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称温网)是一项历史悠久和最具声望的世界性网球赛事,由全英俱乐部和英国草地网球协会于1877年创办,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通常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初定期举行。
1、赛事简介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Championships,或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锦标赛通常举办于6月或7月,是每年度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排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之后,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前。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
2、时间
通常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初定期举行。(与每年5、6月的法网为背靠背比赛)
3、命名
温网的“传统”,它有一个和其他三大满贯完全不同的特制,那就是它没有用国家来命名,甚至连伦敦都没沾上边。一个以小城市来冠名的比赛,何以在百年网坛上屹立不倒?
当然,传统往往是一种标志。这也是温网能火爆到现在的最大原因。当我们回看以往的温网赛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古典的东西是那么的惟美,总是以如此深刻的姿态印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记。“传统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是对温网最经典的概况。
4、赛事历史
全英俱乐部是一个私人俱乐部,成立于1868年,最初是作为全英门球俱乐部,最初的场地位于Worple路附近。1875年,由MajorWalterCloptonWingfield设计的一个一年一次的游戏——草地网球,被允许加入俱乐部活动。在1877年春天,该俱乐部改名称为: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并举行了第一个草地网球锦标赛——温网。
温网于1877年首次于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AllEnglandLawnTennisandCroquetClub)管理之下在温布尔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块场地举行。当时仅有男子单打比赛,当时由SpencerGore赢得冠军。到了1884年,全英俱乐部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在1913年加入。锦标赛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场地。如同其他3项“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在1968年网球公开时代到来之前,只对*的业余选手开放。英国人对锦标赛甚为骄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闷和幽默的来源:英国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FredPerry)之后再未获得过单打冠军;而最近一次英国女子单打冠军则是在1977年的弗吉尼亚·韦德(VirginiaWade)。
5、球场
主要球场
叫做“中心球场”(Centre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中心球场可容纳观众15800人,1号球场则可容纳观众11400人,2号球场能容纳观众4000人,3号球场可以容纳2000人。
由于比赛时间适逢伦敦雨季,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已于2009年完工。一号球场在1997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穆雷(曾经叫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但是遗憾的是,1936年之来,英国的男子球员再没有举起过冠军奖杯。
二号球场
拥有“冠军坟墓”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种子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Henman)拉下水。2011年新的可以容纳2000人的3号球场建在了这座老2号球场之上。
6、奖杯
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一座18英寸高的镀金奖杯——“挑战者杯”。
女子单打的奖品一个为直径约19英寸的银盘,通常被称作“RosewaterDish”或“VenusRosewaterDish”,中文通译“玫瑰露水盘”。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奖品。
7、传统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而参赛的选手须穿着“白色”的球衣,是四大满贯赛中唯一有规定球员衣着颜色的。此外,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比分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比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第一个星期举行,历时星期。从传统上讲,赛事中的周日无比赛。但历史上有3次周日(最近一次为2004年),因天雨而*举行比赛。第一周内举行早期赛事,而第二周则举行“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温网和法网的男子冠军奖金比女子较多;而在美网和澳网中,男女奖金则是相同的。但从2007年开始,男女单打实行同工同酬,当年女单冠军大威廉姆斯与男单冠军费德勒获得了相同数量的奖金。
对于比赛观众,草莓配奶油是他们在观看比赛期间的传统零食。此外,对于观众着装规定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比赛时男性观众依然不能穿着短裤,女性则不能戴帽子,因为这样可能阻碍后排观众的视线。
英国郁郁葱葱的草地是近代网球的发源地,120多岁的温布尔顿公开赛在四大满贯中历史最悠久。温网的历史让她特别有厚重感,不过其他网球赛事比,温网的特色非常明显,这在很多人看来甚至是非常怪。
8、雨
正如费德勒所说的“下雨已成为温网的一部分”,雨中的温网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温网121年的历史上,曾经有30个比赛日因为下雨一场也打不成。1922年,温网开始在教堂路的女王俱乐部举行,此后有16届比赛在两周内未能完赛,只好拖延到第3周。
如果在温布尔登公开赛中下几场雨,没人会觉得新鲜,但要是哪届温布尔登没下雨,人们倒要感到奇怪了,因为6月原本就是伦敦的雨季。
9、另类动物观众
多年来,温布尔登*球场吸引了松鼠、鸽子和老鼠等一群群动物的光临,这些“不速之客”们不受欢迎的入侵曾使很多紧张的比赛*中断。
动物入侵的问题在1999年达到极致。在两名德国选手博里斯·贝克尔和尼古拉斯·基弗的比赛中,鸽子两次从正面看台的顶棚俯冲下来"轰炸"球场。
1949年,*球场的球童们不得不将一只松鼠逐出赛场,而选手们只好坐等"警报解除"。1982年,帕姆·史莱弗曾有过一次在比赛中与一大群蜜蜂斗争的经历。其中一只蜜蜂在她的对手凯西·里纳尔蒂的胳膊上蜇了一下,史莱弗十分有风度的走了过去为凯西拔掉了刺。1989年,约翰·麦肯罗和史蒂芬·埃德博格正全神贯注的打半决赛时,被两只突然入侵的麻雀打断。
10、“几乎全白”的网球服
温网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的规定:一律要求球员穿着白色网球服以表示对英国王室的尊重。
温网组委会要求选手必须身穿“几乎全白”的传统运动服,这曾经让很多前卫青年非常反感。前金满贯得主阿加西就曾抵制过这一规定,但当他捧起温网冠军时,他仍然乖乖地穿上了白色运动服。
11、零广告
和法网美网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同,除了几大主要赞助商外,温网的主赛场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的,撇开它屋檐底下那些日渐先进的科技产品不谈,从外观来看,这里几乎和一百多年前的温布尔登一模一样。
在英国人看来,打真正的网球就是真正的纯白,不需要参杂任何的装饰,不需要加入商业的推动,不需要广告牌。
12、温网之最
历史上耗时最长的男单赛事,在2010年温网首轮美国人伊斯内尔对阵法国人马胡特的比赛中产生,历经三天鏖战,耗时11小时5分钟,23号种子伊斯内尔最终在自己的第5个赛点上赢下比赛,最终比分为6-4,3-6,6-7(7),7-6(3),70-68,这场比赛成为温网历史之最的同时,也成为网球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比赛。
13、历届战绩
单打冠军
年份 | 男单冠军 | 女单冠军 |
---|---|---|
2013 | 穆雷(英国) | 巴托丽(法国) |
2012 | 费德勒(瑞士) |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
2011 | 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 科维托娃(捷克) |
2010 | 纳达尔(西班牙) |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
2009 | 费德勒(瑞士) |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
2008 | 纳达尔(西班牙) |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
2007 | 费德勒(瑞士) |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
2006 | 费德勒(瑞士) | 毛瑞斯莫(法国) |
2005 | 费德勒(瑞士) |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
2004 | 费德勒(瑞士) | 莎拉波娃(俄罗斯) |
2003 | 费德勒(瑞士) |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
2002 | 休伊特(澳大利亚) |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
2001 |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
2000 | 桑普拉斯(美国) |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
1999 | 桑普拉斯(美国) | 达文波特(美国) |
1998 | 桑普拉斯(美国) | 诺沃特娜(捷克) |
1997 | 桑普拉斯(美国) | 辛吉斯(瑞士) |
1996 | 克拉吉塞克(荷兰) | 格拉芙(德国) |
1995 | 桑普拉斯(美国) | 格拉芙(德国) |
1994 | 桑普拉斯(美国) | 马丁内兹(西班牙) |
1993 | 桑普拉斯(美国) | 格拉芙(德国) |
1992 | 阿加西(美国) | 格拉芙(德国) |
1991 | 史蒂希(德国) | 格拉芙(德国) |
1990 | 埃德伯格(瑞典)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9 | 贝克尔(德国) | 格拉芙(德国) |
1988 | 埃德伯格(瑞典) | 格拉芙(德国) |
1987 | 卡什(澳大利亚)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6 | 贝克尔(德国)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5 | 贝克尔(德国)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4 | 麦肯罗(美国)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3 | 麦肯罗(美国)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2 | 康诺斯(美国)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81 | 麦肯罗(美国) |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
1980 | 比约博格(瑞典) | 古拉贡(澳大利亚) |
1979 | 比约博格(瑞典)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78 | 比约博格(瑞典) |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
1977 | 比约博格(瑞典) | 维德(英国) |
1976 | 比约博格(瑞典) |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
1975 | 阿瑟·阿什(美国) | 比利·简·金(美国) |
1974 | 康诺斯(美国) |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
1973 | 科德斯(捷克斯洛伐克) | 比利·简·金(美国) |
1972 | 史密斯(美国) | 比利·简·金(美国) |
1971 | 纽康比(澳大利亚) | 古拉贡(澳大利亚) |
1970 | 纽康比(澳大利亚) |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
1969 | 拉沃尔(澳大利亚) | 琼斯(英国) |
1968 | 拉沃尔(澳大利亚) | 比利·简·金(美国) |
双打冠军
年份 | 男双冠军 | 女双冠军 | 混双冠军 |
---|---|---|---|
2013年 |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 彭帅/谢淑薇 | 梅拉德诺维奇/内斯特 |
2012年 | 马雷/尼尔森 |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 迈克·布莱恩/雷蒙德 |
2011年 |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 佩斯克/斯莱伯尼克 | 梅尔泽/贝内索娃 |
2010年 | 梅尔泽/佩特斯奇纳尔 | 舍夫多娃/金久慈 | 佩斯/布莱克 |
2009年 | 内斯特/泽蒙季奇 |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 诺尔斯/格罗恩菲尔德 |
2008年 | 丹尼尔·内斯特/内纳德·齐莫尼奇 |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 鲍勃·布赖恩/斯托瑟 |
2007年 | 阿诺·克莱芒/米夏埃尔·洛德拉 |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 耶莱娜·扬科维奇/杰米·默里 |
2006年 | 鲍勃·布赖恩/迈克·布莱恩 | 晏紫/郑洁 | 安迪·拉姆/韦拉·兹沃娜列娃 |
2005年 | 胡斯/姆迪 | 卡拉·布莱克/胡贝尔 | 皮尔斯/布帕蒂 |
2004年 |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 卡拉·布莱克/斯塔布斯 | 卡拉·布莱克/维尼·布莱克 |
2003年 |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 克里斯特尔斯/杉山爱 | 帕伊斯/纳芙拉蒂诺娃 |
2002年 |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 林克霍芙采娃/布帕蒂 |
2001年 | 多纳德·约翰松/帕尔莫 | 雷蒙德/斯塔布斯 | 汉图切娃/弗雷德尔 |
2000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福德 | 小威廉姆斯/大威廉姆斯 | 金波利/约翰松 |
1999年 | 布帕什/帕斯 | 达文波特/莫拉莉 | 帕斯/罗曼德 |
1998年 | 哈修斯/艾汀格 | 辛吉斯/诺沃特娜 | 米里亚/塞.威廉姆斯 |
1997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 苏克/苏克娃 |
1996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 苏克娃/辛吉斯 | 苏克/苏克娃 |
1995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 斯范尼克/桑切斯 | 斯塔克/纳芙娜蒂诺娃 |
1994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 伍德布里奇/苏克娃 |
1993年 |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 伍德弗德/纳芙娜蒂诺娃 |
1992年 | 米艾尔/斯特奇 | 费尔南德兹/兹维列娃 | 苏克/尼尔兰德 |
1991年 |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 斯范尼克/兹维列娃 | 弗塔奇格兰德/斯米尔 |
1990年 | 里奇/波夫 | 诺沃特娜/苏克娃 | 里奇/格里森 |
1989年 | 弗勒兹格兰德/乔里德 | 格拉夫/斯巴塔尼 | 波弗/诺沃特娜 |
1988年 | 弗朗奇/斯格斯 | 考德·凯斯尔/苏克娃 | 斯特维特/格里森 |
1987年 | 弗朗奇/斯格斯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贝特斯/杜尔 |
1986年 | 奈斯特姆/维德尔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弗朗奇/乔丹 |
1985年 | 古斯塔德/特瑞斯 | 乔丹/斯米尔 | 米奈姆/纳芙娜蒂诺娃 |
1984年 | 费勒穆林/米艾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罗德/特贝尔 |
1983年 | 费勒穆林/米艾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罗德/特贝尔 |
1982年 | 玛迈拉/米内尔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克伦/史密斯 |
1981年 | 费勒穆林/米艾 | 纳芙娜蒂诺娃/雪弗 | 米克米兰/斯多芬 |
1980年 | 玛迈拉/米内尔 | 乔丹/史密斯 | 杰.奥斯汀/塔.奥斯汀 |
1979年 | 费勒穆林/米艾 | 金/纳芙娜蒂诺娃 | 哈维特/斯蒂文森 |
1978年 | 哈维特/米尼兰 | 瑞德/特贝尔 | 米克米兰/斯多芬 |
1977年 | 凯斯/玛斯特 | 凯勒/鲁希 | 哈维特/斯蒂文森 |
1976年 | 高雷特斯/罗曼而斯 | 埃弗特/纳芙娜蒂诺娃 | 罗奇/杜尔 |
1975年 | 高雷特斯/美亚 | 克莫拉/苏娃姆斯特 | 罗尔森/考特 |
1974年 | 纽克博/里奇 | 高兰格/米奇尔 | 戴维森/金 |
1973年 | 克那斯/奈斯特 | 卡斯特斯/金 | 戴维森/金 |
1972年 | 史密斯/范 | 金/斯多弗 | 奈特斯/卡斯尔斯 |
1971年 | 艾莫森/勒弗 | 卡斯特斯/金 | 戴维森/金 |
1970年 | 纽克博/里奇 | 卡斯特斯/金 | 奈特斯/卡斯尔斯 |
1969年 | 纽克博/里奇 | 肯特/特格特 | 斯托尔/琼斯 |
1968年 | 纽克博/里奇 | 卡斯特斯/金 | 费尔奇/考特 |
14、中国战绩
2006年我国选手郑洁、晏紫夺得女双冠军。
2006年我国选手李娜闯进温网女单八强。
2007年我国选手郑洁闯进温网女单四强。
2010年我国选手李娜再次闯进温网女单八强。
2013年我国选手李娜第三次闯进温网女单八强。
2013年我国选手彭帅与中华台北选手谢淑薇夺得温网女双冠军。
上一篇: 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
下一篇: 美国网球公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