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黄旭华:无怨无悔的核潜艇人生

科普小知识2022-02-01 01:27:43
...

黄旭华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分享“交通精神”。新华社

[精神文明建设全国先进典型巡礼]

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总书记*热情邀请老人坐在他旁边的举动感动了全国,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黄旭华的名字。

93岁的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任中国船舶工业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自1958年以来,我从未离开核潜艇开发领域,我的生命也没有浪费。”与*总书记的亲切会见,使黄旭华再次感受到*赋予的使命和光荣。他兴奋地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会邀请我坐在他旁边,问我的健康情况。我将回去转达总书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关心。我要让所有同志意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再创辉煌。”

核潜艇的自力更生发展依赖于坚定的信念。

黄旭华的父母都是医生。成为一名医生是他的梦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激起了他的愤怒:他们为什么要登陆?你为什么想炸?黄旭华下定决心:“我不再学医了。我想学习航空和造船。将来,飞机将被建造来保护祖国的蓝天。建造军舰以抵御海上侵略。”后来,黄旭华被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

20世纪50年代,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主席说:“核潜艇将在一万年后建造!”

“正是*的话加强了我和我的致力于核潜艇事业的同事们的生活方向。”黄旭华回忆说,1958年,他被光荣地选中参加这项研究。为了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在接下来的30年里,黄旭华一直保持着一个秘密的名字,在核潜艇研制的第一线不知疲倦地战斗着。

中国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是在贫困和贫困的基础上起步的。面对外国的技术*,很难解决技术问题。回顾发展的早期阶段,黄旭华感慨地说:“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看到了核潜艇的样子,也许发展过程会大大缩短。”

“没有钱,没有人,没有信息,没有技术”,所有的研究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和摸索推理。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粗糙的算盘和滑轮组,沉重的规模,不可动摇的决心和笨拙的“骑驴找马”的本地方法,逐步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最终被试射。

核潜艇战斗力形成的关键在于超深潜水试验。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进行了首次深潜试验。当时,美国“长尾鲨”深海潜水试验的失败引起了全体船员的情绪波动。为了稳定人心,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这个重要而又危险的实验。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工程师,黄旭华写了四首诗:“花翁,赤潭龙宫,惊涛骇浪,尽情享受吧!”一个“迟”和一个“乐”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核潜艇事业的执着,为祖国服务。

作为我国核潜艇总体设计的专家,黄旭华为我国从无到有地发展第一代核潜艇、跨越式发展第二代核潜艇、探索和超越第三代核潜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制定了一代核潜艇和核动力之间的总体协调计划。他主持了第一代船只的现代化。主持开发第二代前期研究工作;作为战略科学家,他为中国未来核潜艇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和装备的不断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十大海洋人物”、“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中国好人”和国家道德模范...

我已经30年没回家了,海浪汹涌。

“当祖国需要我带头的时候,我会一劳永逸地流血。当祖国需要我一点一点地流血时,我会一点一点地流血。”这是黄旭华对祖国的承诺和一贯坚持。

从1957年到1986年的30年间,黄旭华彻底断绝了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他的兄弟姐妹抱怨他“不是一个孝子”。直到他去世,他的父亲再也没有见过他,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的母亲从63岁到93岁一直在等待团聚。当他从其他地方回家时,他的女儿问他:“爸爸,你去过他家出差吗?”黄旭华对此深感内疚,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我没有浪费我的生命。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和我的祖国。我不后悔!”

1987年,上海文慧月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杰出无名的生活》,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生活经历。整篇文章只提到“总设计师黄”,没有提到具体的名字。然而,文章提到了总设计师黄的妻子,这让黄旭华的母亲喜极而泣。如果你30年不回家,会有一些抱怨,但你会感到自豪。她把黄旭华的弟弟妹妹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和理解三哥(黄旭华在兄弟姐妹中排名第三)。”当黄旭华得知家人的理解后,他哭了,说“对国家的忠诚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他继续核潜艇事业的动力。

如今,93岁的黄旭华依然精神矍铄。他不仅坚持每天上班,致力于祖国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发和提出建议,而且不辞辛苦地四处奔波,在校园和科研院所讲学,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奔忙,贡献余热。

在今天的核潜艇研究所,黄旭华将给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三面镜子”。他说核潜艇研究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三面镜子”。一个是“放大镜”——拓宽他们的视野,追踪有效的线索。第二种是“显微镜”——放大信息,看其内容和本质;第三是“魔镜”——辨别真假,吸取精华,供我使用。他教给年轻人的是一位老知识分子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一代核潜艇首席设计师对渗透到他骨子里的国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作为核潜艇技术的领军人物,黄旭华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关键型号,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船舶设计大师2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2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人、模型总设计师7人、模型副总设计师30余人。

黄旭华一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他与惊涛骇浪为伍,已经30年没有回家乡了。他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一样——沉默,但却有无限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本报见习记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