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郭齐家:教育者要找回丢掉的心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不久前,郭琦的家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教授,刚刚度过了他们的75岁生日。这位老人身体健康。每当他谈到教育问题时,他瘦弱的身体就会发出很大的噪音。他认为,当前的大学改革必须重视去行政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者自身的教育三个问题。
行政管理很难形成一个学派。
《中国科学报》:目前,中国大学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严重。在你看来,为什么很难解除*?
郭:行政系统很难去掉。基本上,这是由中国教育系统长期不尊重教授对学校的管理和简化管理的习惯造成的。
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这一时期,既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也有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幸的是,正确的建设道路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切断了。战争年代的教育逻辑是派遣具有更高意识的*来管理大学。简化管理的确是战争中的权宜之计。然而,在和平时代,遵循这种方法不适合学习。因为教育和行政都有自己的法律,所以将行政法适用于教育法是绝对不可行的。最明显的问题之一是当代大师和学校很难出现。
中国科学新闻:去行政化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郭琦家族:目前,对去行政化的最大阻力是应该用什么样的理念来领导大学,是允许学术*发展,还是应该由行政来控制学术。在我看来,目前的学术管理过于严格和精细,没有足够的学术*空间。到目前为止,很难在大学里建立学校。只有当有思想流派的时候,才能有一百种思想流派相抗衡。过去,京剧有四大流派:梅城派、尚勋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独立的艺术体系。我们的知识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是你控制了我,我控制了你,而是你研究了你,我研究了我,最后交换,碰撞和竞争。
上个世纪出现了许多大师和学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术*的环境。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等校长从不把自己的知识强加于人,而是以服务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为己任,为自己的工作铺路。
《中国科学报》: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过程应该是什么?
郭琦家族:大学改革应逐步淡化行政手段,注重学习手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以公开选举方式选出校长比委任校长更符合市民的意愿。当然,在整体意识低、封闭的情况下,公开选举校长可能比委任校长更不合适。在慢慢培养和创新氛围之后,公众选出的总统会变得越来越理想。更重要的是,*选举的气氛已经形成,这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氛围不够。我们应该回到五四运动后和抗日战争前,并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中国的大学精神。它的总体精神是东方人文精神和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
大学改革最担心人文精神的丧失
《中国科学报》:除了管理问题,在当前的大学改革过程中,你还关注什么?
郭::在大学改革中,我最担心的是放弃人文精神。目前,整个社会过于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有些人甚至认为“文科没用”。然而,如果没有做人的方向,技术能力高的人更容易成为害群之马。
事实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致的,但其侧重点不同。科学精神强调力量,人文精神强调方向。科学精神是工具理性,人文精神是价值理性。换句话说,科学精神研究现实问题,人文精神解决好问题。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美”。
在以考试为导向的环境中,中国学生经常不得不去大学学习中学人文课程。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强调普通教育。如果通识教育课程暂时不能开设,可以用大学语文来代替。课程应该以儒教和道教为重点。例如,这四本书相当于中国的《圣经》。通过《四书》和《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做一个人,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什么。虽然我不鼓励学生信仰宗教,但我希望他们有宗教感情,因为宗教感情重视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
《中国科学新闻》:您强调开设普通课程和大学语文课程。对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特别的评价形式吗?
郭琦的家庭:中国文化不能仅靠背书或考试来掌握。它必须是“知识和实践的统一”。没有必要进行知识测试,但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人文体验,如在母亲生日那天洗一次脚,煮一碗寿面,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播放一段以孝道为主题的视频。
只有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设人文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人性意识,唤醒他们的良知。
教育者本身应该受到教育。
《中国科学报》:大学的功利主义是当今大学的主要弊病之一。你认为大学功利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郭琦的家庭:现在许多疾病的原因都在于“上一代”——父母追求名利,“教导”他们的孩子凡事要看“钱”。教师也追求名利,而其他人在学业上作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必须明确的是,教师不仅要依靠知识工具来教育下一代,还要依靠意识和自然来激励学生,唤醒他们的良知,把认知心与道德心、感恩心、关怀心和美感心结合起来。
然而,现在教师队伍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把教师当作职业,缺乏一日教学和终身父亲的概念。这是一种就业观点,而不是开明的观点。孟子说:“除了放心,没有别的学习方法。”儒家说的是原始的思想,元神的道家,自然的佛教徒,灵魂的西方。事实上,他们都谈到了思想。教育者依靠找回失去的心,但现在教育被疏远了,只关注工具、计算,而不是心。
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强调物化。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前30年的教育强调为阶级斗争服务,甚至说大学应该变成党校。后30年的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许多学校把历史系改成了旅游系,只教授一些肤浅的东西来迎合商业化。大学的本质是追求文化,文化的本质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过分强调物质化不仅使大学相形见绌,而且也抛弃了它的灵魂。
《中国科学新闻》: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回归标准?
郭琦的家庭: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者自身也应该受到教育。要改变中国大学生的气质,首先要改变大学教师的气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灵魂的启迪,灵魂的冲击。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良知,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爱心和良好思想的种子。
就整个教育环境而言,有必要改变权力、金钱和性的价值观,回归尊师重道、仁、义、礼、智、信的信念,回归温柔、有礼、节俭的信念。我们生活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给我们性,地给我们生命,父母给我们身体,国家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老师给我们“道”,告诉我们仁爱、义、礼、智、信、礼、俭等人文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中国的教育应该变脑为心,让中国文化从胎教中扎根。因为现在大学的问题是中小学的问题。中小学的问题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本问题还在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我们应该从小就接受圣贤的教育,从培养灵魂入手,读《论语》、《道德经》。这是中国的《圣经》。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集中在一件事上:背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缺乏自尊和自信。我们的大学必须真正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这样的大学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中国科学新闻(2012-09-19 B3思考)
上一篇:教育观察:优秀博士的培养难在哪里
下一篇: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探讨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