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国
鼓国,历史上有两个鼓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鼓子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另一个鼓国为周代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位于晋州市境内,公元前527年为晋国所灭。鼓国,古国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鼓子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鼓国国境即今河北晋县(一说藁城市)。一说鼓国,春秋时期位于晋州市境内,公元前527年为晋所灭。
1、起源
鼓国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鼓子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鼓国的族姓,有白狄说,姬姓说,祁姓等。
【起源】
白狄族的一支在毋极(今河北无极)建立了鼓国,子爵,称鼓子,史书记载其为“春秋鼓国,白狄别种。”
鼓国国境即今河北晋县(一说藁城市)。一说鼓国,春秋时期位于晋州市境内,前527年为晋所灭。
鼓国也是春秋时期今石家庄地区的主要方国之一。最早出现于史籍是《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称:“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
2、历史源流
古国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鼓子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国境即今河北晋县(一说藁城市)。公元前527年为晋所灭。
鼓国也是春秋时期今石家庄地区的主要方国之一。最早出现于史籍是《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称:“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关于其族姓和都城所在,杜预注称“鼓,白狄之别,巨鹿下曲阳县有鼓聚。”《元和郡县图志》卷17河北道恒州鼓城县条说:“本春秋时期鼓子国,盖白狄别种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夷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认为春秋鼓国都为“今直隶晋县治。”杨伯峻认为:“鼓,国名,姬姓,白狄之别种,时属鲜虞。国境即今河北晋县。”《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认为鼓聚是鼓国都城,故地在今晋州市西。杜预所说的巨鹿下曲阳县,《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河北道恒州鼓城县,即今河北晋州市,可见上书数家都认为鼓国之都在今晋州市或晋州市之西。但也有不同意见,田卫平《对中山国都顾城的历史考察》一文则认为鼓国都城在藁城市一带。(位于晋州市之西)至于鼓国的族姓,有白狄说,姬姓说,祁姓等。
公元前527年是鼓国首次见于史籍的时间,也是鼓国即将面临为晋灭亡的时刻。不过鼓国的灭亡先后有两次:一次就是这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另一次就是在6年之后。对鼓国的第一次被灭,《春秋》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只说“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左传》记载较详,大致过程是晋将荀吴包围鼓国之后,鼓国有人提出投降,荀吴不同意,怕助长自己部下轻易投降的风气,并将出城投降的鼓人交还鼓国处置,让鼓人修缮城防。围鼓三月之后,鼓人又请降,荀吴再度拒降,认为对方“犹有食色,姑修而城”。直至鼓国“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鼓国之君鸢为晋军所俘。
破鼓之后,晋国对鼓国故地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统治措施,大概是为了安抚鼓氏遗民,不使其逃散归鲜虞氏,下令鼓人各复其所,不久又放归鸢回鼓。但鼓人并没有因晋国的安抚而放弃反抗,公元前521年,鸢又率鼓人叛晋,复附鲜虞氏。次年,晋国急遣荀吴率晋军由邯郸、广平北上镇压鼓氏之叛。荀吴命军士乔装买粮商人,在昔阳城(鼓氏都邑所在地)止息,乘鼓人不备,攻入鼓都,再俘鸢及其亲从,鼓氏灭亡。这时鼓国的第二次被灭。随后,晋国命大夫涉佗镇守鼓地,鼓地纳入晋国的版图。
3、灭亡
公元前527年是鼓国首次见于史籍的时间,也是鼓国即将面临为晋灭亡的时刻。不过鼓国的灭亡先后有两次:一次就是这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另一次就是在6年之后。对鼓国的第一次被灭,《春秋》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只说“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左传》记载较详,大致过程是晋将荀吴包围鼓国之后,鼓国有人提出投降,荀吴不同意,怕助长自己部下轻易投降的风气,并将出城投降的鼓人交还鼓国处置,让鼓人修缮城防。围鼓三月之后,鼓人又请降,荀吴再度拒降,认为对方“犹有食色,姑修而城”。直至鼓国“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鼓国之君鸢为晋军所俘。
破鼓之后,晋国对鼓国故地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统治措施,大概是为了安抚鼓氏遗民,不使其逃散归鲜虞氏,下令鼓人各复其所,不久又放归鸢回鼓。但鼓人并没有因晋国的安抚而放弃反抗,公元前521年,鸢又率鼓人叛晋,复附鲜虞氏。次年,晋国急遣荀吴率晋军由邯郸、广平北上镇压鼓氏之叛。荀吴命军士乔装买粮商人,在昔阳城(鼓氏都邑所在地)止息,乘鼓人不备,攻入鼓都,再俘鸢及其亲从,鼓氏灭亡。这时鼓国的第二次被灭。随后,晋国命大夫涉佗镇守鼓地,鼓地纳入晋国的版图。
《左传·昭公十五年》:“晋、荀、吴率师伐鲜虞,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
《国语·晋语九》:“
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来。”韦昭注:“苑支,鼓子鸢鞮也。”
4、都城
鼓:河北晋州一带。
关于其族姓和都城所在,杜预注称“鼓,白狄之别,巨鹿下曲阳县有鼓聚。”《元和郡县图志》卷17河北道恒州鼓城县条说:“本春秋时期鼓子国,盖白狄别种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夷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认为春秋鼓国都为“今直隶晋县治。”杨伯峻认为:“鼓,国名,姬姓,白狄之别种,时属鲜虞。国境即今河北晋县。”《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认为鼓聚是鼓国都城,故地在今晋州市西。杜预所说的巨鹿下曲阳县,《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河北道恒州鼓城县,即今河北晋州市,可见上书数家都认为鼓国之都在今晋州市或晋州市之西。但也有不同意见,田卫平《对中山国都顾城的历史考察》一文则认为鼓国都城在藁城市一带。(位于晋州市之西)至于鼓国的族姓,有白狄说,姬姓说,祁姓等。关于其族姓和都城所在,杜预注称“鼓,白狄之别,巨鹿下曲阳县有鼓聚。”《元和郡县图志》卷17河北道恒州鼓城县条说:“本春秋时期鼓子国,盖白狄别种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春秋时夷国,祁姓,子爵,白狄之别种。”认为春秋鼓国都为“今直隶晋县治。”杨伯峻认为:“鼓,国名,姬姓,白狄之别种,时属鲜虞。国境即今河北晋县。”《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认为鼓聚是鼓国都城,故地在今晋州市西。杜预所说的巨鹿下曲阳县,《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河北道恒州鼓城县,即今河北晋州市,可见上书数家都认为鼓国之都在今晋州市或晋州市之西。但也有不同意见,田卫平《对中山国都顾城的历史考察》一文则认为鼓国都城在藁城市一带。(位于晋州市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