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青年学子参加科创项目比例大幅攀升
4日,厦门大学举行了2017年大学生科学竞赛总结表彰暨“德真社会课堂基金”颁奖大会。杨福山摄影
新华社厦门4月4日电(杨福山、李静)作为中国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大学之一,厦门大学成功搭建了大学生释放创新创业梦想的平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校参与科学和创新项目的年轻学生人数已从2012年的20%上升至84%。
4日,厦门大学为2017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举行总结表彰暨“德真社会课堂基金”颁奖大会。会议表彰了五年来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其中优秀教师27名,优秀教师5名。同时,颁发了优秀科研项目,颁发了56个学术竞赛奖,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学校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向校友(德州社会课堂基金)和企业募捐。奖励金额超过130万元。
这是厦门大学继去年之后的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除总结表彰会外,年会还包括优秀学术竞赛项目、最佳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最佳创意项目、品牌校级学术竞赛、“青春红梦之旅”项目等成果展示内容。
厦门大学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厦门大学近5000名学生参与了科技创新项目,参与人数占新生总数的比例从2012年的20%上升至84%,正式成员的目标即将实现。2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各级学术竞赛,同比增长6%。其中,302项全国学术竞赛获奖,比2016年增长17%。国际学术竞赛126项,比2016年增长19%。
看着获奖名单,学校里的许多文科学生跳到奖状名单上,看了一眼。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教授阎正在颁奖仪式上获得了“优秀教师奖”,她在接受中国网络信息中心采访时说,作为一名已经执教14年的教师,她深深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青年学生未来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对于新时代的文科学生来说,他们不应该呆在象牙塔里,“对窗外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相反,他们应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图为厦门大学“凤凰花”实践团队——家庭医生制度调查小组成员走出校园采访医务人员,了解厦门家庭医生的情况。刘旭文摄
在厦门大学,阎正率先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一门全校必修的公共课程。教学对象均为一年级本科生。她告诉记者,该课程有3个学分,采用2+1模式,即2个学分用于课程,1个学分用于社会实践。其中,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如调查和访谈,最后提交社会实践研究报告。
因此,她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密切关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交通、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调查。
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农村和家庭,进行调查和访谈,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成长有很大帮助。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报告。
“这些优秀的实践报告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它们将成为申请本科生创新和创业培训项目(简称‘大创’)的基础,我将鼓励这些团体申请‘大创’。”她说。
在颁奖仪式上,她带领的九个创意团队中的一个获得了最佳项目,八个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
阎正告诉记者,“大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具有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以来,她每年都积极动员学生申请“大创新”。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连续5年担任大创新的指导老师,共指导了29个“大创新”项目。
如今,像阎正这样的学生指导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做法。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表示,近年来,学校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创建科技创新竞赛“两平台八变”模式和构建“一体四翼”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厦门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之一,被教育部选为首批“中美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之一。它发起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并荣获“第三届中国先进集体”互联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称号。
据报道,厦门大学的本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取得了许多成功,如中国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在有影响力的杂志。与前几年相比,它们的含金量大大增加,它们的科研水平日益得到广泛认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