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科普小知识2021-07-02 22:52:21
...

9月14日发布了新的环境影响指数数据。9月份的最新数据涵盖10年零6个月,即覆盖期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到目前为止,共有71所院校进入了ESI相关学科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

表1中国科学院首次设立环境影响评价学科

中国科学院的学科数量最多,在ESI的前1%

在此环境影响评价数据中,中国科学院仍有22个环境影响评价学科,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大学”)有15个环境影响评价学科,与前期相同。此外,中国科学院共有8个机构,拥有4个(含)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学科,如表2所示。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以8个ESI学科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八个环境影响评价学科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免疫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化学”和“神经科学和行为”。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表2中国科学院拥有4个或更多环境影响评价学科的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院级在1%的门槛内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学科

从环境工程学院的22个学科来看,进入前1%门槛的中科院机构主要是“化学”、“工程”、“环境与生态”和“材料科学”。以上4个学科中有20余所机构位居世界前1%,这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以上4个学科中具有比较突出的科研业绩。详见表3。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表3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机构数量

与前期相比,中国科学院下属4个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学科有所增加。

与7月份的数据相比,中国科学院所属的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学科的机构数量有所增加,总数达到4个。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加工研究所。表4显示了四个研究所的名称和新进入的环境影响评价学科。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表4中国科学院新增环境影响评价学科四所

1‰门槛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绩效

如果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是世界先进水平,那么进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前1‰可以解释为更高水平的开发绩效。

与前期数据相比,ESI前1‰科目的机构数量没有变化。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大学仍位居前两名,分别有15个和7个环境影响评价学科排名前1‰。除上述2个单位外,还有8个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为1‰,如表5所示。其中,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的“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学科均在ESI前1‰中。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表5中国科学院排名前1‰学科的机构

发表100多篇高被引论文的组织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的文章和评论,按主题领域和发表年份排列在前1%的引用中,表明文章的引用影响力已经在世界上同一年份和同一主题中排名前1%。不同学科的机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以进一步增强机构的影响力。在ESI数据的这一阶段,18家机构发表了100多篇高被引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发表了5646篇高被引论文,而国立科技大学目前有1044篇高被引论文。如表6所示。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表6发表100多篇高被引论文的组织

数据源简介

基本科学指标(ESI)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和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和评估工具,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ESI是一个定量分析数据库,基于科维安公司的科学网(SCIE/SSCI)收集的世界上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份文献。环境影响指数已经成为评价国际学术水平和世界大学、学术机构及国家/地区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如需了解更多关于ESI的信息,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时间表:

ESI全球排名前1%的70家机构名单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8年9月)

[1]注:本文的数据汇总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大学和68个附属机构,它们的ESI达到了前1%,共计71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