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科普小知识2022-04-25 15:28:45
...

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距枣阳县城15公里。东距周台东周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葬群1.5公里,南临滚河。墓地总长1500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墓地距今约2500年,出土的钟、磬、瑟、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等,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还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实物形态的人工墨,呈黑色、块状,经检测为能书写的墨。考古人员已发掘29座墓葬,判断其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的曾国“公墓”,出土800余件套青铜器以及大量玉器。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简介

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距枣阳县城15公里。东距周台东周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葬群1.5公里,南临滚河。墓地总长1500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曹门湾墓区发掘全景

墓地距今约2500年,出土的钟、磬、瑟、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等,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还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实物形态的人工墨,呈黑色、块状,经检测为能书写的墨。

考古人员已发掘29座墓葬,判断其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的曾国“公墓”,出土800余件套青铜器以及大量玉器。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考古发现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为抢救性保护郭家庙墓地文物安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曹门湾墓区被盗墓葬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一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共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器800余件套、玉器86件、漆木器40余件。有鼎、盘等4件铭文青铜器,见“曾子寿”、“曾子□(泽)”等字样,根据铭文内容,结合此前曾伯陭墓发掘,判断此墓地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公墓”。

此次发掘最大的M1为斜坡单墓道的岩坑墓,东西向,一椁两棺。墓室长11、宽8.5、深8米。墓道长10米,宽与墓室相等,斜坡自东而西,至临近墓室处渐收为一平台,形制较为特别。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近年也有盗扰,但椁室保存较好,长6、宽约5.6米。棺上彩绘图案仍可见,随葬品放置在棺内及棺外椁室内,摆放有一定的规律,西北面为车马器,北面为礼乐器,未见大件青铜礼器及青铜乐器、兵器,应该已被盗。M1出土的青铜马饰、棺饰及玉器、漆木器总数700余件(套)。墓中音乐遗物丰富,有瑟、编钟、编磬、编铃、建鼓等。出土两件最早的瑟,保存均不佳,但瑟尾较全,均无岳山,其中一件发现6枚瑟码,瑟弦孔清晰可辨,为3枘17弦,残长1.20、宽0.22米,出土时面板朝下,淤泥中残留的弦痕清晰,相比春秋中晚期的赵巷4号楚墓、曹家岗5号楚墓而言,应为瑟的早期形态。发现保存完好、年代最早的彩漆木雕编钟、编磬跗(底座)、筍(横梁)和虡(立柱)。其中筍最长者约4.65米,两端圆雕龙首,通体彩饰变形龙纹;虡高1.22米,圆雕了人凤合体的羽人形象,并以龙首穿插其间。筍虡以“臝者”为虡,以“鳞者”为筍的结构模式和装饰题材与《周礼·考工记·梓人》“臝者羽者鳞者,以为筍虡。……小虫之属,以为雕琢”的记载吻合。跗初步判断有5件,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其中较大者为圆雕凤首,局部彩绘垂鳞纹,形象生动饱满。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木构件榫卯结构的拟合,编钟筍虡当为曲尺形,与编磬组合,刚好构成“轩悬”规制。现存3件铃钟,均有调音槽,经检测为一钟双音,正鼓、侧鼓呈小三度关系。椁室内共出土两根木柱,从共存关系判断当为建鼓的楹(立柱)。其长柱约3.31米,比曾侯乙墓建鼓楹略短,木柱略髹彩饰,中段有一圈凸起,用于承鼓;另一立柱残长约1.79米,其上沿和下沿有一圈明显龙纹纹饰,而中段没有明显彩绘,正好纳入鼓腔。此外,椁内发现大量荒帏上的饰件,如铜鱼、石贝等。另有大量锻打而成的薄壁青铜饰件,推测为翣的构件或棺的装饰件。


编钟复原示意(M1编钟磬跗(底座)、筍(横梁)和虡(立柱))

棺内清理出大量玉器及金器。其中两件金箔虎形饰件,保存完好,造型生动,经检测含金量为87%,十分珍贵。棺底清理出较多玉人、玉虎、玉腰带饰以及玉组佩,精美无比。

本次发现的一号车坑、一号马坑为一号墓的陪葬坑,并列分布于M1的西南面。一号车坑长32.7、宽4米,葬车28辆。车采用东西纵列式,与楚墓车马坑多见的横列式车阵不同。据迹象判断,车舆、毂、辐、轮、辕、衡等结构清楚,多数车上带有軎、毂饰、辕首饰、辕末饰、銮铃等铜质构件,总数约122件(套)。值得注意的是,车坑的北沿发现了14个柱洞、南沿也发现2个柱洞(部分柱洞因叠压在车的遗迹下未能清理)。有专家分析车坑填埋前其上建有“车棚”,推测与“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的礼制有关,为车坑正式填埋前保护车的完好而设置的。一号马坑长9、宽8、深2米,葬马49匹以上。马匹是被杀死后葬在坑中,南侧和北侧的马匹摆放整齐,其他部位的则为乱葬,有上下叠压的现象。所有马头排列多见两个一组,据此推测一号车坑的车多为两架马车。


郭家庙曾国墓地的1号马坑

由于盗扰,M1中没有发现关于墓主人的文字信息。但根据此墓结构、规模、高等级随葬品等方面的特征,结合陪葬墓出土的曾子铭文鼎判断,M1墓主应该是春秋早期,身份为一代曾侯。据报道,1982年有农民在距M1西南不远耕地时发现了直援、三角锋的曾侯絴白戈,或为墓葬早期盗扰后遗留。曹门湾M1出土了一件仅残存援部前端的戈,仍可见直援、三角锋的特征,形制与曾侯羊白戈相同,说明M1年代与曾侯絴白吻合,值得关注。

本次还清理了22座中型墓、6座小型墓。中型墓墓口长4~5米,宽约3米,一椁一棺或一椁两棺,主要器物放在棺外的东部椁室内,多数被盗扰。器物以青铜礼器鼎、簠为主,再配以磨光黑陶罐、壶等,一般一墓一鼎。4座小型墓,一椁一棺或单棺,带有侧龛。侧龛中放置一组陶器,器类有鬲、豆、罐、壶等。其中M10、M13出土曾子铭文铜鼎,对于判定墓地的族属意义重大。


M22椁室东部器物

发掘期间,调查了郭家庙墓地周边相关的忠义寨城址、周台遗址,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经调查,忠义寨城址的时代可以早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周台遗址的范围比原公布的范围要大,长3000、宽2000米。郭家庙墓地的年代包含在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之中,符合古代墓葬布局在城址北面的特征。从此前发掘的周台遗址文化属性上看,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遗存属曾国遗存,春秋中期遗存则为楚国遗存。我们还发现,这次清理的墓葬盗洞凡为早期的,土质坚硬,且盗洞均打在椁室内东侧,被盗走的应为大件青铜礼器,而棺内和椁室南、北侧的青铜器、玉器为被盗扰,据此判断,为了攫取铜器资源,可能在春秋中期郭家庙墓地被楚人有组织盗挖过。

3、重要价值

郭家庙墓地是继随州叶家山、文峰塔墓地后,在湖北境内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曾国国君级墓地,其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有:

其一,此次发掘完整揭露了一处以M1为中心布局的曾侯墓地。M1独占曹门湾岗地的最高处,陪葬的其他墓葬以及车坑、马坑有规律分布在其西、南面的地势较低处。与叶家山墓地西周早期三位曾侯并排分布在岗地中间的布局不同,为我国古代陵园“占山为王”布局变革的滥觞。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曾侯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的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于曾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

其二,进一步厘清了郭家庙墓地与其东南约1~2公里的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的关系。墓葬与遗址的近密关系,说明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可能为当时曾国都城。为研究曾国疆域及都城变迁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料,对于认识随枣走廊地带方国地理形势,特别是曾、楚关系的消长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三,首次发现曾国最大的车坑和马坑。现知同期规模最大的虢国车马坑长47.6米,下葬13辆车。相比之下,此次发掘的车坑长度稍逊,但就其车坑而言仍为春秋早期最大的车坑。凡此可以想见当时曾国仍然有强盛的军事实力。最为难得的是,此次首次揭示了车坑边沿的柱洞遗迹,进一步丰富了东周车马埋葬制度的内涵,对于复原东周车马坑的形制与葬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其四,此次发现的钟、磬、瑟、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编磬筍虡,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其中瑟无岳山的结构、体扁长的形态,以及枘、孔、弦、柱的制作,都反映出瑟的设计和制造处于较原始的创制阶段。筍虡所反映的乐悬规制,既勾画出叶家山、曹门湾、擂鼓墩这一曾国诸侯乐悬制度纵向发展序列,同时也填补了礼乐制度南北相互传播影响的时代空白。对研究先秦礼乐制度意义重大。

其五,M1发现了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墨。通体黑色,块状,经检测为能书写的墨。墨在中国起源很早,目前所知最早的墨书文字见于殷墟的甲骨,而实物形态的墨最早见于江陵九店楚墓中。此次考古发现的墨块无疑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形态的墨,对于探讨古代墨的制作及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六,墓地出土金属制品有的经过铸造,有的经过锻造,材质多样,锻造工艺成熟。其中金箔虎形饰为锤鍱成型后再单面抛光、刻划线形纹饰而成。相关资料的出土丰富了冶金考古的研究资料,对于研究古代金属加工制作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本次发掘与科研院所、高校进行了合作,将科技考古的新方法、技术以及文物保护的手段应用到考古工作中来。从墓圹中提取了麻绳、麻布、丝绸等有机质文物并进行了检测,也及时检测分析了金属器如金箔虎形饰等的金相成份,辨识出瑟、建鼓、手柄鼓、扁鼓、筍虡等音乐文物,这些都是多学科攻关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