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技场馆科普人才培养模式

科普小知识2021-12-26 01:12:52
...

《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明确了科普人才的定义。科技场馆专业人员应能充分利用科普场馆等固定资产,实现最大化利用。换句话说,它应该能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在科学普及方面的进一步创新,创造性地组织活动,并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场所。

一、科技场馆专业人才发展短板

科技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其后期运营管理、展品升级、活动策划、宣传推广都是科技场馆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都需要专门的科普人才为其提供服务。然而,根据《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的数据,全国每个科技场馆的专业人员平均只有1.75人。科技场馆专业人才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层次人才比例仍然较低。由于我国科普起步较晚,科技场馆一开始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渠道。除了从事科技场馆设计和维护的理工科人才外,绝大多数其他人员都是依靠长期实践来探索的。随着科技场馆需求的不断增加,相关人员的培训没有及时匹配,面临人才少、高层次人才少、缺乏创新的局面。

(2)复合型人才短缺。现代科技场馆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持。虽然国家在2015年开始培养科普硕士,增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由于这些人才进入社会,科普工作仍将有一段调整期,尚未真正发挥骨干作用。其他渠道制约着复合型人才的成长空间。

(3)留住人才的困难。目前,科技场馆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在事业单位的设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准入难、待遇低等。此外,年轻一代对公共机构的认知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科技场馆的特殊性以及与大型会展公司的频繁合作,一些人才被高薪“挖走”,导致人才短缺。

(4)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科技场馆人才分布不均,高层次科普人才流向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场馆规模小,资金和人员有限,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的能力薄弱。

二是未来科技场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科技场馆的人才比较分散。他们知道技术但不知道设计,而他们知道设计但不能实现它。因此,未来科技场馆的科普人才分为三类:创意科普人才、实施科普人才和运营科普人才。大多数创造性科普人才都是全职的。既有专职又有兼职的实施型科普人才。大多数操作性的科普人才都从事兼职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由第三方机构完成的。

(1)创新科普人才。科技场馆的科普人才必须把握现代科技创新的脉搏,掌握自主研发的主动权。科技场馆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总体设计理念和活动组织上。在主题上,以创新的形式和方法解释经典展品,普及前沿知识。

(二)实施科普人才培养。目前,科普展览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科技领域,用户体验非常有效。然而,公众并不知道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启示。这就需要实施型科普人才的激励,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表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普展览对公众的真实效果。

(3)操作型科普人才。一般来说,科技场馆本身主要评估社会效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非常活跃。现代公众的体验和需求正变得越来越高标准和多样化。如何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遵循科技场馆的导向,了解各项活动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场馆的功能,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微信等新媒体的推动和传播力度,包装和宣传科技场馆的各项活动,让更多的公众获得最新科技信息,增强公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三、科技场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场馆和其他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初见成效。科普人员培训是提高科技宣传效果的场所。在实践中,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还要从机制和组织层面引入互联网思维,在提升科技场馆应有作用和影响力的同时,提升科技场馆的人才水平。针对高层次科普人才比例低、复合型人才短缺、留住人才困难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利用外包模式与兼职人员有机联系。“外包”属于企业的战略范畴,即企业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最不擅长的部分分包出去,从而弥补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国家科学素养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计划》指出,*应加大努力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科技场馆管理者应该转变思维。在整个产业链中,专业的科技场馆专业人员只做产业链的顶层——创意和设计,允许第三方服务的参与。

那么,在科技场馆培养科普人才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专门为创造力而训练,提高专业思维和创造技能,并以通俗的方式编纂和体现科学原则。第二是提供标准化或系统化的创造性文件。但是,面向实施的人员可以是场馆的工作人员或第三方组织的人员。阅读需求文件后,他们可以在尽可能少的沟通下做好相应的工作,形成既定的标准和默契,有利于场馆高效有序的运行。

(二)采用创意和众包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众包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现象,它意味着单位或个人以自愿的方式将本应由自己完成的工作发布给所有人,以连接任务。众包是从外向内的知识提供者。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众包的过程中,不仅分享企业的工作,也带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发展。

对于创造性人才,培训应该在明确表达创造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场馆管理人才来说,需要创新的思路来理清他们的工作,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对接和人才拉动。此外,由产业或创新驱动的科普产业人才培养是自发形成的。企业和业内兼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以满足现代场馆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三)利用协同创新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更多的是基于场馆内的专职科普人才来形成行业领导力。然而,不断增强科普意识,转化和汇编最先进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完全依靠科技场馆的人员来完成所有工作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与一些科研机构(大学)的相关专家合作,加强场馆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专家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科技场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释。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科学家规划和设计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前沿,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

(4)采用竞争而非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高科技场馆科普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岗位精神,可以用竞赛代替培训,用培训促进学习。在竞赛准备过程中,科技场馆的科普人才必须相应地设计各种竞赛的要求和展品的内容。严格按照科技场馆科普专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评分标准进行持续培训,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参赛选手应该把比赛看作是一个发现自己缺点和弥补自己技能的机会。他们应该向同龄人学习并与他们交流,反复练习,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总之,科普展览的发展和活动的策划需要专业的创意、实施和运作人才的参与。一方面,通过公众对科普工作的热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更重要的是,项目是推动高端科技场馆人才参与场馆开发建设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全新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使科技场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