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詹启敏: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医学的十点思考

科普小知识2021-09-13 21:14:20
...

新皇冠肺炎引发的[新医学思维]

目前,我国抗击新皇冠肺炎的疫情持续好转,但全球疫情正处于大流行阶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取得抗击艾滋病的最后胜利。新的皇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公共应急体系、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的严峻考验。各级*部门、各相关行业甚至每个人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反思不仅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重要过程,也是医务人员独特的职业精神。医学为公众提供健康支持,医学教育培训为公众健康服务的监护人。因此,我们的思维应该把医学和医学教育放在社会的宏观层面和医学的微观层面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医学和医学教育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正视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思考1

医务人员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大医诚意”的概念。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在赢得新一轮的“皇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的过程中,被召唤向前迈进,成为“最美丽的逆行者”,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展示了当代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提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是新时期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社会共识:医务人员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应该倡导全社会尊重医药卫生,倡导医药卫生产业,为建设健康中国营造良好氛围。这将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供重要机遇。

思考2

积极实施医疗改革和发展政策

中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仍在进行中。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为公众提供卫生保健服务。2017年,国家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深化医学教育合作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旨在促进医学教育发展,加强医学教育与教学的合作。然而,在实践中,医学与教育的协调机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基层社区卫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许多大型医院仍在扩张,导致优势资源的集中。因此,要尊重医学发展规律,强化医学改革和发展理念,从制度和资源上保证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监督各项国家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思考3

医学教育应融入健康理念

今天,健康已经成为公众的主要需求。伟大的健康包括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道德等全面综合的发展理念。大健康不仅关注患病人群,也关注健康、亚健康、高危因素和早期症状人群。在老龄化社会,不仅要重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重视疾病的预防、疾病的康复和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将这一伟大的健康理念和内涵融入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使医学生和青年医生能够主动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形成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

思考4

医学教育应倡导交叉融合发展

医学发展需要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体系,但要处理好封闭与开放、独立与交叉的关系。我国医学院校的设置是高度封闭的。学院之间的界限(临床、口腔、基础、公共卫生、药学等。)和学科(解剖学、胚胎形成、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是显而易见的。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叉不够,不利于医学教育的发展。我们应打破学科壁垒,倡导交叉融合,建立跨学院、跨学科、基础和临床的教育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双重聘用,建立综合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思考5

深化医学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模式和课程决定教育结果。我们应该面向大规模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从传统学科(解剖学、胚胎形成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器官系统和临床问题为中心。推进从“治疗第一”到“生命健康全周期预防、治疗和保健”的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医学工作者、医学理论、医学信息和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改革。

思考6

医学教育强调质量是核心和标准。

逐步取消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学位统一考试制度和学位论文制度。学科培训与学位相结合,住院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后授予医学硕士学位,专科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后授予临床博士学位。热爱科学研究的临床医生可以攻读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医生和科学家。保证学科培训质量是提高医学人才素质的关键环节,对高校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新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水平。通过调整培训岗位数量,逐步建立制约高校招生和培训规模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以定期培训和专业培训为起点,开展医生由单位向专业或社会转移的试点改革。

思考7

加快医学教育的同质化和精英化

过渡性的“3+2”培训模式将逐步取消,“5+3”培训体系将全面实施。医学院校将实行一册招生,实现医学生的统一培养。积极论证和探讨八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加大通识教育力度,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综合性大学招收非医学专业(生命科学、科学、工程、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生攻读临床博士学位,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思考8

医学教育应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医学发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跨学科。无论是抗生素、疫苗抗体、靶向药物的发现,还是核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CT、加速器的临床应用,都是创新和交叉的结果。前沿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促进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研究兴趣和转化思维,开展以临床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和药学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研究。

思考9

构建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与紧缺人才

国际社会提出了“公共卫生3.0”模式和“一个健康”概念,以实现整体健康。积极构建覆盖大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链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启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认证,推进公共卫生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开展应急防疫专业人才培养和双学位教育。加强医疗系统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机构交流,加强对地方*领导和卫生部门负责人的疾病预防和应急防疫教育和培训。积极推进全科医学、儿科学、精神病学、康复学等学科人才培养,优化紧缺学科人才政策,提高工作吸引力和职业认同感。

思考10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医生有两翼,一是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学技术,二是深厚的人文情怀。医学人文是当代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应贯穿于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全过程。鉴于医学工作的强烈社会性,医学生需要学习社会学、艺术、经济学、卫生学和法学,学习医学发展和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并意识到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伦理界限和法律法规。

(作者: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主任)

(项目组:我们的记者张春雷、金浩天、严伟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