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简称三国干涉)之事件,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明治*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1、事件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德、法3国要求日本将其通过《马关条约》夺得的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华甲午战争,次年4月,中国战败,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一项条款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但是,这样势必破坏其他列强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于是俄国向德法两国提议共同干涉远东事件。
德国乐于将俄国的注意力引向远东,以削弱法俄联盟对德国的威胁,同时乘机在中国山东发展德国*,因此赞成俄国的提议。法国为了避免孤立和防止俄德接近,也支持俄国有关联合干涉的建议。
1895年4月23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后第6天),俄德法3国驻日公使分别照会日本*,建议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理由是:日本占有辽东半岛,则朝鲜独立将有名无实;妨碍欧洲各国商业上的利益;直接威胁清帝国首都;给东亚的和平带来妨碍。面对俄德法3国以武力为后盾的干涉,日本御前会议确定:“同第三国的友好关系无论如何也不宜破坏,制造新敌国决非上策”。此后,日本*曾企图利用英、美、意3国协商来对付3国干涉,未获成功,最后于5月4日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但是,中国须增加对日赔款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此后,俄、法、德以清*恩人自居,争相索取铁路、矿产等特权,并强行租借军港,划分*范围。沙俄更乘机扩大在东北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门户开放政策
又称海约翰政策。19世纪末美国*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首先提出的对华政策。
列强反应:
1、俄国:
俄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早已对远东地区保有领土需求,先后占领原属清朝的外东北、夺得库页岛,更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企图在满洲与朝鲜建立*范围,夺取极具战略价值的不冻港。
因此,俄国与日本之争端势在难免。签署《马关条约》时,俄国曾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占东北,然则日本要求清*割让辽东,令俄国有感利益受损。俄军甚至打算远赴东亚,不惜以战争解决问题。
2、德国:
中日开战初期,德国反应冷淡。
但后来德皇威廉二世眼见日本快将打败清军,有感德国应该染指东亚。早前俄国与法国在1892年结成俄法联盟,令德国在欧洲之地位动摇。因此威廉二世尝试以干预中日议和,换取俄国支持其在东亚的扩张。
3、法国:
基于俄法联盟,德国拉拢俄国后,法国同样想在东亚取得更多利益。得到印度*后,法国开始觊觎*,因此支持与两国一起干涉条约之签订。
4、英国与美国:
俄国与德国尝试拉拢英国,但英国认为马关条约对己有利,因为它规定中国开放更多条约港。而且,日本在华得到利益,可以阻挡俄国向南扩张。因此,英国在最后关头拒绝加入“干涉集团”。另一方面,日本也想寻求英美的帮助,召开国际会议解决辽东问题。但英美不敢得失任何一方,又恐怕日本或三国在华之*坐大,因此双双宣告中立。
5、日本:
日本仍然尽努力保住在条约所得。4月30日,日本提出只占领旅顺与大连两海港,加上一些赔款。但三国依然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日本虽然战胜中国,但是中国的北洋水师也使日本海军损失不少。它希望英国会提供支持,但英国也只是建议日本接受三国的“劝谕”。在如此的外交压力之下,加上签署条约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是主和派,日本惟有在5月5日宣布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
10月19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11月16日,清廷赎回了辽东。
劝告内容
4月23日,三国*向日本*发出以下通知:
“今*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
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
3、事件结果
三国干涉还辽
1896年,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同清*签署中俄密约。后来,密约泄露,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范围、租界与租借地。俄国在1898年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德国则强占胶州湾。三国在事件中各怀鬼胎,反映了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紧张的欧洲国际关系。同时,事件也开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端。
日本是刚刚崛起的新帝国,却遭到如此的外交屈辱。因此,日本一直怀恨在心,谋求“卧薪尝胆”,大力鼓吹发展军事工业,期待报仇之机。1904年,日本重整旗鼓,偷袭俄国在旅顺的海军,引起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机派兵侵占胶州湾。其实,与三国集团相比,日本也未尝不是帝国主义的国家。三国干预仅仅是帝国主义引起的典型纷争。清*虽然代表中国签署和约,却在上述事件中毫无发言权,默默让马关条约之条款剥削中国。事件激起中国知识分子对国情的反思,开启百日维新之先声。
实质
日俄瓜分中国东北矛盾的激化。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背景:
①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
③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范围”。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2)目的:
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②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③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国的目的。
(3)结果:
①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降。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②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
③“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的“*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上一篇:三武一宗灭佛
下一篇: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