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装上“智慧大脑” 农民变身“码农”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02:05:37
...

自驱动联合收割机、无人水稻插秧机、免耕精密播种机、植保无人机...近年来,智能农业机械从田间试验进入夏收第一线,开启了“三夏”无人操作的新模式。

随着智能农业和“互联网+农业机械作业”模式的兴起,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正在向智能化转变和升级。设备的升级和“智能大脑”的安装将农民转变为“代码农民”。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夏收田里“没人忙”。

当夏收再次到来时,风吹着麦田,整个中国的收获景象充满了规模。农民经常说“夏收意味着龙口带走食物”。在主要的小麦产区,每年的5月至6月,农民们会看到“热气腾腾的天气和乡村的空气,燃烧着背部和燃烧着天空的光”,当他们匆忙地在地里收割庄稼时。现在,夏收有了新方法。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可以提高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有些夏收田甚至有“无人忙碌”的现象。人们不用离开自己的家园就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吴江镇村的麦田里,村民马不停地刷新着智能联合收割机在手机上传输的实时数据。与此同时,在金色的麦田里,智能联合收割机的马达轰鸣着,有条不紊地收割新熟的小麦。

与传统的联合收割机不同,智能收割机配有一个“金盒子”——不同的部件配有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记录实时数据,如作业时间、收获量和收割机的运动轨迹。有了这样的设备,可以坐在家里,用他的手机充分了解那天在外地的工作情况。他不禁感到,在过去,收割机上至少有三个人,一个负责驾驶,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收钱。今天,一些人独自工作。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也获得了科技的“翅膀”。

六月,山东省诸城市上庄村阳光灿烂。阳光照耀着无边无际的麦田。此时,金山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队成员徐金华正在驾驶一台大型小麦收获联合收割机。面对目前的巨大收获,坐在驾驶室里的徐金华并不着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收割机的方向盘会自动调整方向,驱动整个机器前进。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智能收割机,能够“看到道路”并“前进”。

这台“眼睛”收割机拥有高科技“智能大脑”——北斗导航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装有该系统的收割机可以利用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实现自动行驶和自动避障的精确操作。

徐金华的智能联合收割机刚刚经过,左M1204拖拉机拉着一个圆形秸秆打捆机,打捆机紧随其后。打捆机可以用它的“嘴”将收割后散落在地里的麦秸吸进机器。然后,一个重约250公斤的圆形麦秸包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与传统农业机械相比,智能农业机械配有远程监控和卫星定位设备,实时上传相关检测数据,记录并上传农业机械运行类型、轨迹、深度等重要数据至服务器。在播种、喷药、收获等环节,可以在同一个地块上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业生产。

大型设备做“好工作”

夏收结束后,夏播开始了,智能农业机械继续发挥其才能。

在夏收完成的尚庄村,玉米种植正在有序进行。一辆自动驾驶拖拉机拉着一台4米的精密播种机,平稳地在田里行驶。洞里只种一颗种子。这台看似简单的机器运转良好。

“机器播种的每一个孔里只有一粒玉米种子。可以吗?”现场的一些农民不相信这种“老式”的态度,他们说“世世代代的农业经验就是一个洞和两种谷物”。

气吸式播种机通过高速风扇产生负压,并将负压传递给排种盘的真空室。当排种盘转动时,种子在真空室的负压下被吸附,并与排种盘一起转动。当种子被转移出真空室后,它们将不再承受负压,而是靠自身重量或在刮种器的作用下落入沟中,播种精度达到98%以上。”诸城农机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慕云耐心解释。

播种均匀,深度均匀,出苗整齐,省时省力...技术人员一口气列举了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的许多优点,现场的农民们不断竖起大拇指。现在,上庄村的玉米长势良好,超出了预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节省了农活的时间和劳力。无人播种机可以识别地块,自动掉头,实现厘米级精确播种,让农民告别“背对黄土”。

6月1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姚家庄村赵县广汇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农田里,2019年河北省(赵县)智能农场夏季作业将开始。几台“互联网加”智能农业设备将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现场,一台装有北斗定位系统的无人播种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启动后,由技术人员设置数据,加速器和方向盘不需要人工操作,整个无人自动导航和播种过程可以机械实现。此外,该机可以按照设定的轨迹自动掉头,智能识别和避开障碍物,播种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了3倍以上,播种误差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手控机“播种不畅”的问题。

招贤广汇农业机械服务社社长姚说:“植保无人机、精准灌溉施肥控制器、无人播种机等。为我们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成本。过去,我们每年春天和夏天都要雇佣60或70个人做作业。现在,依靠智能农业机械,10个人就足够了,并且节省了大约20%的肥料和30%的水。可以说,它可以一蹴而就。”

北方播种,南方移栽。

最近,在江苏句容市郭庄镇的主要粮食种植者谢继兵的万亩良田里,几个插秧机正有条不紊地从东向西移动,摆秧盘,开始前进……留下一条绿线。仔细看,这些柔性插秧机上没有司机,只有一个工人在插秧。

这是今年句容市新引进的无人插秧机。只要无人插秧机的操作者在田里做好定位计划,机器就会自动插秧,田越大,插秧就越有规律。据了解,当地*还引进并推广了一种测深、施肥、施肥、移栽一体机,可实现缓控释肥料与水稻插秧的一体化,从而更方便地播种。

“无人”插秧不仅使农民不再“劳累和弯腰”,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无人插秧机平均可以在8-10分钟内种植一英亩,每小时可以完成8英亩的种植。还可以根据水稻品种和种植时间调整种植距离,提高水稻机械化作业的精准程度,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田间管理;在农忙季节,无人插秧机至少可以节省一个人和10000多元的劳动力成本。

锋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浙江德清、陕西杨凌、安徽巢湖...无人机作业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智能农业机械正在逐步改变农业作业模式。

农业管理的好帮手

五月下旬,内蒙古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水稻移栽季节。科尔沁右翼中旗阿里巴巴桃乡天星安盟水稻标准示范基地的稻田里,出现了一种新装置——智能土壤水分仪。

尤克中条旗杜尔集镇双井嘎查村村长韩玉亭说:“以前插秧靠自己的经验,局限性很大。有了这种设备,精确的数据可以更有效地用于施肥和加水,而且土壤信息可以随时掌握,从而降低我们农民的风险。”

据了解,该智能农业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测稻田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温度,还能自动识别土壤饱和含水率、持水量和作物活动的根深。

在作物管理阶段,能够监测病虫害和喷洒农药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也相继使用。农用无人机可以判断是否有病虫害,病虫害的密度和严重程度,甚至只需飞越指定农田一次就可以估计产量。

除了智能土壤水分仪和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也是农业管理阶段的绝佳帮手。

*昌吉回族自治州属于干旱少雨的大陆性气候,但却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当地棉花播种面积超过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3。近年来,这里逐步实现了棉田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产量和收入。

“过去在烈日下给土地施肥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程序来输入土地的施肥量数据。当设备在作物上滴灌时,液体滴灌肥料和水一起滴到作物的根部,完成农田的施肥作业*昌吉州呼图壁县村民刘就是这样说的。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是保障粮棉安全和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鲁振国评论道:“这个系统在世界上是相对先进的。它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智能控制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现在,这种方便高效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已经在河北、四川等省市和地区推广,不仅仅是在*昌吉州。

今年第三个夏季,各种智能农业设备和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只是当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现在,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锄草日是中午,汗水从地里淌下来”的画面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现在中国正大步走向一个强大的农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