),景佑二年(1035年),受范仲淹之聘,任苏州郡学(今苏州中学)。精通儒家经学,以“圣贤自期许”,致力于维护儒家的纲常名教。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类,治事包括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又精于钟律,史载“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同较钟律,分造钟磬各一虡。以一黍之广为分,以制尺,律径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嘉佑元年(1056年),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学、管勾太学。四年,以太常博士官衔东归,赴杭州养病,送行人潮“百里不绝,时以为荣”。不久病故。
3、成就
王安石誉之为“天下豪杰魁”。“是时礼部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随才高下而修饰之。人遇之虽不识,皆知为先生弟子也。”。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河,对于王安石后来的熙宁变法,有决定性的影响,其弟子之众对于王安石是一股很大的牵制力量。熙宁二年宋神宗问:“胡瑗与王安石孰优?”胡瑗高弟刘彝答:“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时王安石方在场屋中,修进士业……”又说:“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
故乡创设安定书院(泰州中学校内)。1902年,其后人胡趾祥在杭州创办私立安定学堂,校名就取自胡瑗之号。
4、评价
胡瑗雕像
胡缓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想通过教育扭转当时浅薄浮化的社会风气,他想通过教育来安邦治国,这些愿望通过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实现了。
他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当时许多人的信任和爱戴。王安石称他为“天下豪杰魁”,确是名副其实。胡瑗的墓地处,昔为游览胜地。宋苏舜钦游何山诗中说:“今古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沦州”。
5、主要著作
著作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皆收入清初《四库全书》。与阮逸合著有《皇祜乐名记》3卷。其他著作有《尚书全解》28卷,《春秋要义》30卷,《中庸义》1卷,《乐府奏议》1卷,《皇枯乐府奏议》1卷,《学政条约》1卷,《武学规矩》1卷。
6、湖州胡瑗墓
胡瑗墓位于湖州市南郊7公里的道场乡青山坞胡峰基的幽谷处。墓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元中被毁,后复建,历代又重建。现墓里圆形,高约3米直径约5米,后侧有圈形回龙墙,墓道长约200米。墓碑书“安定文昭胡公之墓”8个人字,已断失。原置墓屋、祠祀均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