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03-13 00:14:34
...

郑和比欧洲航海家早航行了半个多世纪。即使在1433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西方世界的航行也比哥伦布1492年的到达早了59年,比达·伽马1498年绕好望角的航行早了65年,比麦哲伦1519年的环球航行早了86年。在历史课中,布拉西了解到一些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知识:公元1405年,明朝朱迪下令首次将郑和下西洋。当时,所谓的西海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当时,他率领2.7万人,带领200多艘大小船只从江苏省太仓市的刘佳港出发,大踏步南下到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印度西南海岸、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这艘船于1407年10月顺利返回。从那时起,郑和在1433年前的28年里七下西洋,经历了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第五次向西航行,从1417年5月到1419年8月,到达了最远的地方。从刘佳港出发,经过东海和南海,到达越南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湾、印度西南海岸、波斯湾、红海海岸和非洲东海岸,往返行程近22,000公里。郑和的大部分船只都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因此各国的使节竞相访问中国。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谊,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啊!当时,这么大的一艘船航行了这么远,而且当时没有机械动力。它们由什么驱动?”布拉西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开始怀疑了。

后来,在咨询了相关人士后,她得到了答案。它是:依靠自然动力——季风和洋流。我们知道,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临太平洋,海陆温差很大。因此,亚洲南部、东南部和东部的季风气候意义重大。季风的风向与季节变化相反,在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会向某一方向流动。这种现象被称为风流。特别是在北印度洋,由于热带季风的影响,夏季西南季风吹,海水逆时针流动。冬天正好相反。郑和巧妙地利用不同季节的风向和流向完成了这一壮举。

[链接放大镜]

郑和比欧洲航海家早航行了半个多世纪。即使在1433年,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西方世界的航行也比哥伦布1492年的到达早了59年,比达·伽马1498年绕好望角的航行早了65年,比麦哲伦1519年的环球航行早了86年。就航行规模而言,它也是欧洲航行规模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拥有大量的船只(每次200多艘大小船只)、大量的人(每次27-28,000人)、先进的设备(航海图、罗盘指针)和大量的时间(前后7次)到达广泛的范围(30多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而且还有大量的船只排水量,其中最大的有总长130米、宽50米和排水量25,000吨。

郑和的本姓是“马”,而不是“郑”。郑的姓是明朝皇帝入宫后给的。他被昵称为“三宝太监”。郑和的祖籍是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他是回族。受父母的影响,他小时候对外国有些了解。郑和的家谱称他为“一个虔诚的孔孟,精通地理知识,办事一丝不苟,足智多谋,精通兵法。”郑和是一位虔诚的*,这为他七下西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