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闻调查:从专利大战看“基因剪刀”热

科普小知识2021-12-22 01:30:27
...

新华社华盛顿8月24日电(记者林)近日,“基因剪刀”克里斯普(Crispr)技术专利之战因一名中国学生发来的“叛逃”电子邮件曝光而再次引发轩然大波。这场专利纠纷不仅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影响到未来谁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一重大事件也给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科学家上了一堂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课。

专利战

自2012年诞生以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席卷了整个生物学领域。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的最大突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立的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世界闻名的专利之战。

事件的大致情况是,2012年6月,詹妮弗·邓纳(Jennifer Dunner)和伯克利的其他人首次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Crispr技术的论文,他们是第一个在此之前一个月提交专利申请的人。然而,张峰和更广泛的研究所的其他人来自后面。虽然论文的发表和专利申请都晚了一步,但他们首先证明了CRISPR技术可以应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组,并获得了CRISPR技术的第一个专利。这意味着美国专利商标局承认张峰是CRISPR技术的发明者。

目前,双方在专利诉讼中意见不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美国专利商标局今年1月宣布,将重新评估克里斯普的专利所有权。张峰方面向媒体透露,仅今年一年,他们就花费了1090万美元的诉讼费来捍卫他们的克里斯普专利。

出乎意料的是,2015年2月实验室前成员良写给的一封求职邮件,在今年8月被曝光。这封带有“军阀”性质的电子邮件声称,张峰和他的学生丛乐在看到邓纳的论文后才把他们的研究方向转向克里斯普,所以把专利授予张峰是错误的。大学院立即回应。丛乐在一份对新华社记者的声明中说,他“感到震惊”,帅霖·梁的描述“完全违背事实”。

“基因剪刀”热

克里斯普专利纠纷升温,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基因剪刀”的热度。基因编辑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但与以前的技术相比,Crispr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的优点,这使得基因剪枝和修饰变得“民用”,无论实验室大小都可以使用。因此,年仅4岁的Crispr技术三次入围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突破,并在2015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突破。

Crispr技术相关论文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很好地表明了它在科学界的受欢迎程度。2013年,只有280篇相关文章,但在2014年和2015年,这一领域的文章数量分别增加到670篇和1200多篇,今年上半年发表了约1000篇文章。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克里斯普技术不被新技术突然取代,它的发明者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鉴于对这项技术发明者的争议,该奖项可能会在几年后获得。

Crispr技术的“金钱”观点更受资本市场青睐。张峰建立了埃迪塔斯医疗公司,多娜参与了卡普里生物科学公司和特里亚医疗公司的创建。这三家公司已获得约3亿美元的融资。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的伊曼纽尔·查潘提尔是邓纳在克里斯普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者。在查潘蒂尔的帮助下成立的克里斯普医疗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获得制药巨头拜耳公司至少3亿美元的投资。

尽管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免疫疗法、药物开发和其他与CRISPR技术相关的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正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保罗·范埃尔普等人在2015年的一篇评论中所述,市场正在经历“疯狂增长”。有人估计Crispr技术带来的商机可能高达460亿美元。

知识产权类别

专利战也给中国科学家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一课。那些密切关注此事的人会发现,唐娜和张峰在论文发表前都申请了专利,这表明美国研究人员有强烈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中国,尽管高质量科学研究的产出在快速增长,但中国学者对专利保护的关注不够。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自身利益,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娜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发表论文并不意味着拥有这项技术。然而,在申请专利时,张峰通过支付额外费用获得了快速审核,这表明专利申请也必须得到及时处理。涂有友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她只发表了一篇论文。专利保护工作并不完善,因此中国实际上并没有从中受益多少。这样的教训不应该再发生了。

一个好的经验是,各种科学研究机构或许应该设立像美国那样的技术转让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帮助科学研究人员申请专利和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阅读更多

外国学生的叛逃邮件暴露了基因编辑专利争端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