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灏珠院士“生命之花”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21:22:03
...

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黄鑫)以“生命之花”为主题的陈灏珠院士医学教研工作66周年暨“生命之花”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今天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农工*党主席蔡威、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好等3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农工*党*委员会给陈灏珠院士发了一封特别贺信。

陈灏珠院士是我国当代心脏病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心血管疾病内科专家。他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一直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虽然他已经90岁了,但他仍然精神矍铄,在医疗一线奔走,继续竭尽全力培养医学人才,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救死扶伤,崇尚医德,全心全意奉献”是陈灏珠院士几十年来的誓言,也是他行医的原则。他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一直对医院和学校漠不关心,充满感激。他一直恪守着知识分子和医生的优良品德,是一个廉洁奉公、孜孜不倦的人。今天,他的日程仍然排得满满的,仍然有许多人在找他看病。他仍然保持年轻的习惯——如果可能的话,他总是会让病人满意的。作为医学专家,他经常说人应该有精神,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精神。看到病人康复是他最大的幸福。这就是他说的和做的。

陈灏珠院士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以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学风和广博的知识,把一批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他对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要求严格,言辞温和。学生们从老师平等友好的对话中感受到了老师研究的严谨。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和教授。

陈灏珠院士建立了上海第一个心导管室。在右心导管插入术的基础上,他开展了各种介入诊断工作,并逐渐扩展到治疗领域。他在中国放置了第一个植入式起搏器,成功治疗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次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并在中国率先开展了血管内超声检查研究。这是我国首次对冠心病进行介入诊断,从而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主要奠基人。自1976年以来,他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静脉滴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成功挽救奎尼丁中毒反应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的人。

陈灏珠院士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也是著名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学界对冠心病的认识并不深刻。1954年,他首次倡导将“心肌梗塞”命名为“心肌梗塞”,这是一种冠状动脉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并引起心肌坏死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心脏病学领域公认的诊断名称。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他是中国第一个发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论文的人。他主持的“丹参治疗冠心病研究”项目获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血瘀本质与活血化瘀原理研究”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同时,陈灏珠院士及其团队率先对我国健康人群的血脂含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指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世界上首次确认了我国健康人群的正常血脂水平。

陈灏珠院士也热心公益事业,2007年捐赠1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奖学金基金”。从2008年到2014年,44名医科学生获得了补贴。一些受助学生已经毕业,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回馈社会,为病人服务。为了帮助更多的医学生和青年医生成为人才,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和培养更多品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医学人才,陈灏珠院士决定扩大基金的规模和用途。2014年,该基金更名为“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人才培养基金”。在基金启动仪式上,陈灏珠院士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医学人才培养要兼顾区域平衡的重要性,关注不同区域的医学资源问题和医学人才培养的不平衡性,并期望基金在拓展接受领域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生命之花”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启动后,将主要支持西部地区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选择和支持贫困地区优秀医学人才来上海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将考虑在当地建立“院士科研工作站”等模式,定期开展医学交流研习班等活动,提高当地医学人才水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丰富医学扶贫内涵,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经过近一年的准备,“生命之花”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已开始分别联系云南、四川等地培养西医人才。该项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人才培养基金”在支持西部医学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将积极为未来“精准医疗计划”等相关国家卫生发展战略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