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外名校回国读博 “妈妈博士生”获清华最高奖
清华大学特别奖学金是该校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授予10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公共管理学院的赵是最近宣布的2016年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中的佼佼者。她是一名“母亲医生”。在加入清华之前,她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通过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资格考试。然而,她放弃了在加州的学习,选择了回家。
拒绝出国
赵出生于山东。因为她父亲初中时的工作调动,她转到了上海,在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学习。从齐鲁到黄浦江,赵对并不太不舒服。聪明和勤奋使她很快脱颖而出,一年四季都名列年级第一。2002年中学毕业后,她已经有机会离开“中心城市”上海建平中学。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抗拒的机遇,赵“任性”地选择了放弃。因为正是在那一年,平和学校首次探索并开设了国际课程。学生们接受外籍教师的教学,学习外国IB课程,他们选择申请海外知名大学,而不是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这是当时上海非国际学校界的第一次。选择留在平和学校意味着选择放弃高考,出国深造。“这仍有风险。根据我当时的调查结果,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进入中国985强大学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申请海外大学时会有更多的变数。”赵说,但她已经下定决心,希望出国看看世界。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事实证明,赵的选择是正确的。高中时,她选择了六个模块的IB课程,涵盖文学艺术、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并完全按照欧美模式学习。在过去的三年里,她不仅在托福和GRE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IB课程的六个模块中获得了43分,在学习IB课程的学生中名列前茅。
有了如此优秀的成绩单,自然不乏海外名校的青睐。赵先后收到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放弃留学回国发展
2005年,赵横渡太平洋,来到阳光明媚的加州斯坦福大学学习。她攻读环境工程学士学位,从那以后就一直与“环境”相关联。
谈到选择环境专业的原因,赵告诉记者,由于父亲在能源行业工作,她从小就熟悉环境科学。促使她选择环境专业的是高中时的一段美好经历:她在平和中学的赵选修了“环境化学”课程。这位老师是美国人,经常带她的学生去户外练习,比如从黄浦江取水来测试或观察崇明岛湿地的自然生态。老师告诉赵,美国最好的环境工程学科是斯坦福大学。这影响了她后来的申请。
赵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了五年,获得了环境工程学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她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农业和资源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了伯克利奖学金,该奖学金只授予了4%的新生。"环境科学在这个部门."赵解释说,一年后她成功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赢得伯克利奖的医生是被期待的。
但与此同时,赵做出了一个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留学回国发展。她告诉记者,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美国的学习是“空对空”——中国有大量的环境和能源政策案例,但她只能在美国做一些无聊的数学分析。"做研究和了解现实是非常重要的."她说这是她选择回家的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研究中的“慢就是快”
回到家,赵无意中听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在招聘研究助理。知道齐老师的方向符合她的兴趣,她选择加入由齐老师领导的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并和他一起工作了两年。在此期间,她参与撰写了年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她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分析和评价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是她真正的研究兴趣。
因此,2013年9月,赵与一起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与其他急于在博士研究开始时发表论文的博士生不同,赵在研究开始时似乎有些“迟钝”。她选择对几个地方*节能部门进行深入研究,走访了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几十家企业,及时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并试图跟踪研究对象多年。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从2013年看博客到去年生孩子,赵只休假旅游过一次。
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渐渐地,她早期稳定的工作逐渐显示出成效。从她的成就来看,她并不“慢”——六篇成就论文先后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其中她是第一作者。这些论文是基于节能政策领域第一手调查的罕见实证研究。
成为“母亲的博士生”
在科研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赵,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回家后,在她的研究小组里,她遇到了她的丈夫,当时他也是她的哥哥。这两个年轻人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从环境工程到公共管理。最初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并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为环境事业一起工作,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在赵眼里,他的丈夫无疑是个“宅男”。两个人在学校见面的最大机会是吃饭。然而,这个宅男在她的学习上帮了她很多。“毕竟,他先看过医生,有更多的研究经验,所以如果我有任何问题,我会先问他,让他给我一些建议。”赵说,她认为丈夫的评论很中肯,也很有用。"当文章发表时,评论者的评论通常与她丈夫的相同。"
去年九月,赵的孩子出生了,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她被正式提升为“母亲的博士生”。在幸福和甜蜜中,她也开始迎接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忙碌和挑战。对于这种忙碌,她微笑着说她仍然能够适应,“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充满责任,这鼓励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事实上,甚至在去年四月,赵,谁是相当怀孕,坚持外出进行研究,只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数据。
在赵看来,做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美化自己的简历,而是为了创造新的知识,获得可以与人分享的东西,促进共同进步。她选择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为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节能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在今年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关于她未来的职业方向,她说她应该继续关注政策研究,而不是出国。"中国的政策研究最终将回到中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