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神工二号”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进入临床 更加高效

科普小知识2022-05-08 20:01:03
...

"当一个人的思维活动时,他的腿就开始上升。"

“沈工2号”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进入临床实践

科学日报(记者冯国武,刘小燕)77岁的中风患者郑在一个长得很像“大白鲨”的机器人的帮助下,左腿终于“踢”出来了,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腿“瘫”了8个月,又“服从”了:“当他的思维活动时,他的腿就开始抬起来了”。

8月20日,天津大学开发的纯精神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沈工2号”在烟台山医院发布并投入临床实践。在现场,除了郑阿姨亲身体验机器人的神奇外,50岁的李在中风后15个月内第一次抬起了手腕。

“沈工2”的前身是一年前发布的世界上第一个纯精神控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沈工1”。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负责人明东教授表示,与“沈工1号”相比,“沈工2号”在技术核心、传感模式、软件设计、应用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脑状态信息建模和解码的最关键部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大、通用性差的难题,“沈工2号”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稳定性高的模型更新策略,使机器人系统的模型参数在人机交互训练过程中随着患者个体数据的积累而不断优化更新, 建模过程中将干扰模式数据混入基本任务的休眠状态,有效抑制了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导致的系统误触发率,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沈工2》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其应用模式已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的全新结合。它实时采集患者的多导联脑电信息,通过互联网从山东省烟台山医院南院传输到天津大学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数据中心,实现远程数据解码和处理,然后将命令参数返回医院机器人终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开创了大数据远程医疗的新模式。然而,“无线水基电极”系统的传感方式简化了临床操作,集成了软硬件,形成了一套集信息存档、评估诊断、训练治疗、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临床康复智能服务系统,拓展了卒中后抑郁等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并可进行在线病理检测和筛查。

“沈工”系列现在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集群,包括59项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版权。在明东教授的计划中,“未来我们将努力整合更先进的虚拟现实、经颅电磁刺激和机械外骨骼技术,使瘫痪病人的康复训练更加高效、有趣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