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主要植棉区“无膜不棉” 地膜残留使棉花减产

科普小知识2021-11-21 01:19:05
...

主要棉花种植区几乎没有薄膜,也没有棉花。

用塑料薄膜覆盖棉花似乎是常识。棉花种植季节一到,农民的朋友们就会提前购买塑料薄膜,技术人员会现场指导他们。

地膜覆盖可以提高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防虫防病,保水保肥……在中国西北、东北、华北等产棉区,几乎没有地膜,也没有棉花。

*是全国最重要的产棉区,仅*棉花种植面积就达2000万亩,约占整个*的2/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技术在*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结果,棉花产量大幅提高,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效益。

然而,棉农对地膜有一种复杂的情结:增加产量是事实,但它也成为棉田“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军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塑料薄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使用的塑料薄膜数量首屈一指。

“使用塑料薄膜可使作物单位产量提高20%-30%,大规模推广促进了*生产。对*的棉花生产来说,使用塑料薄膜的确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副司长杨利胜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薄膜的残余终于显露出它狰狞的一面。

“随着塑料薄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和残留塑料薄膜回收率的降低,土壤中残留塑料薄膜的数量逐渐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如今,*已成为残膜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杨利胜说。

根据调查报告,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每亩3.5公斤时,棉花产量将下降11.8%-22%。此外,如果种子种植在残膜上,种子腐烂率和芽腐烂率将大大增加。

残留的薄膜污染也会影响原棉的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树勋表示,对于机械采棉来说,残膜将随着机械与棉花混合,形成棉花“三丝”污染的“新生力量”。这将对棉花的纺纱质量和染色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研究员毛树春说:“残膜在地下0-30厘米的耕层,都是挖出的碎片。”他说,对农田残膜污染的治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因为当污染程度继续累积时,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减少或不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已经成为未来棉花和其他作物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业专家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清除农田里残留的薄膜。杨利胜介绍说,大量科学研究人员在塑料薄膜降解和残膜回收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

2012年以来,国家在*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先后在*46个县市开展了农田废塑料薄膜污染综合治理。从2016年5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农田塑料薄膜管理条例》,该条例不仅拒绝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薄膜,还规定废弃塑料薄膜应100%回收。

技术使棉花种植摆脱塑料薄膜

当然,熟练地理解“白色污染”取决于科学技术。

2017年9月底,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沙雅的专家工作站,50亩无膜棉花试验场覆盖着闪亮的棉花。

现场专家表示,余树勋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在*多个地方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实现了棉花的无膜栽培。

对棉花种植者来说,种植没有覆盖物的棉花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经实地调查和专家测产,示范区结铃数达到7万多个,平均亩产365公斤,高产小区亩产400公斤,相当于大面积种植的地膜棉产量,表现出早熟高产的特点。根据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评估,该技术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创造了一条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原来,棉花播种时,经常会遭遇低温冷害,这将直接影响棉花的出苗。在秋收季节,低温和霜冻等恶劣天气也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和收获。针对这些问题,俞树勋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育种方面的优势,与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联合试验,共同攻关。俞树勋从选育新品种入手,培育了晚播早熟品种“中棉619”。

记者了解到,“钟勉619”可以在10多天后播种,只需避开春季播种时的低温。由于早熟,它巧妙地避开了秋季收获时可能出现的低温和霜冻等不利天气。通过这些特点,实现了棉花种植不需要覆盖地膜的目标。

出苗率和成苗率是决定*棉花无土栽培可行性的关键因素。“钟勉619”是由四个高产、极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亲本聚合杂交而成。它具有极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优点,适合在温差大、耐盐碱重、日照长的*地区进行无膜栽培。

“钟勉619”在*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约120天。与覆膜棉花相比,播种可推迟10天左右,可有效避免早春对棉花的冷害。耐盐碱和耐低温的特性使该品种在不覆膜的条件下迅速发芽和出苗。出苗率和出苗率与覆膜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出苗率和出苗率不会影响棉花产量。

俞树勋院士的研究团队专家介绍,为实现无膜棉花综合技术的配套,针对无膜种植和生长的特点,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实现整苗一播,可节省间苗、定苗等管理流程。增加点播器采摘装置,避免因无覆膜造成点播器堵塞;为了有效保温、保水、保土,进一步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穴播器播种深度增加到3.5厘米(比地膜棉深0.7厘米),滴灌带浅埋于土壤下2-3厘米,实现滴灌带的固定和有效灌溉,避免风害。根据大田无膜棉花的生长情况,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每公顷增加植株4.5万株,既保证了棉花产量,又减少了用药量,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合作创新可以走得更远

“去年,受苗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只有75%左右。如果出苗率能提高10%,产量就能增加很多。”*首新种子公司负责示范场管理的负责人说。

同区高产田覆膜棉最高产量可达每亩500公斤以上,而不覆膜的中棉619产量最高。但是,在毛树春看来,籽棉亩产超过350公斤可以通过免耕栽培实现,“已经不低了”。

"按41%的皮棉率计算,每亩皮棉产量约为150公斤,这基本上是可以保证的."毛树春认为,棉花产量低于地膜棉田,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综合评价来看,无膜棉花种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如果要继续推广无膜棉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无膜棉花种植给科学研究和生产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解决幼苗僵硬问题,选择抗除草剂品种等。此外,无膜棉花的播种技术和肥水调控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毛树春说:“农业新技术必须从试点到示范推广,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俞树勋还表示,无影棉现在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今后,在抓产量的同时,要考虑质量。"尤其是在育种方面,需要合作创新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