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新技术,走向市场仍很难:成果到产品有多远
在过去的几天里,山东工业大学的毕教授带领他的团队从实验室到工厂。用他的话说,尽管这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已经克服了最困难的障碍,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久前,步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5亿元(不含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价格,获得了毕团队开发的无氯无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20年独家许可,创下了山东省专利独家许可量最高的纪录,在全国也属罕见。
专利以高价“出售”。为什么60多岁的毕教授更忙?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最终产业化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该跨越哪些障碍和雷区?
研究与开发
通过新的发泡剂完全消除含氯氟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和发明。
说到聚氨酯起泡剂,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充满化学味道的专业名称缺乏兴趣,但如果我们谈论氟利昂,一种大气中的臭氧层杀手,恐怕许多人一提到它就会脸色苍白。事实上,氟利昂作为一类化学品的通称,不仅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而且聚氨酯工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聚氨酯泡沫材料,即使用发泡剂后生产的产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沙发家具、枕头、玩具、服装和隔音衬里、冰箱、建筑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和保温一体化、冷库保温、建筑板材、冷藏车、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运输等都使用聚氨酯泡沫。生产聚氨酯泡沫的重要原料是发泡剂。
聚氨酯问世80年来,欧美先后开发了四代聚氨酯物理发泡剂。“从第一代氟利昂到第四代LBA,环境保护相对较好,但性能越来越不理想,价格更高。”毕表示,第三代发泡剂(全球变暖潜能指数)仍然很高。根据欧洲和美国的计划,它将被禁止到2019年。第四代发泡剂仍然含有氟和氯元素,本身是一种含氯氟烃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卤化反应。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含氯氟烃的使用将在2030年完全禁止。
2003年,毕宇开始研发新型发泡剂。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研发新的发泡剂就是彻底消除含氯氟烃,研究成果应该真正实现产业化。
然而,创新并不容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毕的团队终于在2011年发明了一种无氯无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发泡剂分子本身不含任何卤素元素(卤素元素,如氟和氯)。生产过程不涉及卤化反应,能够满足聚氨酯泡沫的性能要求。市场空间巨大。2016年5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确认无氟氯烃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一项颠覆性发明,是一项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
登陆
经过小试、中试等几个环节,产业化后仍需市场推广。
毕团队的核心成员毕介绍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包括小试和中试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克服不同的技术困难。其中,小试是指扩大实验规模,如5至10倍,在实验室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只有经过这一步,科学研究成果才能被视为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2012年,毕的团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淄博华政集团董事长侯永正。正华集团是生产有机过氧化物的高科技企业。它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需要新的增长点来发展。
在观察和检查毕的实验结果后,侯永正和毕一拍即合,投入资金支持团队进行产品的中试。先导试验是根据先导试验的结果进行的。中试的成功意味着一英尺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为此,正华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协助毕隋玉的团队建设了一座3000吨的中试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正华集团于2013年2月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
毕格罗说,在化学实验中,小规模的化学反应和大规模的化学反应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以热传导为例,小规模实验中可以忽略的误差将被几何倍数放大,甚至在中试阶段变得非常危险。在试验阶段,团队和公司的工程师需要反复协调和沟通,不断微调投料比并进行反复试验。
虽然他们对科研成果有信心,但投资风险对企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正华集团办公室主任孟凡伟表示,无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并不是该公司投资的第一个高科技项目。该公司以前对许多项目进行过评估并投入生产,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情况,即使最终成功,也可能已经错过了产业布局的战略机遇期。”孟凡伟说。
比戈瓦说,从试验开始,研究人员就开始面对完全不同的研究课题。仅仅做出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要综合考虑成本、生产能力、合格率、安全性等各种因素。因此,5亿元的专利费用包括毕团队的后续技术支持和科研服务,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即使产业化成功,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市场推广仍需克服许多困难。在毕看来,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剂每吨只需几千美元,成本低,性能好,并且由于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而被禁止,但在中国仍有制造商秘密使用它。第三代和第四代发泡剂具有价格高、使用不方便等缺点。它们的推广不仅是市场行为,也是由*和监管力量推动的。他建议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目前的技术和专利优势,利用《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协议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保护
专利布局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实现全球最大限度的保护。
事实上,早在2013年,正华集团和毕宇就已经决定将这项发明产业化,但他们一直隐瞒到2017年。
“我担心核心技术会被泄露,十多年的心血将会白费。”毕表示,中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一直是由外国公司主导的,而且在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中,价格成本极高。一旦这一成就被大型外国公司打破,它将陷入被动局面。
2013年试点测试成功后,正华集团和毕隋玉团队开始尝试产业化,但他们也悄悄进行了尝试。他们与下游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展示新发泡剂的效果,并在附近有专门人员防止泄漏。为了更好地保护发明专利,毕宇申请了相关专利,但他心里不踏实。“外国公司在逆向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过于强势,必须加以防范。”
2016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虹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来到山东工业大学,发现了很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第一,申请专利数量不足,特别是质量不高,保护范围小,举证难度大,维权难度大。第二,现有的专利布局非常不完善,容易规避,上下游产品和技术没有专利保护。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专利布局,进一步拓展保护主题。同时,专利合作协议(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专利应尽快得到应用,以实现世界上最大的保护。”淄博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以前写的所有专利加起来只有十几页,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组已经写了几百页。比戈瓦说。
在专利保护的保证下,2017年2月,正华集团为该项目成立了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山东工业大学正式签署了专利技术独家许可协议。下一步将投资6.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
对于毕,除了发泡剂,他的发明还涉及一大类新的化学物质和相关反应。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将诞生数百种新物质、新产品和新技术。他希望能在学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研发平台,促进更多成果的转化。
阅读更多
山东科技大学售出5亿元科研成果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