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永春县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1-10-26 23:47:09
...

永春县博物馆于1990年7月成立,馆址设在县文庙内,面积2000平方米。县博物馆现有馆藏全县历次收集的文物,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25件。于大成殿设文物展厅。1995年被列为县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文名:永春县博物馆

成立时间:1990年7月

位于: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

主要工作:对永春境内的文物点进行保护

1、简介

永春县博物馆1990年7月成立,由施美龙同志担任馆长。2003年1月起,由曾汉祥同志担任馆长,办公地点设在永春文庙。2007年,经报省文物局同意,县*拨款在原址复建“仰高楼”、“启圣祠”,辟为陈列展厅。

2、主要工作


永春县博物馆

永春县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对永春境内的文物点进行保护、修缮和科学研究。永春县人民*先后于1982、1986、1991、2002年公布了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其中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东关桥(1991年)、魁星西方三圣摩崖石刻(2001年)、永春文庙(2005年)、巽来庄(2005年)、余光中旧居—新坂堂(2009年)。

3、展馆介绍


永春县博物馆

永春博物馆设立了办公室、保卫科、业务部三个部室。馆内藏品的来源主要通过野外采集、部门移交、有偿购买、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得。藏品以各历史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铜器、漆木器、雕刻、文献、族谱、碑刻、墓志铭为主,共收藏各类文物756件,其中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95件,其他未定级文物451件。

固定陈列

永春县历代墓葬出土文物展览”。该县境内的地下藏有大量的墓葬和文物,迄今为止,出土有东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代的墓葬十余座,出土了比较完整,比较有特色的随葬品126件。

1、金峰山南朝墓

金峰山南朝墓位于五里街镇华岩金峰山南麓,现崇贤中学校园内,1988年初,时职校扩建教学楼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墓坐北朝南,曾受过破坏,墓体已不完整,从残存墓穴分析,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分甬通和墓室,尸骨及棺木已腐烂无存,出土的墓砖砖脊有“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正书铭文,还有钱纹、鱼纹等纹饰,出土的随葬品已不完整,主要是青瓷器,有两系盘口壶、缶本、莲瓣碗、盏等。

2、东关山五代墓

1979年2月,永春县皮塑厂拓建厂房,在挖土方时掘到一座砖墓,由时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永春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墓位于石鼓镇石鼓村皮塑厂内,为单室券顶砖室墓,长3.9米,宽1.4米,高1.4米,平面呈长方形,墓室用长条砖直铺交错叠砌。后壁有一龛,呈“凸”字形,内置一灯盏,棺床中间有三个腰坑,放置镇墓兽,其余随葬品均置于棺床四周、棺柩和尸骨已腐朽无遗,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俑和生活用品。陶俑有三式:即文官俑、武士俑、侍卫俑,分别以三个为伍,对称排列。该墓是我县出土墓葬中品位最高的墓葬之一,也是我省目前出土的五代时期最完整的墓葬。

3、留安山南朝墓


永春县博物馆

1989年12月,中外合资大阳瓷业有限公司扩建厂房,挖土时掘到一座砖室墓,被当地的农民挖开,抢走了墓内的随葬品,经*、安全、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追回全部随葬品。墓位于桃城镇留安双鱼山南面山脚下,坐北朝南,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分甬道和墓室,棺木、尸骨已腐烂无存,出土的墓砖砖脊上有钱纹、风纹、团花等纹饰;随葬品多为青瓷器、有两系盘口壶、两系有流水罐、四管插器、薰炉、托杯、陶灶等。

4、永八中唐墓

1984年4月,永春第八中学在扩建教学大楼平整土地时,发现两座砖室墓,经省文化厅批准,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永春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发掘和清理。墓葬位于东平镇霞林村永八中校园内,两墓平行排列,相距3.5米,坐北朝南偏东40°,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一号墓面积为7.2平方米,二号墓面积为3.6平方米,墓室前部及甬道均放置随葬品,后部为棺床,一号墓出土的墓砖砖脊上有“上元三年”反书铭文、二号墓却是正书“上元三年”纪年铭文,还有模印钱纹、风纹、团花、焦叶、十字等纹饰。墓内的葬具和尸骨均已腐朽无存,出土的随葬品主要以青瓷为主,有五盅盘、陶灶、罐、插器、虎子等。一号墓随葬品有“虎子”墓主为男性,二号墓随葬的有铜头钗残件为女性。

4、珍贵藏品


永春县博物馆

永春县博物馆迄今为止共有藏品数756件,以其中的10件国家二级文物最为珍贵。

1、清德化窑青花山水人物纹三足炉。(清代)

敞口,折沿,短颈,鼓腹,三乳足,平底。胎白质坚,施乳白釉,釉色莹润,釉白微泛青,内外底露胎,露胎处可见火石红。青花纹饰层次分明,颈部饰青花点状纹和莲瓣纹,腹部饰山水人物纹,纹饰主题为村居图,描述乡村晨出暮归的情景,图案由三组山石、树木、小桥、流水、人家组成,表现一农夫晨出时携带工具昂首过桥,傍晚时弯背而归,夜幕降临时摇扇纳凉的生活情景。

2、五代陶侍立俑(三件)

该陶俑呈站立状,头戴幞头帽,双眼下含,大高鼻,大宽嘴,双唇内敛,双耳呈三角形内凹,脸部丰满。身着侍服,左手曲臂置于腰间,右手曲臂置于胸前,拳眼均有一小孔,作持物状。腹部外凸,腰系腰带,足蹬靴脚尖外露。背为平面。通体为高岭土捏塑而成,实心,呈淡灰白色。该俑憨态可掬,神态肃静,衣着线条流畅、飘逸。

3、五代陶文官立俑(三件)

该俑呈站立状,头戴进贤帽,帽沿有一弦圈,两侧各一小孔。双眼下含,大高鼻,大宽嘴,厚唇,脸部丰满。身着宽衲长袍,双手曲臂抱拳于胸前,拳眼处挖一小孔,呈持奏板状,双足蹬靴。背为平面。通体为高岭土捏塑而成,实心,呈淡灰白色。该俑神态庄重肃穆,衣着线条流畅、飘逸。

4、五代陶武士立俑(三件)

该佣为武士俑立像,头戴盔,头顶有一小穿孔,大眼,高鼻,大宽嘴,厚唇,脸部丰满。身着盔甲,胸部隆起,凸腹,双手似持兵器置于腰间,双足蹬靴。背为平面。陶质泥塑,实心,通体为高岭土质地,呈淡灰白色。该俑威武雄壮,盔甲庄严大方,格式规整,整体线条流畅。

5、参观信息

1、地址: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文庙内)

2、交通路线:永春县人民*左侧

3、开放时间:8:30~17:30

4、休息时间:星期六、日

5、免费开放: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