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等待和寻找那面盾牌——谈谈有关病毒与瘟疫的科幻作品

科普小知识2021-08-09 20:09:20
...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一部名为《天空中的奇异细菌》的科幻小说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并署名为“匿名”。几个不经意的眼神,想着他们怎么可能是匿名的?作者显然是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侏罗纪公园》的流行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了作者的“恐龙科幻小说”,但却没有意识到他的早期生活。

该书的中文译本最初由科普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书名为《死城》。非典过后,海南科技出版社以“外太空病原体”为题重印了该书。这部科幻小说字面翻译为“安德洛的棉达危机”(1969),是作者的著名作品。

这项工作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当人类去外层空间探索时,宇宙飞船很可能带回对人类有害甚至致命的未知病毒。如果这真的发生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为此,美国制定了一项“野火计划”来应对这种“火灾”紧急情况。后来,一颗卫星撞上了美国的一个小镇,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尽管最终的解决方案令人激动,但仍然是完美的。后来,许多科幻作品采用了类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但它们更具戏剧性。事实上,这部耸人听闻的作品的情节并不精彩,叙述也相当枯燥——书中充满了计划、表格,甚至分子式和图画。无论如何,当作者向他的科幻同事推荐它的时候,对方会在他看到一半的时候把它还回去——它真的看不懂!

然而,准确而精致的专业描述仍然使这部作品更接近科学技术的现实。然而,以往许多描述疫情及其巨大影响的作品更多地聚焦于文学和社会。关于病毒或流行病的作品(只是俗称,学术上称为传染病或流行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或者它们可以作为背景来揭示人们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和情感;或者检查人类的眼睛来探索可能的对策。一般纯文学作品大多注重前者,更注重对人性和情感变化的表达。有许多科幻作品更强调科学技术的核心,而病毒或瘟疫的机制也涉及其中。

有不少关于病毒和瘟疫的文学作品。熟悉的有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瘟疫》(1947)、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赤色之死》(1915)和乔治·斯图尔特的《永恒的地球》(1949),它们也描述了席卷全球的大瘟疫——也许巧合的是,两位作家都安排了旧金山文明重建的幸存者,那里是中国人居住的地方。

相关的科幻作品其实更早。玛丽·雪莱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1818)和另一部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1826)的作者,她真实地描述了瘟疫流行下人们的生活和感受。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原型,包括雪莱、拜伦和作家本人。整部作品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写照。最新作品包括日本病毒科幻小说《复活日》(1964),作者是因《日本沉没》(1973)而闻名的小松樱子。

有许多科幻电影有相似的主题,但是电影的科幻色彩是不同的。虽然有些电影以瘟疫为背景,但它们最终是为了引发其他故事——12猴子军(1995)描述了瘟疫后的世界是不令人满意的,需要派特殊人员回到过去“修改”。《生化危机》(2002),改编自游戏,讨论了人工病毒变异后的情况...有无数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但是有一部电影必须特别提及,那就是卡珊德拉·布里奇(1976)。

老年人都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袭击了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并在逃跑过程中感染了肺鼠疫病毒。其中一人登上了国际列车...很快,火车上各种各样的人都被感染了。最后,车上的医生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拯救病人免于死亡,并拯救了一些乘客的生命。

另一部好电影是《恐怖地带》(1995):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会感染人类,幸运的是不会通过空气传播。与此同时,一名美国青年抓到了一只猴子,并将它偷运回美国,却发现这只猴子携带了病毒,并将其从一个大陆传播到另一个大陆。这种病毒进入美国后会发生变异,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病毒的原始携带者...

韩国电影《流感》(2013)值得特别一提。这部电影描述了韩国一个地方的致命流感疫情和各种后续治疗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受非典的启发。它不仅真实,而且充满了困境。无论从场景还是情感上,它都不会输给好莱坞大片。最后,小女孩张开双臂面对着枪,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流行性感冒》中提到,只要采取有效措施,鼠疫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管病毒如何传播,它最终都会通过人类抵抗的屏障。即使在“恐怖地带”的空气传播模式下,仍有许多人没有被感染。

那么,除了抵抗,还有其他解决方案吗?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多数病毒都是自我限制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有可能与人类和平共处,而人类自身也会产生抗体——毕竟,它们是多年的老对手,彼此很了解,要打败对方并不容易。英国科幻小说的先驱h g .威尔斯在《世界大战》(1898)中描述了这一点:火星人入侵地球,所向披靡,所向披靡,最后被微生物打败——而与微生物共存的人类是安全和健康的。

另一个有趣的猜想是,在许多科幻作品中,大量的氧气最终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安德洛的梅达危机》和《卡桑德拉桥》中,氧气被用来使病毒无害。“病毒厌氧”看起来像“机械神降”,但其中不乏科学道理——人类依靠氧气生存。如果某种病毒长期远离人类,厌氧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

当然,最合适的方法自然是疫苗的出现。《恐怖地带》给观众展示了这样一个快乐的结局:科学家们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猴子,并及时研制出抗体,从而拯救了人类。

你知道,这毕竟是一个有长矛和盾牌的世界。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有着自己无可比拟的生命力。也许,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找到有效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