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萧纲

科普小知识2022-05-25 23:15:10
...

萧纲(503年―551年),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萧纲因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1、基本资料

本名:萧纲

字号:字世缵

出生时间:503年

去世时间:551年

在位时间:公元549年登基(在位3年)

年号:大宝

谥号:梁简文帝

陵寝:庄陵

朝代:梁国

庙号:梁太宗

2、生平经历


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同母弟弟。天监二年(503)十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显阳殿。五年,封为晋安王。普通四年(523),多次升迁而任都督、雍州刺史。中大通三年(531),被征入朝,还没到达,而昭明太子对身边的人说:“我梦见和晋安王下棋乱了章法,我就把班剑给了他,王回来的时候,一定会有这一变化的吧。”四月,昭明太子逝世。五月二十七日,立晋安王为皇太子。七月初七,在殿前册封。因为正在修缮东宫,暂时住在东府。四年九月,迁回东宫。

太清三年(549),宫城陷落,太子坐在永福省会见侯景,神色自若,毫不惧怕。五月初二,武帝逝世。二十七日,太子即皇帝位,实行大赦。二十九日,追尊穆贵妃为皇太后,追谥妃子王氏为简皇后。六月初二,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司空。初三,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初八,立当阳公萧大心为寻阳郡王,石城公萧大款为江夏郡王,宁国公萧大临为南海郡王,临城公萧大连为南郡王,西丰公萧大春为安陆郡王,新淦公萧大成为山阳郡王,临湘公萧大封为宜都郡王,高唐公萧大庄为新兴郡王。

秋季的七月初一,广州刺史元景仲阴谋策应侯景,西江督护陈霸先攻击他,元景仲自杀。陈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萧勃为刺史。十七日,任命司空南康王萧会理兼尚书令。本月,九江出现大饥荒,人们互相吃掉的有十分之四五。八月二十日,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萧藻逝世。二十三日,侯景假传圣旨:“仪同三司职位等同于正公,从现在起都不加将军,作为确定的准则。”

冬季的十月二十五日,发生地震。本月,百济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看见城市寺院荒芜,在宫门前痛哭。

大宝元年(550)春季的正月初一,实行大赦,改换年号。初七,天上降落黄沙。初九,西魏攻克安陆,捉住了司州刺史柳仲礼,完全占据了汉水以东的地方。十六日,月亮在白天出现在东方。二十三日,前江都令祖皓在广陵发起义军。二月初三,侯景攻下广陵,祖皓被害。二十五日,任命尚书仆射王克为左仆射。二十六日,侯景逼迫皇帝视察西州。

夏季的五月初八,东魏的静帝让位给齐。二十二日,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萧范去世。从春天到夏天一直大旱,人吃人,京城尤其厉害。六月二十二日,前司州刺史羊鸦仁从尚书省逃奔江陵。

秋季的七月二十日,贼臣的行台任约侵犯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以江州投降。八月十七日,湘东王萧绎派遣领军将军王僧辩进逼郢州,邵陵王萧纶抛弃郢州逃走。九月二十八日,侯景自己晋升职位为相国,自封二十郡为汉王。

冬季的十月十九日,侯景又逼迫皇帝驾临西州的私宴,自己任命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立皇子萧大钧为西阳郡王,萧大威为武宁郡王,萧大球为建安郡王,萧大昕为义安郡王,萧大挚为绥建郡王,萧大圜为乐梁郡王。二十六日,侯景害死了司空南康王萧会理。十一月,任约进军占据西阳,分兵进犯齐昌,捉住了衡阳王萧献送到宫门,加以杀害。湘东王萧绎派遣前宁州刺史徐文盛拒敌任约,南郡王前中兵参军张彪在会稽若邪山起义,攻破了浙东诸县。

二年春季二月,邵陵王萧纶逃到了安陆的董城,受到魏国进攻,被杀死。三月初六,魏文帝逝世。夏四月,侯景围攻巴陵。六月初三,撤除包围,夜间退军。秋七月,侯景回到建邺。八月十七日,侯景派遣伪卫尉卿彭隽、厢公王僧贵入殿,废除皇帝为晋安王。害死皇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建安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以及寻阳王诸子二十余人。假造皇帝诏令,认为处于次要地位的支庶,应该归于正嫡,禅位于豫章王萧栋。使吕季略去送诏书,让简文帝抄写。简文帝写到“先皇关心着帝位的重大,考虑到*的巩固,越升可以不拘次序,于是应以东方为主”,哽咽不能自止,贼军众人都为此而流泪。于是就把皇帝*在永福省。萧栋即位,改换年号为天正。让他在吴郡害死南海王萧大临、在姑熟害死南郡王萧大连、在会稽害死安陆王萧大春、在京口害死新兴王萧大庄。

冬季的十月初二,皇帝在永福省逝世,当时年龄四十九岁。贼臣给的伪谥号叫明皇帝,庙号高宗。第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王僧辩平灭了侯景,率领百官敬奉棺材升上朝堂。元帝追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四月二十七日,埋葬在庄陵。

萧纲七岁出宫,七至十一岁在京城及其附近做官,十二至十四岁出远藩,先后担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天监十六年(517年)至普通元年(520年)四年间,萧纲返回京城的这段时间,对于萧纲文学理想的形成可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藩府文风


萧纲

普通二年至中大通二年共十年的时间内,萧纲先后出任南徐州刺史、雍州刺史、扬州刺史。其中,雍州七年,为时最久,对于萧纲及其文学集团的活动来说,也最重要。虽然萧纲自幼即是晋安王府的文学集团的中心人物,但是,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核心和领袖人物,大概是从普通二年(521)十九岁的萧纲再度自京城扬州出为外藩时期开始的。

普通二年(521年)至普通四年共二年多南徐州刺史任内,萧纲与陶弘景、何胤这样的在野的重要人物均有交往;他与幕僚之间则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体游览唱和的诗歌活动可考。萧纲《往虎窟山寺诗》,治中王冏、记室参军陆罩、前臣刑狱参军孔焘、州民前吏刑狱参军王台卿、西曹书佐鲍至有应和之作。据鲍至和诗“年还节已仲,野绿气方韶”句,可知时令在仲春。则为普通三年或四年二月。

自普通四年(523)至中大通二年(530)约七年多的雍州刺史任期,对于萧纲的政治军事文学生涯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历练。《梁书·文学·庾肩吾传》叙述萧纲文学集团的活动及其历史地位,大约即就雍府至东宫时期而言:“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摛,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赏接。及居东宫,又开文德省,置学士,肩吾子信、(徐)摛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弘、东海鲍至等充其选。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

按:《梁书》此节所述诸人名,“陆杲”应为陆罩。陆罩在雍藩,颇得晋安王器重。足与徐、庾、三刘并驾齐驱。《南史》卷四八《陆杲传》附子罩传:“罩字洞元,少笃学,多所该览,善属文。简文居藩,为记室参军,撰帝集序。稍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礼遇甚厚。大同七年,以母老求去。”

《南史》卷五《庾肩吾传》:“(肩吾)在雍州,被(晋安王)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高斋学士。”

萧纲在雍州,有下令幕府赋诗的记载可考。《三日赋诗教》:“二府州纲纪:今气序韶明,风云调谧,岂直洛格嘉宴,金谷可游,景落兴遒,舞雩斯在,咸可赋诗。”教称“二府州纲纪”云云,“二府”指将军府、宁蛮府,自是在雍州时的称呼。因此可知该命令作于雍州。

萧纲的文集,如前揭《南史·陆杲传》所述,由陆罩编撰。该文集八十五卷,编成于大通元年(527)的雍州府。《隋书·经籍志》集部别集类:“《梁简文帝集》八十五卷,陆罩撰,并录。”文集编成之际,萧纲将文集示张缵,张缵有书谢示集,萧纲遂又有《答张缵谢示集书》之作。这篇文章的写作原由与行文方式,都有点依仿历史上曹植将所作文章示杨修并作《与杨德祖书》故事。二书分别都是作于曹植、萧纲二十五岁之年。所以,如同曹植的《与杨德祖书》一样,萧纲的这篇《答张缵谢示集书》其实是对生平创作的一篇总结性论述。书曰:

“纲少好文章,于今二十五载矣。窃尝论之:日月参辰,火龙黼黻,尚且着于玄象,章乎人事,而况文辞可止、咏歌可辍乎?不为壮夫,扬雄实小言破道;非谓君子,曹植亦小辩破言。论之科刑,罪在不赦。至如春庭落景,转蕙承风,秋雨旦睛,檐梧初下。浮云生野,明月入楼。时命亲宾,乍动严驾,车渠屡酌,鹦鹉骤倾。伊昔三边,久留四战。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或乡思凄然,或雄心愤薄。是以沈吟短翰,补缀庸音。寓目写心,因事而作。”

这篇文章“罪在不赦”之前的部分,认为文章的地位天经地义,批评扬雄、曹植鄙薄文学的观点。“至如春庭落景”以下的一节,自述自己的写作,春风秋雨、浮云明月,是自然季节与物色的感激;宾驾宴集、边塞征戍,则因事抒情。如果要将这段论述所反映的文学观念作一立场的定位,从积极的方面可以看到,高度重视文学的价值;从消极的方面看,萧纲的写作与风景、游宴、心情直接相关,所谓“寓目写心,因事而作”,显然反对为文造情,与文学的“古典主义”最不相干。

雍府时期,徐陵、庾信先后加入晋安王幕,对于萧纲文学集团来说,堪称一项重大事件。徐陵入晋安王幕,时在普通四年(523),徐陵年十七岁。时陵父摛为晋安王咨议参军。大通元年(527),庾信年十五,随父肩吾入晋安王幕府,释褐为国常侍。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均父子共事晋安王萧纲。作为萧纲文学集团的后进,徐陵、庾信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将宫体文学的理想发扬光大,后来成为彪炳文学史的巨擘。直至唐天宝十二载(753),论者举文词华丽,仍以“徐庾”为首。《通鉴》记载,唐前进士刘乃上书中书舍人,批评当时以文词取士的制度,曰:“借使周公、孔子今处铨廷,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元胡三省曰:“徐陵、庾信,唐正元(按:贞元)、大历以前,皆尚其文。”得其实也。

3、为政举措

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曾经发教原减民间资费、又发教革除贪惰。在东宫时,视察京师*,同情囚徒配役既枉且滥,上启论事。从这些事迹来看,他能够体恤民瘼。至于他的政治业绩,主要是在雍州刺史任时,北伐有攻城略地之功。《梁书·简文帝纪》曰:“在襄阳拜表北伐,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将军曹义宗等众军进讨,克平南阳、新野等郡。魏南荆州刺史*据安昌城降,拓地千余里。”这里是综合萧纲普通、大通北伐业绩而言的。

萧纲养德东宫十八年,与通常的太子一样,没有特别的政治业绩。在攸关梁朝生死的侯景之乱当中,萧纲最初虽然积极投身救亡,但是,从范桃棒事件的处理,可见他个性优柔寡断。台城攻陷之后,先作俘虏,再当傀儡皇帝,最终仍死于敌手。

论萧纲与梁朝政治,萧纲与朱异近二十年的矛盾不应忽视。在梁朝的中后期,朱异是最受梁武帝宠信的权臣。中大通三年萧纲继萧统之后任皇太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初入东宫,萧纲就非常不快乐。他在《与湘东王书》中透露过心中的压抑与郁闷。朱异因为嫉恨自萧纲小时就随侍的徐摛受梁武帝赏识,马上将徐摛排挤出京城。奸臣擅权,对于经历过边镇辛苦的萧纲来说,很看不惯。他答书在新安太守任的徐摛,感叹自身虽居监抚之任,不能去朝之奸臣。文曰:

“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以此惭遑,无忘夕惕。驱驰五岭,在戎十年,险阻艰难,备更之矣。观夫全躯具臣,刀笔小吏,未尝识山川之形势、介胄之勤劳、细民之疾苦、风俗之嗜好,高阁之间可来,高门之地徒重。玉馔罗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与自熹。亦复言轩羲以来,一人而已。使人见此,良足长叹。”

大同年间,萧纲亲信的侍臣韦粲又被朱异排挤外放。侯景之乱爆发之前,相关事件的处置失当,与朱异颇有关系。侯景之乱爆发,叛军提出的口号就是要诛杀朱异等奸臣。据《梁书·朱异传》,侯景叛军包围台城时,城内文武百官皆怨恨朱异弄权,皇太子萧纲作《围城赋》直指朱异为招祸之首;又据《南史·朱异传》,萧纲作《愍乱诗》也指斥朱异误国。这一现象值得读史者深长思考。萧纲其实也是因为受父皇宠爱才被越次拜为皇太子的,贵为王储,仍要身受一位权臣几十年的挤压,直至国家灭亡前夕才能一吐心中的愤怒。可见君主专制政体的严重弊端。

4、学术成就

三体

任昉于天监七年、沈约于天监十二年相继去世之后,天监十六年至普通元年(517—520),十五至十八岁的萧纲返回并留在京城任职,正赶上文坛对天监初年诗风进行总结与回顾的时期。真正是个历史的巧合。天监十一年表上的萧子显所著《南齐书》的《文学传论》,


萧纲

萧纲可以想见萧纲必然是看到的。该论综述“今之文章”分为三体,一则出于谢灵运;二则出于傅咸、应璩;三则出于鲍照。这三派文风,在梁初诗坛均有相应者,一则谢灵运体,二则受任昉影响者,三则受沈约影响者。子显对文章三派都有所批评,并提出三派之外的理想的文学。从时隔十年之后萧纲对萧子显的激赏,以及《与湘东王书》与《南齐书·文学传论》类似的立论倾向来看,萧子显对梁初诗坛的分析批判,必然曾经打动青年萧纲的心。并且萧纲后来明目张胆倡导宫体诗,与《南齐书·文学传论》所揭发的“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文学史逻辑的启示可能也有关系。

诗品

成书在天监十三至十六年前后的论诗名著锺嵘《诗品》对诗歌用事及声律说的猛烈抨击,也是众所周知。天监十七年萧纲为西中郎将、领石头戍军事,锺嵘曾经任西中郎晋安王记室,是萧纲的幕僚。这时,新撰成的《诗品》以及锺嵘对齐梁文学的分析、品评,萧纲更加不可能不了解。

这里录《诗品》中品任昉、沈约二则评语:

“彦升(按:任昉字彦升)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沈诗任笔’,昉深恨之。晚节爱好既笃,文亦遒变。善铨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故擢居中品。但昉既博学,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矣。”

“观休文(按:沈约字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王融)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于范(云),意浅于江(淹)也。”

这里,一代文宗都成了任人评说的对象,任昉博学用典,文体渊雅,但是,动辄用事,诗不得奇,末流则文章殆同书抄了。沈约的成就虽为一代之选,但是,效法鲍照,长于清怨,虽为闾里少年所重,然于雅丽有所不足。萧纲在《南齐书·文学传论》、《诗品》之类对近代文学分析与批判的风气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趋向与观念。

文学

萧纲著作

萧纲在政治上的成就远没有在文学上的成就大。萧纲自幼爱好文学,因为特殊的身份,以他的幕僚为主,围绕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主张鲜明的文学集团。随着萧纲于中大通三年被立为皇太子,这一集团的文学影响逐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开宣布并倡导文学史上著名的宫体文学,形成风尚,影响于文学史不止一个时代。

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萧统去世,萧纲正位东宫,从此成为梁朝*文坛的领袖人物。晋安王文学集团成为东宫文学集团,这时,湘东王萧绎虽然远在荆州,大略具有萧纲文学集团副领袖的地位。萧纲与萧统同父同母,情义甚笃。萧纲与萧绎不同母,但是,兄弟情好亦甚至。萧纲入为太子之后,当时赋诗作文,常以“曹丕”比萧纲、“曹植”比萧绎。萧纲、萧绎真地象曹丕、曹植主导建安文坛那样携手领导着当代文坛,中大通后期至大同年间,新文学的风气有声有色,流行一时。所以,隋唐之际的论者论宫体诗风的流行,必归罪于“简文、湘东”。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曰:“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徐陵编撰《玉台新咏》

对于萧纲东宫文学集团来说,萧子显(487—535)的加入,是一件不能忽视的事件。萧子显为齐高帝之孙、齐豫章王萧嶷之子,与萧梁皇族同族,辈分与萧纲同,但年长十六岁。子显已于天监年间撰成《南齐书》,《南齐书·文学传论》表明当时子显对文学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见解。将《南齐书·文学传论》与萧纲《与湘东王书》对读,不难发现萧子显、萧纲是一对文学知音。所以,萧子显特别受萧纲赏识,就不足为奇了。子显与萧纲的交往,可考者,多在萧纲为太子之后。中大通四年,子显作《春别诗》四首,太子纲作《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湘东王绎更和太子,作《春别应令诗》。这组诗都见于《玉台新咏》,是典型的宫体诗。子显于当世有才名,颇自负。中大通五年,萧纲曾经赞叹子显为“异人间出”。《梁书》卷三五《萧子显传》:“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萧纲与子显交好,亦见张缵《中书令萧子显墓志》:“储君毓德少阳,情协陈阮。”中大通六年,萧纲主撰的《法宝联璧》成书,湘东王萧绎为作《序》,与修者,《序》作者湘东王绎以下,萧子显等共三十七人列名。萧子显于大同元年去世,与萧纲的密切交往虽然可能只有三年多,但是,这一交往值得重视,不应该被文学史论者忽略。

《玉台新咏》十卷是萧纲正位东宫之初开始倡导宫体诗时的一个配合的作品。该书由徐陵于中大通六年(534)编撰成功。

萧纲

萧纲四岁封晋安王,七岁为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量置佐吏。此时是萧纲“有诗癖”之始。

(1)而其“诗癖”的养成及其后来“宫体”诗的形成,又与此时如幕的徐擒和张率有直接关系。

(2)徐擒为萧纲侍读,而他“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其新变之体,其实就是宫体诗。

(3)张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与陆、任昉等友善,曾得沈约赞赏。天监初,他曾经被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馀条,勒成百卷……以给后宫”。可见,他早就具备写作宫体诗的基本条件。而且其今存诗中不乏艳情的内容。他“在府十年,恩礼甚笃”,对于萧纲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4)萧纲11岁为宣惠将军、丹阳尹时,有庾肩吾等人入幕;18岁为南徐刺史时,又有王规等人入幕,从而使萧纲文学集团初具规模。

(5)从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523~530),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七年。此间其幕府中又有:

刘孝仪、刘孝威等人入幕。其文学集团已自然形成,并且诗歌创作也日渐繁荣。

(6)至萧纲入主东宫后,文学才士更是济济一堂。(徐擒、张率、庾肩吾、王规、刘孝仪、刘孝威……)

萧纲的文学主张,在当时也具有代表意义。他既反对质直懦钝,又反对浮疏阐缓(《与湘东王书》),正面提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和萧绎主张的“情灵摇荡”互为呼应。《南史·梁简文帝纪》记其有文集100卷,其他著作600余卷。存世的作品,经明代张溥辑为《梁简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萧纲

玄学

文、义之学并称南朝的显学,义学即玄学。与对待诗歌类似,萧纲在玄学上投注的热情也非常大。历史上的梁大同年间,宫体诗风与玄谈讲学之风之盛,大致并驾齐驱。萧纲、萧绎兄弟与其父梁武帝萧衍一起,充当了大同玄风的重大推手。《梁书·武帝纪》曰:“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颜氏家训·勉学篇》回忆说:“

洎于梁世,兹风(引按:玄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至乃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金楼子·杂记上》记载大同五年萧绎自荆州还京师,“其日赋诗”,“其晚道义”。正是一时风气的写照。京师、郡国其它讲学玄辩的事迹,可以参看本谱的相关内容。这种风气,至太清、承圣国难之中仍在延续,萧纲的太子萧大器临刑之前仍在讲《老子》;西魏大兵压境、江陵势如危卵之际,萧绎亦频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真正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或许如前揭《颜氏家训》所说,“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玄谈也有消除紧张恐惧的功能。

梁武帝崇佛闻名于史,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梁朝的佛教主要是佛学,佛学的理论,而非实践的佛教修行,所以,梁朝空前繁荣的佛学,梁武帝一再开讲所推动的佛教讲经的风气,某种意义上,亦可以与玄学的发展联结起来。以本谱所述天监十八年昭明太子萧统讲真俗二谛义,以及萧纲等人的谘问为例,其实就是一场玄学辩论。历史上西晋亡国,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玄学清谈导致的结果。清谈废事,对于梁朝的灭亡,也有史籍记载直接与玄谈的风气联系起来。《梁书》卷三七《何敬容传》载,太清元年,何敬容迁太子詹事,“是年,太宗频于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每日入听。敬容谓孜曰:‘昔晋代丧乱,颇由祖尚玄虚,胡贼殄覆中夏。今东宫复袭此,殆非人事,其将为戎乎?’俄而侯景难作,其言有征也。”又有托名陶弘景的诗歌预言玄风再盛终将导致侯景之乱、断送梁朝:“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与文学藉文字以传不同,玄学重在谈论,多是口头之学,保存不多。萧氏兄弟的玄学著述与成就,今大略可考者如下。《梁书·简文帝纪》记载萧纲《老子义》、《庄子义》各二十卷,《隋志》、《唐志》也有著录,书名、卷数稍异。


萧纲

学术

萧纲的著述事业,除了文学、玄学外,还精医道,著有《沐浴经》三卷、《如意方》十卷,均佚;还体现出对杂艺、阴阳五行两方面的较多兴趣。杂艺有《马槊谱》、《投壶经》、《棋品》、《弹棋谱》之作,五行有《光明符》、《易林》、《沐浴经》、《灶经》、《新增白泽图》之作。两部大书《长春义记》、《法宝联璧》都是集合他人共同编著。顾野王《玉篇》系受萧纲之命而作。

萧纲的阴阳五行著作,大多今属道教领域。反映了一时风气。唐初贞观年间,鉴于阴阳五行杂书太多,唐太宗就曾经下令太常集合诸术士一起进行大肆刊定。

5、历史评价

萧纲自幼受徐摛、庾肩吾、张率、刘遵、陆罩等幕僚的文学趣味的熏陶。天监十六至普通元年间(517—520),年轻的萧纲(十五至十八岁)正处于形成文学观念的关键时期,又受到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锺嵘《诗品》等的影响。晋安王府的文学风气的特色也许早已有之,但是,晋安王萧纲成为文学活动的真正的核心,晋安王府的文学集团因此可以称为名符其实的萧纲文学集团,大约开始于普通二年(521)十九岁的萧纲出为南徐州刺史之时。

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523—530)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的时期,萧纲文学集团的活动逐步达到高潮。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萧纲入主东宫,将雍府以来的文学活动推到一个最高层次,萧纲成为京城也即梁朝文坛的中心人物。令人瞩目的宫体诗风是在这时得到正名的,所谓宫体即“东宫体”。萧纲文学集团从这时开始以湘东王萧绎为副领袖,又得著名文人萧子显的加盟。虽然徐摛、庾肩吾这两位早期健将在东宫初期曾先后离开过东宫,但是,宫体诗风愈演愈烈,终梁之世,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写作宫体诗的主张除了与“新变”的文学观念有关之外,与当时整个的历史氛围、与永明体以来文学史发展的趋势也并不矛盾。

宫体诗的倡导、宫体新文学观念,与当时文学史实际是可以衔接得上的。宫体诗的基本观念也大致是清晰的:主张“新变”,所以反对复古;主张修辞,所以反对“阐缓”冗长;主张文娱审美的倾向,所以主张“放荡”,主张美文学。

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有其地位。它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对于律体的建设及唐诗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雍府时期成长起来的萧纲文学集团的后起之秀徐陵、庾信,甚至成为梁朝之后二百多年间文学的偶像。直至九世纪初叶,唐元和年间“元和诗变”的推动者们树立杜甫的典范地位时,才逐步被取而代之。

6、家庭成员

父母

  • 父亲:梁武帝萧衍
  • 母亲:贵嫔丁令光,后追崇为穆太后

后妃

  • 皇后王灵宾,皇太子妃,萧纲登基前逝世,后追封
  • 范淑妃,生溧阳公主
  • 褚修华,生建平王萧大球
  • 陈淑容,生浔阳王萧大心
  • 包昭华,生西阳王萧大钧
  • 左夫人,生南海王萧大临、安陆王萧大春
  • 谢夫人,生浏阳公萧大雅
  • 张夫人,生新兴王萧大庄
  • 范夫人,生武宁王萧大威
  • 陈夫人,生义安王萧大昕
  • 朱夫人,生绥建王萧大挚

子女

  • 儿子
  • 长子哀太子萧大器
  • 二子浔阳王萧大心
  • 三子临川王萧大款
  • 四子南海王萧大临
  • 五子南郡王萧大连
  • 六子安陆王萧大春
  • 八子桂阳王萧大成
  • 九子汝南王萧大封
  • 十二子浏阳公萧大雅
  • 十三子新兴王萧大庄
  • 十四子西阳王萧大钧
  • 十五子武宁王萧大威
  • 十六子皇子萧大训
  • 十七子建平王萧大球
  • 十八子义安王萧大昕
  • 十九子绥建王萧大挚
  • 二十子乐良王萧大圜

女儿

  • 长山公主,名萧妙纮
  • 溧阳公主,母范淑妃,侯景妃
  • 南沙公主,下嫁袁宪
  • 余姚公主,下嫁王溥
  • 海盐公主,第九女,下嫁张希
  • 安阳公主,第十一女,下嫁张交,又称定阳公主

7、史籍记载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

《梁书·卷八·梁本纪下第八》

8、人物评价


萧纲

萧纲自幼受徐摛、庾肩吾、张率、刘遵、陆罩等幕僚的文学趣味的熏陶。天监十六至普通元年间(517—520),年轻的萧纲(十五至十八岁)正处于形成文学观念的关键时期,又受到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锺嵘《诗品》等的影响。晋安王府的文学风气的特色也许早已有之,但是,晋安王萧纲成为文学活动的真正的核心,晋安王府的文学集团因此可以称为名符其实的萧纲文学集团,大约开始于普通二年(521)十九岁的萧纲出为南徐州刺史之时。

普通四年至中大通萧纲二年(523—530)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的时期,萧纲文学集团的活动逐步达到高潮。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萧纲入主东宫,将雍府以来的文学活动推到一个最高层次,萧纲成为京城也即梁朝文坛的中心人物。令人瞩目的宫体诗风是在这时得到正名的,所谓宫体即“东宫体”。萧纲文学集团从这时开始以湘东王萧绎为副领袖,又得著名文人萧子显的加盟。虽然徐摛、庾肩吾这两位早期健将在东宫初期曾先后离开过东宫,但是,宫体诗风愈演愈烈,终梁之世,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写作宫体诗的主张除了与“新变”的文学观念有关之外,与当时整个的历史氛围、与永明体以来文学史发展的趋势也并不矛盾。

宫体诗的倡导、宫体新文学观念,与当时文学史实际是可以衔接得上的。宫体诗的基本观念也大致是清晰的:主张“新变”,所以反对复古;主张修辞,所以反对“阐缓”冗长;主张文娱审美的倾向,所以主张“放荡”,主张美文学。

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有其地位。它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对于律体的建设及唐诗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雍府时期成长起来的萧纲文学集团的后起之秀徐陵、庾信,甚至成为梁朝之后二百多年间文学的偶像。直至九世纪初叶,唐元和年间“元和诗变”的推动者们树立杜甫的典范地位时,才逐步取而代之

9、相关著作

精医,著有《沐浴经》三卷、《如意方》十卷,均佚。

为诗本自“伤于轻靡”的萧纲,入住东宫后,宫体诗的创作更逾往时。

(1)所谓宫体诗,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关照,同对器物的审美关照的心理是一样的。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慢。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上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


萧纲

萧纲(4)的容貌、体态、服饰以及器物等方面。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声律。

(2)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萧纲曾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尽管人们对于“放荡”一词的理解不同,但是表现淫荡生活内容的作品在梁陈宫体诗中是存在的。

(3)咏物之作在宫体诗中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

(4)萧纲之外宫体诗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擒,今存诗歌仅五首,其中四首皆为咏物诗,其情调与风格,与萧纲完全一致。其他宫体诗人的作品,大抵皆如此,不脱轻艳之风。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隋及初唐。

(5)然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至于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创作诗词

《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帐,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译文)在北窗之下,在正午时分,妻子准备伏枕而睡,攀着悬挂帷帐的钩子,使华美的帷帐垂落下来,将琵琶拨子插好,把琵琶托举起来安放他处。鲜艳的脸上笑出了酒窝,堆在枕上的乌云似的头发,散压在由窗外飘进来的落花上。洁白如玉的手腕上印上了竹簟的花纹,散发着香气的汗水浸透了红色细绢制成的夏衣。始终陪伴着她的,连午睡都守候在旁的是我这个做丈夫的,不要误认为她是青楼的娼女。


萧纲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

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红帘遥不隔,轻帷半卷悬。

方知纤手制,讵减缝裳妍。

龙刀横膝上,画尺堕衣前。

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

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缝用双针缕,絮是八蚕绵。

香和丽丘蜜,麝吐中台烟。

已入琉璃帐,兼杂太华毡。

且共雕炉暖,非同团扇捐。

更恐从军别,空床徒自怜。

《率尔为咏》

借问仙将画,讵有此佳人?

倾城且倾国,如雨复如神。

汉后怜名燕,周王重姓申。

挟瑟曾游赵,吹箫屡入秦。

玉阶偏望树,长廊每逐春。

约黄出意巧,缠弦用法新。

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

疏花映鬟插,细佩绕衫身。

谁知日欲暮?含羞不自陈。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

经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

教歌公主第,学舞汉成宫。

多游淇水上,好在凤楼中。

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蚕。

垂丝绕帷幔,落日度房栊。

妆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红。

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娈童》

娈童娇艳质,践董复超瑕。

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

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

妙年同小吏,姝貌比朝霞。

袖裁连璧锦,笺织细穜花。

揽袴轻红出,回头双髩斜。

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

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足使燕姬妬,弥令郑女嗟。

上一篇:萧渊明

下一篇:萧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