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科普小知识2022-06-28 18:53:51
...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2015年1月2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互联网协会联合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蝌蚪员工”网站、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市科普创作协会、北京市互联网母亲评审团协会、北京地区网站,共同组织了以“科普创作在路上”为主题的科普创作者获奖者发布活动。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主任张晓云发布了《大众科学大数据》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科普创作在路上”活动的嘉宾

为了充分发掘优秀科普作家,提高科普团队的科学传播水平,传播网络的正能量,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和热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赞助的蝌蚪工作人员网站,会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与创新协会,于2014年下半年组织了第二次优秀科普作家“写科学梦”征集活动。

该活动经过了试演、推广竞赛、院士领导下的实验室实践、决赛等环节,最终宣布了获奖者。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新媒体科普委员会被列入蝌蚪员工网站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科普微信号今天开通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活动评估委员会主席王志华老师的评论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三等奖的五名获奖者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二等奖获得者张睿和孙东林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一等奖获得者张雨辰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获胜的参赛者与客人合影。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生张雨辰因其作品《你从哪里来,我的大脑——大脑进化》获得竞赛一等奖。孙东林和张睿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山、邵松松、魏源、王永超和张获得三等奖。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石顺科获得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委副主席、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与创新协会主席、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主席、北京市科技期刊编辑协会主席刘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获奖证书。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合同的作者与专家组合影。

科普作家的签约仪式也在现场举行。这些杰出的科普创作者将成为互联网科学传播的生力军,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和净化互联网空间做出贡献。翟院士、郭明院士、周忠和院士等专家团队也给科普创作者发来了短信,希望年轻创作者们珍惜求知之心,坚持科学精神,写下自己的“科学梦想”。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蝌蚪王第一次公开露面(请给我一些表扬吧!)

科学从未停止过。科学传播不仅是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内在动力。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与我国相比,这或许是一个可喜的成就。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4%。1991年,日本的比例是3%。1992年,欧洲共同体的比例为5%。2000年,美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高达17%。相比之下,2013年,中国人均科普专项资金仅为3.41元,科普创作者占科普群体的0.73%,平均每个科技馆只有不到两名科普创作者...这些都对我国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顾过去的2014年,社会热点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科学事件如潮水般向前发展。2014年初,李源潮同志提出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普及互联网科学知识,为科普创作全面进军新媒体敲响了号角。致力于回应流行科学谣言的品牌专栏“每月科学八卦列表”同时推出。每一次科学盛宴都为科普创作带来新的机遇。在每个话题和每个观点冲突的背后,科普工作者是不可或缺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关注和科普疫情。马航失联暴露民航症结,媒体要求航空安全控制;关于转基因生物的争论引发了各方的猜测,并帮助公众理性地看待它。冰桶挑战对无症状患者的关注,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很少回到公众视野;亚太经合组织蓝色促进雾霾控制,回应公众期望...

发掘网络正能量 科普创作在路上

副主席李源潮与科普作家举行了小组讨论。主讲人是小组成员之一山邵杰。

2014年,适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年底,李源潮同志与科普作家代表座谈,希望创作者把握科普信息、网络、声光、互动传播的趋势,走向更多科学家和科技前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刘伯阳和天津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生山两位科普创作者是从蝌蚪工作人员的“院士科普”活动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年轻的科普创作者代表了尊重科学和追求真理的90后一代。他们也代表了充满活力和向上的阳光的年轻人的积极能量。它们为繁荣和多样化的中国互联网注入了新鲜和健康的氛围,并传递了最强有力的科学传播声音。

在这个时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自我媒体正在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热点和科学交流相互反映,共同谱写互联网积极能量的新篇章。我们看了制作精良的科普动画《李约瑟讲故事》;“月球车玉兔”微博卖得很可爱;“赛先生”的科学家微信就在你身边;《科学》月刊的八卦列表迄今已经发布了12次,2014年底发布了10份年度八卦列表,在一年内澄清了100多个热门谣言……这些新媒体和新形式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新阵地。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成了歌手,每个公共号码都成了创造者,每个转发人都成了传播者。这是一个我们都有机会参与的时代,也是一个我们都可能影响未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的声音如此响亮,以至于我们都希望更多杰出的科普作家在这条道路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