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微生物宝藏
目前,中国微生物资源专利和微生物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们“看起来不像毕加索的画,它们在那里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如果不开发,最终的损失将非常大。”
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个储藏室里,周宇光拉开靠墙的一排储物柜的抽屉:里面有数百个白色的小盒子,里面有成捆的密封安瓿。它们的直径约为5毫米,包含有序列号的标签纸。
事实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躺在密封的管子里“睡觉”,有些甚至已经睡了半个多世纪。
“如果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它们体内的水分含量低于3%,它们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近日,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主任、微生物研究所培养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向《中国科学日报》记者介绍。
1985年4月1日,在中国专利法正式实施的同一天,微生物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成为唯一受专利保护的生命形式。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保藏专利微生物的数量经历了从数量到种类的飞跃。然而,在专家看来,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不容忽视。
从零开始到世界第二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它:“掌握一个生物保存库就是掌握大量的工厂。”这表明了微生物资源在国家战略储备中的地位。
周宇光说,只要微生物能经受住从30℃到-190℃的剧烈变化,原则上它就能在低温环境中永远存活。
目前,中冶集团保藏的各类专利微生物已超过1万种,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如果加上另一个中国专利微生物收集中心,即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收集中心的数据,总数已经超过15000。这意味着在签署布达佩斯条约的78个国家中,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微生物保存方面的第二大国家。
“我国专利微生物保护从无到有的成就背后,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微生物保护中心多年来默默支持的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工作。”4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法律司副司长董成在纪念中国专利法颁布实施30周年暨生物材料专利保护活动上表示。
不仅如此。2011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设在中国,这也反映了中国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微生物资源专利数量和微生物专利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据估计,在未来2-3年内,中国的微生物专利数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主任马蔡骏预测。
释放的量是含金量。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3年的12年间,共有387种专利生物材料分布在中国,而全球总数为21,543种。如果用分布率来衡量,中国专利生物材料的分布率为2.65%,与世界平均水平24.75%相差一个数量级华中科技大学郑教授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分配的货币数量就是黄金数量。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一直很少进行研究。”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平提出了16个字的建议:安全保存、信息共享、尊重产权和有效利用。“首先,知识产权应该得到保护,否则创新将被扼杀。同时,在尊重产权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资源。”他说。
在增加微生物菌种释放量方面,专家建议对我国专利微生物保存和释放实施细则进行适当调整。对此,董成表示,目前正在加紧修订的《专利法》的关键内容之一是突出专利的实施和应用,改善分配和转让。
世界上也有规章制度。“例如,在一项专利申请被驳回或无效后,欧洲将开放其颁发专利微生物的权力。这不仅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利益,也保证了微生物的推广。”马举了一个例子。
同时,建议建立国内专利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并对相关国际实施规则进行系统调查,为完善我国专利微生物制度提供参考。
积极发展是最好的保护
很快,中广核和中广核保藏的微生物将有30年的历史,这将为专利微生物在中国的推广提供新的机会。
“在保护遗传资源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理念,即积极发展是最好的保护。”赵国平说,“人们总是说中国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像毕加索的画,它们在那里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相反,如果不开发,最终的损失将非常大。”
以冬虫夏草为例,他说:“中国研究微生物的人应该反思一下。中国人总是说冬虫夏草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但他们没有说什么成分是有效的,以便它能真正成为一种药物。”相反,日本人发现了其中有用的成分,并将其改造成药物。"可以说日本人偷了我们的资源吗?"赵国平说,“这是对我们是开源还是保护的巨大考验。”
根据我国《生物材料专利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生物材料专利保护期满30年后,专利权人可以在一年内不经加工就可以共享该专利生物材料。“从2017年开始,我们可能会将尚未被专利权人处置的生物材料发布给所有人使用。”周宇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