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

科普小知识2021-08-30 20:00:28
...

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源于《*的无知》的电影中长达14分钟的预告片,有一个名为巴西莱自编自导并被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愤怒与反感。2012年9月11日晚,班加西美国领馆外发生了大规模的反美*,领馆被袭事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2013年1月23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班加西袭击事件在国会作证。2013年11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若能够提供相关人士的情报,导致这些个人被绳之以法,将提供高达1000万美元的奖金。

名称: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

地点:美驻班加西领馆

时间:2012年9月11日

伤亡情况:1死多伤

相关影视作品:危机13小时

1、事件概述

2012年9月11日,正当美国人纪念“9•11”悲剧11周年之际,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遇袭身亡。这是33年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

2012年9月12日,美国作出了一系列应急反应,总统奥巴马誓言要把此事“追究到底”。

然而,9月11日起突发的反美浪潮正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蔓延,其可能产生的更深远后果才是从奥巴马到普通美国人要深思而警醒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1日表示,她担忧*世界的不满情绪可能继续蔓延至其他国家。她说,美国正与“全世界伙伴国家”合作,以“保护美外交人员和公民”。

2、事件起因

2012年,随着一部批评*与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的无知》上映,多个国家的*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发流血冲突。15日,多国的反美示威仍在继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美媒称反美浪潮已蔓延到中东非洲20余国家。这部影片起初传到网上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收视率几乎为零。但后来到9月份,在该预告片的阿拉伯语配音版本被上传到了YouTube的同一频道后,引来了上百万次计的复制和观看,引发了*世界的*。

3、事件进展


事件现场

国至今不明大使之死详情

史蒂文斯遇袭身亡,是自1979年以来美国驻外大使第一次死于武装袭击。9月12日,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对媒体公布了事件的详细过程。

美国驻利比亚东部大城市班加西的领事馆于当地时间9月11日晚10时遭重火力袭击。直到12日凌晨2时利比亚安全部队赶到控制局面,袭击共持续了4个小时之久。

随后,史蒂文斯被送进班加西的一家医院。当美国包机从首都的黎波里飞抵班加西时,史蒂文斯已经死亡。

史蒂文斯系在安全屋内吸入过多浓烟致死,当地民众曾将他送往医生处做心肺复苏但未挽回生命。

所有驻外机构高度警戒

事件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出动包机将班加西的所有外交人员撤回到的黎波里,再迅速撤到德国进行恢复和休养。

美国还撤出了驻的黎波里的部分外交人员,美国驻利大使馆人数保持在“紧急状况”水平。总统奥巴马已下令,提升美国驻全球使馆、领馆的安保强度,确保其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海军已向利比亚派出两艘战舰及5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负责保护外交人员。

事发"9•11"绝非偶然

大量媒体报道都把袭击事件与一部批评*先知*的美国影片引发班加西的*相联系。但美国一些相关专家并不认为袭击事件是示威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伊索贝尔•科尔曼对本报记者说,她不认为那部美国电影是引发袭击事件的根本原因。

首先,尽管不清楚是哪个组织或个人发动了这场袭击,美国也尚未把这场袭击定性为“恐怖袭击”,但据美国官员私下透露出来的信息,参与袭击的人员可能涉及一个名为“*法支持者”的*激进组织,甚至还有可能涉及“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

有美国官员透露,在“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9•11"袭击11周年之际,在班加西这座美国鼓动、支持利比亚人起事推翻卡扎菲的“革命摇篮”发生这一重大事件,绝非偶然。袭击者携带重武器,袭击长达4个多小时,一系列迹象都表明,这次袭击事件是“有预谋的”。

2012年9月12日奥巴马强硬表示,这起袭击事件是“无耻和令人震惊的”,美国将与利比亚*加强合作,抓捕制造袭击的凶手,“将此事件追究到底”。

中东各国爆发反美浪潮

以*美国侮辱*电影为导火索,在刚刚发生了“*革命”的许多阿拉伯国家,同时掀起了一股反美浪潮。

2012年,利比亚出事的同时,数千埃及民众9月11日晚在美国驻埃及使馆前示威。示威者聚集在开罗市中心的美国使馆前,高喊口号,一些人要求埃及*驱逐美国大使,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他们降下悬挂在美国使馆前的美国国旗并将其撕毁,然后升起一面黑色旗帜。有示威民众爬上使馆四周围墙。示威者甚至集体喊出“我们都是本•拉登”的口号。

2012年9月12日,反美*浪潮席卷中东*国家。愤怒的示威者在美国驻突尼斯使馆门前举行*。警方不得不发射催泪瓦斯驱散人群。在美国驻苏丹大使馆外,有数百人聚集进行反美*。在摩洛哥,数十名示威者焚烧美国国旗,并在卡萨布兰卡的美国领馆外高呼反美口号。


事件现场

“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反噬”

科尔曼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美国*2011年3月宣布支持当时的利比亚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在利比亚新*成立后,美国与利比亚关系不断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利比亚发生美国大使遇袭身亡事件,令许多人感到震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2日当天说,不少美国人都在问,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一个美国帮助解放的国家?在2011年发生“革命”的另一个中东大国埃及,美国同样也支持埃及民众示威运动,推翻了一直亲美的前总统穆巴拉克。如今,反美示威队伍冲击美国使馆,扯下了美国国旗。

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支持和引导“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反噬”,可能大幅改变美国对“阿拉伯之春”的态度。许多美国人担心,“*的中东国家”并不意味着是“对美友好的中东”。在“阿拉伯之春”前,埃及“*者”穆巴拉克曾经是美国的坚定盟友,在他统治下数十年,美国与埃及保持着非常稳定而友好的合作关系。科尔曼认为,这与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宗教矛盾有关。

另一位专家胡赛因说,阿拉伯世界总有一种思潮,认为美国在和*作战。正是这种思潮导致了“9•11”袭击事件。后来的伊拉克问题、关塔那摩*问题,以及这两年来在阿富汗美军焚烧《*》事件、虐尸事件等,都被*极端组织利用并放大,即使一些非暴力的人也相信,美国是在与*为敌。

也有美国人担心,在中东反美*风潮和利比亚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关系上,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倒退。

2013年11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若能够提供2012年对美国在利比亚班加西领馆恐怖袭击相关人士的情报,导致这些个人被绳之以法,将提供高达1000万美元的奖金。

4、事件影响

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害5天之后,16日,美国驻埃及大使馆前的示威场面仍“如同战场”一般。这场反美潮“规模空前”地涌至世界30多个国家,并正点燃*对整个西方的仇恨。曾以重设与*世界关系的“开罗演讲”赚足眼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被媒体嘲笑“在大选季瞬间陷入最大外交危机”。

与此同时,困惑的美国政客开始争论,是否停止对中东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援助。美国“观察家”网站抱怨,美国现在的中东外交政策证明,敌人的敌人是酒肉朋友。

而埃及解放广场上的示威民众也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会一面送钱,一面又侮辱他们的先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今天不是*第一次指责西方,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对《纽约时报》说,在可以预见乃至更远的未来,中东将带给美国各种困难抉择以及挫败感。

5、责任争议


希拉里·克林顿

2013年1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分别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和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就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袭事件作证。这是她卸任国务卿前最后一次在国会露面。

希拉里•克林顿在作证时重申,她对于美国国务院未能为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提供足够安保承担责任。但她接着辩护说,她在安保不足的问题上没有过错,因为独立委员会在袭击后作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需要对未能提供足够安保负责的仅限于助理国务卿及以下的国务院官员。希拉里•克林顿说,有关增加安保的要求不由国务卿直接处理。

共和党参*兰德•保罗对此予以严厉指责。他说:“如果当时我是总统,如果我发现你没有读发自班加西的外交电报,没有读发自史蒂文斯大使的电报,我会把你解职。”他说:“我认为,不了解增加安保的要求让这些人丧了命。”

美众院班加西事件报告出炉

美国众议院班加西事件特别委员会于2016年6月28日公布了一份长逾800页的班加西事件调查报告,指责美国*尤其是军方在驻班加西领馆遇袭案中反应迟缓、安保松懈,未能阻止悲剧发生,但没有明确指出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事件中有任何新的过失,外界普遍认为报告难以撼动目前希拉里对阵共和党“假定提名人”特朗普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