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落户农高区
四方签约山东农业大学供应计划
1月19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东营市人民*和山东省科技厅在东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并召开科教基地建设推进会。这标志着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基地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正式成立。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人均耕地在山东省排名第一。黄三农高区于2015年10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第二个国家农高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按照集中布局、产业集聚、集约用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黄三角农业高区将探索和发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同步推进。它将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建波对记者表示:“在黄三角农业高新区建设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是山东农业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拓展办学空间、履行责任使命的重要契机。也是创新发展理念、聚集科教优势、促进山东现代农业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介绍说,山东农业大学将与有关部门合作,建设集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创新型科教基地。
首先,拓展学科领域,建设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区域需要,建设海洋与水产、草业与生态、现代农业等学科。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实践、创新、创业优秀的新型农业人才。
二是聚集优*量,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示范区。围绕盐碱地利用与改良、海洋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领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组建高层次协同创新团队,力争产生一批突破性和原创性成果。围绕国际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整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平台。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共同组织高水平办学项目,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创新交流平台。借助“一带一路”农林科技教育合作联盟,推进沿线国家在国际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合作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国家服务战略和国际化水平。
据报道,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科教基地位于黄三弄高区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5230亩,其中一期4600亩,二期630亩。基地将围绕国际国内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海洋与水产科学、草业与生态学等学科,通过国际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培育新的增长点。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表示,山东省科技厅将通过建立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加大对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开展农业研究。“我们要把黄三角农业高新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基地、先进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根据合作建设协议,黄三农高区管委会免费划拨了1500亩建设用地和3730亩农业用地。负责筹措科教基地建设资金,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按照学校设立标准和入驻人数建设相关设施,分配教学、科研、实习、办公、生活等必要的办学条件,实施“包包入住工程”。
据报道,山东农业大学将根据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的定位和要求,探索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标准,建设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人文、和谐、生态、智慧的科教基地。目前,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完成后,将满足10,000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需求。(杨宇陈丽)
《中国科学报》(2018-024,第8版)