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国外网络科普现状概述

科普小知识2022-05-30 10:16:07
...

所谓“网络科普”,是指专业组织或个人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在互联网上开展的针对网民的科普活动。作为科普信息化的一部分,网络科普是实现科普资源高度共享、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网络科普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络科普新闻、网络科普图书、网络科普电影和动画片、网络科普游戏、科学博客和微博、数字博物馆等。国外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科学交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不同类型的外国网站中科普内容的比例差异很大。

1.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占全部信息的比例很低。

门户网站是各国公众获取综合信息的主要平台,但科技和科普内容在总信息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例如,雅虎在美国的网站(www.yahoo.com)有57项服务,其中只有4项与食品、健康、技术和教育技术有关,占总信息的不到5%。雅虎澳大利亚的主要网站几乎没有科技内容,其新闻页面有科技专栏,其中包含互联网、农业和生物等科技内容,约占新闻总量的10%。英国门户网站(uk.msn.com,uk.yahoo.cn)只有一个技术部分,其内容主要是纯技术/硬技术,面向公众的科学交流内容较少。

2.新闻媒体网站上的科学新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部分。国外新闻机构更加重视科学新闻报道,充分利用网站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传播。

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网站共有15个部分,专门配备了技术和健康。技术相关内容约占整个部分的15%。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官方网站共有20个版块,分别是科学、在线教育、环境、健康、技术和其他版块,其中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占总版块的25%。

3.学术机构网站的科普内容结构是不同的。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有在科学研究中进行科学交流的学术传统。因此,在其研究机构的网站上,科学交流的内容相对丰富,但存在结构性差异。例如,英国研究委员会(RCUK)更关注与其任务相关的内容。它的网站包括英国科学、科学政策、科学与社会、气候变化等部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页有10个一级栏目,其中两个栏目(访问外联)和媒体(新闻)包含丰富的科技信息,包括“全球科学与创新博物馆”简介、“大爆炸通行证”永久展览等内容,以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开放日、科学展等科普活动。一般来说,核中心网站上的科技信息约占总内容的50%。

4.科技馆网站服务实体博物馆,拓展教育功能。

国外科技馆网站不仅“服务于实体场馆”,而且拓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功能。该网站包含一些在体育场馆现场无法获得的内容,并补充了体育场馆的展览或活动。例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的网站紧密结合其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在线旅游、旅游方案定制、旅游地图导航等。关于“化石”展厅内容的展示,除了介绍展厅展出的各种化石外,还进一步介绍了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部的进展。

5.为了获得更深层次的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网站非常重视科学传播功能的展示。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量的科普网站都以“gov”为后缀。例如,由*机构和部门(如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农业部和美国环境保护局)运营的科普网站是在线科普的重要基础。

6.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允许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参与科学交流。

移动应用和社交网络的结合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多具有科学交流功能的移动应用正试图通过社交网络让用户参与科学交流。Discovery的移动应用“WhizzBall!”,通过猜谜游戏传播科学知识,允许用户邀请他们的脸书和推特朋友回答他们的问题。

二、海外网络科普的特点

1.海外互联网科普受众细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兼顾其他公众。

促进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是海外网络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目的。许多欧洲国家正面临年轻人对科学技术兴趣下降的趋势,这将影响未来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互联网科学传播网站,如法国国家科学中心(Universcience.fr)、美国航天局儿童(kids.msfc.nasa.gov)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线教育网站,在促进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青少年将来选择与科学技术、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相关的职业奠定了基础。此外,与青少年相关的群体,包括教师和家长,也是网络科普的重点群体。特别是,许多国家的科学博物馆或科学中心的网站都有面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导航项目。

2.国外在线科普的供应由*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商业媒体也参与其中。网络资源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整合,具有相当数量的原创内容。

从以上对国外网站的分类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在网络科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力很大。另一方面,各种商业组织和商业媒体已经深入到互联网上的科普领域,科普领域的市场化因素得到了加强。在网络资源的形成中,不同的机构根据自身的知识、资源和能力,大多采取链接资源扩张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科普资源的整合上,配合有限的知识生产,拥有从文字、图片到网络游戏等一系列科普资源的知识产权。

3.国外网络科学传播方法丰富新颖,充分利用了网络2.0的参与和经验

海外在线科普长期以来仅限于使用科普词汇。相关的视频、音频和闪光灯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科普网站逐渐采用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在线实验和互动游戏等独特的网络科普方式。科普内容在论坛、社区、互动问答等在线平台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方法丰富新颖。国外网络科学传播充分利用了网络2.0的新技术特征,使公众不仅是科学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共享者。

4.国外科学媒体中心的网站为网络科学的传播搭建了一个平台,对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形成对社会热点和事件的理性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国科学媒体中心是科学界、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其网站内容与科学传播的目的紧密结合。例如,英国科学媒体委员会网站每天更新科学新闻,并为科学家提供热门话题的科学解释。与此同时,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科学内容定期通过邮件提供给记者。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澳大利亚SMC发布了16条关于福岛核辐射的科学新闻和信息,为消除公众疑虑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信息来源。

5.国外重视网络科学传播对学校教育功能的补偿。

美国学者在2014年第四期《公众理解科学》(PU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基于实证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在低教育水平的群体中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减少由教育差距导致的知识差距的增长。可见,国外网络科学传播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避免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因教育条件不平衡而造成的科学知识障碍。目前,在新的媒体形势下,国外科学中心更加注重线上线下项目的有机结合,向新型的非正规学习机构发展,这是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

6.国外高科技企业网站开展科学传播的动力来自内部科技创新和外部社会形象建设。

国外高科技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科学交流的力量,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说,开展科学交流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自身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它来自外部环境,有勇气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索尼和微软等高科技企业的网站在向公众传播科学方面树立了榜样。

三、对我国开展网络科普工作的建议

1.把建设高质量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点。

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搜索通常依赖于搜索引擎,而不是登陆特定的科学网站。因此,网络科普工作的重点是提供一个高质量、权威的网络资源平台,使公众能够通过检索方便地找到所需的科学信息。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一批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优秀网络科普资源。需要选择和有效整合这些资源,以便向公众提供这些资源。

2.大力推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匹配。

青少年是互联网上流行科学的主要对象。目前,年轻人正面临巨大的学术压力。然而,网络科普资源与学校科学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不高,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因此,我们提倡科普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内容匹配度。科学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科普资源,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推广寓教于乐的网络科学传播形式,充分发挥网络科普的互动功能。

建议在网络科普中充分利用网络2.0技术,丰富网络科普的形式,特别是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概念为调动公众的积极主动性提供了条件。科学网站应该充分关注公众的需求,重新审视公众在网络科学传播中的角色,让公众真正成为网络科学传播的参与者。

4.建立中国科学媒体中心网站,为深度科学新闻报道提供权威来源。

建议中国科协大力支持中国科学媒体中心网站建设,及时提供热点社会问题的权威科学信息,为科学记者深入报道新闻背后的科学提供支持。同时,整合热点事件相关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权威信息,提升公众的科学意识。

5.建立网络科普的社会动员机制,引入市场运作模式。

互联网科普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不仅需要*、科技、教育、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支持,还需要引入新的市场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健康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网络科普共建,利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

6.开展对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和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深入发展。

建立网络科普监测系统,跟踪网络科学热点词汇,形成对社会热点事件科技内容的前瞻性预测,将使科学理性的声音首先进入公共领域,引导公众科学认知,服务科技决策。评价科普网站的效果,用先进的科学传播理念引导科普网站健康发展,规范网站传播路径,促进网络科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罗惠、钟琦、胡俊平、吴丹、王大鹏、王黎明、孙晓丽、刘璇、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