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开学第一课”:仰望星空 探索太空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苏青、副馆长欧出席并向在京签约的10所学校代表颁发了“校馆结合基地学校”牌匾。
“最近的天体是月球。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超过38万公里。如果用火箭,需要多长时间?大约3.5天;登上400公里的高速列车需要多长时间?大约40天。”新学期开始了。9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在网上为来自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和山西吕梁明德小学的700多名学生开设了一门以“仰望星空,探索太空”为主题的科普课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教授发表了演讲。
在课堂上,首先,中国科技馆的科技导师讲解了进入太空的工具、火箭的发展和发射原理。现场的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了火箭测试,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随后,特邀教师郑永春开始讲述“深空探测视野中的地球与宇宙”,分享天文学家探索星空的故事,并与山西省吕梁县蓝县浦上明德小学的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郑永春老师说:当火箭飞出地球时,它看起来像什么?到目前为止,超过100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只有560人见过地球。因此,希望这一代或下一代的孩子能更容易进入太空,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地球是圆的。
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的学生
“新学期第一课”是中国科技馆与学校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两年来,这一集理想信念教育、科普教育、学校创业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充分发挥了科技馆的独特优势,为北京的师生们揭开了新学期的精彩序幕。
中国科技馆科技导师讲座
上课前,为“学年第一课”和科学教育在线课程举行了启动仪式。党委书记、科技厅副厅长苏青、副主任欧出席并向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等10所签约学校代表颁发了“图书馆-学校联合基地学校”牌匾。北京市10所中小学的代表,包括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和企业来宾出席了仪式。
为深化馆校合作,2017年中国科技馆“馆校结合基地学校”首次向北京209所中小学颁发了许可证。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苏青书记指出,中国科技馆将继续推进2019-2021年“馆校结合基地学校”项目。在新的项目周期中,将更加注重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合理地配置高质量的科普教育资源。未来两年,中国科技馆将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平台”,建立“互联网科学教育+”模式,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和公平,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公益性。
现场和在线学校共享课程资源
中国科技馆推出的科学教育在线课程试点得到了英特尔公司及其技术合作伙伴红河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红河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科技馆和70所试点学校捐赠了一整套双师型教室设备,并在在线直播和云服务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