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的分合

科普小知识2022-04-14 02:26:25
...

在一些文章和电影中,民国时期的北京常被称为北平。顺便说一句,既然北京市改名了,北京大学也应该改名为北平大学。事实上,在整个中华民国,北京并不叫北平。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不是一回事。相反,他们仍有未知的过去。

北京大学的死亡学校

20世纪20年代,北京有“全国八所学校”的说法,指的是八所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工程大学、农业大学、医学大学、法律政治大学和女子大学。后来,又增加了艺术学院,统称为“国家九所学校”。所有学校的师生一起策划和推进了五四运动和其他重要事件。1923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教育局长彭·干预司法而愤然辞职。他出国三年,逐渐淡出北京大学。蒋梦麟第三次成为代理主席。在北京的这个时候,经常有政治风暴,军阀混战,教育经费经常被侵占,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全国九所学校组织了一个由教师和员工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工资罢工”。1926年,当“八·一八大*”爆发时,教学生更加危险。大批北大学者南下厦门、广州、武汉、上海等地。代理校长蒋梦麟被军阀列入黑名单,逃往董娇向敏。他和一起逃出来的地质学教授朱家华,在离开北京去南方之前,在六国饭店藏了三个月。北京大学一度被动摇和削弱。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第二次纸峰战争后,主力直接部队被彻底歼灭并撤出北京。实际上,控制了段领导的“临时执政”*。1927年6月18日,张在*怀仁堂被各路军阀提拔为中华民国大元帅,行使国家主席职权。20日,刘哲被任命为教育局长。8月6日,北京军*大元帅下令将九所国立学校合并为国立史静大学,校长刘哲兼任。他宣布学校的宗旨是“保持旧道德,采用新的法律文明”,并提出“颠倒历史进程”的规定,如强迫阅读经文,禁止口语,禁止集会和请愿,企图摧毁北京大学,一个新的意识形态和革命堡垒。北京大学陷入了学校崩溃的危机。1928年,当北伐战争胜利时,冯军军队崩溃了。6月2日,张回到关外。两天后,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陷害。6月6日,北伐军进入北京,刘哲等人立即逃离。合并不到一年的帝国学院解体了,各种学校开始要求复课。

大学学区制的试行

1928年6月20日,南京国民*宣布将“北京”改为“北平”,并在北平建立一个特殊的城市,由行政院直接管理。当时,蔡元培和李石曾提出要仿效法国的教育制度,把大学作为国家最高的学术和教育行政机构,把大学区作为地方教育行政单位。经**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批准,蔡元培被任命为大学校长。1927年夏天,江苏和浙江颁布并试行了《大学区组织条例》。李石曾是晚清大臣李洪藻的第三个儿子。他早年留在法国,深受无*主义的影响。他特别喜欢法国的教育体系。1920年,李石曾、蔡元培、吴志辉创办了北京中法大学。这所大学的总部包括三级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有许多校园分散的学校。这所大学的校长负责所有的学校。“小大学区制度”已经试行。蔡和李是多年的好朋友,有过一起去法国旅游的经历。此时,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官僚教育管理的弊端。为了实现独立教育的理想,他们提倡李芑。

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李仕曾

1928年,蔡元培在国民*第七十次会议上提出:“北京大学历史悠久。去年,北京教育部被并入师范大学和其他大学,并更名为史静大学。目前,南京是国民*的首都,不能使用北方首都的名称。有人提议将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并任命一位校长负责这项工作。”由此可见,蔡元培此时想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合并北京的国立学校,但易培基、吴志辉、张静江等大学委员会事先同意将史静大学更名为“中国大学”,并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认可。蔡元培原本打算担任校长,但荆恒毅、易培基、张乃彦、吴志辉等人都支持李仕曾担任中国大学校长。学院任命李仕曾为院长,李书华为副院长。1928年9月,北平大学区重建,成立两个月的中文大学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李二任校长。

北京大学的复兴运动

根据《北京大学区纲要》,大学区位于北平政治分院管辖的区域,即河北省和热河省,北平和天津两个特殊城市是大学区。北平、天津、保定的国立学校合并为系后,统一为国立北平大学,远远领先于首都大学。这种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合并的轻率尝试和近乎乌托邦的制度设计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三地学校和河北省教育厅的反对。其中,北方的学生反抗最激烈。学生们成立了诸如“重返校园小组”和“学校营救敢死队”等组织来誓死保卫学校。11月29日,北京大学500多名学生举行了*。他们高举北京大学的旗帜,高举“反对大学区域制”和“北京大学独立”的旗帜。他们来到怀仁堂西门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室请愿。在被拒绝采访后,他们被激怒了。他们砸碎了“北平大学办公室”和“北平大学委员会”两个牌子,到李石曾的住处示威。12月1日凌晨,数百名军警护送接待人员前往北京大学第三文理学院,为武装接待做准备。当学生*时,李石曾立即威胁北京大学的学生。这所大学是根据*的命令组建的。如果它不服从,它就会反对*。保留北京大学的旧名称被怀疑是封建腐败。”最后,在吴志辉、蔡元培等人的调解下,教育部作出让步,同意北京大学原有的三所学院组织不解体。名称改为“北京大学学院,国立北京大学”。资金来源是北京大学的最高预算。就这样,在*停课九个多月后,北京大学于1929年3月11日重新开学。

然而,北京大学的再教育运动并没有就此结束。1928年11月1日,国民*下令取消大学院,改为教育部,蔡元培推荐蒋梦麟为教育部部长。一九二九年六月,**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正式废除大学区制度。听到这个消息,北京大学学生会立即吊销了北京大学的办学执照和北京大学的校旗。7月10日,应蒋介石的要求,北京大学校长陈大器因历史关系和国际信誉要求恢复北京大学的原名。蒋介石亲自表示了他的赞同。此后,学校理事会立即致电教育部进行审批。1929年8月6日,国民*正式决定将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恢复为国立北京大学。经过两年的动荡,北京大学的重建和独立运动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并在接下来的20年里成为北京唯一的学术机构。

蒋介石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第三学院

事实上,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就于1928年7月6日在北平西山的碧云寺孙中山灵柩临时住所举行了追悼仪式。10日,庆祝大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礼堂举行。李宗仁、吴志辉、方振武、蒋作斌、白崇禧等军政要员参加了会见。7月17日上午9点,蒋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龄,还有邵力子和陈布雷,亲自在北京大学发表了讲话。他们说:“今天我们在北京大学的兄弟们的演讲和其他人的不同。因为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所以从五四运动以来,全国的革命工作和群众运动都是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现在北伐已经结束,但是革命只能说才刚刚开始。今天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是开始的第一天。特别是,我希望学术界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并高度赞扬“北京大学是文化中心的最高机构”。这些讲话都表明,蒋介石和国民*迫切需要北京大学的象征意义,以确立新政权的合法性,并在大局大致确定的时候,寻求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和精神进一步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北京大学的独特地位。

矛盾的是,李石曾倡导建立大学区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克服政治对教育的干扰。然而,正当大批北大学者南下之际,这位老北京大学人,同时也是当时**政治会议北平分会主席,企图接管整个北平教育界,被批评为“野心家垄断北平教育的阴谋”。在这场斗争中,蔡元培对李石曾的权力欲十分反感,这不仅恶化了蔡瑁与李的关系,也导致了吴志辉、蔡元培、、李石曾四位党内元老“商山四豪”关系的裂痕。

国立北平大学的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独立后,北京大学第一师范学院独立,更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工学院是独立的,更名为“国家北洋理工学院”。虽然其他学校继续寻求独立,但他们被拒绝并留在北平大学。1931年2月7日,李石曾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由沈接替。2月9日,教育部下令合并女子师范学院和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其名称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女子学院更名为“女子艺术和科学学院”。1932年8月,病理学家徐松明接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34年,艺术学院更名为“国家北平艺术学院”,并单独成立。1934年,北京大学设立了5所女子文理学院、法律与商业学院、医学院、农业与工业学院、18个系和2个专业课程。只有到那时,组织系统才变得稳定。这五所大学分散在整个城市。尽管名义上是统一的,但他们仍有自己的方式。每个学院都相当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松散的联盟。经过这次调整,北平的高等教育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上是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第一轮分离和整合。北京大学一度*并入北平大学,后来又成功恢复。北平大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正式成立的。事实上,平大和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平大师范学院和农学院的前身分别于1908年和1914年与史静大学分离。北京大学理工学院、法学院、文学院院长俞同奎(1902年北京大学学生,化学系系主任)、白鹏飞(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徐悲鸿(北京大学描写研究协会导师)均为北京大学学者。医学院和法国商学院利用帝国大学堂、医药工业堂和进士堂的原址建立了它们。李石曾、沈、在北京大学成立时也曾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所国立大学的意义和影响。

具有不同结果的两个大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平金战败。教育部已经决定将平金的大学转移到大陆并进行重组。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移到长沙,然后再迁移到昆明之后,这个团体就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三所大学的大多数校长和教师都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因此,他们赢得了"八年的持续合作,八音合奏,最终和平与安宁"的赞誉。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成就和传奇故事早已为人所知。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与此同时,教育部设立的另一个大会很久以来都不为人所知。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颁布第16696号法令,命令“在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设立Xi临时大学”。“三所学校的校长徐松明、李政和李书田也被任命为常务委员。为什么这些机构会联合起来?北平研究院由李石曾、李书华等人于1929年创建。它诞生于北平大学,主要由在法国学习的学者组成。它呼应了北方和南方的*研究院。战前,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和史学研究所已迁至陕西,并与当地*合作。李石曾和李书华都是北平大学和北平研究院的院长。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是李书华的弟弟,而师范大学“宁做鸡头不做鸡尾”,而不是西南联合大学。然而,北平研究院没有参加学校,而是选择了昆明留下来。

1937年底,太原失守,潼关急需。1938年3月,安旅部部长蒋命令琳达再次南下。整个学校穿过渭河,穿过秦岭,穿过柴关,穿过枫林。经过半个多月的500多里的旅程,它到达了陕西南部的汉中,最终定居在城固、南郑和勉县的六个地方。1938年4月3日,Xi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然而,西北联合大学只存在了一年多。7月27日,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命令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成“国家西北工学院”。北平大学农学院和西北农林学院合组为“国家西北农学院”;1939年8月8日,西北联大的剩余部分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和医学院也独立成立。分别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1939年4月,师范学院被命令搬到2000英里外的甘肃省兰州。此时,西北联合大学被分为五所,北平大学原来的五所学院被分成四所新建的独立学校。

陈立夫,时任教育部长

为什么教育部要把西北联大的五所学校分开?主要原因在于战前全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布不均。西北各省没有国立大学。与此同时,中国开发西北的呼声日益高涨。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感受到了这一点,早在1935年就提出将北平大学“转移”到西北。因此,国民*行政院在西北国民大会成立之初,就决定了“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改善边区文化,有计划地逐步将学校迁往西北及陕甘地区”的方针,而学校的分离将“使其成为西北自己所有并永久存在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了防止将来复学,教育部撤销了北平大学的组织制度,同时没收了学校的海关印章。教育部长陈立夫说:“西北大会是最高会议批准的,特别负责西北文化。六月认为最好不要离开西北,除非是绝对必要的。”1940年6月,当他访问西北大学时,他的题词“学会有用,各尽所能,治理西北,加强我们的边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思想。这样,除了北阳工学院和北平师范大学的复员,北平大学将永远留在西北。

事实上,抗日战争胜利后,上述学校原计划复员,但结果大相径庭。这背后的因素不仅是学校声誉的差异,还有校长、教授和校友可以调动的资源的差异。这是一个隐藏的动态机制。战前,北京大学、清华和南开都很有名。北京大学的校友们一直说他们是公共经济学的“北京学派”。除了蔡元培、胡适和有全国影响力的傅斯年之外,1944年出任教育部长的朱家华也曾是北京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与蒋介石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他曾担任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会议副议长和中纪委书记袁。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晚在台北因病去世。那天上午蒋经国来吊唁时,蒋介石还问他张伯苓先生百年诞辰的情况。受南开系列学校培养的吴国桢和*,是国共两党的重要政治人物。北洋总统李书田有强烈的北洋情结。他亲自动员校友、王、茅以升等人组成复学筹备委员会。陈立夫和李在1938年至1944年担任教育部长,都是1917年北洋大学的校友。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背景下,北洋工学院不仅成功地使天津复员,而且更名为国立北洋大学,这是所有校友热切期待的。相比之下,北平大学是在较晚的时候合并的,形成了不同的学校,各自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李洱之后的总统都是纯学者,校友中鲜有政要。因此,大学的解散只能依靠学生的请愿。它的影响是可预见的,注定无法影响*既定的议程。

沦陷区的“伪北京大学”

北平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在北平等地召集“维护委员会”,组成以北平为“首都”的伪临时*。1940年,王飞的“**”成立,并决定废除北平临时*,改为华北行政委员会。1938年2月4日,唐·出任北京临时*教育部长。他利用前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一些校舍和设备,建立了所谓的“国立北京大学”(俗称“伪北京大学”)。从1938年到1941年,先后建立了六所农业、医学、工业、科学、文化和法律学院。大多数教师是中国人,但日本也派遣了大量日本人员到学校。有一些中国教师愿意参加起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年老和身体疾病而无法南下,或者*谋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教育部在北平设立了一所临时大学补习班,由陈·任主任,把学校的六个学院的学生编为六个班。南迁昆明的北京大学的复员工作由代理校长傅斯年主持。坚持说“汉贼不可站在一起”,并拒绝雇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没有为了维护北京大学的爱国传统而妥协。对于学生,傅斯年表示同情,他说:“年轻的何辜,一个20岁的大学生,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12岁。我提倡仁慈、通融和促进学校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被筛选出来,通过辅导的学生可以进入北京大学。

战前,在傅斯年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原第三文理学院的法学院扩大到包括文理、法医学和农业工人在内的六所学院。北平大学未能复课,其在北平的房产被北京大学接管。北京大学新成立的农业和医疗机构使用了前北京大学的建筑和设备,但院长和教师都被北京大学重新聘用,从零开始。1946年5月和6月,北京大学前校长李书华拜访了他的朋友傅斯年的家。谈话中,傅斯年不无自豪地半开玩笑地对李书华说:“当你想把北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时,你没有成功。今天,你们建立的三所工业、农业和医学学院都并入了北京大学。”(邓光明的《想念我的老师傅斯年先生》)

北京大学的终结

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生合影

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前校友看到战后复员无望,决定加入沦陷区傀儡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会,并致电教育部要求恢复“国立北京理工大学”,但遭到拒绝。校友们又做了一个改动,写信给北平行阵营主任李宗仁,要求将占领区内的伪北京大学工学院改为“北平大学工学院”,企图“借校救活”,再次遭到拒绝。特别是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的六个班,是由占领区的伪北京大学改为的,只有第五个班是由伪北京大学工学院改为的,没有被北京大学接受。当时,代理校长傅斯年拒绝了,理由是学校设备差。最后,傅校长提议天津北洋大学(也是一所工科大学)接任,并将其命名为“北洋大学北平系”。第二年,又发生了一次关于外交部迁至天津及其所有权的*。当时,一片哗然。1947年7月16日,教育部长朱家华快刀斩乱麻,直接下令“转到北京大学接收”。从此,北平大学成了一部完整的历史。大多数校友都接受了这一既定事实。原平大学工学院和农学院的校友先后与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联系,表示愿意加入北京大学校友会。上海的几位前纺织系校友也亲自拜访了胡适,要求北京大学尽快恢复纺织系。他们都获得了许可。北京大学充分尊重平大校友,胡适甚至用“我们学校”的智慧解决了前北平校友的心结。

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有着深厚的联系,曾两次分裂。事实上,战后的北平大学,除了把一些建筑和设备并入北京大学之外,它的主体已经在西北扎根。北平大学的血液已经融入今天的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Xi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北农林大学等。70年前,北平大学虽然不能复课,但在国家战略和教育布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实现了西北联大校歌中的希望,即“文理引导无知者,政法倡导忠诚和勇气,教师培养人才,行业拯救穷人,健康的医生拯救弱者”。在新时期,北平大学的许多后继学校将继续为“发扬我四千年的民族精神”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